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臺道】天津援滬醫療隊在上海方艙醫院遇到了什麼?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北方網 作者: 編輯:李彤 2022-04-11 13:57:54

內容提要:4月2日下午,天津接到援助上海的任務。一夜之間,天津市25家市屬醫療機構和10個轄區的基層醫療機構迅速集結1500名醫護人員,籌備防護物資……

  天津北方網訊:上海驟起的疫情牽動著包括天津在內的全國人民的心。國家發出號令!

  4月2日下午,天津接到援助上海的任務。一夜之間,天津市25家市屬醫療機構和10個轄區的基層醫療機構迅速集結1500名醫護人員,籌備防護物資……

  4月3日早上,隊員們分別乘坐G265、G267次動車從天津西站前往上海……

  4月6日,天津援滬醫療隊員在經過兩天培訓後陸續分批進艙工作,開始了他們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方艙醫院的日與夜……

  目標:新國際博覽中心方艙醫院W5艙

  4月3號早上7點半,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援滬醫療隊91名隊員集結完畢,在臨時黨支部書記、隊長,全科醫學科主任王增光的帶領下來到天津西站,10點41分,隊員們踏上了G267次動車。

  車上,由於任務來得突然,王增光給隊裡的小組長開了醫療隊第一次臨時黨支部會議。由於感染人數逐漸增加,上海正在緊急將新國際博覽中心改造成方艙醫院,但是,那裡的具體情況怎樣?隊員們將要負責哪些區域?患者人數有多少?這一切仍未可知,王增光帶著感染科主任醫師張燕平、呼吸內科副主任醫師陳茉和重癥醫學科護士長李旭光等幾位有著援鄂經驗的隊員集體討論,大家用筆在紙上畫出幾套大致方案,並初步明確任務。

  當天下午4點左右,天津醫療隊抵達上海虹橋車站。這一天,乘坐火車、飛機、大巴援滬的全國醫療隊和解放軍衛勤隊伍達6000多人。

  傍晚七點,在隊員們的相互配合下,醫療隊順利抵達安置酒店,為了安全,大家不顧疲勞,各自對房間進行了全面清潔消毒,並按照院感防控要求對房間進行了分區。

  晚上九點半,總醫院醫療隊按照分工成立醫療救治、護理、院感、物資保障、後勤協調、宣傳等6個小組,以保證醫療隊後續工作順利開展。更重要的是,針對進艙工作可能出現的突發問題,各小組負責人也進行了推演,並記錄下處理的最佳辦法。

  4月4日、5日兩天,總醫院感控團隊對所有隊員進行了穿、脫防護服的培訓,從每一處細節入手,對全體隊員進行一對一指導,然後再兩兩配對互相監督進行穿脫練習。“別看只是脫個防護服這麼簡單的事,但往往會由於某個環節的不慎引發院感,所以我們每一個人都不能掉以輕心”。王增光說。

  4月6日早上6點半,迎著朝陽,醫科大學總醫院30名隊員坐上了開往位於浦東新區的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方艙醫院的大巴車,車上,不少人還在默記著如何安全穿脫防護服,或是三、五個人互相做著提醒。

  ▲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所在位置

  很快,大巴車來到目的地,王增光和上海岳陽醫院的負責人進行了短暫的交接,就帶領第一批隊員進入了即將接管的N1艙。

  ▲王增光和上海岳陽醫院同行進行工作交接

  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方艙醫院是上海疫情發生後在很短的時間內由新國際博覽中心改建而成,總建築面積30萬平方米,整體可容納床位15000張,是當時投入使用最大的方艙醫院。

  天津醫療隊1500名醫療隊接管的是其中N1、N2、W4、W5四個艙,每個艙約容納1500人左右。雖然之前隊員們聽說過這個方艙醫院非常大,沒想到進來後,大家還是被震撼到了。

  在方艙醫院,是按照男女來進行分區,以字母和數字結合的方式來標記每個人的位置,A1、A2,B1、B2……,“那可真是一眼望不到頭啊!”為了怕 ‘迷路’,護士們兩人一組的方式來工作,兩個人相互提示,就會省去很多時間。

