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書寫天津作為(圖)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北方網 作者:日報 韓愛青 高立紅 劉連松 編輯:李彤 2021-07-01 09:06:03

內容提要:脫貧攻堅的人民戰爭譜寫了濃墨重彩的脫貧攻堅精神。全市上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人民為中心,披堅執銳迎難而上,脫貧攻堅決戰決勝,全力幫助幫扶地區打贏脫貧攻堅戰,作出了天津貢獻、展現了天津作為、書寫了天津擔當。各級黨委、政府出臺精准脫貧之策,黨員乾部、普通百姓出力出智,匯聚全民支持脫貧的社會力量,鍛造了『上下同心、盡銳出戰、精准務實、開拓創新、攻堅克難、不負人民』的脫貧攻堅精神。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在這場偉大的脫貧攻堅戰中,海河兒女參與其中,是時代的見證者,是時代的英雄。

1.孫允鋮與同事交流扶貧工作。 2.戴建良與蘑菇種植戶交流。 3.羅思維到結對藏族群眾家中走訪。 4.周明陶在黑陶手工作坊了解黑陶制作技藝。 5.方海波向村民介紹幫扶政策。 6.天津食品集團黨員乾部到農戶家中進行技術指導。 7.張秀燕與崇化中學新疆班畢業生合影。 8.陳洪順與貢覺中學的學生們在校園裡合影。

天津北方網訊:脫貧攻堅的人民戰爭譜寫了濃墨重彩的脫貧攻堅精神。全市上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人民為中心,披堅執銳迎難而上,脫貧攻堅決戰決勝,全力幫助幫扶地區打贏脫貧攻堅戰,作出了天津貢獻、展現了天津作為、書寫了天津擔當。各級黨委、政府出臺精准脫貧之策,黨員乾部、普通百姓出力出智,匯聚全民支持脫貧的社會力量,鍛造了“上下同心、盡銳出戰、精准務實、開拓創新、攻堅克難、不負人民”的脫貧攻堅精神。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在這場偉大的脫貧攻堅戰中,海河兒女參與其中,是時代的見證者,是時代的英雄。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站在新的歷史交匯點上,脫貧摘帽不是終點,是鄉村振興,奔向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

孫允鋮  他兩年跑遍了18個鄉鎮

訪和平區五大道街道辦事處扶貧乾部孫允鋮

6月12日,端午假期首日,掛職甘肅省白銀市靖遠縣人民政府辦公室副主任的孫允鋮,還在他的辦公室裡忙著審定協議。6月2日回津參加天津市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他轉天就返回甘肅,下飛機又赴重慶考察……他最近很疲倦,時不時就摘下眼鏡揉揉眼睛。在他的協調下,這次和平區區委統戰部給靖遠縣衛生系統捐了三臺儀器,“協議簽完,儀器就能發貨了,這可是件大好事,一定不能出岔子。”孫允鋮說。

不知道是第幾個節假日還在加班了,在孫允鋮兩年赴甘肅掛職期間,加班已成常態。2019年7月,孫允鋮從和平區五大道街道辦事處被選派到靖遠縣人民政府辦公室任副主任。靖遠縣共18個鄉鎮,貧困人口達12.86萬,是甘肅省18個省定深度貧困縣之一。

不了解鄉鎮情況,何談幫扶?兩年來,孫允鋮跑遍了靖遠縣18個鄉鎮,熟悉風土人情,摸清產業狀況,與村民聊天,了解他們的需要和困境。這些鄉鎮,近的半小時車程,遠的兩個多小時,一走就是一天,晚飯經常顧不上吃。

