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在哪裡?索道旁新醫院 鄉村醫生問診出行不再難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央視新聞客戶端 作者: 編輯:孫暢 2020-10-07 11:41:09

內容提要:鄧前堆被評為全國道德模范、被授予『最美奮斗者』稱號之後,不改初心,仍然守衛百姓健康。如今,怒江『索改橋』,行醫路變了樣,鄧醫生的工作和生活發生了哪些變化?

  走山路、攀山崖、過溜索

  雲南省石月亮鄉拉馬底村醫生鄧前堆

  在怒江之上、峽谷之間的索道上往來28年

  為群眾出診治病


  鄧前堆被評為全國道德模范、被授予“最美奮斗者”稱號之後,不改初心,仍然守衛百姓健康。如今,怒江“索改橋”,行醫路變了樣,鄧醫生的工作和生活發生了哪些變化? 

  橋通路暢 鄉村醫生問診出行不再難

  總臺央視記者 王溪:10年前,鄉村醫生鄧前堆要想給怒江這岸的鄉親們看病問診的話,必須要通過這樣的一個溜索,跨過湍急的怒江到達彼岸。溜索是當時此岸鄉親們通往外界的唯一通道。10年後,我們再次來到這裡,可以看到,索道已經不再使用,鄧醫生和對岸的鄉親們再也不用這麼危險地溜索過江了。

  2012年被鄉親們稱為“連心橋”和“幸福橋”的鐵索橋先後建成, 2019年底,怒江美麗公路全線貫通,這條嶄新的二級公路,像一條隨怒江蜿蜒的絲帶,一直通向怒江的源頭——青藏高原。 

  交通便利後讓這裡的一切迅速改變著,其中就包括鄉村醫生鄧前堆工作的拉馬底村衛生室。 

  這裡是石月亮鄉拉馬底村衛生室,鄧醫生正在給患者掛點滴。

  這兒有一個牌子展示拉馬底村的基本情況,戶籍人數304戶,1091人,6個村民小組。這裡顯示村民們患病的一些種類,家庭醫生簽約的情況,還可以看到,這兒有3個醫生,他們的信息和手機的信息都在這上面。

  記者:您好,忙完啦,辛苦,辛苦。這個衛生室我還是第一次到這邊來,感覺跟您最開始工作的那個環境變化很大。 

  雲南省石月亮鄉拉馬底村鄉村醫生 鄧前堆:是,變化很大,以前我剛剛當鄉村醫生的那個房子是茅草房,藥房也在裡面,看病人也在裡面,我吃的住的都在裡面。現在搬到這裡,平頂房,變化很大。 

  記者:我看人員也變多了。

  鄧醫生:對,以前我一個人,現在變成3個村醫了,還有個女醫生,最主要是為了農村婦女的方便,產前訪視、產前觀察、產後訪視都由女醫生來管。 

  這位正在給患者看病的是鄧醫生的兒子范志新。從小耳濡目染,看著父親治病救人,在父親的鼓勵下,選擇了醫學專業。如今也走上了鄉村醫生的崗位。 

  雲南省石月亮鄉拉馬底村鄉村醫生 范志新:我也學醫了,和父親一起為鄉親們看病,看著鄉親們都健健康康的,在我們的幫助下鄉親們康復了,我也很幸福。 

  雖然衛生所建起來了,但是鄧醫生平時還是要出診,一些體弱多病的老人、行動不便的慢性病人,高血壓、糖尿病患者,還是需要鄧醫生上門檢查和治療。 

  雲南省石月亮鄉拉馬底村鄉村醫生 鄧前堆:山頭上還有一家需要去看一下,准備些高血壓血糖(藥)因為那邊那個人是高血壓又是糖尿病,兩樣都需要拿上。

  和往常一樣,鄧醫生出發前反復檢查了藥品,整理好藥箱。 

  雲南省石月亮鄉拉馬底村鄉村醫生 鄧前堆:以前我們剛當鄉村醫生時這都是木板做的藥箱,而且藥瓶都是玻璃瓶,很沈的,一個藥箱大概是三四十斤吧。現在很輕的,而且藥瓶都是塑料瓶了,很輕。

