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天津日報 作者:李紅娟 編輯:劉穎 2021-05-31 13:56:04

內容提要: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給《文史哲》編輯部全體編輯人員回信時指出,要『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讓世界更好認識中國、了解中國,需要深入理解中華文明。』『在新的時代條件下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全體中國人,尤其是黨員乾部應堅守初心,永葆這份動力,弘揚文化優勢、實踐文化自覺,提昇文化自信、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築牢民族的『根』與『魂』。

  天津北方網訊: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給《文史哲》編輯部全體編輯人員回信時指出,要“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讓世界更好認識中國、了解中國,需要深入理解中華文明。”“在新的時代條件下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全體中國人,尤其是黨員乾部應堅守初心,永葆這份動力,弘揚文化優勢、實踐文化自覺,提昇文化自信、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築牢民族的“根”與“魂”。

  弘揚文化優勢,增強做中國人的底氣

  增強底氣,就要樹立必勝信心。這份信心從何而來?來自於我們優秀傳統文化的底蘊,來自於在我們黨百年奮斗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這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獨一無二的民族特質,更是我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底氣。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在5000多年文明發展中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黨和人民偉大斗爭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這三種寶貴的文化資源一脈相承、相互交融,匯成當代中國文化浩浩蕩蕩的主流,成為支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優勢的三大支點。

  生生不息、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哲學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為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啟迪,可以為治國理政提供有益啟示,也可以為道德建設提供有益啟發。毫無疑問,認真挖掘、梳理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並對其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有利於引導我國人民樹立和堅持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

  激昂向上的革命文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在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實踐中形成的文化。其指導思想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其宗旨是維護中華民族的尊嚴和獨立;其形式是民族風格、民族形式和民族特色;其本質是科學的,主張實事求是、理論和實踐的統一。在革命文化的教育、影響和熏陶下,我們黨先後形成了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戰精神和西柏坡精神等等。革命文化是堅守理想信念的文化、充滿革命激情的文化、歌頌獻身精神的文化。在革命文化引領下,無數共產黨人和革命先烈,前僕後繼用鮮血與生命譜寫出中國革命波瀾壯闊的樂章,挺起了中華民族堅強不屈的精神脊梁。

  生機勃勃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馬克思主義作為揭示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科學理論,給中華文化注入了先進的思想內涵,是指引文化建設正確方向的根本指針。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必須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特別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激勵人們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正確的價值追求,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引導人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精神高地由此不斷提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面向世界時愈加自信。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各具特點、相互貫通,形成緊密相關的三大支點,統一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的偉大歷史進程,凸顯出有別於任何外國文化的獨特優勢,共同構築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宏偉大廈,也因此成為我們全體中國人底氣來源的重要智力支橕和思想資源。

  實踐文化自覺,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

  文化自覺是一種意識、責任,是對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認識、發展規律的正確把握、歷史責任的主動擔當。“是否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覺,不僅關系到文化自身的振興和繁榮,而且決定著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政黨的前途命運”。人類社會發展史實際就是人類文化進步史,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每一步前進都以相應的文化覺醒為前提為基礎。中國共產黨在百年的艱辛探索和建設實踐中,每一次跨越式前進也都源於深刻的理論覺醒和高度的文化自覺。

  文化始終以一種無形的力量深刻地影響著有形的存在,它滋養人類、涵養社會、促進經濟發展,其意義和作用是永恆的。文化自覺不只是內在意識上的自覺醒悟,還應當是實際行動上的責任擔當。因為,文化是在長期的延綿不斷的建設中不斷發展進步的,無論是整個人類的文化,還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文化,都有一個點滴積累、長期積淀的過程。所以,我們對文化的責任擔當理所當然要包括對文化建設的參與,對文化發展的推動,對文化進步的引領。如果把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文化看做是一座巍然屹立的高樓大廈,那麼它必然是一磚一瓦、一層一級建造起來的。文化大廈建造的主體,是世代生活在這裡的偉大人民。文化大廈建造的過程,是一代人一代人的永續傳承、接力推進。在中國歷史上,中華文化走過了五千年不平凡的發展歷程,有多少人奉獻了青春激情,有多少人飽受了屈辱艱辛,有多少人甚至犧牲了寶貴生命。朝著一定目標走去是“志”,一鼓作氣中途絕不停止是“氣”,兩者合起來就是“志氣”。一切事業的成敗都取決於此。