甘肅平均海拔1380米,天津扶貧乾部在當地呆久了,都會出現睡眠不好等高原反應。孫允鋮說,白天再累,夜裡也無法進入深度睡眠,時常凌晨3時突然醒來,很難再入睡。盡管難,但每當看到當地百姓日子過得一天比一天好,他就覺得一切都值得。靖遠縣富坪村是國家扶貧辦掛牌督戰的深度貧困村,情況特殊,2013年甘肅6.6級地震,定西市岷縣、漳縣兩個重災村異地移民搬遷至此,新建了富坪村。村民都是山民,不會耕種,沒有致富手段,當年貧困發生率為93.48%。2020年,作為東西部扶貧協作結對方,和平區投入1070萬元資金給富坪村。孫允鋮協助落實財政幫扶資金、跟進幫扶項目,幫著種植戶找銷路,加強勞務扶貧……經過努力,富坪村103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實現“一戶一棚”。村民老王說:“剛到富坪村,不會種蔬菜,就種點糧食,沒技術,收入也不行,一畝地連一千塊錢也收入不了,窮啊。現在好了,一個溫室大棚一年收入四五萬元沒問題。小孫主任他們最近又把天津市農科院青白農場項目給我們引過來了,要幫我們建蔬菜冷棚,我想好了,跟著他們一起乾,准沒錯。”

兩年來,孫允鋮協助落實財政幫扶資金1.11億元,跟進幫扶項目49個,13.5萬人受益;對接落地企業7家,投資額達6400萬元,帶動貧困人口1.32萬餘人;協助推動6000餘萬元靖遠農特產品銷往天津,帶動貧困人口12.6萬餘人。2020年,靖遠縣90個貧困村、12.86萬貧困人口全面脫貧摘帽。

孫允鋮唯一愧對的是妻子。2019年7月,他來甘肅扶貧時,結婚剛一個月,妻子說:“你好好去甘肅工作,家裡事情不用操心。”家人的支持,使他在扶貧路上走得更加堅決。

戴建良  蘑菇種出康莊大道

訪薊州區出頭嶺食用菌產銷協會黨支部書記、會長戴建良

6月13日清晨,在出頭嶺鎮中峪村一個蘑菇育種車間,記者見到戴建良。出菇季已過,戴建良在忙著培育菌棒、打理菌棚,為9月的出菇季做准備。薊州區出頭嶺食用菌產銷協會就設在車間旁,一排平房中的一間。牆上各種匾額,是協會多年來的榮譽,還有農校、幫扶及國內國際交流等內容的宣傳背板。

戴建良是個簡單實在的人。他說,我就是個農民。他帶記者參觀了育種車間。“這是從東北引進的新品種,叫遼撫四號,這間屋裡一共有40萬棒,能產100萬斤菇,保守估計年產值300萬元。”戴建良不善言辭,提起種蘑菇來卻頭頭是道。

如今移步出頭嶺鎮,隨處可見蘑菇招牌,國強冷庫、嶺孟菌業……招牌後的精致廠房或成片大棚,凸顯蘑菇產業在這裡的規模和地位。曾幾何時,果樹種植是出頭嶺鎮的支柱產業,卻很難增收致富,一度令出頭嶺鎮各村百姓陷入困頓。

2000年,戴建良帶回“種蘑菇賺錢”的信息。中峪村的梁文、劉江、劉亮相信他,將剛買的葡萄苗處理掉,改種香菇,當年實現每棚收益6000元。看見有人種蘑菇嘗到了甜頭,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蘑菇種植行業,出頭嶺引進的蘑菇品種也越來越多。

2002年,出頭嶺有46個大棚種白靈菇的時候,鏈孢霉病暴發,白靈菇生產面臨危機。為擺脫困境戴建良帶領菌農革新和提昇。他四處學習知識和技術,成立協會,與相關單位合辦農校,為蘑菇種植戶提供技術支持,培育多名“蘑菇把式”。