  雲南省石月亮鄉拉馬底村鄉村醫生 鄧前堆:這是我們鄉村醫生的動向,來了領導也好,患者也好,一看到這裡他們都知道了。

  當年“索道醫生”出診的時候,多遠的路也全靠一雙腳,不僅要溜索道,還要翻山走山路,2012這座連心橋修好後,索道變成了車道,鄧醫生也學了駕照,開車出診。 

  問診交通不再封閉 就醫觀念不再閉塞

  橋建好了,路硬化了,鄧醫生出診的效率提高了很多。整個拉馬底村有6個村民小組,怒江東西兩岸各有3個村民小組。以前巡回下鄉,一個星期纔能完成下鄉,現在最多兩天就夠了。 

  記者:您當時溜完溜索,從這個地方翻過山到最遠的村莊大概需要多長時間? 

  雲南省石月亮鄉拉馬底村鄉村醫生 鄧前堆:4到5個小時,正常的情況下。現在開車三四十分鍾吧。 

  鄧醫生今天巡診的病人是老王單村小組的建檔立卡戶富麗都,富大姐今年68歲,平時自己一個人住,鄧醫生覺得她經濟本來不富裕,又不會騎摩托車,如果坐車到衛生室來來回回也得花路費,便定期上門給大姐復查。 

  這次巡訪,鄧醫生還有一項工作,每個月的29日到31日,是拉馬底村衛生室的衛生宣傳日,每到月底這幾天,鄧醫生都變得格外忙碌。 

  以前村裡的交通封閉,人們的觀念更閉塞,對於衛生保健更是沒有基本的意識。鄧醫生說,鄉村醫生的職責就是以預防和宣傳為主。 

  要想知道衛生宣傳的成效,翻翻十幾年來病人的病歷,就可以直觀地看到變化。以前,鄉親們缺乏衛生常識,得痢疾、瘧疾的病人非常多。為了提高村民們的衛生意識,鄉村醫生定期進村做衛生宣傳,如今,痢疾、瘧疾的病人已經很少見。多數病人都是慢性病、普通感冒患者。 

  符合條件的拉馬底村村民都加入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看病的費用大大降低。村民們看病更有保障了。 

  雲南省石月亮鄉拉馬底村 鄉村醫生 鄧前堆:來我們診所,衛生室裡面,是減免50%,他要是開了100塊的藥,他自己只負責50元,其他的國家補貼。

  2019年12月,拉馬底村實現全村脫貧。精准扶貧,讓水泥路進村連戶,跨江橋梁如道道彩虹飛架怒江兩岸,棟棟新房如雨後春筍拔地而起,矗立在怒江之畔。村民從山上搬下來,住上了新房子,大山深處的人民群眾,正闊步走向健康、幸福的小康生活。 

  央視短評?讓鄉村醫生“下得去”“留得住”

  拉馬底村的這些變化,正是我國鄉村醫療條件不斷改善的有力見證,也是鄉村醫生紮根基層、無私奉獻的生動寫照。以鄧前堆為代表的廣大鄉村醫生是數億中國農民的健康守門人,也是健康脫貧工作的主力軍,他們守護的是健康,送去的是希望。鄉村醫生用醫者仁心服務農民,國家也在全方位關愛他們。從落實各項補助待遇,到加強崗前培訓,從完善醫療風險分擔機制,到改革職業資格制度,一系列制度安排就是讓鄉村醫生下得去、留得住、乾得好。小康在哪裡?在鄉村日益充沛的醫療資源中,在農民看病不再難的改革願景中,在鄉村醫生越來越有尊嚴的執業環境中。

  (總臺央視記者 辛婭 孫宏宇 王溪 李常明 李勁松 陶世飛)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