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世界讀書日|在閱讀中感受思想飛揚 今天聽作家『說』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北方網 作者:吳宏 攝影吳濤 編輯:孫暢 2022-04-23 10:54:08

內容提要:4·23世界讀書日到來之際,我們一起走進作家們的世界,聽聽他們那些閱讀的故事。

  天津北方網訊:“記憶中,愛上閱讀是在小學三年級的時候。”

  “讀自己的書,是為了回看過去,更為了開創未來。”

  “我們的腳步和目光哪怕延伸到天涯,它也是線性的,有限的,而書本世界,縱橫無極。”

  “作為一個為孩子寫作的人,更要有健全的目光,堅信愛、溫暖和光明。”

  “我深知童年時代的閱讀在一生中的重要性。”

  “讓閱讀最終成為孩子們的習慣,為鄉村振興提供一份精神力量。”

  “帶著書籍去行走,邊讀、邊思、邊學,能夠看見思想的飛揚,也能感受到心情的愉悅。”

  “五十年來,能夠持續不斷地讀書,當源於那次冬日的閱讀。”

  ……

  4·23世界讀書日到來之際,我們一起走進作家們的世界,聽聽他們那些閱讀的故事。

  崔銘:酷愛閱讀的年少時光

  記憶中,愛上閱讀是在小學三年級的時候。但是,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的中國家庭,通常都沒有多少藏書,我家同樣如此。好在我的三哥是一個“讀書狂魔”,雖然那時他只是一個小學五年級的學生,但神通廣大,總是能夠借到各種各樣的書籍,大多是五十年代出版的小說,中外古今都有。每次借到新書,三哥都會得意地向我炫耀,引得我興致盎然,強烈要求先睹為快,他當然不會同意。央求不得,我便動手搶奪,搶奪不到,我便放聲大哭。母親聞聲而來,“主持公道”,讓我先讀。於是,我心滿意足地坐下來,沈入書本。三哥則憤憤不平地在我旁邊走來走去,一邊悻悻地說:“下次借了新書,一定不讓你知道!”可是,下次借到新書,他仍是忍不住要向我炫耀。於是,央求、搶奪、哭鬧的戲碼又重新上演一遍……

  沈迷在書本之中,時間總是過得很快。晚上八點半,母親就開始催促我們洗漱就寢。我總是一邊眼睛不肯離開書本,一邊請求道:“等一下,看完這一頁……”可是,等這一頁讀完之後,趁母親不注意,又悄悄地翻過一頁,總之能挨一刻是一刻。有時候,小說實在太迷人了,還會打著手電筒在被子裡偷偷閱讀。

  (崔銘,現任同濟大學中文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已出版《智者在苦難中的超越:蘇軾傳》《達者在紛爭中的堅持:歐陽修傳》《張耒年譜及作品編年》《中國古代文學經典導讀》等。)

  陳年喜:用閱讀打開世界

  閱讀,在一個人一生的成長中極其重要,什麼樣的閱讀,會打開什麼樣的世界。我們的腳步和目光哪怕延伸到天涯,它也是線性的,有限的,而書本世界,縱橫無極。

  我大伯是一位羊倌,在峽河邊的陰陽兩面山坡上,他放了一輩子羊。但他是一位並不孤獨的羊倌,他收藏了很多書,他有一只桐木箱,裡面裝滿了書,武俠小說、戲本、醫書、畫本、棋譜,還有很多手抄的佔卜類的。他有一只羊皮包,整張羊皮粗針大線縫制的,上山時,他把它們中的某一本裝在包裡,帶到山上讀。在十三歲前,我讀完了這一箱書,它們大多是繁體,而且豎印,後來,我到過很多地方,見過各種各樣的書籍,無數的風物人事,因為那些少年時代的基本功,它們都能被順暢地打開。

  零碎或雜亂的閱讀,是大多數人的閱讀常態,但它並不是無效的。雜糧有益身體,雜書更益成長,最後的結果是,你會變成一個豐富的人,通透的人,而不致於偏執和傻掉。生活中,很容易見到那些讀過萬卷書實質什麼也不懂的人,這是讀書的悲哀,解決的方法,還是古人所謂的讀萬卷書,行萬裡路,生活、人生與書本彼此打通、消化和汲取。

  生活,世界,書籍,是人生的三體。

  (陳年喜,曾從事礦山爆破工作十六年;數百首詩歌及散文、評論文章散見《詩刊》《天涯》《散文》等刊;2016年冬應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邀請,赴美詩歌交流;獲2016年第一屆桂冠工人詩人獎;2019年,出版首部詩集《炸裂志》;2020年,受邀做客央視節目《朗讀者》。已出版作品《炸裂志》《活著就是衝天一喊》《微塵》)

