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頭嶺『出頭』記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新華網 作者:張宇琪 編輯:付勇鈞 2020-07-16 10:55:07

內容提要:進入盛夏,天津市薊州區出頭嶺鎮雙河灣食用菌產業園的大棚內,43歲的劉海軍正彎著腰,滿頭大汗地忙活著。現在正是棚裡接種菌棒的好時節,劉海軍一刻也不敢耽誤,他期待著年底大棚內的食用菌能有個好收成。

天津北方網訊:進入盛夏,天津市薊州區出頭嶺鎮雙河灣食用菌產業園的大棚內,43歲的劉海軍正彎著腰,滿頭大汗地忙活著。現在正是棚裡接種菌棒的好時節,劉海軍一刻也不敢耽誤,他期待著年底大棚內的食用菌能有個好收成。

在外奔波打工十餘年,劉海軍沒攢下什麼錢。回到家鄉出頭嶺鎮後,劉海軍怎麼也沒想到種食用菌,竟然種出了『紅火日子』。

『一個大棚收成3萬斤左右,按一斤3塊錢算,刨去工錢和租棚費,一年能收入近3萬塊錢。』劉海軍掰著手指頭喜滋滋地算了一筆賬。

出頭嶺鎮地處天津薊州東北部,北靠龍、鳳二山,南臨天津市『大水缸』於橋水庫。

『以前村裡的老百姓就靠種地,收入少,日子過得緊緊巴巴。』劉海軍嘆了一口氣。

天津市2017年在全市農村排查確定1000多個困難村和經濟薄弱村,開展為期3年的結對幫扶工作。出頭嶺鎮有13個困難村,劉海軍所在的李家倉村也在其中。

有的村民感嘆:『身住出頭嶺,可卻難出頭。』

辦法總比困難多!出頭嶺鎮耕地資源有限,但山水環繞、地處庫區,適合菌菇類作物生長,於是鎮裡大力發展食用菌產業。

為了日子更有奔頭,劉海軍也開始嘗試著種食用菌,剛開始租了農戶的幾畝地建了大棚,乾起來纔發現並不容易。『各家各戶都是自己種,規模小,啥品種都有,產量也不咋地,還賣不上價,起早貪黑還是掙不了幾個錢兒。』

正當發愁的時候,天津市拿出『真金白銀』,幫助困難村發展產業和建設基礎設施,出頭嶺鎮也拿到了幫扶資金。

作為產業幫扶工作的『重頭戲』,薊州區統籌使用幫扶平臺資金5000多萬元,規劃建設了雙河灣食用菌產業園項目,輻射出頭嶺鎮的困難村。困難村的菇農們不僅可優先承包大棚種植,還能享受租金的優惠。

『聽說區裡來專家教我們技術,收成後還包收包銷,於是我在雙河灣食用菌產業園裡包下了5個棚專門種香菇。』考慮再三,劉海軍下了決心。

『會賠嗎?賣不動咋辦?』劉海軍心裡也犯嘀咕。

『政府不僅在政策上支持我們,還幫著我們打開了銷路。』去年,香菇收獲時,劉海軍全家出動,還僱了10來個人,每天一大早去棚裡摘香菇,收香菇的貨車就等在棚外。

劉海軍看著日漸鼓起來的錢袋子感嘆道,『種食用菌可比出去打工強多了』,於是他馬上從園區裡又租了5個棚。

食用菌搖身一變幫菇農橕起了『致富傘』。如今,出頭嶺鎮13個困難村每人年收入比幫扶前平均增長6600元,村集體年收入平均增長了7.5萬元。

政府搭臺,政策給力!

如今,出頭嶺鎮形成了佔地6000畝、3000個大棚的食用菌生產規模,年產食用菌8萬噸,成為華北地區有名的食用菌生產基地。5000餘戶農民從事食用菌生產,年產值達5億元。

『鎮上還建設了食用菌棒生產加工廠,菌棒制作效率高污染小,而且食用菌不施化肥不打藥,有綠色認證。』天津市薊州區出頭嶺鎮黨委書記張超說。

產得好,還要銷得旺。依托『互聯網+農業』產銷一體化模式,小小食用菌不僅銷往全國各地,還走出國門,遠銷澳大利亞、日本、韓國、越南等地。

『真沒想到,我棚裡的香菇上了外國人的餐桌,身在出頭嶺,終於出了頭。』劉海軍笑得合不攏嘴。

『食用菌致富的路是越走越寬,今年我們還嘗試用「直播帶貨」擴銷食用菌,在「雲」上打品牌。我心裡想得很簡單,希望咱出頭嶺鎮老百姓的日子都能「出頭」,過得紅紅火火。』張超信心滿滿。(津雲新聞編輯付勇鈞)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