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是網評論員: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必須做好『兩個結合』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求是網 作者: 編輯:靳永鋒 2022-10-27 20:27:54

內容提要:中國共產黨人深刻認識到,只有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堅持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纔能正確回答時代和實踐提出的重大問題,纔能始終保持馬克思主義的蓬勃生機和旺盛活力。

“中國共產黨人深刻認識到,只有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堅持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纔能正確回答時代和實踐提出的重大問題,纔能始終保持馬克思主義的蓬勃生機和旺盛活力。”黨的二十大報告中關於“兩個結合”的重要論述,大大深化了我們黨對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規律性認識,對於更好理解和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不斷譜寫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篇章,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興黨興國的根本指導思想。實踐告訴我們,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歸根到底是馬克思主義行,是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是一個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篤行真理的過程。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內外形勢新變化和實踐新要求,迫切需要我們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深入回答關系黨和國家事業發展、黨治國理政的一系列重大時代課題。我們黨勇於進行理論探索和創新,以全新的視野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取得重大理論創新成果,集中體現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開闢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實踐沒有止境,理論創新也沒有止境。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必須長期堅持並不斷豐富發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深入推進“兩個結合”的過程中,不斷譜寫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篇章。

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必須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是要運用其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解決中國的問題,而不是要背誦和重復其具體結論和詞句,更不能把馬克思主義當成一成不變的教條”。當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我國發展面臨新的戰略機遇、新的戰略任務、新的戰略階段、新的戰略要求、新的戰略環境。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必須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一切從實際出發,著眼解決新時代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際問題,不斷回答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作出符合中國實際和時代要求的正確回答,得出符合客觀規律的科學認識,形成與時俱進的理論成果,更好指導中國實踐。

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必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2021年3月,福建武夷山九曲溪畔,習近平總書記走進朱熹園,發出這樣的感嘆:“如果沒有中華五千年文明,哪裡有什麼中國特色?如果不是中國特色,哪有我們今天這麼成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只有植根本國、本民族歷史文化沃土,馬克思主義真理之樹纔能根深葉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其中蘊含的天下為公、民為邦本、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賢、天人合一、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講信修睦、親仁善鄰等,是中國人民在長期生產生活中積累的宇宙觀、天下觀、社會觀、道德觀的重要體現,同科學社會主義價值觀主張具有高度契合性。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必須堅定歷史自信、文化自信,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把馬克思主義思想精髓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貫通起來、同人民群眾日用而不覺的共同價值觀念融通起來,不斷賦予科學理論鮮明的中國特色,不斷夯實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歷史基礎和群眾基礎,讓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牢牢紮根。

先進的思想總是與非凡的事業彼此輝映,科學的理論總是與偉大的實踐相互激蕩。新時代新征程,繼續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馬克思主義必將煥發更璀璨的真理光芒。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