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兩個『老張』夢幻聯動!確實,次元壁破了→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北方網 作者:王曉明 編輯:李松達 2021-03-09 21:27:06

內容提要:從大年初三開始,講述張伯禮院士戰疫故事的定格動畫作品《鄰居老張這一年》在網上熱播。片中的『老張』,是由『泥人張』演繹的。作為一項國家級非遺技藝,泥人張彩塑已經有近兩百年的歷史。近年,天津泥人張彩塑工作室下大力氣進行紅色主題和現實題材創作,用泥人張彩塑藝術的形式來弘揚社會主義主旋律,標志著泥人張彩塑新的高峰。

天津北方網訊:從大年初三開始,講述張伯禮院士戰疫故事的定格動畫作品《鄰居老張這一年》在網上熱播。片中的“老張”,是由“泥人張”演繹的。作為一項國家級非遺技藝,泥人張彩塑已經有近兩百年的歷史。近年,天津泥人張彩塑工作室下大力氣進行紅色主題和現實題材創作,用泥人張彩塑藝術的形式來弘揚社會主義主旋律,標志著泥人張彩塑新的高峰。

天津泥人張彩塑工作室展廳

創新技藝打造“雙張合璧”

用“天津泥人張”演繹“天津老張”,這樣新奇的組合,被網友們稱贊為天津的“雙張合璧”。但是,用傳統彩塑制作定格動畫,對津雲新媒體和天津泥人張彩塑工作室來說還是頭一回。幾分鍾的短片背後,兩個創作團隊付出了一個多月的努力。

“泥人張有天津特色,而且也‘姓張’,同樣是特別平民化的一種形象,在性格上跟老張也非常契合。”津雲新媒體要聞中心策劃人王聰告訴記者,人民英雄授勛後的轉天,張伯禮院士就直接到醫院給病人問診看病,這讓大家覺得他是一個既平凡又偉大的人。這樣的觸動讓大家萌生一個想法,就是用泥人張彩塑制作一個網友們“耐看”又有天津元素的定格動畫,用新媒體的方式把天津老張的故事講給更多人。

“老張”第一時間回到工作崗位

按照設想,這套作品將通過“平凡的老張、逆行的老張、醫者老張、教師老張、受人尊敬的老張、人民英雄老張”6個主題,塑造出鄰居老張的形象。用泥人講故事,本身就是泥人張的絕技,更何況張伯禮院士還是土生土長的天津人。這個任務一下子讓大家興奮了起來,泥人張彩塑工作室當即組織4位骨乾參加創作。但是,得知這套作品要做成動畫片,這群工藝美術大師也撓了頭。

幾輪討論之後,兩個團隊決定,借鑒木偶動畫的經驗,先制作出一組可以換裝的活動泥人。活動人穿上量身定制的便裝、正裝、白大褂、防護服,戴上用無紡布制作的微型口罩,搭配上傳神的頭像,解決了讓泥人動起來的難題。不同場景、前後工序同步穿插推進,節省時間。

用於拍攝的“活動人”

泥人版“鄰居老張”

但即便如此,傳統的彩塑工藝仍然難以趕上制作的時間節點。“我們做一個塑像,最快得一個月。而且做出來之後,津雲後期制作也至少需要一個月。”天津泥人張彩塑工作室創作部負責人夏青告訴記者,泥塑做完之後需要晾乾、燒制,然後纔能彩繪,這就很難趕上成片上線發布的時間節點。

工作室大膽嘗試,利用3D打印技術為彩塑工藝提速。完成一個全身泥稿,大概需要用時一個星期,定稿之後馬上就可以掃描,算上處理數據、打印、修整等工序,完成一套作品只需要半個月。而且,3D打印規避了乾燥、燒制工序可能出現的意外,可以確保成品率100%。

一些技術細節上的差異,也可以用現有的經驗解決。比如樹脂材料不吸水,大家就一邊上色一邊用吹風機吹。這樣,彩繪之後的3D打印泥人,仍然能夠完美呈現泥人張彩塑的藝術風格。

有了新的技術思路,時效難題解決了。而作品本身要講好張伯禮故事、成功塑造鄰居老張的英雄形象,還是要靠真實、生動的生活細節。

短片中買煎餅果子的片段,出自泥人張彩塑工作室高級工藝美術師、天津市工藝美術大師孫永昇之手。從整體構思到細節處理,都是來自對生活的觀察。“賣煎餅的姐姐,乾活熱了就把帽子摘了。雖然很辛苦,可還是染著頭發,是很追求美的。張伯禮的手勢,可以是來兩個雞蛋,也可以理解成兩套。”孫永昇說,自己就是要把張伯禮塑造成一個親切、真實、來自百姓的老張。

買早點的“鄰居老張”

