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500多年歷史的湖南苗家風俗——吊龍起舞送祝福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人民日報 作者:申智林 編輯:尹辰辰 2021-02-11 11:41:59

點擊圖片 觀看視頻

山風靜謐,夜色如鐵。咚咚咚——鏗鏘鼓點聲乍起,隨之,兩條“火龍”追逐著“龍寶”,在節奏中,上下翻飛,翩然起舞。龍身通體透出的亮光,在夜空中劃出優美靈動的線條——這是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縣丹口鎮下團村的吊龍表演(見圖,龍福雲攝)。

作為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城步龍舞,距今至少有500多年的歷史。“老一輩人傳說,最早為紀念明朝將領藍玉和他的後人,城步發明了紮制吊龍和舞龍的技藝。”下團村吊龍隊隊長藍立松說。幾百年延續下來,舞吊龍,已經成為當地老百姓祈福消災、寄望風調雨順、祝福生活美好和展示苗族文化的一種獨特方式。

制作:100多道工序

城步吊龍的制作工藝非常考究。“細分起來,完整地制作一條吊龍,需要100多道工序。” 藍立松說。

選竹、破篾、紮篾、布藝、剪紙、紮紙、貼花、繪畫……每一個步驟,都體現了村民們在生產、生活中積累的智慧和藝術。

下團村青山環抱,山上隨處可見制作吊龍所需的竹材,但並非所有竹子都可供使用。

“要在立秋以後,上山砍生長在山坡當陽面的竹子。”藍立松很有經驗,“竹子強度要高,韌性要足,生長期最好在4年左右。”

為了保證紮制的龍骨架不變形,竹子大小要統一。藍立松把手往竹子根部一搭,自下往上量出五尺高的距離,在此處用兩個手掌合起來一掐,周徑九寸到一尺,剛好符合要求。

砍回來的竹子還需要剖開、浸泡等一系列預處理,纔能破篾。拿刀一層層劈下來,最終竹條要加工成寬不過3毫米、厚不過2毫米的竹篾。

“用篾條和木板紮骨架的時候,吊龍隊40個人一起上陣,半個月纔能乾完。”藍立松說。

最難的要數紮制龍頭,它沒有固定模樣,全憑師傅腦中構思。首先用一塊木板做基骨。在基骨上先紮制龍頭、龍鼻、龍角、龍耳、龍須、龍睛。龍睛是兩個竹篾圈制成,中間用一根軸杆連接在頭骨上,再用一根麻線連接活套。然後紮制下頜骨,下頜骨與龍舌固定,再在基骨上穿一根軸,系上一根麻線連接活套,活套利用篾的彈力,在龍頭舞動時,龍口會自然地一張一合,龍睛也會一睜一閉,栩栩如生。骨架紮好後,還需用繩、布、紙、燈裝飾。“以前骨架內留有立蠟燭的孔,現在出於安全考慮,都改用LED燈。”藍立松說。

舞龍:挨家挨戶送吉祥

往年,每到臘月初,吊龍隊就要在傳承人丁志凡的帶領下,紮制龍燈。

新龍制成,還需要舉行莊重的“接龍”儀式。“在臨水之處,擺上香案,放上貢品,唱上一段祝詞,跳上一出儺舞。將混合著雞血、朱砂和雄黃的顏料,灑向龍頭、龍身、龍尾,稱之為點睛、畫鱗、開光。”城步縣文化館副館長江千告訴記者,“然後大家將龍燈全部點亮,再簇擁著把‘龍’請回村寨。”

如今,儀式有所簡化,更多成為一種寄願的象征。

正月初二開始,吊龍隊便舞著吊龍龍燈,在自己團寨裡,挨家挨戶送吉祥;若是接到邀請,也去往他鄉別寨致以美好的祝福。

而之所以叫吊龍,是因為包括龍頭在內的十二節龍身並不直接由高竿橕起,而是通過鉤子和繩索,懸垂在竹竿上。因此,吊龍舞動時,相較於許多其他形式的龍舞,顯得格外靈動輕盈。

懸起吊龍的竹竿長短不一,最長的高達7米,從而讓吊龍舞起來有更大的活動范圍,賦予了其更強的表現力。

下團村老一輩藝人大多集傳統武藝和表演技藝於一身,設計出了諸如“雙龍出海”“活龍上樹”“翻江倒海”等一系列高難度動作。“踩著鼓點,快如疾風驟雨、驚雷閃電;動如流水飄雲,陽雀過山;靜如丹鶴獨立,仙佛養神,表現力十足。”江千評價。

傳承:該年輕人上場啦

正因為其獨特的文化價值,2011年,以丹口鎮下團村為代表的城步吊龍正式列入第三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在丁志凡的組織下,村裡成立了一支40人左右的吊龍隊,成員全部都是村民。忙時下田乾活,閑時訓練演出,成了村民們生活的常態。

由於國家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吊龍隊的表演機會也越來越多。這些年,隊員們參加了各種大大小小的文化表演,從上海舉行的世博會,到在貴州舉行的全國少數民族體育運動會,再到在廣西舉辦的中國東盟國際龍獅爭霸賽,一支隊伍兩條龍,走遍了祖國的山山水水。“最多的一年,我們要表演120多場次。”藍立松說。

如今,83歲的丁志凡,已經很難親自上場,表演的擔子落到了新隊長藍立松肩上。但丁志凡依然忙碌,講解紮制龍頭的技巧,指點龍舞動作要領,傳授唱頌詞的經驗……對於吊龍傳承,他希望還能有更多人參與其中。

三通鼓響,吊龍再舞,舞動“龍寶”的,已經換了個年輕人。“是該他們上場啦!”丁志凡說。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