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親母親:我替你們看到了建黨百年的盛世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北方網 作者:霍艷華 息明亮 編輯:付勇鈞 2021-05-24 16:35:53

內容提要:在建黨100周年之際,津雲新聞記者專訪了陳潭秋烈士的三子——88歲的陳志遠老人,這位幼失怙恃的老人再次回想起自己的父母,思親之感亦如孩童。坐在書桌前,溫柔的日光均勻地照在陳志遠背上,順著老人的思緒,時間回到了一百多年前,回到那個為家淚滿襟、為國血染袍的動蕩年代。

  天津北方網訊:100年前在動蕩的中華大地上,共產主義猶如暗夜中的一道曙光,照亮了中國前進的道路;100年前在澎湃的炎黃子孫心中,中國共產黨的召喚抹去了他們眼中的迷茫,激發了骨血中的革命力量。100年前13名來自全國各地的青年人,從上海輾轉到南湖見證了永載史冊的輝煌歷史時刻——1921年7月黨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正式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而這13人之一、來自湖北的代表陳潭秋不僅是這一重要歷史事件的親歷者、記錄者,也是中國共產黨的締造者、奠基人,更是為解放全中國這一理想信念奮斗者、犧牲者。

  在建黨100周年之際,津雲新聞記者專訪了陳潭秋烈士的三子——88歲的陳志遠老人,這位幼失怙恃的老人再次回想起自己的父母,思親之感亦如孩童。坐在書桌前,溫柔的日光均勻地照在陳志遠背上,順著老人的思緒,時間回到了一百多年前,回到那個為家淚滿襟、為國血染袍的動蕩年代。

  生於革命之家 自小立志報國

  “我的父親出生於1896年1月4日,家裡是個大家庭,父親兄弟姐妹10人,我父親排行第七,爺爺在外教書、奶奶主內管家。”陳志遠回憶說,“由於家裡人都有文化,家裡父輩有5個人參加了革命。”

 

  陳志遠的二伯父陳防武創建了農協組織,國共合作時被選為國民黨黃岡縣黨部農運部長;三伯父陳春林是縣農民協會的負責人;五伯父陳樹三參加過同盟會、創辦過“聚星學校”,他還參加過辛亥革命,武昌首義成功後,赴南京籌建“臨時政府”,在南京陸軍部任要職;八叔陳蔭林參加過“五四運動”,並任教於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參加過八一南昌起義。

  “我父親深受五伯父的影響,他給父親和我八叔講孫中山思想,還讓他們注重學習外文,告訴他們外文是打開世界的一扇窗戶。”陳志遠說。在陳樹三的點撥下,陳潭秋在武漢大學、陳蔭林在北京大學都學習了英文,而且在大學時期接觸了進步刊物,思想上發生了變化。

  陳志遠說,有一次他五伯父和父親、八叔去村裡的陳策樓,五伯父當即出了一幅上聯考我父親“陳策樓上誰陳策”,我父親當時對上的下聯是“獨尊山前我獨尊”,可以說那個時候,我父親的頭腦裡已經正在思考如何改變中國了。

  “1919年,我父親跟著武漢學生去上海參加學聯成立大會,見到了董必武,董必武給了他們一些馬列主義的書刊。我父親深受啟發,他回武漢之後,辦學校、辦報紙,宣傳革命思想。還在董必武的學校裡與八叔一起教英文。1920年秋,我父親和董必武等在武漢成立了共產主義小組,後又組織了社會主義青年團,在學校組織青年讀書會,宣傳共產主義思想,我母親徐全直就是當時讀書會的成員。”陳志遠說。

  伉儷攜手革命 骨肉顛沛流離

  1921年7月,作為武漢共產黨早期組織的代表,陳潭秋和董必武出席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與其他代表一起,完成了創建中國共產黨的偉大歷史使命。1921年,參加完中共一大會議之後,陳潭秋利用教書的身份做掩護,成立人民新聞社、為報紙供稿,宣傳革命。此後又支持參與了二七大罷工,罷工被鎮壓後,陳潭秋被通緝,派到了安源。此時,徐全直也追隨著陳潭秋的革命步伐,前往安源開展革命宣傳工作。

 

