抗『疫』期間如何打好就業『突圍戰』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中國人大 作者: 編輯:李松達 2020-04-21 22:30:19

內容提要:隨著抗疫趨穩,工作重心逐漸向復工復產、恢復經濟轉移,作為『六穩』之首和民生之本的穩就業,相關保障政策措施正在不斷『加碼』。

隨著抗疫趨穩,工作重心逐漸向復工復產、恢復經濟轉移,作為“六穩”之首和民生之本的穩就業,相關保障政策措施正在不斷“加碼”。

就業,國之大事。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中央統一部署,迅速行動,武漢封城,全國聯動,嚴防嚴控,經過近兩個月的奮戰,成功地控制住了疫情蔓延,全國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

這勝利,來之不易。為了疫情防控,一些生產經營活動按下暫停鍵。國家統計局316日公布數據顯示,2月,中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6.2%12月中國調查失業率有所上昇。

“疫”還遠未結束。隨著抗疫趨穩,工作重心逐漸向復工復產、恢復經濟轉移,作為“六穩”之首和民生之本的穩就業,相關保障政策措施正在不斷“加碼”。

01

復工復產,

返工者搭上一趟“開往春天的火車”

319日,一輛特殊的列車緩緩開出荊州站臺。

據南方日報報道,疫情發生以來的全國首趟湖北始發返崗專列G4368次列車,載著551名經過完備醫療檢測的湖北籍務工人員從荊州站開出,駛向廣東。

廣東是湖北籍務工人員外出就業的主要目的地,約有240萬名湖北籍人員常年在廣東務工,其中大部分人員春節期間返鄉過年,迫切期待疫情防控形勢好轉後早日返崗就業。

穩就業的關鍵在穩企業。盡快疏通渠道,減少返工路上的阻礙,幫助企業解決招工難題,是上半年做好就業工作的關鍵。西南財經大學北京研究院教授歐陽俊表示,湖北、江西、河南等地都是勞動力輸出大省,不少務工人員因交通原因未能及時返崗,使得沿海等地企業用工短期出現缺口,這成為制約企業復工復產的一個重要因素。

“工地說為了安全考慮,讓坐飛機回去返工,但是機票錢得我們自己掏。”即將從陝西返回內蒙古復工的建設者老馮說。

“穩住企業、穩住經濟運行,也就穩住了就業”。3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強調,湖北省要同有關省份主動對接,做好“點對點、一站式”輸送返崗、外地滯留在鄂人員返鄉等工作,人員流入地要落實屬地責任。

為確保湖北務工人員安全有序返崗,“點對點、一站式”返崗工作先從廣東對口支援的湖北荊州市開始試行,319日從荊州共開行了兩趟入粵返崗專列,幫助1631名湖北荊州務工人員免費乘車返回。

“這是一輛開往春天的火車。”有網友這樣評價道。截至319日,全國鐵路已累計開行務工專列319列,包車廂1372輛次,運送35.6萬人。

“中小企業是經濟發展的生力軍,就業的主渠道,是創業創新的重要載體。”在全國人大代表、58集團首席執行官姚勁波看來,中小企業能在穩就業中起到相當重要的作用,應該重點研究降低這類企業的用工成本。

“雖然有很大的潛在招工需求,但餐飲企業面臨的現金流壓力很大,如果資金不到位很難支橕下去。”西安餐飲與飯店行業協會會長宋凱華說,如果運營成本降不下來,資金鏈無法保障,可能將有近三分之一的餐飲企業在疫情之後歇業,餐飲行業的就業也會受到影響。

助力企業復工復產,人大代表在行動。近日,全國人大代表馬玉紅提交了“關於近期中小企業生存與發展的建議”,建言要以金融支持為突破口,幫助企業恢復生產。全國人大代表李東生建議,政府部門可以采取更有針對性的政策措施,幫助中小企業提高員工復崗率,幫助中小企業融資,降低營運成本,推動中小企業復工復產。

02

靈活就業,

“互聯網+”推開一扇門

“兒子,多待幾天再走吧。”“媽,再不走工作要沒了。”鏡頭前,90後遼寧小伙子王浩一邊收拾行李,一邊笑著跟母親說,他心裡清楚,自己的工作已經沒了。

這個發布在網絡上的5分鍾視頻裡,王浩記錄了自己返回北京的全過程。兩個月之前,他經歷了公司裁員,但他並沒有把這件事告訴家人,而是自己回京找工作。“不想讓家裡人擔心。”王浩說。

被裁員之後,25歲的王浩進行了一次全新的嘗試——開通自己的“嗶哩嗶哩網”自媒體賬號,用手機攝像頭記錄關於裁員的經歷和感悟。出人意料的是,他的第一個視頻就大受歡迎,有將近80萬的點擊量,這讓他產生了全職做視頻自媒體的想法。

如今,有越來越多的像王浩這樣的年輕人加入到自媒體的行列中,運用創意制作出有吸引力的內容,通過加入商業廣告獲得收益,已經形成一種新的靈活就業模式。“互聯網給我們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王浩說,自己通過做視頻不但獲得了關注和收益,而且收到了一些大公司拋出的“橄欖枝”。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網上娛樂等數字經濟新業態日趨活躍,使得靈活就業的競爭優勢得到進一步強化,流行速度進一步加快。依托互聯網發展起來的新業態不僅成為經濟的一大增長點,也為更多勞動者創造了就業機會。