  由於上海岳陽醫院的同行還有其他任務,撤離得很快,短暫交接後,很多事情需要天津醫療隊自己摸索,大致熟悉了環境後,大家分頭行動,迅速開展起查房、重點病人跟蹤記錄、發藥、采核酸等工作……

  ▲醫科大學總醫院援滬醫療隊A組部分醫療隊隊員

  由於患者數量多,工勤人員又很少,在人力嚴重不足的情況下,天津醫療隊隊員擔負起除醫療護理外的其他工作。“就拿吃飯來說吧,我們的班次正趕上病人吃午飯,一個個吃剩下的盒子,我們都要挨個收集起來,放到一個能裝進一個人的大垃圾袋裡,再由護士們處理好後抬出來,我們的護士基本都是女同志,體力跟不上啊!”

  第一個班次,6個小時,醫護人員們不能吃喝、不能去廁所,搬搬扛扛,還要協調患者提出的一些需求,隊員們沒有片刻休息的時間。“我親眼看到我們的一位護士出去後就暈倒了。”王增光心疼地說。

  好在,由於天津有著豐富的抗疫經驗,在大家的通力合作下,天津各醫療隊都已迅速熟悉環境和流程,順利開始了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的醫療援助任務。

  “看到發飯的情景,我驚著了!”

  今年50歲的楊學瑾是天津市胸科醫院一名有著30年護理經驗的護士長,曾多次到天津市新冠病毒肺炎定點救治醫院——海河醫院參與醫療援助工作。這次,楊學瑾作為胸科醫院30人團隊的副隊長,帶領著不少新兵來到了另一個戰場——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方艙醫院W4艙。

  ▲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方艙醫院W4艙全景圖

  4月6號早上8點,楊學瑾和眼科醫院、環湖醫院、安定醫院共同組成的團隊進入W4艙。由於之前負責W4艙醫療救治工作的上海當地醫院以及工勤人員撤出前工作交接得比較匆忙,所以千頭萬緒的工作需要從頭捋順。

  首先擺在面前的第一項工作就是要迅速整理出新的工作流程,方便快速、安全、合理地為病人服務。說乾就乾,楊學瑾和同事們先想辦法補充庫房的物品,然後就是打掃還沒有來得及清理的垃圾。

  ”一個隊10多個人乾不完,就再進一批,還不行,那就進第三批。兩個小時的時間,大家通力合作,人拉肩扛,終於打掃出個眉目,大家的腰也快直不起來了。”

  第二步就是優化患者入艙後的物品領取的流程。楊學瑾發現,患者入艙後首先要領取必要的生活物品,比如臉盆、牙刷、口罩等等。可在之前,這些物品分別存放在兩個庫房。每當有患者進來,護士都要分別到兩個庫房去拿物資,為了不讓患者等,護士們都是一溜小跑著去。

  看到這種情況,楊學瑾在思考,如果遇到患者集中入艙,這既增加了護士的工作量,又耗費了患者等候的時間。於是,楊學瑾和同事們快速將生活物資集中到一間庫房,以最順手的方式擺放。巧的是,就在他們這個班次, W4艙一下子接收了100多名無癥狀感染者,流程調整後,工作效率迅速體現出來了。

  ▲W4艙發飯場景

  每天中午11點,是方艙醫院的午飯時間。午飯是由工勤人員將裝有盒飯的十幾個大箱子卸到指定區域。“看到這麼多箱子,我一下子驚了,箱子都特別沈,每個裡面有70盒盒飯”。楊學瑾談起當時發飯的壯觀場景。護士們先要把百十來斤重的箱子費勁兒地抬到治療車上,然後推到每位患者跟前迅速逐一分發。發完一箱,跑回去再推出一箱繼續發……“

  30名護士,分成四組,每組三或五人,即便以最快的速度,這一次午飯發下來,至少用時40分鍾。“姑娘們一個個都累得氣喘吁吁的,為的就是讓患者吃上一口熱乎飯。”