  “我父親和母親在革命中產生了感情,1924年他們結婚在一起。”陳志遠說。

  在那個動蕩的年代,陳潭秋心系國家存亡,雖然心裡惦記著妻子和年幼的孩子,但是他依然沒有停下革命的腳步。1926年9月初,北伐軍攻克漢口、漢陽,包圍了武昌城,陳潭秋在被圍的武昌城內,堅持40多天,做好了北伐軍的內應工作。此後,他又走南闖北,在華中、華東、華北、東北都留下了他革命的印記。

  “李大釗犧牲後,我父親曾於1928年兩次來到天津工作,恢復遭到破壞的北方黨組織,在天津組織出版了刊物《出路》,這本刊物現在就保存在周鄧紀念館中。12月第二次來到天津的時候,我父親還帶著我3歲的哥哥。”陳志遠說。

  隨著斗爭日趨激烈,在陳志遠出生前夕,1933年 2月,中共中央臨時政治局被迫由上海向中央蘇區轉移,時任中共江蘇省委秘書長的陳潭秋在臨行之前,給在湖北黃岡老家的三哥、六哥寫了一封家信:

  我始終是萍蹤浪跡、行止不定的人,幾年來為生活南北奔馳,今天不知明天在哪裡。這樣的生活,小孩子終成大累,所以決心將兩個孩子送到外家撫養去了。兩孩都活潑可愛,直妹本不捨離開他們,但又沒有辦法。現在又快要生產了。這次生產以後,我們也決定不養,准備送托人,不知六嫂添過孩子沒有?如沒有的話,是不是能接回去養……

  這份帶著“托孤”意味的家書,提到的“快生了”的孩子就是陳志遠。陳志遠說:“我父親曾說‘現在生活困難不是一家一人的事情,是大多數人的事情’,我能感受到父親的心情,他要告別妻兒以及還有一個未出生的孩子,當時心情一定很難受的。而我母親更難受,捨不得卻又不得不把哥哥姐姐送走。但是,這就是共產黨員的信念和品格,那個時候的很多黨員,都是捨小家、為大家,都要離開孩子的。”

  2月22日寫完這封家書之後,陳潭秋就離開了上海,他沒有見到2個月後出生的兒子。此時,徐全直獨自一人留在上海,4月22日,陳志遠出生後,徐全直一邊帶著嗷嗷待哺的嬰兒,一邊繼續與黨組織聯系,正當徐全直打算辦理手續前往蘇區的時候,他們平時秘密接頭的聯絡點,被敵人盯上,當徐全直發現情勢不對時,為時已晚,1933年6月20日,徐全直被捕入獄,關押在了南京雨花臺。

  短短的2個月18天,這就是陳志遠此生與母親相處的全部時間。此後,陳志遠經由一戶潘姓夫妻的保護,由陳志遠的三姨將他從上海帶到湖北,又由八嬸帶回了湖北農村,此後陳志遠一直由六伯父、六伯母撫養。

  母親寧死不屈 父親獄中暗殺 

  陳志遠說:“我沒有見過父母,我父母的事情我是後來聽家裡的親戚們講述的,親戚們說,我母親非常‘潑辣’,性子比較剛烈。”

  也正是由於徐全直耿直的性格,她在國民黨的法庭上,揭露監獄當局任意虐待犯人、克扣犯人伙食的卑鄙行徑,並拒接了國民黨讓其反省認罪來減刑的判決,她說:“寧為革命死,絕不去反省院。”國民黨當局決定改判徐全直死刑。1934年2月1日深夜,徐全直在南京雨花臺被殺害,年僅31歲。

 

  “親情是很有意思的事情,多年之後,我到南京拜謁雨花臺,紀念館外有很多雕像,我雖然沒有見過母親,但是我一看,就從中認出了我母親。”陳志遠說這麼多年來他對母親的想念之情一直沒有停過。

  母親犧牲時,陳志遠還不到1周歲,相比較於母親的犧牲,父親陳潭秋的犧牲,讓陳志遠的印象更為深刻。他說:“我剛有記憶的時候,我的養父母就告訴我,我是誰的兒子,給我講我父母的情況,告訴我,父母都是共產黨,那時候,我看到別的孩子父母都在身邊,我就更想他們了,但那時候,我已經知道母親犧牲了,就總想著能見到我父親。”