317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要對“互聯網+”、平臺經濟等加大支持力度,發展數字經濟新業態,催生新崗位新職業。“在線化、靈活化、多樣化的工作方式也獲得越來越多求職者的認同,這不僅是一種應急措施,更是未來用工的長期趨勢。”姚勁波代表說。

企業也在努力調整用工模式,以適應嚴格的網格化隔離管理,降低成本。其中,“共享員工”等靈活就業模式尤為引人注目。一些餐飲企業與盒馬鮮生聯合推出“共享員工”計劃,將400名餐廳休假員工就近派往盒馬鮮生門店工作,既解決了盒馬鮮生因訂單暴增而人手短缺的難題,又幫助餐廳節省了穩定員工隊伍的成本支出,還為餐廳員工在疫情期間提供了可靠的收入保障,是靈活就業帶來多方共贏的典型案例。在58同城等互聯網平臺中,“靈活用工”招聘已打造為專區,電商、餐飲外賣等企業向市場提供快遞、服務員、理貨員等崗位,便於求職者靈活就業,根據自身時間安排自由選擇全職或兼職工作。

與此同時,靈活就業模式的法治保障也在逐步完善。根據就業促進法的相關規定,各級人民政府采取措施,逐步完善和實施與非全日制用工等靈活就業相適應的勞動和社會保險政策,為靈活就業人員提供幫助和服務。近日,國務院出臺相關措施,支持多渠道靈活就業,合理設定無固定經營場所攤販管理模式,支持勞動者依托平臺就業,取消靈活就業人員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省內城鄉戶籍限制。

03

網絡招聘,

應屆生求職乘上“一朵雲”

“因為疫情一直不能返校,公務員面試也推遲了,其他新的就業機會也沒有回音,感覺有些焦慮。”中國政法大學2020屆應屆畢業生丁丁對記者說。

隨著春天的到來,2020年的畢業工作已經進入倒計時,但在疫情的衝擊下,絕大多數畢業生至今未能返校。2020年,874萬應屆畢業生人數創歷史新高,加上往年離校未就業的畢業生,讓就業工作面臨巨大的總量壓力。受疫情影響,不少企業暫停、壓縮招聘計劃,線下招聘活動停止,讓應屆畢業生的實習、求職之路受阻。

通過網絡參加“雲招聘”,成為疫情期間高校應屆畢業生就業的主流方式。教育部、人社部、高校相繼出臺措施,開拓渠道,為畢業生就業創造機會。228日,教育部副部長翁鐵慧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除了將擴大研究生招生規模外,教育部還推出“線上就業指導 網上就業服務”專欄,“24365全天候網上校園招聘”服務也已上線,為畢業生求職、簽約認定創造條件。

目前,中國政法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山東大學等多個高校在互聯網上發出畢業生就業公開推薦信,呼吁校友與社會各界人士為畢業生提供就業信息。“在焦慮過後,我開始利用暫時在家這段時間充實自己,通過網絡渠道尋找機會。”丁丁說,在這個畢業的關鍵期,學校給予了充分的指導,積極地幫助畢業生聯系就業渠道。

貴州、陝西、北京等多地教育主管部門發布通知,安排高校啟動網絡招聘活動,實施線上招聘。翁鐵慧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3月將舉辦6場網絡招聘活動,各地高校也將舉辦近2萬場各級各類網上招聘活動。例如,西安電子科技大學37日舉辦的春季網絡雙選會,共有1356家企業參與,提供就業職位5594個、就業崗位91432個,7244名畢業生參會求職,共投遞簡歷48208份。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專業畢業生蔣鄭旭,通過網絡招聘投遞簡歷後,3天內就接到面試通知,在一周之內進行了三次在線面試後,很快收到企業的錄用通知。蔣鄭旭認為,網絡招聘很便捷,省去了路上來回奔波的時間,也不受地域限制,更利於應屆生求職。

“但線下面試也存在著網絡招聘不具備的優勢,就是能對招聘方有一個直觀的了解。”蔣鄭旭說,線下面試能夠讓應屆生和用人方更加直接地溝通,相互了解得更全面一些。

“畢業生要實現理想就業,要最大限度利用好線上招聘平臺,拓寬求職渠道,多參加線上面試,積累經驗的同時提昇求職競爭力。”姚勁波代表建議,畢業生要充分了解國家和地方政府出臺的促就業政策,多關注由於疫情和科技發展而導致市場需求激增的新職業新崗位,如在線教育課程研發、新媒體編輯等。

就業,一頭連著經濟大勢,一頭連著千家萬戶,它既是個體實現價值與抵抗風險的必要途徑,也是關系國家利益和大局穩定的“基本盤”。新冠肺炎的“黑天鵝”,讓當前和下一步穩定就業的形勢和任務艱巨繁重。面對疫情帶來的挑戰,穩就業的地位更加突出,每一項促進就業穩定的積極舉措,每一個企業在困難中的支橕與堅守,每一次求職路的嘗試與奮斗,都為這個時代增添了不平凡的注腳。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