“點亮一盞燈,照亮一大片”。截至目前,全鎮已有菌棚1300多座,棚年收入10萬元,形成食用菌種植、銷售、原材料供應、技術支持和勞動力專業組織化等全套產業鏈。

2017年,薊州區與甘肅省天祝縣結為對口幫扶單位,戴建良經過調研,為甘肅省古浪、天祝兩縣,選擇了適宜的蘑菇品種。當地人多為牧民轉型,在當時種菜尚且勉強,種植蘑菇,想都不敢想。戴建良自掏腰包,請牧民李開、丁國偉到出頭嶺實地學習。11天後,二人開了眼界,羡慕地說:“什麼時候我們也這樣就好了。”二人回去在一家福利院建起大棚,當年讓福利院老人吃上鮮菇,還獲得2.5萬元純收入。

當年11月,戴建良再到天祝縣,與兩家公司對接,為當地培育蘑菇菌種技術人纔,並免費提供母種和增菇?。僅這一項,增產優質香菇80噸,增收60多萬元。2020年夏天,出頭嶺菌業協會與天祝兩家公司、古浪5個種植合作社,簽訂幫扶協議。

越來越多牧民轉型蘑菇的種植研究,越來越多出頭嶺銷售大戶到甘肅收蘑菇。兩地菌農著實嘗到了種蘑菇致富的甜頭。

羅思維  我為美麗迭部代言

訪河東區援甘乾部羅思維

羅思維很忙。三個月前轉崗到天津市河東區衛健委,他一頭紮進接種新冠疫苗工作,與甘肅省甘南州迭部縣的聯系沒有從前頻繁了,但熱度一點沒減。

6月14日接受采訪時,他告訴記者,迭部縣醫療技術力量薄弱,“利用我在衛健部門的優勢,支援迭部縣。已在河東區選了10名醫生,6個短期4個長期,下月初就出發到迭部縣,還要把迭部縣的人接來河東區進修。還有物資捐贈,包括一輛救護車和防疫物資,正在走程序。”這些都是羅思維在緊張的組織疫苗注射工作之餘,利用碎片時間進行的。

翻看羅思維的朋友圈,照片、視頻、文字,滿眼都是對迭部縣的贊美,為美麗迭部代言。2017年8月,時任河東區春華街道辦事處副主任的羅思維被選派到甘南州迭部縣,開始為期三年的掛職副縣長工作。初到迭部,第一印象是“山大溝深”。這裡地處青藏高原東部邊緣,路網建設滯後,老百姓種植養殖的產品運不出去,收入上不來,貧困戶大都愁眉苦臉。

多少節假日無休,多少風雨天奔波在路上,他白天進村入戶,晚上吃住在農牧民家中,寫調研筆記。兩年時間,他跑遍迭部縣11個鄉鎮,52個行政村。司機康珠纔讓說:“你們天津的乾部真行,有的村就迭部本地人都不一定來過。”羅思維笑著說:“我的目標是在掛職結束前走遍迭部縣的233個自然村。”

迭部縣域面積5108.3平方公裡,74%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水源涵養地,還有“俄界會議”會址、天險臘子口戰役等革命遺址。他決定把這裡的旅游資源推介出去,幫當地百姓脫貧致富。在他的銜接下,“萬名津門市民游甘南”“九色甘南,多彩迭部”等活動在津展開,越來越多天津人發現甘南之美。有著濃郁藏族特色的迭部縣農特產品旗艦店也亮相津門。

數不清的跑腿、對接、溝通,羅思維成了“迭部旅游代言人”。2000萬元來自天津河東區的幫扶資金注入當地光伏扶貧產業,惠及22個村1636戶貧困戶,2020年起貧困戶每年戶分紅3000元。

醫療和教育是迭部縣的短板。在羅思維的聯絡下,20名天津專家醫療隊“組團”援助迭部縣。當地百姓說:“不用跑蘭州了,天津專家到咱家門口了。”縣醫院楊院長激動地說:“天津專家三天的義診量,比咱縣醫院三個月總量還多。”