疫情期間,孫永昇也一直通過新聞關注著逆行武漢的張伯禮,最讓他感動的,就是張伯禮自己簽字做手術的故事。通過這次創作,他也用自己的手藝定格了這個瞬間。

3D打印的加入,讓古老的非遺技藝和現代科技融合在一起。現代的桌椅、電腦、病床,以及許多細小物件,原本不適合用泥表現,卻正是新材料的長項。老手藝和新技術,在創作者的精准把握下各展所長,塑造出了形神兼備的老張故事。小到煎餅攤上蔥花、調料,蛋清蛋黃的碰撞融合,每個雞蛋的色澤差別,甚至油條上不規則的坑坑窪窪,都真實細膩地呈現出來。

只用了半個月時間,7組張伯禮彩塑作品送到了津雲新媒體的拍攝現場。這些帶著溫度和匠心的老張形象,超出了制作團隊的想象。“沒想到泥人張可以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做出這麼多組,而且完成度特別高。尤其是勛章,每一個細節都特別逼真,熠熠生輝的那種感覺。”王聰說。

彩塑人物和場景備齊了,接下來需要在綠幕前拍攝下所有的人物動作,再利用後期制作技術將人物、道具跟虛擬畫面融合在一起。為了讓活動人做出各種動作後仍然能夠站立,制作團隊就在鞋底上鑲嵌磁鐵;為了讓舉手投足更加自然,他們還引入提線木偶的技術進行輔助,終於讓泥人老張在畫面裡動了起來。

“人民英雄”張伯禮

“鄰居老張”逆行武漢

“鄰居老張”載譽歸來

“老少爺們兒們好,我是‘灌腸’……”短片中,著名相聲演員周煒,用一口純正天津味兒的配音,把老張的故事串聯下來,讓彩塑的形象更加親切。

“周煒是天津人,在天津人心目中是很有地位的。請他配音,他非常開心地同意了。”王聰說,泥人張為故事塑了一個型,周煒聲音的表達是給故事灌了一個魂,這樣呈現出來的就是一個有人情味兒、有天津味兒的人民英雄形象。

周煒配音

大年初三,是張伯禮出征整一年的日子。短片一上線,就被人民日報、新華社等媒體廣泛轉載。滿滿的正能量加上新穎的呈現方式,讓故事整體閱讀量達到了206萬,展示量達到1.3億。

看到自己的作品動起來,而且收獲這樣的反響,泥人張彩塑工作室的創作團隊為之振奮。“感覺很激動,自己做的作品走起來了,也算是開了先河了。”夏青告訴記者。塑造“人民英雄張伯禮”形象的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陳毅謙則表示,這組作品既是對英雄的敬意,也是向所有抗疫一線人員致敬。

寫實傳神 歷久彌新

“這個作品主要是表現青年人的朝氣,木墩兒既是一個底座,又是作品的一部分。”泥人張彩塑工作室高級工藝美術師、天津市工藝美術大師張玉生,正在工作室創作自己的“木墩系列”作品。彩繪後的人物,身形、膚色、神情,都活靈活現。

張玉生和“木墩系列”作品

馬上退休的張玉生已經跟泥巴打了43年交道,16歲那年中專恢復招生,他把“彩塑”理解成了“彩色塑料”,稀裡糊涂考進了天津彩塑工作室。這也讓他有機會師從第四代“泥人張”張銘等老一輩彩塑大師學習最傳統的工藝。

純淨的膠泥,經過打漿、過濾、砸揉等一系列處理後,不僅質地細膩、可塑性強,而且不易變形、斷裂。這樣的泥料,使得泥人張彩塑技藝可以在方寸之間塑造出逼真的細節。自制的礦物顏料附著在泥塑上不夠牢固,老“泥人張”就在顏料中加入蛋清。在張玉生看來,從創立之初“泥人張”就在材料和工藝上進行了眾多創新,而這都是服務於創作的題材。

天津泥人張彩塑工作室使用的泥料

“做人物,咱能看見的東西,人物是最難表現的,尤其寫實人物。所以它的所有的這些工藝,都是為了更便於表現人。泥裡加入棉花,就像水泥裡的鋼筋一樣,做手指、探出去的胳膊,沒有這個拉力就容易斷。”張玉生告訴記者。

泥人張的絕技,就是寫實、傳神的人物。徐悲鴻先生曾在《過津購泥人記》一文中稱贊泥人張的作品“色雅而簡、比例精確、骨格肯定、傳神微妙”。在一百多年的傳承和演進中,後人又引入了燒制工序和現代顏料,使泥塑作品更加耐久。寫實、傳神的風格,被完好的延續了下來。

如今,最為人熟知的泥人張彩塑形象非“夢娃”莫屬。這個萌動可愛的紅衣女孩,從2013年開始,通過中國夢系列公益廣告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代言”,紅遍了大江南北。這個泥娃娃,其實是個“八零後”。當時,工藝美術師林鋼在河北省興隆縣半壁山采風,老鄉家二妮坐在炕上向外張望的情景一下子印在了他的腦海,也成就了這個眼神中充滿了憧憬的夢娃形象。

