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灤河水,津承兩地情,生態富民開啟幸福生活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北方網 作者:津雲·美麗武清工作室 編輯:李彤 2020-08-12 13:37:14

內容提要:滔滔灤河,入津到海,尋根溯源,肇始塞外。

天津北方網訊:滔滔灤河,入津到海,尋根溯源,肇始塞外。

藍天、草場、濕地,獨特的自然風光,絢麗多姿的生態神韻,彰顯了河北承德小灤河國家濕地公園的魅力。令人無限神往。沿著蜿蜒的小路,移步至觀景臺,遠眺碧草藍天,俯矙點綴各處明珠般的水面,滿眼盡是和諧美好。

一早把自己的農家院收拾乾淨後,55歲的徐素華准時趕到小灤河國家濕地公園管理處,換好衣服准備開始一天的保潔工作。

兩個月前,由於疫情的影響,自家的農家院不太景氣,徐素華就在小灤河國家濕地公園管理處尋得一份保潔的工作。但作為濕地公園周邊的御道口鎮御道口村村民,談起這塊濕地的變化,徐素華感受頗深。

“頭幾年,這裡全是荒草,也沒有那麼多水,一刮風全是土。”這裡曾經是御道口鎮御道口村村民耕種放牧的地方,村裡200多戶村民,除了破舊的民房,到處是耕地和荒蕪的草場,村民為了喂養牲畜隨時打草放牧,對草場破壞很嚴重,牛羊糞便污染更是對小灤河造成了致命的影響。

“現在環境好了,來的人就多了,去年我家蓋起了農家院,每年能有1萬多元的收入,比種地好得多。”徐素華非常滿足地說。

與徐素華一起做保潔工作的還有同村的孫玉榮。她今年60歲了,家裡有4口人,兩個孩子。以前,她家靠著種地和養牛養羊維持生活,後來兒子生病了,看病花了很多錢,欠了一屁股債,生活非常困難。她家的部分土地被流轉後,成為了濕地公園的一部分,孫玉榮因此也得到了一份工作,每個月收入2400元左右。和種地的辛勞相比,保潔員的工作讓孫玉榮覺得很輕松,乾了三年保潔員,存了一筆錢,兒子的病得也得到了治療。

“現在老伴兒在家裡種地......我乾著保潔,家裡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談起這份工作給家庭帶來的改變,孫玉榮笑得合不攏嘴。

臨近中午,在回家的路上,孫玉榮遇到了開著巡邏車准備出發的秦玉林。他說:“河道旁邊的圍欄壞了,我去看一下。”

53歲的秦玉林出過車禍,右腿膝蓋以下被截肢,乾起農活兒來更加吃力。家裡有近20畝地,過去種玉米和養牛,一年下來不到一萬元的收入。

當他聽說要流轉土地建濕地公園時,一開始並不理解,但心裡默默算起了賬。“每畝每年給500元,比自己種地強。”秦玉林細尋思,“第一受累少了,第二經濟收入差不了太多,再一個可以打打工,這不是雙收入嘛!”在圍場林業和草原局濕地保護中心主任崔淑軍的介紹下,他當上了濕地公園的門衛,每個月有2000元左右的工資。

秦玉林邊維修圍欄邊回憶起原來濕地公園的種種,“以前日子不行啊,給兒子說媳婦得借錢蓋房子,最早養過一些牛,後來草場退化了,沒地方養,就把牛給賣了。自從建起了濕地公園,這一片就被保護起來了,這草也行了、景也美了。”

為幫助秦玉林完成土地流轉,崔淑軍給他算了一筆賬:土地租金每畝每年500元,他家可以得到每年1萬元左右的租金,濕地公園建成後,還可以為村民提供一些工作機會,每個月還會有固定收入。

真正讓秦玉林下決心同意土地流轉的還是自然環境的惡化。世世代代,這裡終日塵土飛揚,“天天像刮沙塵暴一樣,窗戶邊一層土,屋子裡都能刮進來。”秦玉林理解了環境保護的重要性,也考慮到家庭收入不會減少,答應租讓土地。

“土地流轉,農戶能獲得租金;牧草產量增加,提高了飼草收入;旅游環境改善,商品售賣、農家院、民宿收入增加;農戶到濕地公園參與項目建設和管護,有了穩定工資……”談起濕地公園帶來的改變,武清區掛職圍場縣幫扶乾部心裡也有一套“賬本”。

小灤河是灤河上游的重要支流,為了保護京津冀水源地,造福當地居民,承德與天津共同謀劃了小灤河國家濕地公園項目,將扶貧與水源涵養、生態管護、人居改善結合起來,在總投資中使用天津武清對口幫扶資金1083萬元。

“在前期項目策劃選址和實地踏查方面,我們做了很多工作。”掛職圍場縣委常委、副縣長的劉繼群回憶起項目初建時的情況:“一開始老百姓不理解,感覺斷了自己的收入,後來通過反復做工作,告訴他們項目建成後不僅可以得到至少30年的流轉土地的租金,而且還為貧困戶和當地老百姓在景區或游客服務區設置扶貧售貨專櫃、項目用工等增收的渠道。”

他指著遠處的濕地公園腹地說:“為了更好地做群眾的土地流轉工作,我們首先在濕地公園項目的核心區,做了一個樣板項目,運營成熟後對項目後期穩步推進起了很大作用。”經過半年多的時間,在成功說服40多戶村民,解決土地問題後,項目建設工作如期完成。

同樣受益於天津市幫扶資金的還有御道口污水處理廠,2019年11月建成運行,可日處理污水2000立方米。“處理完的水可達四類標准,雖無法向小灤河直排,可以通過專用管道輸送到5公裡外的天然牧場用於灌溉,也可以用作市政灑水和園林綠化。”正在實時監控污水處理設備的各項數據的運行總工蔡文博介紹道。

“過去村民們對生活污水的處理很隨意,要麼沿街潑倒,要麼就通過集水井滲透到地下,污染地下土壤。”蔡文博說,“作為水源保護地,御道口村一直以旅游業為支柱,散漫的污水處理方式影響著周邊的環境,引不來客人,帶不來收入,只會對水源地的環境帶來威脅。”

為幫助污水處理廠盡快投產達效,武清區掛職圍場縣政府辦副主任的龔建興和掛職圍場縣扶貧和農業開發辦副主任的韓玉鵬沒少來實地查看項目進展。“現在污水處理廠建好了,環境好了,來的客人也多了,村民們經營民宿、售賣土特產、工藝品、都能直接拉動收入提昇。”站在污水處理廠樓上眺望遠處的御道口村的美食一條街,龔建興深感自己這些年的工作沒有白費,他說,“最關鍵的是,天津水源得以淨化,我們送到天津的每一滴水都是甘甜安全的。”

生態脫貧是探索,生態富民是實踐,經過多年探索實踐,小灤河濕地公園項目,不僅注重水源涵養和生態環境建設,更讓生態產業根植鄉村百姓,惠澤千家萬戶。(津雲新聞編輯李彤)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