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教育如何出場館、入人心?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北方網 作者:何碩 編輯:李松達 2021-07-12 21:39:37

內容提要:覺悟社、平津戰役紀念館、周鄧紀念館等等,天津是一片紅色沃土,眾多的紅色遺跡和紅色故事,孕育了厚重的紅色資源和寶貴的精神財富。

天津北方網訊:覺悟社、平津戰役紀念館、周鄧紀念館等等,天津是一片紅色沃土,眾多的紅色遺跡和紅色故事,孕育了厚重的紅色資源和寶貴的精神財富。對紅色資源的保護、挖掘、研究、宣傳和利用,一直是天津在做的重要課題。那麼,隨著時代的發展進步,要如何更好地讓紅色資源“動”起來、“活”起來,讓愛國主義教育出場館、入人心?

平津戰役紀念館改陳開展

平津戰役紀念館建成至今24年了,作為今年二十項民心工程和建黨百年獻禮工程之一,就在7月1日,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之際,閉館將近200天的平津戰役紀念館,終於千呼萬喚始出來了。

“作為一個紅色場館,我們就是要把紅色文物利用好,把紅色、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平津戰役紀念館館長王培軍說。王培軍一個有著40多年黨齡的退伍老兵,工作20多年,作為館長,他一直見證著平津館的建設成長,在這裡一點一滴的變化,每一件館藏物品的故事,他都如數家珍。自從1997年建館,平津戰役紀念館已經24年,成為了天津紅色文化標志地和全國知名的愛國主義打卡地。可如今,24歲的平津館,裡面的建築、設施已經有些老化,許多功能也漸漸落伍了。於是,計劃已久的改陳工作提上了日程。從去年12月10號開工建設到今年6月20號,不到200天,平津戰役紀念館,煥然一新,重新開放。

改陳後的平津館基本陳列由序廳、戰役決策、戰役實施、人民支前、英烈業績和偉大勝利六個部分組成。從整體設計理念上,政治站位更加准確,講好紅色故事,講好黨的故事,講好中國革命故事,讓文物發聲說話。

平津戰役紀念館館長王培軍介紹:“這次改陳就有一種設計理念,比如‘五大書記’,我們把原有的平臺加高,從15公分到今天的45公分,有一種仰視的視角來看他們,昂首闊步,志在必得。再比如把這個基座由古銅色平臺變成了黑土地,象征著我們的領袖,紮根於中華大地,給人民緊緊的聯系在一起。”

除了整體布局,此次改陳,展陳面積、展線長度和文物陳列數量較之前都有了大幅度的增加。平津館幾乎將館藏的珍貴文物傾囊而出,展廳內文物的陳列數量多達3500件,比之前的展陳數量增加了近千件。展示形式也更加新穎,沙盤推演,戰役64天的歷史記憶的時空長廊,讓觀眾們能更加直觀的了解這段歷史。平津館還著重對公共服務系統、觀眾預約系統、語音導覽系統以及互動體驗系統進行了昇級改造,實現了場館的智慧化。展廳內分布了7個多媒體展示平臺,為觀眾了解更多的黨史、軍史知識,進行拓展閱讀提供了便利。

60歲的李阿姨是平津館的老觀眾了,每當國慶節、黨的生日,這些特別的日子,帶孫子一起來平津館,是她的習慣。等待了200天,當李阿姨和市民們再次走進改陳一新的紀念館,透過一張張珍貴的戰斗照片,內心總是一陣陣激動。

 用心用情用力 讓文物開口說話

陳列保管部是平津戰役紀念館裡的一個核心部門。所有文物的征集發掘、展陳保管到背後歷史故事的搜尋,各個環節都是由他們來完成。這個部門就像是文物的大家長,負責著平津戰役紀念館裡將近四千件文物的點點滴滴。

曹靜,平津戰役紀念館陳列保管部副主。2003年大學畢業後進館工作,工作十多年的她,對館內每件文物的信息都了如指掌,經她手入庫的文物也多達上千件。“我們大部分還是依靠無償捐獻,這個過程中需要和捐贈人有一個良好的溝通,可能要持續很長時間的一個溝通,有的捐贈人我們可能要持續跟他溝通上一兩年,甚至更長時間。”

為了能發掘更多文物,豐富每位烈士的背景資料和故事,曹靜他們還利用網絡新媒體等途徑開展文物故事征集活動。有一塊珍貴的墓碑,是張雲亭烈士的墓碑,它就是陳保部通過線索征集,千辛萬苦尋回的文物。

(張雲亭烈士墓碑)