  然而歷史總是難以遂人願。陳潭秋1933年離開上海後,前往了革命根據地,後又被派往莫斯科工作。在蘇聯期間,他利用業餘時間給在那裡的革命後代們講述他們父母的故事,撰寫了回憶黨的一大的文章和東北抗聯的革命烈士傳記等。此間,陳潭秋多次申請回到國內參加抗日,直到1939年5月,陳潭秋接受組織安排回國,前往烏魯木齊工作,在1939年至1942年4年多的時間內,陳潭秋堅決執行黨中央對新疆工作的三項任務:保障新疆為中國領土,不被帝國主義搶走;保證抗日戰爭後方穩定,保障國際交通線;提昇新疆各族人民生活狀況。

  但是,那時候新疆軍閥盛世纔與蔣介石勾結,掀起反共逆流。1942年9月17日,盛世纔派他的衛隊以“請談話”為名將陳潭秋、毛澤民等五位中共駐新疆負責人軟禁起來。1943年2月至3月,陳潭秋等5位中共負責人被投入了新疆第二監獄,在獄中敵人對他施以慘無人道的酷刑,他的腳底板都爛了,但陳潭秋拒絕在《脫黨聲明》上簽字。1943年9月27日深夜,黔驢技窮、惱羞成怒的盛世纔用繩索秘密絞殺了陳潭秋、毛澤民、林基路3人,那時候陳潭秋47歲。

  “我沒有見過我的父親,沒有親耳聽過他的教導。”這也成為了陳志遠內心的遺憾。

  見證百年輝煌 不忘精神傳承

  新中國成立之後,陳志遠被接到武漢上高中,由於消息隔絕,他也是在那個時期知道自己的父親陳潭秋犧牲的消息。“我立志當一名法官,我應該為革命烈士‘報仇’,判處反革命。”陳志遠說。

 

  不過,1953年6月,參加高考的陳志遠最終報考了天津南開大學,進入了歷史專業進行學習,畢業之後留在了南開任教。“當時武漢的老師,讓我大學畢業之後回去呢。”老人笑呵呵地說自己“食言”了。

  在南開求學期間,陳志遠於1954年4月26日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他說:“那時候剛剛結束抗美援朝,我就想入黨,想參與世界革命。當時我暗下決心,要活到80歲,能盡可能地為國家、為黨多乾一天。現在已經賺了8年,我88歲了。”

  由於在南開大學求學、工作經歷,陳志遠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國近現代史,對於自己父母的故事也有了更加深入地了解。“有一陣子,我是不願意提起我父親母親的,因為一回憶起來,我就很難受,我到現在還不願意想他們犧牲時的情況,很多記者找我約稿、寫東西,我都拒絕了。”陳志遠說,“直到周恩來逝世的時候,我講了很多總理的故事,我一邊講、一邊流眼淚,那時候,我感覺烈士事跡可以教育人,我開始收集父母的材料,進行講演,做宣傳工作。”

  這些年來,陳志遠一直用父母的革命故事鞭策自己,做好自己的工作,對教學工作非常認真。“我對自己孩子也說,提醒他們烈士的後代,做好人、做好事,把工作做好,讓他們記住爺爺奶奶是怎樣犧牲的。”陳志遠說。

  這些年來,陳志遠曾經三次去過新疆,去看看他父親曾經工作和犧牲的地方,也去過南京雨花臺。“上世紀90年代末,我女兒入黨的時候,入黨宣誓安排在了一大會址,那一次還去了湖南,紀念館的工作人員破例讓我上了‘紅船’,我印象非常深刻。”陳志遠說,父親母親及千千萬萬烈士堅定的理想信念、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崇高的品德情操,充實了自己的精神世界、成為了鞭策自己不斷前進的動力。

  今年是建黨100周年,陳志遠很早盼著這一天的到來,很早就寫下了自己的心裡話:百年輝煌慶、敬告烈士知!

  “我活到了建黨100周年,我看到了我們的國家發展得很好,取得了偉大輝煌的發展成績,我要為慶祝建黨100周年而歡呼。”陳志遠開心地說。

  現在,陳志遠每天都過著規律的生活,每天堅持“三看”,即看書、看報、看電視。最近,他又結合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了自學,在他的桌子上,一套4冊厚的《中國共產黨史》,陳志遠已經學完了一本,他說:“我要把這次學習與父母的革命事業聯系在一起,學習之後發現自己還是理解不夠深,學習黨史非常有益。我現在雖然是老人了,但是我希望後面還能講黨史,幫助青年成長。”(津雲新聞記者 霍艷華 息明亮)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