  殷健靈:告訴孩子人生和世界的復雜和不美好

  作為一個為孩子寫作的人,我從來不憚於在作品裡告訴孩子人生和世界的復雜和不美好,但在呈現這些復雜和不美好的同時,采用的是兒童能夠接受的表現形式和表述方式,即便是揭露現實中存在的邪惡,也要融會貫通,讓讀者不受創傷。

  兒童文學同樣是表現人性、探索人生的,甚至,兒童文學有著比之一般文學的優越之處——我們的讀者面對的一切都可能是新鮮的,因此,兒童文學更加負有了發現人生、探索人生奧秘、敘寫人情之美的責任。即便這個時代文化多元抑或精神混沌,作為一個為孩子寫作的人,更要有健全的目光,堅信愛、溫暖和光明,若能寫出冷漠中的溫暖,狠惡中的柔軟、毀滅中的希望,那麼讀著我們的作品長大的孩子,纔有可能“身處淤泥心有蓮花,淪為地獄向往天堂”。而由他們所支橕起的未來世界,纔可能擁有清明的精神之光的照耀。

  一個孩子從文學中最大的獲得是:對未來的遭遇有了准備有了理解,你可更加客觀冷靜地面對未來,以及演好自己在人生舞臺上扮演的角色。它會幫助你在成年後善待痛苦,容忍許多人無法忍耐的人和事,並且獲得更多前行的動力。

  (殷健靈,1971年10月生於上海,在南京郊外度過童年和少年時代,十八歲開始發表作品。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紙人》《野芒坡》等,散文集《愛——外婆和我》《致未來的你——給女孩的十五封信》《致成長中的你——十五封青春書簡》等。作品有英、俄、韓、意、瑞典、越南、波斯、波蘭、阿拉伯、馬耳他等譯本。)

  李長江:讀自己的書

  不知道有多少人讀自己的書。或許,我只是另類。

  不是刻意這樣做。這習慣,是自然而然形成的。

  這其實和寫作習慣密切相關。我寫文章,很慢,某些時段的成果,可能是負數。每次打開文檔,我都從第一句話往下讀,邊讀邊改,不滿意就整段刪除,推倒重來。寫到某處卡住了,也是回到文首,一邊讀,一邊接續思路。這樣一路下來,文稿說不清改了多少遍,多少處,說得清的,是文章寫到結尾處,也就改完了。

  文章見報見刊後,我要認真讀兩遍,看編輯改了哪些地方,原因和高明之處在哪裡,也看原稿的不足和謬誤。

  讀自己的書,是為了回看過去,更為了開創未來。要給自己一個合理的預期,包括思考方式和文字表述方式。我的思考方式是盡可能以宏闊的、全景式的、彼此勾稽的視野,審視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歷史和文化傳承、政治和社會生態變遷、統治者性格和偏好等復雜因素與賦役間的內在聯系和作用機理。我的行文方式是借用嚴肅的史實、習見的框架和累積的成果,用通俗化、思辨化、適度趣味化、輕度文學化和盡可能乾淨流暢的學術隨筆,討論治亂得失,用現實點亮歷史,用歷史觀照現實。

  (李長江,供職於某行政機關,筆名怡鶴,中國稅務學會學術委員,副研究員。出版《杞人懮稅》《德鑒》《天下興亡一一中國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賦稅研究》等專著,在國家和省級稅務、財經及社科期刊發表學術論文、學術隨筆和其他文章數百篇,有6項研究成果獲國家稅務總局、中國稅務學會獎勵。)

    薛濤:我在白旗鎮推廣閱讀

  2021年9月,我來到遼寧鳳城白旗鎮,在這裡任駐村第一書記。我深知童年時代的閱讀在一生中的重要性,我決定利用自己的資源,把這裡的閱讀活動重新搞起來——建立一個鄉村振興閱讀基地。

  首先,我需要一批優秀的圖書,充實學校原有的圖書室。恰逢我去參加北京國際書展,我的想法得到人民文學出版社臧永清社長和接力出版社白冰總編輯的支持。會後,他們都為我捐贈了大量的圖書,這其中既有引進版的國外好書,也有中國原創精品,更有一版再版的傳世經典。不久,新蕾出版社、21世紀出版社、遼寧教育出版社、遼寧美術出版社、小溪流雜志社、文學少年雜志社等出版機構也贈送了一大批好書。一個月時間,我總共籌集到近五千冊圖書,全部適合中小學生和教師閱讀。安徽少年兒童出版社、遼寧少年兒童出版社等機構也做好了第二批援助的准備,隨時為我們的書架添置新書。

