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天津日報 作者:靳方華 王會芝 編輯:劉穎 2022-12-12 12:53:26

內容提要: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不僅是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重要內容,也是人類文明新形態的重大成果。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刻把握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的基本特征和本質要求,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不僅是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重要內容,也是人類文明新形態的重大成果。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刻把握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的基本特征和本質要求,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一、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是建設人類文明新形態的重要指引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和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既繼承了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又充分汲取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態智慧,提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等重大論斷,闡明人與自然、社會與自然緊密互利、不可分割的關系,強調人與自然平等的地位和價值,超越了以往將自然環境客體化的世界觀,拓展了馬克思主義關於人與自然、生產和生態的辯證統一關系的認識,豐富了中華傳統文化中“天人合一”的生態觀念,推動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

  人類通向現代化的道路不止一條,現代化具有不同形態和不同模式。西方現代文明是依靠對落後國家殖民和掠奪活動實現的,西方創造積累的巨大物質財富是以犧牲自然環境為代價的。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深刻反思西方傳統現代化模式基礎上,站在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戰略高度,提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強調堅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基本原則,打破了西方現代化的工業文明價值取向,是對西方以資本為中心、先污染後治理的工業化現代化道路的批判與超越。同時,中國式現代化開闢了非西方國家獨立自主探索現代化的新路,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如何處理現代性發展悖論問題、重新審視現代化道路提供了強大理論與實踐參照,也為世界現代化模式多元發展提供了全新選擇。

  面對人類共同難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提出了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新哲學、新文明觀,提出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和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的新理念,為人類文明向更高文明演進探索了新路徑。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堅定不移地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中國的生態文明建設是對全球可持續發展經驗成果的借鑒與深化,“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和“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價值導向,豐富了可持續發展的“理論譜系”,展示了中國為解決全球性問題、推動人類文明進步作出的貢獻。

  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錨定了新的歷史方位

  黨的十八大以來,生態文明建設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中的地位顯著提昇。黨的十八大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創造性提出了新發展理念,綠色發展成為新發展理念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十九大將“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確立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方略的重要內容,將建設美麗中國納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並將“增強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意識”寫入黨章。2018年3月,建設美麗中國和生態文明被寫入憲法。黨的二十大將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作為中國式現代化的基本特征和本質要求。黨對建設生態文明的部署和要求為開創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全面厚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綠色根基、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高度,深刻把握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准確認識人與自然、保護與發展、環境與民生等辯證統一關系基礎上所作出的重大論斷。從歷史邏輯看,人類社會的文明史歸根到底是一部人與自然關系的演變史,人類歷史上許多重大文明都發源於森林茂密、土地肥沃、水量豐沛、生態良好的地區,孕育出多彩的人類文明形態。反之,全球生態系統脆弱、生物多樣性喪失、極端氣候頻發,給人類生存和發展帶來嚴峻挑戰,甚至導致人類文明的衰落。從現實邏輯看,中國式現代化的核心要旨是增進人民福祉,隨著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人民群眾對優美生態環境需要已經成為這一矛盾的重要方面。我國生態環境質量、國土綠化水平、能源利用效率等,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差距,同建設美麗中國的目標相比還有差距。破解工業文明以來經濟增長和環境保護協調發展的難題,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定不移地走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綠色低碳的新型發展道路勢所必然。

  發展方式綠色轉型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重要條件。堅持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將降碳、減污、擴綠、增長作為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的總抓手,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推動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用地結構調整,加快建立健全以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為主體的生態經濟體系。抓住資源節約集約利用這個源頭,推進資源總量管理、科學配置、全面節約、循環利用,拓展循環利用的產業規模,建立體現資源稀缺程度、生態損害成本、環境污染代價的資源價格形成機制。

  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重要基礎。保持和提昇生態系統多樣性,重在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力度,大力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科學劃定並嚴格遵守生態保護紅線,建立健全以國家公園為主體、自然保護區和自然公園為重要補充的自然保護地體系,探索山水林田湖草沙與自然資源系統治理新模式,全面提昇森林、草原、沙漠、河湖、濕地、海洋等自然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道路創造條件。

  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必然要求。中國式現代化將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為民,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解決關系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健康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優美生態環境的需求。

  三、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引領,奮力開創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大都市新局面

  黨的十八大以來,天津把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特別是市第十一次黨代會以來,天津堅定不移地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把綠色發展理念貫穿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領域、全過程。近年來,天津綠色低碳轉型取得新突破,2021年,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高技術產業(制造業)增加值佔規上工業比重分別達到25.3%、15.5%。高端裝備、航空航天等12條重點產業鏈總產值同比增長20.7%。生態環境質量實現歷史性、突破性好轉,空氣污染重要指標均達到2013年有監測記錄以來的最低水平,地表水優良水體斷面比例由2012年的14.5%提高至58.3%,近岸海域優良水質比例提昇71.8個百分點。生態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大力推進“871”重大生態工程,濕地生態保護、綠色生態屏障建設、海岸線生態綜合治理成效顯著。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協同共進,為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大都市打下了堅實基礎。

  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發展觀的一場深刻革命,必須持續發力、久久為功。奮力譜寫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大都市新篇章,要堅持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協同推進,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加快由污染防治向污染防治與生態保護並重轉變,持續推動實施“871”重大生態工程。提高生態環境治理市場化水平,更好地運用價格、財政、稅收、金融、保險等經濟手段,充分激發市場主體治污減排的內生動力。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打通“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的通道,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征程中持續貢獻天津力量,展現天津擔當。

  (作者分別為天津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天津社科院黨組書記、院長;天津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社科院基地研究員)

  《天津日報》(2022年12月12日 09版)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