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著『紅牛』奔小康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 作者:王暉 王寧 編輯:劉穎 2020-06-22 11:15:00

內容提要:清晨得閑,54歲的祁小平總喜歡順著山路走一走。他曾經恨不得早日逃出去的『窮山溝』,如今越看越覺得美。

在甘肅省靜寧縣界石鋪鎮的“平涼紅牛”養殖基地,飼養員孫建華在接受采訪(6月16日攝)。 新華社記者 王暉 攝

  天津北方網訊:清晨得閑,54歲的祁小平總喜歡順著山路走一走。他曾經恨不得早日逃出去的“窮山溝”,如今越看越覺得美。

  透過雲霧,山下開闊的川地上,齊整的牛棚隱約可見。面朝黃土背朝天,與貧窮斗了半輩子的祁小平,現在是一名抓包機工人。

  “不到一年,收入10萬多元,日子好得很!”從山上下來,老祁一遇見來自天津的扶貧乾部,就“賣派”起來,沒有一點生分。

  跟著老祁走進位於界石鋪鎮的養牛基地,一頭頭通體棗紅、體形壯碩的牛,悠閑地嚼著飼草。

  “同樣是養牛,現在掙得可比過去多得很!”指著眼前大名鼎鼎的“平涼紅牛”,祁小平和大家嘮起了鄉親們養牛、賣牛的“致富經”。

  “過去養的多是‘土黃牛’,個頭小、分量輕、賣不上價,一頭牛有時只能賣三四千元錢。”祁小平說。

  “價錢不合適,緩緩再賣不行嗎?”

  “種地收入少,別的來錢門路也沒有,吃虧也得賣。”

  2017年,相隔1000多公裡的天津市武清區和甘肅省靜寧縣因為東西部扶貧協作“結對”。同年7月,踏實乾練的武清區乾部郭滿山被選派擔任靜寧縣副縣長。在深入調研當地傳統產業後,他決定幫這裡把養牛變成脫貧致富的“牛產業”。

  為支持靜寧的養牛業,武清區多方籌措資金,三年先後在靜寧縣養牛產業上投入2897萬元。產業配套、技術支橕、拓展產業鏈條等多管齊下,標准化肉牛養殖小區、飼草合作社等項目迅速推進。

  “養牛真的能掙錢嗎?不掙錢怎麼辦?”過去吃過養牛的虧,農戶開始心裡也打鼓。但顧慮很快被打消。

  “本地農戶交售550公斤以上的‘平涼紅牛’,在市場價基礎上每公斤加3元,貧困戶每頭牛再加400元。”界石鋪鎮鎮長李高強說,龍頭企業建立了母牛繁育基地,采取“企業統一供種、農戶分散繁育、基地集中育肥、企業回購統銷”的運營方式。“貧困戶每賣一頭牛,能比過去多掙兩千元。”

  為給紅火的“牛產業”再添“牛氣”,李高強和郭滿山一合計,決定再建一個肉牛外銷基地,爭取高端市場。

  雙列式標准化牛棚4座,中轉棚1座,配套建設若乾……

  提供小牛,包銷大牛,“一攬子”買賣,把過去滿滿套路的牛販子擋在了門外。很快,專業化企業聞風而來,借助和港企簽訂的“紅牛”出口配額,年訂單出欄量3000頭。

  打開銷路,品質是關鍵。育肥牛棚裡,堆放了三種顏色的飼草:麥草、玉米青貯草、配合飼料。“人勤牛不懶,科學喂上三個月,出欄時每頭牛能長到600公斤至700公斤。”飼養員孫建華咧嘴一笑,滿是得意。

  訂單有了保證,飼草需求量大增,720戶貧困戶開始種植飼草玉米,較傳統種植籽粒玉米,戶均年增收8000元以上。

  “以草養畜、草畜並進的循環農業發展新路子,帶動全鎮牛飼養量達到8200頭。”李高強說。

  眼看大伙兒養牛都賺了錢,祁小平去年也購進了5頭“平涼紅牛”,家裡養牛,合作社打工,上個月剛賣了3頭小牛,祁小平算一下賬,不到一年時間,收入10萬多元。

  離開養牛基地,山路曲折蜿蜒,車開始緩緩爬坡,記者回望川地裡的育肥牛棚,蒼翠的山林映襯下,青灰色外牆上的紅底白字格外顯眼:種好飼草養好牛,趕著紅牛奔小康。(津雲新聞編輯劉穎)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