陳保部井永欣講述了這個過程:“河北區一個居民,家裡翻修房子挖地基的時候,挖出了這塊墓碑,高1.5m,四棱錐的形狀,體積挺大的,非常沈重,我們當時也是費盡周折,把這墓碑運回館內。隨著消息的擴散,紀念館又有了一個非常意外的線索。張雲亭的戰友董來福聯系我們,給我們提供了一張張雲亭生前穿著坦克服的一張單人照片,我們看到這張照片之後非常激動,因為在我們的英烈牆上他的照片原來只是一張畫像,我們就把張雲亭烈士一點一滴串成了線,連成了面,然後張雲亭整個形象就豐富起來,活起來了。”

(張雲亭照片)

就是這份平凡的工作,卻包含著對烈士的敬仰,對歷史的敬畏。歷史不能空白,24年時間,陳列保管部的工作人員從未停止過搜尋文物和探訪英烈故事的腳步。為了確保每一個文物和故事的真實性,曹靜他們一次次的奔走於探訪的路上,搜尋文物的同時也留下了一段段珍貴的影像資料。如今參加過平津戰役的老人,大部分已經去世,在世的也都將近百歲高齡了,口述史的發掘就成為了一項搶救性工作,只言片語,一個個片段性的回憶,從1997年開館至今,24年時間,通過不懈努力,陳列保管部的工作人員采訪人數達到上千人,搶救性采訪戰爭親歷者數百人,給平津戰役這段歷史留下了不可復制的珍貴資料。平津戰役紀念館的英烈牆上鐫刻著7千餘位烈士的名字,每個名字背後都是一段歷史,一個故事,甚至幾代人的血與淚。對於他們,曹靜他們從來都是帶著敬仰,懷揣感恩。

曹靜說:“每次在烈士牆上補上新名字的時候,我們都會對著那位烈士小聲地說一句,感謝您對我們平津戰役的犧牲奉獻,然後鞠上三個躬。”

傳承紅色血脈 講述文物背後的故事

平津戰役紀念館宣教部承擔著館裡大大小小的宣傳講解任務,部裡22個人,20名黨員,2名入黨積極分子,這個90後的年輕團隊以專業、熱情、肯吃苦在館內形成了一條亮麗的風景線。

祁雅楠,平津戰役紀念館宣教部主任,是這群90後孩子們的帶隊人,有著15年黨齡的她,從入職到現在,如何講好黨史故事、講好紅色歷史故事,是她一直不斷的追求。從去年開始,隨著場館提昇改造,整體布局、文物陳列都發生了巨大變化,光文物就新增了1000餘件,怎樣寫好新館講解詞,講好新館故事,讓觀眾入腦入心,這就成了祁雅楠他們最大的難題。祁雅楠告訴記者:“要想講好黨史,首先就要是學好黨史,我們宣教黨支部一直是黨建和業務兩手抓,每周五所有的講解員一起進行晨會學習,不僅是理論知識的學習,每一位講解員還分享新的知識點。”

祁雅楠帶領團隊在學懂弄通黨史的基礎上,對於新增加的內容,不但要確保每段解說詞的真實性,還要豐富每個細節。翻閱大量的書籍文獻,溝通交流多位專家學者,實地拜訪戰爭親歷者和家屬,就在改陳期間,祁雅楠他們把講解詞從原來的三萬多字充實到將近7萬字。為了能讓觀眾更好的理解吸收,把手裡的講解詞講好講活,祁雅楠他們又下起了工夫。

“你在這個位置指著展頭,觀眾就得跟著你退到後面來。”

“我覺得你是不是迎著觀眾走位比較好。”

為了讓講解更加生動豐富,祁雅楠帶領講解團隊每天都在展館內磨合講解詞:“我們帶著講解員在展線上磨合了很長時間,一直在磨合,你怎麼講比較順,怎麼講纔能用最快的速度、最經典的語言、最明確的重點把這個歷史給它串下來,一個人這麼講完感覺不太好,換一個人再重新講,就這麼來回的磨合。”

隨著7月1日平津戰役紀念館改陳重開,祁雅楠他們帶著新的講解詞和對黨史故事更加深入的理解,重新站在新館展廳,把一段段血染的紅色故事講給觀展的每一個人。

“講得特別好,特別生動形象,讓我們感覺當年的故事歷歷在目。”

“天津激戰29小時,這段通過講解員的講解,生動地展現在我們面前,確實挺好。”

煥然一新的平津館,用一件件文物,一段段故事,堅守著這塊紅色陣地,記錄著無數先烈以熱血忠魂,挺起了民族脊梁的故事,傳遞給每一個來此瞻仰的人,提醒人們,不忘初心,珍惜今天,繼續前進。

(記者 何碩)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