羅思維結對的兩戶窮親戚,也改變了命運。桑吉即將從西南民族大學畢業,成為一名大學輔導員。曹央卓瑪考入天津現代職業技術學院,學習中國制造的本領。

迭部縣全縣脫貧摘帽,百姓喜笑顏開。羅思維說:“這是讓我最欣慰的。”

周明陶  結對幫扶振興鄉村

訪寧河區板橋鎮盆罐莊村駐村幫扶組組長兼第一書記周明陶

“感謝新時代,讓我們和盆罐莊的老百姓一同奮斗,見證了這段難忘的歷史。”天津市寧河區板橋鎮盆罐莊村駐村幫扶組組長兼第一書記,天津新港海關綜合業務二處處長周明陶對記者說。

“我老家在安徽農村,父母都曾務過農,現在許多親戚還在老家,我骨子裡對‘三農’有著深厚的感情。”在與村民第一次見面會上,周明陶這樣介紹自己,“村民當時跟我說,盆罐莊村從明朝開始就做陶器,而我叫明陶,我和這個村有種天然的緣分,這一下子就拉近了與村民的距離。”周明陶說,也正是這份情懷,讓他義無反顧地走上了鄉村振興的道路。

幫扶組進村伊始,就把建強村“兩委”班子,規范黨內政治生活作為重中之重。已經80多歲、有著40多年黨齡的黨員孫德璞,對村黨總支的變化看在眼裡喜在心裡,他說:“工作組一心為村,我們村莊的發展有了盼頭。”為此,他還專門向工作組遞交了工作建議書。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基礎。周明陶帶領幫扶組,通過幾個月細致調查,與村“兩委”一起擬定了村莊發展三年規劃。目前,三年規劃結出累累碩果:幫助村莊確定文旅發展方向,深入挖掘地方黑陶技藝特色文化,確立黑陶產品“民用+文創”發展方向;引進具有國家資質的郁金香種植項目落地,形成觀光、研發和種植花卉新產業格局;為當地招商引進4家龍頭企業,3年多來,帶來稅收近10億元,也使盆罐莊村獲得了上千萬元文旅建設發展資金;促使盆罐莊村與全國最大鄉村文旅開發公司──鄉伴文旅集團簽約,成為該公司旗下新的理想村,村莊將因此獲得超過1億元的文旅發展投入。

精准聚焦短板,確保小康路上不落一人。周明陶3年爭取到資金和物資達150餘萬元,精准幫扶村內260餘名三類困難群體。他在調研中發現,一名70歲老太太從廣西遠嫁到此,40年都沒有戶口,無法享受國家各項福利政策。周明陶多方聯系,最終在公安部門大力支持下為其解決了戶口問題,隨後又從天津海關爭取10餘萬元資金,把老人住的危房進行了拆除重建,並配備了家電,讓老人晚年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3年來村莊環境大變樣。4縱12橫道路全部硬化,見縫插針種植了花卉和5500餘棵樹木;修橋2座,安裝、更換路燈201盞,建設健身廣場和街心水景公園,打500米生活用水井1眼;對7000米河道進行清淤,全村近4000餘畝土地受益;在前期強力推動戶廁改造基礎上,天津海關又投入57萬元,實施了全村戶廁防凍工程。

如今,在周明陶的帶領下,這個困難村變成了小康村,村集體收入由幫扶前幾乎為零,上昇到年均200餘萬元,村民人均年收入從1.9萬元上昇到3萬餘元。幫扶村先後被評為市級“平安村莊”“美麗村莊” “文明村”和“五星村”。

方海波  致富路上的“小暑甜甜”

訪市公安局特警總隊幫扶乾部方海波

“今年‘小暑甜甜’長勢怎麼樣?”“挺好,方書記您給聯系的采購商很好,直接來收,不愁賣不出去。”“端午節咋還不休息?”“今兒市公安局黨委巡察機構黨支部來咱村,要走訪慰問老黨員、困難戶……”方海波應聲道。6月12日8時許,市公安局特警總隊五支隊副支隊長、駐武清區豆張莊鎮周立營村和來家莊村工作組組長方海波,在村裡遇上種植戶老包,兩人聊了起來。

2017年8月,方海波入駐周立營村和來家莊村擔任第一書記,開展結對幫扶工作,平時吃住都在村裡。由於這兩個村的村“兩委”班子不健全,十年都沒發展黨員,村裡基礎設施薄弱,雨天兩腳泥、晴天一身土。村裡的老人直接說:“你們以為特警就能管好我們村了?”

