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自己『陽康』過程,張伯禮院士提醒!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中國青年報 作者: 編輯:劉穎 2023-02-14 11:25:30

內容提要:75歲的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走路很快,身邊的年輕人也得三步並兩步,纔能跟上他的腳步。

  天津北方網訊:75歲的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走路很快,身邊的年輕人也得三步並兩步,纔能跟上他的腳步。

  他笑稱自己“停不下來”,中醫藥事業是他一生的追求,對他來說,“工作是一種享受,也是我保持健康的秘訣”。

  過去3年,他一直守在抗擊新冠疫情的最前線,被授予“人民英雄”的國家榮譽。可他還是喜歡“天津老張”這個稱呼,他把這4個字寫在防護服上,從武漢到石家莊,哪兒疫情最危急,哪兒就有“天津老張”。

  作為國醫大師,他無論多忙都堅持每周出診。他看病有“三不”原則:不開大處方、不開貴重藥材、不做重復檢查。這位老中醫把患者的事看得比什麼都重。

  今年是張伯禮作為全國人大代表履職的第十六個年頭,過去這些年,他提出議案和建議80餘項,其中關於中醫藥立法、傳染病防治法、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修訂、培養基層全科醫生等建議均被采納。

  張伯禮一直在為中醫藥的傳承、創新和發展鼓與呼。在他的建議和推動下,中醫藥全面介入我國抗擊新冠疫情的全過程,在各個階段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中西醫結合、中西醫並重,也成為抗疫“中國方案”的亮點。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中醫藥的作用,這讓張伯禮感到欣慰,“中醫藥迎來了自己發展的契機”。

  他不諱言中醫藥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指出“中藥的質量和臨床的證據,是中醫藥傳承發展的兩大瓶頸”。

  長期以來,人們對中藥的爭議很大程度來自於臨床評價的科學性問題。也就是說,要讓世界接受傳統中醫藥,關鍵在於用科學的研究方法來證明傳統中醫藥的有效性。於是張伯禮領先開啟了全國第一個中醫循證醫學的研究,加強中醫藥臨床優勢的評價,用現代科學加強研究論證,旨在說明白、講清楚中醫藥的療效和作用機理。

  在3年抗擊新冠疫情過程中,中醫藥全程介入,“對於無癥狀的、輕型的、普通型的患者,中醫藥完全能夠治愈。”張伯禮說,對於重癥、危重癥病人,采用中西醫結合的救治方法;康復期采用中醫藥幫助減少後遺癥。對此,張伯禮團隊開展了循證研究,對臨床數據進行分析挖掘,並發表了相關論文。

  “中藥的第一車間是在田間地頭。”談到保證中藥質量的問題,張伯禮提出要大力推廣無公害中藥材的規范化種植,建立中藥材“三無一全”標准,即無重金屬、無農殘、無黃曲霉毒素,實現全程可溯源,“讓大家都用上放心的藥,是下一步我們努力的方向”。

  “中醫藥和西藥相互補充、協調發展,也是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的顯著優勢。”張伯禮說,中醫藥深度融入醫改大局,以較少的資源提供了較多的服務,用中國式辦法為解決世界性醫改難題提供了思路。

  隨著當前疫情防控工作的重心從“防感染”轉向“保健康、防重癥”,更加需要發揮中醫藥在促進康復、減少重癥等方面的優勢。不久前,張伯禮和國醫大師晁恩祥牽頭制訂了《中醫藥治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核酸/抗原轉陰後常見癥專家共識》,為臨床醫生提供參考,幫助患者早日完全康復。

  “我們可以戰勝疫情,但是沒有戰勝病毒。”張伯禮提醒,目前對病毒的了解還不夠,建議加強對病毒的研究。

  在參加一次學術活動時,張伯禮也感染了新冠病毒。“癥狀比較輕,一直沒有發燒;渾身有點疼、嗓子乾、咳嗽,一個星期就基本都恢復了。”他表示,自己接觸了很多高齡老人,他們平安度過了這波疫情,“很大程度上得益於接種了疫苗”。

  過幾年會不會出現新的病毒?如果再出現怎麼辦?這些都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提前做好應對准備。

  做好人纔儲備是極為重要的一環。作為天津中醫藥大學名譽校長,張伯禮深知,新時期中醫藥的傳承創新發展更需要高素質人纔的引領與支橕。他一直對年輕人寄予厚望,不止一次稱贊年輕一代“有擔當,值得信任”。他期待,能培養更多“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醫學人纔,“能打仗、打勝仗”。

  記者手記:“天津老張”的笑與淚

  行醫一輩子,年過七旬的張伯禮有醫者特有的慈祥和豁達。對後輩說話時,他總面帶微笑,語氣也讓人特別安心。

  過去3年,人們記住了這位“披甲上陣”的老爺子,他在防護服上寫上“天津老張”,衝在疫情最危重的地方。武漢疫情最嚴峻時,他因勞累過度突發急性膽囊炎,緊急做了手術。沒休息多久,他又投入工作,笑稱“我跟武漢人民肝膽相照了”!

  這位與疫情不斷“硬剛”的“人民英雄”多次在公眾面前灑淚。我第一次見他落淚,是在2020年5月的一次采訪中,談到年輕醫護面對病毒的勇敢、為大家捨小家的奉獻,他哽咽了。他說:“年輕一代是值得信賴、值得托付的!”

  在2021年全國兩會的代表通道上,他談到年輕一代的作為時再次哽咽。他說:“以80後為主體、90後為先鋒、00後為新銳的廣大年輕一代醫務工作者,關鍵時候頂得住,在抗疫中不怕犧牲、勇於奉獻,讓人印象深刻。”

  每次采訪中探討抗疫經歷時,他總會談到很多人,他說:“不管是衝鋒陷陣的,還是默默無聞的,只要為抗疫作出貢獻的人,都是最可愛的人。”而這位老人的淚,為他們而流。

  他有浪漫的一面。在激情難抑的時刻,總喜歡賦詩一首。他會到南開大學靜靜地聽詩詞大家葉嘉瑩先生的演講,欣賞葉嘉瑩談到的“弱德之美”。在一次與葉嘉瑩的對談中,張伯禮表達了自己的觀點,“弱德之美”絕不是為自己,是為了事業,為了人生理想,隱忍是為了更深遠的理想。這正是醫者身上的美德,“為了搶救病人的生命,誰有力量誰有本事誰上。一旦把病人治好了,絕對沒有你的功勞我的功勞之分”。

  張伯禮的人生追求影響了很多人。擔任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時,他倡導在優秀中青年教師中建立“築夢班”,希望教師從我做起,成為幫助學生成纔的“築夢人”。他希望年輕一代成為真正會思考、有覺悟的“大寫的人。”(津雲新聞編輯劉穎)

   原標題:全國人大代表張伯禮:為中醫藥的傳承創新發展鼓與呼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