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革命傳統和優良作風薪火相傳(新思想引領新征程·紅色足跡)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人民日報 作者: 編輯:鄧坤偉 2021-05-19 16:16:50

內容提要:『我們永遠不要忘記老區,永遠不要忘記老區人民,要一如既往支持老區建設,關心老紅軍、「五老」同志和軍烈屬的生活,經常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請他們言傳身教,確保革命傳統和優良作風薪火相傳。』2014年10月3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省上杭縣古田鎮出席全軍政治工作會議時強調。

“我們永遠不要忘記老區,永遠不要忘記老區人民,要一如既往支持老區建設,關心老紅軍、‘五老’同志和軍烈屬的生活,經常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請他們言傳身教,確保革命傳統和優良作風薪火相傳。”2014年10月3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省上杭縣古田鎮出席全軍政治工作會議時強調。

近年來,龍岩市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抓好生態立市、產業強市、創新興市、依法治市、幸福龍岩建設,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征程中奮力譜寫龍岩篇章。

深入思考當初是從哪裡出發的、為什麼出發的

在翠色簇擁的古田會議會址,“古田會議永放光芒”8個紅色大字熠熠生輝。

2014年10月30日,全軍政治工作會議在古田鎮召開。10月31日,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

“總書記對閩西的紅色底蘊非常了解,很多史實講起來如數家珍。”古田會議紀念館館長曾漢輝說,在古田會議紀念館裡,習近平總書記認真聽取講解,不時在一件件文物、一組組數字前凝神觀看,同大家深入交流。

“總書記表示,歷史往往在經過時間沈淀後可以看得更加清晰。”曾漢輝說,古田會議紀念館裡陳列著350多幅照片、300多件文物,從紅軍小號到紅軍軍旗,從中央發給紅四軍前委的指示信到寫有“六項注意”的紅軍包袱布,生動展示了人民軍隊在古田會議精神指引下,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壯闊歷程。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在古田會議召開85周年之際,我們再次來到這裡,目的是尋根溯源,深入思考當初是從哪裡出發的、為什麼出發的。”“堅持從思想上政治上建設部隊,是我軍建設的一條基本原則,是能打仗、打勝仗的政治保證。”

在看望老紅軍和軍烈屬時,習近平總書記深情地說:“長征出發時,紅軍隊伍中有兩萬多閩西兒女。擔任中央紅軍總後衛的紅34師,6000多人主要是閩西子弟,湘江一戰幾乎全師犧牲。”今年3月在福建考察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推進老區蘇區全面振興,傾力支持老區蘇區特色產業提昇、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保障等。”

龍岩市委書記李建成表示,龍岩將傳承紅色基因、堅持綠色發展,做好“紅”“綠”兩篇文章。

靠深入調查研究下功夫解難題,靠貼近實際和貼近群眾的務實舉措抓落實

龍岩市上杭縣纔溪鎮,毛澤東纔溪鄉調查紀念館前,鮮紅的大字“沒有調查沒有發言權”在陽光下璀璨奪目。

1930年至1933年間,毛澤東同志三進纔溪,進行了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寫下了著名的《纔溪鄉調查》,全面總結當地蘇維埃建設經驗,用事實回答了在革命戰爭環境下農村革命根據地能不能建立、怎樣建立等重大問題,進一步闡明了“中國革命必須走農村包圍城市道路”的偉大真理。

“毛主席是理論聯系實際、走群眾路線的典范。革命先輩留下來的實事求是、調查研究的光榮傳統,我們一定要繼承好、發揚好。”紀念館原館長黃春開介紹。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更沒有決策權。”“要靠深入調查研究下功夫解難題,靠貼近實際和貼近群眾的務實舉措抓落實,確保黨中央決策部署落地生根。”

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是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一百年來,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人民為了這一目標不懈奮斗。

在長汀縣,毛澤東同志起草了《關心群眾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文。“一切群眾的實際生活問題,都是我們應當注意的問題。”“我們應該深刻地注意群眾生活的問題,從土地、勞動問題,到柴米油鹽問題。”毛澤東同志在文中指出。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黨的十八大以來,龍岩廣大乾部群眾弘揚“乾革命走前頭、搞生產爭上游”的優良傳統,堅韌不拔、接續奮斗,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截至2020年底,全市11.07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實現脫貧,3個省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31個市級扶貧開發重點鄉鎮、380個貧困村全部實現摘帽退出。

山定權,樹定根,人定心

龍岩市長汀縣城東南,青山如黛。1934年9月23日,松毛嶺戰役在此打響,萬餘名戰士血戰七天七夜,為中央紅軍戰略大轉移贏得寶貴時間。走過崢嶸歲月,上世紀80年代,另一場“綠色戰役”在長汀打響。

“山光、水濁、田瘦、人窮”,地處南方紅壤區的長汀,曾是中國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地區之一。據1985年衛星遙感普查,長汀水土流失面積達146.2萬畝,佔全縣面積的31.5%。

1983年,長汀開始水土流失規模化治理;2000年,長汀水土流失治理被列為福建省為民辦實事項目。

習近平同志先後5次赴長汀調研:“調研時聽說,長汀在民國時就有一個河田的保護局。我給大家講,給生態投了錢,看似不像開發建設一樣養雞生蛋,但這件事必須抓。抓到最後卻是養了金雞、生了金蛋。”

2006年,長汀縣河田鎮蘆竹村村民蘭秀承包下村裡的500畝荒地,毅然開啟了治荒之路。10餘年來,她累計種下桂花、毛竹、羅漢松、紅豆杉等苗木1萬餘株。

如今,走進蘭秀的生態養雞場,綠蔭深處雞鳴聲聲。她還辦起合作社,吸納周邊200多個養殖戶共同發展林下養殖。“河田雞是遠近聞名的品牌。一年出產150萬只雞苗、10萬只肉雞,年均產值1200萬元,純收入260萬元。”算起收益,蘭秀笑容滿面。

接力治荒二十載,長汀探索出坡耕地整治、崩崗治理、小穴播草等治理模式;一任接著一任乾,長汀實現了從濯濯童山到山河披綠的華麗轉身。2020年底,長汀水土流失率下降至6.78%,森林覆蓋率達80.31%。

2001年,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從莽莽大山發端。當年12月30日,全國第一本新版林權證在龍岩市武平縣捷文村發出。

2002年,時任福建省省長的習近平同志到武平調研時明確要求,“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要像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那樣從山下轉向山上”,全面拉開了福建林改序幕。

山定權,樹定根,人定心。“從養蜂到種植靈芝、百香果,現在我們把山當田耕、把樹當兒養。”捷文村村民謝春榮說,2020年,僅林下經濟就收入10多萬元。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施林改以來,武平縣累計完成造林面積81萬畝,森林覆蓋率提高到79.7%;2001年到2020年,捷文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1600元提高到25008元,其中林業收入從380元上昇到10057元。

“紅”土地書寫“綠”文章。截至2020年底,龍岩林下經濟經營面積1010萬畝,建立市級以上示范基地102個,實現產值220億元,帶動16.7萬戶林農參與;全市建成森林旅游景點景區332處,實現總產值41億元……生態高顏值、發展高質量,紅色龍岩書寫了新時代綠色發展的亮麗答卷。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