面對質疑,方海波一點兒沒氣餒,他當過兵,還在公安寶坻分局馬家店派出所擔任所長好幾年,經常與村民打交道,“要想乾好村裡的工作,你首先得把心沈下去,不能打官腔,要把自己也當成村民的一分子,融入進去,和他們打成一片。”他走進村民家和田間地頭,幫村民乾活,講政策,還開創“茶桌談心”,村民之間有矛盾,直接坐下來,攤開來說,化解矛盾。在他的努力下,2018年8月,兩村圓滿完成了村級組織換屆選舉,結束了兩村十多年沒有黨支部書記、靠外派代理的局面。近兩年來發展年輕黨員4名,培養入黨積極分子22名,為黨組織注入了新鮮血液。

抓好黨建,村裡工作有了主心骨。方海波以抓黨建促抓經濟,種植業是兩個村的主要產業。“我們組織種植骨乾去天津市農科院‘取經’,還請專家來村裡指導。”專家建議兩村擴大規模種“煙薯”。方海波和幫扶組還為煙薯打造了品牌──“小暑甜甜”,並多渠道找銷路,目前“小薯甜甜”品牌已享譽京津冀、江浙滬。目前,兩村人均可支配收入2.65萬元,比幫扶前增長了60%。

最近,方海波又把精力放在村裡的基礎設施建設、人居環境治理和平安村莊建設上,組織對兩個村主乾道和裡巷路進行硬化;為村裡安裝垃圾分類箱和休閑椅;投入10萬元綠化村莊。市公安局特警總隊還投資200餘萬元,為兩村新建文化活動中心,安裝路燈、視頻監控系統等,村裡環境好了,村民素質也提高了,“看到村裡這麼乾淨,我扔個煙頭都不落忍。”村民說。

如今,方海波的幫扶工作期即將結束,他說:“我一定會把農民淳朴的品格,和他們依靠自身努力致富的思想,帶回特警總隊,和我的同事們在執法中更好地為老百姓服務。”

萬守朋  開創對口扶貧精准模式

訪天津食品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萬守朋

“天津食品集團作為國有企業,能夠在脫貧攻堅戰中貢獻力量,我們集團上下都為之自豪,也深感責任重大。”提到在脫貧攻堅戰中取得的戰果,天津食品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萬守朋說。

在新疆和田,天津食品集團打造出黨建引領、模式自選、落地到戶的“希吾勒”扶貧模式,帶動近兩萬家貧困戶走出貧困。當工作組把先進的肉羊飼養模式推薦給和田地區希吾勒鄉的村民時,最先迎來的是老鄉們的質疑。扶貧產業的生產隊,也是黨的政策宣傳隊,更是民族團結的工作隊。面對項目落地難題,扶貧企業主動與村黨支部結對子,建起圖書室、宣傳欄,一起舉行昇旗儀式,一起開展黨日活動。在合作共建中,收獲了老鄉的信任。在鄉黨委帶動下,6名黨員村民主動嘗試肉羊科學喂養,結果20只羊3個月就掙了一萬多元。顯著的效果讓村民看到了希望,希吾勒鄉奧居魯克村89家貧困戶全部參加了肉羊養殖項目,成了遠近聞名的“科學養羊村”。

