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紅色精神 光芒照亮前路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天津日報 作者: 編輯:李松達 2021-03-03 14:39:01

內容提要:在紅軍長征中,有一種溫暖叫『半條被子』。『我們共產黨人和老百姓的感情就像是共用一條被子的感情。』回望百年奮斗路,像這樣感人至深的紅色故事還有很多。在天津,寶貴的紅色資源十分豐富,成為砥礪我們乾事創業的鮮活教科書。

對話人:

楊仲達 天津市檔案館研究員

閆 麗 本報評論員 

在紅軍長征中,有一種溫暖叫『半條被子』。『我們共產黨人和老百姓的感情就像是共用一條被子的感情。』回望百年奮斗路,像這樣感人至深的紅色故事還有很多。在天津,寶貴的紅色資源十分豐富,成為砥礪我們乾事創業的鮮活教科書。

閆麗:天津是一座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城市,既擁有許多珍貴的革命遺址,也有很多膾炙人口、感人至深的紅色故事。從天津大學張太雷紀念室到深沈莊嚴的南開校鍾,從周鄧紀念館到平津戰役紀念館,這些紅色資源、紅色記憶裡,有革命情懷、文化內涵,更有信仰力量、初心光芒。

楊仲達:紅色資源不僅僅是一座座建築,也不僅僅是一個個物件,更多的是一種堅不可摧的精神。都說百年歷史看天津,這部歷史是什麼?就是一部革命史,一部奮斗史。天津守衛京畿,地理位置重要,許多重大歷史都在這裡上演,僅現存的革命遺址就有覺悟社舊址、南開中學等120餘處。這些紅色資源、紅色傳統中蘊含著什麼?就是我們『來時的路』,就是我們的初心,我們的信仰、宗旨和追求,需要我們去堅守、去傳承、去詮釋,讓紅色精神歷久彌新、代代相續。

閆麗:有位老紅軍生前立過一條家規:每個月都要給孩子們講長征故事、革命傳統,連年幼的孫子也知道不少紅軍故事,在幼兒園津津有味地講給小朋友聽。紅色種子不會自然而然地長成參天大樹,需要不斷地呵護、激活,使其永葆生機與活力。那麼,如何激活紅色種子、傳承紅色基因?

楊仲達:紅色基因是我們習焉不察的,每個人身上都有。因為過去與現在、先輩與我們,都是不可分割的整體。激活和傳承,需要深入挖掘內容、創新方式方法。比如大型黨史人物紀錄片《曙光》,拍攝中讓青年一代去發問、去追尋,探尋老一輩革命家在天津的革命印跡。挖掘曾領導天津工人運動的革命先烈李季達的事跡時,發現了李季達妻子王貞儒在新中國成立後寫給犧牲多年的丈夫的一封信,『季達,我非常非常思念你,我們的革命已經勝利了……』信紙被淚打濕的痕跡猶存,王貞儒的後輩看到信後淚如泉湧。這種淚水,不僅僅是對先輩的追念,更是內心迸發的紅色認同、情感共鳴,必然更深沈地激發起愛國、愛黨的熱情。

閆麗:『傳統不是守住爐灰,而是熱情火焰的傳遞。』紅色基因、紅色文化是連接過去、現在、未來的重要精神紐帶,從『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錚錚誓言,到『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的堅定信念,一個個感人至深的紅色故事,既是一扇窗戶,讓人們了解過去、觸摸歷史,也是一團火焰,激發人們內心的認同,從而照亮前路。

楊仲達: 不忘本來,纔能開闢未來。學習紅色傳統,其實就是學習那種艱苦奮斗的精神,並將之體現在實際工作中。精神和信仰的力量就在手上。就像張思德是負責燒炭的戰士,時傳祥是淘糞工,崗位不同,但價值同樣崇高。無論肩負什麼樣的職責,都能盡自己最大努力,實現自身價值,這就是不忘根本,這就是愛國主義精神最具體的表現。

閆麗:《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一詞初創時,『高路入雲端』中的『高路』本為『高樹』,後來將『樹』改成『路』,一字之改,意蘊深長。共產黨人的追求永無止境,奮斗永不停歇。正如一位作家說過:人生不是一支短暫的蠟燭,而是一支由我們暫時拿著的火炬,我們一定要把它燃燒得十分光明耀眼,然後交給下一代。

楊仲達:萬裡長征,我們還將繼續走下去。不久前『登高英雄』楊連弟的長子楊長林在幼兒園裡,站在孩子的角度,通過火車在鐵軌上跑的知識引出父親楊連弟的事跡,很多小朋友聽得十分入迷,還紛紛表示長大後要做英雄。無論是講好紅色故事,還是搞好紅色教育,我們唯有以在路上的心態,當好紅色基因的傳承者、實踐者,讓歷史和時代同頻共振,纔能更好地發揚紅色精神。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