  下午兩點,六小時的一個班次結束了。楊學瑾說,對於做其他工作的人來說,下了班可以說走就走。而在方艙醫院工作的醫護人員可不一樣,因為直接接觸了新冠病毒肺炎患者和無癥狀感染者,他們需要在下班後進行嚴格的消殺。“這是對我們自己負責,更是對別人負責,因此消殺工作非常重要”,楊學瑾說。

  為了保障安全,所有入艙的工作人員都要在專業院感防控人員的指導下依次進入“一脫區”和“二脫區”,規范地脫下被污染過的防護服、口罩、手套等物品,然後再進行統一消殺,這一套程序下來,至少要一個小時左右。集體乘車回到酒店後,隊員們還要再進行一次消殺,回到自己的房間。在下一次入艙前,隊員們也不允許走出自己的房間。

  剛進艙就目睹了緊急搶救現場

  今年34歲的曲琳是天津市環湖醫院的一名顱腦外科護士,有著11年護理經驗。2020年,作為一名黨員,曲琳積極報名參加援鄂醫療隊,並進入武漢江漢方艙醫院執行醫療援助任務。這次,作為有經驗的隊員,她再次參與援滬工作。

  因為這次參與援滬的有不少年輕人,大家有事免不了問問經驗豐富的曲琳。“琳姐,我有點緊張怎麼辦?琳姐,我的防護服穿的對嗎?琳姐,我還有要領記不住怎麼辦?”每當有年輕同事向她詢問的時候,曲琳都會詳細解答,並且在最後加上一句:“別緊張!”曲琳心裡清楚,其實,大家需要的就是隊友的一句鼓勵和安慰。

  ▲曲琳和同事們(右一為曲琳)

  4月7號,做好萬全准備的曲琳第一次進艙。曲琳說,進艙後,大家剛准備熟悉工作,就看見,方艙裡的一間搶救室裡正在搶救一位病人。方艙醫院的每個艙都設有一間搶救室,用來應對患者出現的突發情況,沒想到,這次真的派上了用場。

  原來,接受搶救的是一位有基礎性疾病的老人,本來入院時身體各項指標都很正常,幾乎就在天津醫療隊進艙的同時,老人卻突然出現呼吸急促、心跳加快、血氧飽和度低等狀況,情況一度危急,為了搶救老人的生命,幾名醫護人員圍在床邊,緊急實施一系列搶救措施。好在,經過及時搶救,老人的情況很快平穩。

  “簡直是虛驚一場,幸好老人堅持過來了。”曲琳回憶當時的場景時說。老人的臉色慢慢緩和,呼吸也變得平穩……雖然度過了最凶險的時刻,但剛接手的天津醫療隊並沒有放松警惕,而是迅速組織治療小組對老人的情況進行跟蹤記錄。

  醫生每個小時都會過來巡視老人的情況,叮囑護士時刻觀察老人生命體征指數。“直到我們出艙,老人的情況已經平穩了,但我們還是把他的情況交接給了下個班次的醫護人員,告訴他們要重點關注這位老人的情況”。

  醫務人員,不僅是治療身體疾病

  住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方艙醫院的大部分屬於新冠病毒肺炎輕癥患者和無癥狀感染者,除了為數不多的患者需要藥物支持和特別監護外,大多數人主要由於沒有太多心理准備就來到方艙醫院,產生了焦躁情緒,此時,他們更多的是需要心理方面的慰藉。

  姚揚是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神經內科的一名副主任醫師,4月6號早晨8點,作為第一中心醫院的副隊長和臨時黨支部副書記,他帶著30名醫護人員入艙開展工作。

  ▲姚揚和同事進行病例研討(站著右二為姚揚)

  就在查房的過程中,他發現,一名中年男子無論是吃藥還是驗核酸,都不太配合,只是自顧自不停撥打著手機,表情和言語都表現得非常著急。

  上前詢問後,姚揚了解到,原來,這名患者不久前剛剛被確診為無癥狀感染者,被送到方艙醫院來。之後不久,通過給妻子打電話他得知,妻子和兒子也相繼被確診為無癥狀感染者,由於是分別被送來,他的妻子和兒子被送到了別的艙裡。

