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資金來了 『青海小三亞』火了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北方網 作者:郭強 蒲永河 編輯:劉穎 2020-07-15 08:21:00

內容提要:黃河岸邊,與水為鄰,與山相望。獨具特色的藏式住宅、悠閑安逸的生活廣場、美不勝收的露天沙灘……德吉村,過去是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尖紮縣一個不知名的偏僻山村,如今已華麗轉身成為黃南州文化旅游的一張新名片,被游客稱為青海的『小三亞』。德吉村的新變化也是天津市對口幫扶黃南州的一個縮影。

  天津北方網訊:黃河岸邊,與水為鄰,與山相望。獨具特色的藏式住宅、悠閑安逸的生活廣場、美不勝收的露天沙灘……德吉村,過去是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尖紮縣一個不知名的偏僻山村,如今已華麗轉身成為黃南州文化旅游的一張新名片,被游客稱為青海的“小三亞”。德吉村的新變化也是天津市對口幫扶黃南州的一個縮影。

德吉村村貌

  從荒野山地到悠悠幸福村

  德吉,藏語意為“幸福”。德吉村位於黃南藏族自治州尖紮縣昂拉鄉,地處黃河岸邊,自然環境優美,氣候宜人,海拔1900多米。距離尖紮縣城15公裡左右,地理位置十分優越,相比於青藏高原其他海拔高、遠在山區的村莊,這裡被當地人譽為“青海小三亞”。

  走進夏季的德吉村,筆直寬闊的柏油路邊,開滿了五彩的格桑花。一幢幢整齊美觀的藏式新民居映入眼簾,老人們三三兩兩地坐在一起,談笑風生,悠哉樂哉。在他們身後,就是村裡修建一新的水車廣場、休閑棧道、小吃廣場等。

  過去,這裡大部分是“荒灘灘”,村民大多散居在淺腦山區,生存條件惡劣、基礎設施嚴重滯後,只能靠天吃飯。

  為實現脫貧摘帽目標,解決“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的問題。2016年9月,昂拉鄉河東實施易地搬遷項目,對縣內淺腦山區生存條件惡劣的7個鄉鎮30個村251戶農牧民946人在這裡進行集中安置,涉及建檔立卡貧困戶226戶893人,共修建安置房251套。

  “德吉村的村民大多是從山上下來的。”德吉村社區黨支部書記拉毛卓瑪介紹,德吉村251戶居民僅建檔立卡的貧困戶一共有226戶866人,在易地搬遷之前,這些貧困群眾僅靠著種地和放牧為生。

  僅僅一年之間,從7個鄉鎮30個貧困村中優先下山的這些貧困戶,生活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家家戶戶住進了新房子。

  如今的德吉村,依山傍水、生態環境優美、風格獨特、特色鮮明,村民在脫貧攻堅的路上充滿精氣神,一幅鄉風民風美、人居環境美的幸福畫卷正在繪就。不少村民感慨地說:“以前住的是土房子,沒想到現在我們住上了80平米的房子,又暖和又牢固,黨的政策真是好!”

  精准脫貧 美景裡出“錢景”

  “搬遷只是辦法,目的是致富,要致富必須有就業。”拉毛卓瑪說,2018年,當地政府正式打造這座旅游特色村莊。德吉村以增加貧困群眾收入、拓寬就業渠道為目標,開始探索“關門是家、開門是店”的鄉村民宿經營模式。

  上午9點多,交巴吉穿著整潔的藏式服裝,開始打掃院子裡的衛生,為周末的旅游接待做准備。對於他們一家4口來說,德吉村也是他們幸福開始的地方。“我原先住的村子,房子又破又小,都是山路,路窄又難走,和現在沒法比。”說起過去的生活,交巴吉感嘆不已。

  走進交巴吉的民宿,四四方方的院落裡有優雅的木屋,木屋裡的木板床仿照藏式傳統的土炕而建,土炕連接著取暖用的藏式鐵爐,屋內處處洋溢著新生活的溫馨。交巴吉告訴記者,院內的白色圓桌,可容納10多名游客就餐;屋內有3間房,其中兩間可供游客住宿。院門口的廚房有淨水器、電磁爐、消毒櫃等電器。

  說起開辦農家樂的好處,交巴吉抑制不住內心的喜悅。“我已經參加了4期政府組織的餐飲培訓,以前我只會捏糌粑、煮羊肉,根本沒想過有一天能當大廚。”交巴吉向記者展示自家的菜單,乾鍋炒雞、酸辣蕨根粉等共有20多種特色菜品。今年“五一”期間,交巴吉的民宿平均每天收入約5000元。現在他們一家七口,年收入從過去不到1萬元增加到了4萬多元。

  “以前,家裡人都會帶著帳篷和食物去50公裡外的山上挖蟲草。”交巴吉告訴記者,這裡的藏族農牧民世代以耕地或放牧為生,每年長達兩個月的冬蟲夏草采挖曾是當地農牧民最主要的收入來源,但是有時候運氣不好還會虧錢。

  交巴吉介紹,目前德吉村共有30戶民宿,其中參與經營的60名村民通過了為期一個月的業務技能和綜合素質培訓,大大提高了德吉村鄉村旅游的服務水平。

  “截至目前,我們公司為村裡70多戶村民提供了就業崗位,讓他們參與鄉村旅游開發。”拉毛卓瑪說。此外,當地政府為德吉村16戶貧困戶提供了景區安保、服務和觀光車駕駛員的工作,每人每月還有補助。

  硬件軟件齊幫扶 津青攜手奔小康

  鄉村旅游一推開,外地游客絡繹不絕。當聽說記者是從天津過來的,德吉村的村民們豎起了大拇指。生活變好了,他們打心眼兒裡感謝幫助過他們的人。“德吉村的發展離不開天津的支持。”拉毛卓瑪說,德吉村能打造成一個旅游地,多虧了天津投入的1070萬元援建資金幫扶打造村子裡的各種硬件設施和景觀。

  除了硬件的幫扶,讓拉毛卓瑪最感慨的是,她每周都能在村裡見到天津的援青乾部。“村民們搬來後,天津援青乾部經常到這裡入戶走訪,關心村民日常生活,詢問農家院的經營情況,幫助解決實際困難。”拉毛卓瑪說,當發現問題時,天津的援青乾部們會千方百計地幫大家想辦法,甚至家裡的電路壞了,他們也是自己動手給修。

  “今年6月份以來,天津不少文旅企業和藝術家來到德吉村,與當地文旅企業家一起,對兩地的旅游項目開發、景區規劃建設等問題進行了交流。”天津援青乾部、青海省黃南州文旅局副局長張莉告訴記者,在援青乾部的牽線搭橋下,天津的旅游企業和當地旅行社對接建立了聯系,後續通過不斷地溝通、交流與合作,幫扶德吉村打出更響亮的品牌,用文化和旅游帶動當地可持續性發展。

  德吉村的新變化只是天津市對口幫扶黃南州的一個縮影,按照天津市與青海省合作協議安排,天津市濱海新區將與青海省黃南州形成對口支援合作關系,逐步探索出一條適合黃南州脫貧致富的新路子。(津雲新聞記者 郭強 攝影蒲永河)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