關注生活、見證時代,也正是泥人張彩塑能夠引起人們共鳴的原因。在工作室的展廳裡,從市井民俗到社會新風,從收音機到智能手機,時代的腳步自然而然地呈現出來。進入新時代,反映現實題材和主旋律的作品更加豐富了。

抗擊疫情,“藝”不容辭。去年,泥人張彩塑工作室的工藝美術師們克服居家工作的種種不便,創作出了十餘套抗疫人物作品。從人民英雄、醫護人員、軍人到快遞小哥、社區工作者、普通居民,都成了他們創作的對象。

“這是一個符號化的形象,我並沒有特指他的年齡、性別,他就是萬千戰疫英雄的一個代表。”《致敬白衣戰士》的作者宋曉梅說,無論是軍人、醫生、教授還是小護士、普通人,穿上防護服走向一線的時候,都已經模糊了自己所有的身份,自己的作品就是要向這些“大白”致敬。

致敬白衣戰士

鍾南山

天津泥人張彩塑工作室抗擊疫情題材作品

創新彩塑語言 講述紅色故事

通過“鄰居老張”這樣的創新,泥人張彩塑工作室也對3D打印的應用進行了很多思考。比如樹脂材料光潔、細膩,表現皮膚質感有優勢,也更容易塑造“細長腿”的現代人物形象。但是往“老張”面前的煎餅攤兒上一瞧,還是泥做的果子更質朴、更真實。正是這種傳承與創新的統一,讓泥人張彩塑在歷史長河中不斷煥發出新的活力。不變的,是泥土中寫實、傳神的魂。

近年來,作為本市的公益性創作單位,泥人張彩塑工作室更加專注紅色主題和現實題材,推出了《啟航·中共一大》《遵義會議》《近代百年看天津》《焦裕祿》《袁隆平》《楊善洲》等作品,用泥人張彩塑藝術來弘揚主旋律,讓這門非遺手藝在新時代走向新的高峰。

遵義會議

“泥人是老百姓肯定能看懂的,它更符合老百姓的審美。”在泥人張彩塑工作室工藝美術師趙陽看來,泥人本身就貼近群眾,泥人張寫實傳神、以小見大的特點使它尤其適合講述紅色故事。

現在,泥人張彩塑工作室正在積極創作《古田會議》《百年覺悟》兩組彩塑作品,為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獻禮。融入了更多青年骨乾的創作團隊,力圖從立意、形式上創新、提昇,進一步借鑒雕塑的表現語言,讓彩塑藝術與時俱進。

古田會議開創了思想建黨、政治建軍的先河,明確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要創作出形神兼備的作品,就必須塑造出這種信仰的力量。

創作團隊決定,突破以往情節定格式的表現手法,以毛澤東、朱德和陳毅的群像為主,輔以紅軍戰士的背景,通過人物的前後排列、高低錯落,從人物表情等細節來反映在特定的歷史時期,革命者們不同的性格、樣貌和氣質,用對信念的傳神表達,把人物形象緊密地聯系在了一起。

“我設計的青年毛澤東形象是非常堅定的,但是稍微緊縮眉頭,因為前面的路還有很長。他習慣有個叉腰的動作,昂首挺胸眺望遠方。我覺得這種精神就是《古田會議》要表現出來的。”趙陽告訴記者。宋曉梅根據歷史照片創作出了一個挺立的朱德形象,照片中背在身後的手,被塑造成緊握的拳頭。“要回到那個時代,結合當時的歷史背景去感受他的性格,這個拳頭就表現堅定的信心。”她說。

另一組作品《百年覺悟》,則更加突出了天津的地域特色。

泥人張彩塑工作室工藝美術師李佳告訴記者,創作團隊多次前往覺悟社、周鄧紀念館實地學習、收集資料,走訪專家學者。最終,他們沒有選擇社員們在覺悟社內開展活動的場景,而是選取周恩來、鄧穎超、馬駿、郭隆真、諶志篤、鄭季清6位成員作為代表,用他們朝氣蓬勃走出覺悟社的形象,展現奔向理想的動態。

“每個人物都大步往前走,表現對理想的這種追求。在他們眼裡前方是光明的,他們看到了社會需要朝哪走,從年輕時代他們就有了這種理想和信念。”天津泥人張彩塑工作室工藝美術師欒光榮告訴記者,創作團隊在場景中加入了皮箱、文件等點題的小物件,將主人公思想上的覺悟、行動上的覺悟,巧妙地融合在作品當中。

“我覺得泥人張彩塑的發展和傳承不僅是技藝上的,還是思想、立意上的。努力創作出更多符合當下具有時代意義的彩塑作品,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彰顯民族精神,纔能把泥人張彩塑藝術傳承和發展好。”趙陽說。

天津泥人張彩塑工作室作品

津雲新聞記者 王曉明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