參與脫貧攻堅以來,天津食品集團依托“從田間到餐桌”的食品全產業鏈,在新疆和田、河北承德,建成百萬只規模的肉羊全產業鏈和產業集群;在西藏昌都,建設了胚胎技術中心和養殖場,帶動了當地“阿旺”綿羊種群的恢復與壯大;在甘肅,開發王朝玫瑰露葡萄酒、桂順齋藜麥、青稞糕點等產品,充分發掘當地農產品價值,帶動了當地食品加工業的發展。“我們架起了廣泛聯動中西部地區與天津的銷售網絡,把受援地區優質農產品引入天津,推廣到全國。”萬守朋說,“多年來,天津食品集團設身處地解決百姓的‘窮’和發展的‘難’,直接投資近10億元,帶動投資近6億元,引進扶貧產品千餘種,構建了全新的‘產業扶貧+消費扶貧’產業體系。”

脫貧不是最終目的,讓貧困戶掌握科學技術,帶動更多人不返貧、能致富纔是長久之計。食品集團選調40多名年輕乾部和技術骨乾支援扶貧一線,每天驅車數百公裡開展技術指導和培訓,培養了一大批懂技術、會管理的“新農民”。看著家鄉的巨大變化,更多少數民族同胞加入天津食品集團所屬的扶貧企業。扶貧乾部帶領他們學技術、強本領,帶他們明思想、提覺悟,許多少數民族員工遞交了入黨申請書。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食品集團第二期、第三期幫扶項目已經啟動,第二批幫扶乾部已經奔赴受援地區,繼續踐行“留下紮根當地的工作隊伍,留下健康長久的脫貧產業”的莊嚴承諾。“未來,食品集團將在鄉村振興的新戰場,繼續接受黨和人民的考驗,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努力。”萬守朋自信地說。

張秀燕  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媽媽

訪天津陽光義工愛心社社長張秀燕

天津陽光義工愛心社社長張秀燕,把自己的時間、精力放到幫扶事業上,為需要的人送上關懷,用愛橕起希望。6月11日接受采訪時,她說:“最理想的狀態是,讓接受幫扶的人,成為幫扶別人的人,讓愛心傳遞,生生不息。”

張秀燕介紹,4月26日,她幫扶過的新疆維吾爾族姑娘迪麗因公到京出差,特意回津看望她。張秀燕備了家宴,兩個人像母女一樣,說著知心話。年初,迪麗從業的國有融媒體公司新開創業項目,宣傳新疆特產,既做商務又當主播。迪麗說:“現在帶貨平臺那麼多,我一個新人,能行嗎?”張秀燕勉勵她說:“這個項目初衷是宣傳新疆,幫更多群眾致富奔小康,沒問題,努力乾,一定能乾出樣子來。”

2013年,二人初次相遇,迪麗正在發愁。她來自新疆巴州沙漠邊緣地帶,母親患肺結核病多年,病情加重需要住院,卻拿不出費用。她和妹妹都在上學,特別是在天津崇化中學讀高二的她,將來還要讀大學。抱著試試看的心理,她給張秀燕寫了求助信,很快得到回應。張秀燕把迪麗請到愛心社安慰她,“困難是暫時的,一切都會改變。你的困難我可以幫助,你將來的大學費用我來負責。”迪麗撲到張秀燕懷裡,放聲大哭,改叫張秀燕,“張媽媽”。

6月13日,記者連線迪麗,她告訴記者,在張媽媽幫助下,其母得到及時治療,現在狀態很好。她也大學畢業找到工作掙錢了,全家脫貧了,日子過得很舒心,“我現在也在積極參與公益活動,幫助有需要的人。”

像迪麗這樣得到張秀燕幫扶的孩子還有很多。張秀燕團隊連續15年開展“手拉手關愛新疆學子”公益活動,設立在津新疆班特困生幫扶基金。張秀燕自豪地說:“我是9000多個新疆孩子的媽媽,有新疆孩子說,將來接我去新疆養老,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媽媽。”

