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津沽典藏|楊連弟挎包的舊與新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北方網 作者:日報劉雅麗 編輯:劉穎 2021-05-19 09:26:00

內容提要:抗美援朝英雄楊連弟犧牲70年間,他登高修橋的身影鐫刻在了歷史豐碑上,他用血肉之軀譜寫『打不斷、炸不爛的鋼鐵運輸線』的壯麗戰歌,在中華大地經久傳唱。

天津博物館收藏著一件軍用挎包,它是楊連弟生前在朝鮮戰場上使用的工具包。包長33厘米、寬25厘米,布面滿是塵垢、漬跡斑斑,卻是國家一級文物。 圖片由天津博物館提供

  天津北方網訊: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

  抗美援朝英雄楊連弟犧牲70年間,他登高修橋的身影鐫刻在了歷史豐碑上,他用血肉之軀譜寫“打不斷、炸不爛的鋼鐵運輸線”的壯麗戰歌,在中華大地經久傳唱。

  天津博物館收藏著楊連弟的一件軍用挎包,包長33厘米、寬25厘米,布面滿是塵垢、漬跡斑斑,幾乎看不出原來的顏色,“這是烈士生前在朝鮮戰場上使用的工具包,非常破舊,可見它的‘出勤率’極高,出入場合極其惡劣。”天博歷史研究部副研究館員郭輝說,別看它破舊,卻是國家一級文物,伴隨主人屢立奇功,極為珍貴。

  “千條萬條,鐵路運輸第一條。”70年前,抗美援朝戰爭中的響亮口號描述了保障後勤運輸線的重要性。70年後,這件軍用挎包無聲講述著那場戰爭的殘酷和英雄無畏的故事。

  楊連弟,1919年生,當過學徒、電工、鞋廠傭工、三輪車夫等,生前系原鐵道兵某團一連副連長。1949年,他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縱隊。同年,解放軍挺進大西北,被隴海路西段的天險8號橋攔住了。當時大橋被炸得只剩幾座40多米高的橋墩。“8號橋入雲端,上橋如上天,8號頂8號頂,摔下來成柿餅。”這個在當地流傳的順口溜說明了修橋的艱險。搶修期間,楊連弟機智勇敢,他創新工作方法,成功攀上當時全國最高橋的橋墩,為工程施工邁出關鍵一步,在完成大橋搶修任務中作出重要貢獻,獲得“登高英雄”稱號。轉年,“登高英雄”奔赴朝鮮前線。

  挎包為證,朝鮮戰場上,楊連弟戰功卓著,出生入死──

  1950年底,交通要道沸流江大橋被敵機炸斷,物資運輸成難題。大橋修復刻不容緩,關鍵時刻,楊連弟帶組承擔起橋梁起重任務。白天敵機盤旋,工程只能摸黑乾。時間流逝,進展緩慢,大家心急如焚。楊連弟爬到山頭觀察發現,敵機雖然輪番轟炸,但隔一段時間纔出現,何不利用這段時間間隔搶修?他向上級請示後開始和戰友們白天作業。敵機來了就躲,敵機走了就上,戰士們機動靈活搶修,效率大增,任務提前完成,使得物資通過大橋及時運達前線。

  1951年,所在連搶修龍津江大橋,楊連弟不懼槍林彈雨,登高取下橋梁枕木40多根,解決了工程材料急缺難題。同年,清川江大橋被洪水衝毀,楊連弟創造“鋼軌架浮橋法”,使大橋順利通車。

  1952年5月15日,時任副連長的楊連弟再次查看清川江大橋時,發現新修的第三孔鋼梁發生位移。就在他指揮戰士准備移正鋼梁時,一枚炸彈爆炸,彈片擊中他的頭部,“登高英雄”壯烈犧牲。英雄犧牲後被追記特等功,追授“一級英雄”稱號。1953年,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追授他“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和金星獎章、一級國旗勛章。

  “挎包見證歷史,承載了‘最可愛的人’英勇無畏的奮斗精神。”郭輝說,挎包雖舊,且包帶已脫線,但英雄精神歷久彌新,永遠激勵後人。(津雲新聞編輯劉穎)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