  當代中國,中華文化傳承發展和繁榮興盛的歷史重任,莊嚴地落在了中國共產黨人肩上。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始終堅持先進文化前進方向,以思想文化的新解放新創造為中國歷史發展、社會進步注入了強大動力,不僅徹底改變了中國人的生存境遇,也徹底改變了中國人的文化面貌,重塑了中國人在世界上的文化形象,彰顯了中國人的志氣。中國共產黨人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責任擔當,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表現為更高層面的文化自覺。這種責任擔當,應該是一種用先進文化引領社會進步的責任擔當,是一種永續傳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責任擔當,是一種讓全體人民共享文化發展成果的責任擔當,是一種在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蕩條件下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維護國家文化安全的責任擔當。

  提昇文化自信,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

  文化自信關乎道路、命運和夢想的實現。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無論哪一個國家、哪一個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丟掉了思想文化這個靈魂,這個國家、這個民族是立不起來的”。文化自信是國家和民族興旺發達的重要支橕、精神動力,是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所在。

  文化自信增強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文化解決的是人類“從哪裡來、到哪裡去”的問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把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結合起來,探索形成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植根於中華文化沃土、反映中國人民意願、適應中國和時代發展進步要求,有著深厚歷史淵源和廣泛現實基礎。對中華文化的自覺、自信與自強,會從根本上推動中國特色主義理論、道路、制度的自覺、自信與自強。

  文化自信匯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強大力量。文化自信是實現中國夢的原動力和“加速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沒有文明的繼承和發展,沒有文化的弘揚和繁榮,就沒有中國夢的實現”。文化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是構建精神家園、增進思想認同的“最大公約數”,增強文化自信,就能統一思想、凝聚共識、形成合力,匯聚實現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強大力量。

  文化自信激發攻堅克難砥礪奮進的時代精神。文化自信是凝聚中國力量的“向心力”。抗疫斗爭偉大實踐再次證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具有的強大精神動力,是凝聚人心、匯聚民力的強大力量。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沈、更持久的力量。向上向善的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休戚與共、血脈相連的重要紐帶。“中國有堅定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質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傳承基礎上的文化自信”。

  闡釋好源自傳統和國情的中國特色,不僅有利於樹立我們的文化自信,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而且對於提高我國文化軟實力、擴大國際話語權有重要意義。構建中國話語體系,提昇媒介軟實力,傳播好中國聲音。一是要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學習,提高人們的政治政策素養、文化專業素養,為傳播好中國聲音夯實理論基礎。二是要積極運用網絡新媒體手段推動傳播,形成資源共享、立體化、多位一體的傳播模式和輿論強勢,提昇話語影響力。三是要緊緊圍繞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中華文化的思想精華,增強文化自信、文化自覺、文化自強。四是要注重以效果為導向建立中國話語體系,處理好“講道理”和“講故事”“自己講”和“別人講”“大聲講”和“柔聲講”的關系,既闡明立場和觀點,又潛移默化地達到說服效果。創造性地運用多媒體平臺傳播好中國聲音,“事半功倍”地講清楚一個“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將中華民族“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傳播出去、彰顯於世。

  在推進文化開放過程中,應當始終堅守中華民族文化立場,按照以我為主、為我所用的要求,吸納世界各國文明之優長,采擷異域民族文化之精華。在此基礎之上形成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具備中華文化特有的品格和氣質,這纔是在文化開放中發展中華文化的根本之道。因此只有不斷提昇文化自信,纔能進一步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

  (作者為天津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天津師范大學基地研究員、天津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