  這期間,我在教學樓和宿捨樓的走廊建立了圖書角。自從設立了圖書角,孩子們再也不賴床了,早早就跑到圖書角讀書。一下課,他們就在圖書角旁邊駐足,挑選自己喜愛的書。有一天,我下班經過一座小橋,橋下有幾個小孩在曬太陽。我問他們,學校圖書角的書好看不好看。他們的表情馬上生動起來,七嘴八舌說著他們喜歡的書。我去鎮上理發,也順便跟理發店老板的女兒聊起了圖書角。小姑娘一臉喜悅,說讀書角的書都被同學們翻亂了,大家都能找到自己喜歡的書。我心裡美滋滋的,因為孩子們喜滋滋的。

  接下來,我們要讓閱讀最終成為孩子們的習慣,為鄉村振興提供一份精神力量。

  (薛濤,國家一級作家,現任遼寧文學館館長、遼寧省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兒童文學研究會副會長。2017年被中宣部確定為“全國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纔”。已出版兒童文學作品《砂粒與星塵》《孤單的少校》《貓冬記》等。作品入選大學、中學語文教科書,並在俄羅斯、美國、日本、韓國、伊朗、埃及、阿爾巴尼亞、老撾等國出版。)

  劉運峰:一次難忘的閱讀

  大約是1972年冬天的一個星期六,二哥帶回來一本很厚的書,很神秘地對我說:“裡邊都是打仗的!”當時的農村還沒有電燈,油燈很暗,母親不允許我們看太長時間,只好很不情願地把書放下。

  第二天,我和二哥起得很早,簡單吃了幾口飯,便坐在土炕上,靠在被子上,繼續看《桐柏英雄》。這部小說太吸引人了,不斷有驚心動魄的情節,尤其是在一個夜晚,董政委、趙永生和警衛員小郭與國民黨兵遭遇,對方問:“哪部分的?”小郭答:“乾革命的,你說哪部分的?”然後便是一梭子,隨後雙方激戰,三位官兵抱著敵人跳崖,董政委和趙永生負傷,小郭犧牲。看到這裡,又是激動,又是難過。半個世紀過去,印象依然深刻。

  由於認字不多,許多字都是連猜帶蒙。有時我囫圇吞棗地看完了一頁,二哥還沒有看完;有時為了猜字,還沒有看完,二哥已翻到了下一頁,只好在心裡起急。

  終於,在吃晚飯的時候,我和二哥把這部幾百頁的大書看完了。《桐柏英雄》也深深地留在我的記憶裡。

  現在回想起來,《桐柏英雄》是我讀過的第一本沒有圖畫的書,它讓我領略到了文字的魅力,體驗到了閱讀的樂趣。或許可以這樣說:這部書為我埋下了閱讀的種子。五十年來,能夠持續不斷地讀書,當源於那次冬日的閱讀。

  (劉運峰,南開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編著出版有《魯迅全集補遺》、《魯迅著作考辨》、《版本•文本•故實——中國現代文學與傳播論叢》、《馬蹄湖邊憶舊游》、《中國書法全集》(10、11)、《中國書法賞珍》、《文房清玩——箋紙》、《花箋珍賞》、《魯迅書衣錄》等。)

  武歆:閱讀·生活·學習

  閱讀是學習,生活也是學習。兩者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系,絕對不可分割,而且必須是深入的學習。上中學的時候,讀到《荀子》的“勸學”,那句“君子曰:學不可以已”至今印象深刻。

  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習內容也逐漸變得更加寬泛,比如過去閱讀主要集中在文學書籍,現在則喜歡讀一些哲學、歷史以及其他學科的書籍,讓自己的經驗更加豐富多樣,同時也使得生活變得更加有趣。

  閱讀,能讓我們的視野變得更加開闊,能讓我們的思考變得更加深刻,也能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多姿多彩。帶著書籍去行走,邊讀、邊思、邊學,能夠看見思想的飛揚,也能感受到心情的愉悅。

  (武歆,天津市作協副主席,天津文學院院長。1983年發表文學作品。著有長篇小說《陝北紅事》《密語者》等,以及小說集、散文集等。另有散文、隨筆、評論等,作品被改編為影視劇、廣播劇。)

  (津雲新聞記者吳宏 攝影吳濤)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