截至2021年6月,陽光義工愛心社幫助6700多位特困單親母親走出困境,其中50多人開起燒餅店、饅頭房、家政公司、養雞場、網店,創造400多個就業崗位。

濱海新區太平鎮特困單親母親李女士,2011年在陽光義工愛心社的“特困單親母親創業基金”支持下,創辦修鞋店。2013年,李女士又承包2000棵冬棗樹,帶動周圍特困單親母親一起乾,棗樹喜獲豐收。張秀燕為給她鼓勵,幫她多方宣傳,帶人前往采摘,並自掏腰包買了1000斤冬棗。李女士感激地說:“感謝愛心社幫我再次創業。我要做困難姐妹的榜樣,讓她們知道,只要有積極心態,肯努力,也能過上幸福生活!”如今,李女士的棗園規模已擴大數倍,早已脫貧致富。

截至目前,陽光義工愛心社累計支出幫扶資金1.32億元。每個幫扶背後都有感人故事。“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張秀燕感慨地說:“感恩這個時代,感恩黨和國家的好政策。”

陳洪順  藍天下你們的笑容最美

訪天津援藏教師陳洪順

6月11日傍晚,陳洪順在寧河區的家中接受記者采訪時,距他援藏回津已有半年時間,他的身體在慢慢適應,但是臉膛還是高原紫外線曬成的古銅色。

記者面前的陳洪順,更像個西藏漢子,消瘦的身材,臉上帶著高原風雕琢過的棱角,性情朴實靦腆。在西藏學生眼裡,他是地道的“男神”,是親切的“陳爸爸”。

2019年5月,寧河鎮中學德育主任、“80後”英語教師陳洪順到達當時仍是深度貧困縣的西藏自治區昌都市貢覺縣中學,開始支教。他告訴記者,這是他一直以來的夢想。“貢覺縣的老師和學生們純朴溫和,對援藏老師尊重友善。盡管我已回津,但心裡放不下他們……”

扶貧先扶智。陳洪順把先進的教學理念帶到了貢覺縣中學,他承擔八年級兩個班的英語教學任務,每周13學時,還利用早晚時間培優補差,使學生們的英語水平大幅提昇。即使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他也堅持每天上兩三節網課。

他組織教研、教學大比武,不到兩年教研40次;他組織3次課題講座,完成2個課題,填補了當地中學課題不足的情況。他先後與6位青年教師結對,盡其所學,傾心指導,為的是“留下一支懂技術、能脫貧、愛事業的隊伍”;他開展88人參加的專題講座,提昇班主任管理水平;他克服困難,開啟了貢覺縣中學家校共建的先河。

2020年3月,陳洪順在新學期返藏途中遭遇車禍,頸椎、胸椎膨出,右腿受傷。醫生建議他回津休養,但他放心不下孩子們,在宿捨休息兩周後就返回了學校。高原地區傷勢恢復慢,10天時間他的體重驟降8公斤。但他還是組織了“貢覺縣中學朗誦比賽”等活動,幫助孩子們築牢價值觀之基。

一名初三女生,學習成績優異,中考前兩個月,家裡想讓孩子輟學。陳洪順和校長登門走訪得知,女孩家長認為家裡長輩勞動能力退化,希望孩子回家幫忙種青稞。經過陳洪順等人反復做工作,女孩得以回校,之後考入了理想的高中。這件事對陳洪順觸動很大,他更加堅定地認識到支教事業的重要性。“支教老師就是要努力讓西藏的孩子們認識到知識的重要性,讓他們通過學習改變命運,帶領更多人奔小康。”

回津以來,陳洪順從未間斷與貢覺縣中學的交流,電話和微信是縮短津藏兩地距離的工具。那裡的老師和同學遇到難題,都會第一時間想到他,他在天津的工作中有了好招法,也會第一時間傳遞給貢覺的同事。援助有期,交流無限,陳洪順實踐著自己的初心,在幫助西藏群眾脫貧致富的道路上,篤定前行。(津雲新聞編輯李彤)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