  雖然近在咫尺,但由於不能出指定區域,這位患者無法見到親人,尤其是想到年幼的兒子因為見不到媽媽而哭鬧時,他更是心急如焚,情緒低落。為了能見到親人,這位患者只能向姚揚和同事們救助,詢問是否可以想辦法幫他們一家團聚。

  就在大家都感到一籌莫展的時候,姚揚想到,由於這次疫情的特點就是很多家庭內部的人都被感染,因此,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方艙醫院人性化地設計了為數不多的“家庭病房”,目的就是讓有需要的家庭成員能夠集中到一起救治。“因為我是一個丈夫,也有孩子,所以特別能體會到他此刻的心情,我們幾個人商量了一下,決定幫幫他”,姚揚說。

  但是,換病房可不是件輕而易舉的事情,要歷經重重困難,不能一次解決。先把這名患者的妻子和兒子聚到一起,然後再將這一家三口集中到同樣是天津醫療隊接管的旁邊一個有“家庭病床”的艙內。

  為了讓他們盡快團聚,姚揚一邊讓護士安撫他的情緒,一邊爭分奪秒尋找他的妻子和兒子,好在,在天津各援滬醫療隊的通力合作下,僅用一個小時的時間,大家就找到了患者的妻子和兒子。當接到這個好消息時,姚揚如釋重負……

  “在聽到自己的妻子和兒子已經找到,並且一家三口要在家庭病房見面”時,這名患者激動得半天說不出話來。過了好久,想到姚揚用唯一的一部工作電話不停地來回協調,還有不斷安慰自己的護士時,他纔說道:雖然看不見你們的樣子,但我記住了,你們是天津來的醫療隊,除了謝謝,我真的知不道要說什麼了。

  “真是挺欣慰能在我們結束第一個班次的時候幫助這個患者一家三口團聚,在陌生環境中,又身受疾病困擾,最需要親人的關心,心情好了,身體就會好的快,相信他們很快都能回家了”。

  身負醫療救治重任的天津醫療隊員們也被愛時刻包圍著:第三中心醫院急診科護士董穎在出發前,12歲的兒子小昭涵將一封信悄悄塞到媽媽的行李中。

  “從前媽媽是我的‘堅強後盾’,如今有我在,我就是媽媽‘最堅強的後盾’”……當董穎打開兒子的信時,一股暖流湧到心間。

  4月8日,是醫科大學總醫院一名隊員韓莎的生日,當她結束工作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酒店的時候,隊友們等在樓下,手捧蛋糕,拿著生日賀卡來到她面前,這突如起來的幸福,讓韓莎笑著流淚了。

  1500名隊員不畏困難勇往直前,在他們身邊是“戰友”的無限關愛,而在身後是家人的強大支橕……

  雖然,目前上海仍處在抗擊疫情的關鍵期,等待天津醫療隊的是更嚴峻的任務。但也有好消息傳出:4月10日上午,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首批患者出院。當日N1-N5艙符合出院患者700餘名,出院患者將回到社區隔離點或者居家進行健康監測。

  天津市援滬醫療隊總指揮、天津市人民醫院黨委書記朱思偉說,“此次首批患者的順利出院,給我們醫療隊打了一針‘強心劑’,給隊伍提昇了士氣和信心!

  4月11日,天津增派78名醫務人員組成的中醫醫療隊馳援上海,其中中醫醫師75名、院感防控人員3名,由20家中醫醫療機構中醫骨乾力量抽調組成,專業涵蓋中醫呼吸、急診、兒科等。天津援滬中醫醫療隊抵滬後將整體編入4月3日我市派出的醫療隊中,進駐方艙醫院,開啟中醫救治“天津模式”,發揮中醫藥“先癥而治,截斷病勢”之優勢,開展上海市新冠疫情中醫藥救治工作,助力患者康復和痊愈。

  春天已來,一樹繁花……(津雲新聞編輯李彤)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