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記囑托 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天津日報 作者:姜凝 劉平 韓雯 孟若冰 張雯婧 編輯:劉穎 2023-03-09 09:08:25

內容提要:『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發表重要講話,言真意切,催人奮進。

  編者按

  “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發表重要講話,言真意切,催人奮進。

  “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我們要開闢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從根本上說,還是要依靠科技創新。”天津在科教資源、創新人纔等方面具有良好基礎和比較優勢。市委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部署實施“十項行動”,專門提出組織實施科教興市人纔強市行動。

  今年全國兩會上,來自天津高校的代表委員表示,要牢記總書記的殷殷囑托,自覺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使命擔當,加強推進“產纔學研”深度融合,在實踐中發現和培養拔尖創新人纔。發揮學科綜合優勢和人纔集聚優勢,圍繞國家重點領域、重點產業,努力突破關鍵核心技術難題,為推動天津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本版照片除署名外均為受訪者提供

楊賢金

  全國人大代表、天津大學黨委書記楊賢金

  創新模式培養高水平創新人纔

  “在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上,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歸根結底要靠高水平創新人纔。”全國人大代表、天津大學黨委書記楊賢金說。

  楊賢金表示,創新人纔培養的關鍵在於改革培養模式,不斷完善創新人纔培養體系。一要聚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將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人纔培養全過程。全力辦好思政課這門立德樹人的關鍵課程,持續深化“三全育人”“五育並舉”人纔培養綜合改革,健全日常思政和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制,教育引導學生自覺成長為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中的骨乾人纔。二是深化工程教育改革。聚焦未來工程科技的發展趨勢,超前研判未來卓越工程人纔等所需要的核心素養和未來行業、產業需求,推動新工科“天大方案”持續迭代更新,探索建立新時代卓越工程人纔培養新模式。深化產教融合、科教融匯協同育人機制,構建“產學研用”融合的新工科教育教學體系,推動多元主體共同參與工程教育改革。三是系統提昇人纔培養能力。加快國家緊缺領域人纔培養,將學科交叉中心的跨學科優勢轉化為復合型高水平人纔的培養優勢。

  “目前,天津大學正積極參與高標准建設天開高教科技園,整合技術、人纔、資本和信息等創新要素,打造一流創新平臺、培育一流創新主體、營造一流創新生態,加快推進產學研深度融合,推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為天津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楊賢金說。 記者 馬成 攝

明東

  全國政協委員、天津大學副校長明東

  把科技命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我們要開闢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從根本上說,還是要依靠科技創新。全國政協委員、天津大學副校長明東說:“我深感使命在肩、責任重大,為科技創新注入澎湃動能,這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深耕科研一線,明東深知總書記的講話意義深遠,他表示,“近年來,天津大學神經工程團隊研制出‘神工’系列人工神經康復機器人系統、發布全球首款腦機接口專用芯片‘腦語者’……這些科研成果不僅讓我們在國際上有了更多‘話語權’,也讓我們發展的質量更高了、發展的賽道更多了、發展的活力更足了。”

  心中有方向 ,腳下有力量。明東說,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突飛猛進,學科交叉融合不斷發展,科學研究范式發生深刻變革,科學技術和經濟社會發展加速滲透融合,亟需構築全面均衡發展的高質量學科體系,統籌集聚優勢科研力量協同進行原創性科技攻關,在新領域新賽道上跑出“加速度”。

  “未來,我會帶領科研團隊努力攻克腦機接口領域關鍵科學技術難題,高質量建設好腦機交互與人機共融海河實驗室等重大科技創新平臺,全力推進創新鏈產業鏈人纔鏈等深度融合。”明東說,同時,瞄准新興智能醫學科技發展前沿,堅持醫學與工學等多學科的交叉融通,通過創新醫學人纔培養模式,助力“醫工融合”的高層次復合型卓越人纔培養。

張水波

  全國人大代表、天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部教授兼國際工程管理學院院長張水波

  健全完善科技成果分類評價體系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大力培育創新文化,健全科技評價體系和激勵機制,為創新型人纔脫穎而出、盡展纔華創造良好環境。總書記鮮明地闡釋了新時代新征程上科技創新的重要性,並為我國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指明發展路徑。”全國人大代表、天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部教授兼國際工程管理學院院長張水波說,作為國際工程管理專業的高校教師,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在肩,“高校要想創造出更多更好的成果,我們要健全完善科技成果分類評價體系,改變科技評價‘一把尺子量到底’的模式。”

  “應根據研究項目的性質,建立起綜合性、多元化、多層次的分類評價體系。”張水波認為,應進一步針對基礎研究、應用研究、技術開發和產業化等不同類型成果的特點和評價目的,形成細化的評價標准,全面准確評價科技成果的科學、技術、經濟、社會、文化價值,釋放出更多創新活力。例如,純基礎研究,需要潛心探索重要的基礎科學問題,其成果通常為發表高水平的科學論文等;但對於應用型研究,就應以解決了多少實際生產生活中的問題、是否是市場需要的、創造了多少市場價值等為評價標准,讓創新成果更適合市場需求;對於介於中間性質的應用基礎研究,則應適度兼顧兩者,科研要“頂天”和“立地”並重,滿足社會需要和市場需求的應用研究應在評價中得到足夠重視。 記者 馬成 攝

陳軍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院士、南開大學副校長陳軍

  加強平臺合作打造創新聯合體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能不能如期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關鍵看科技自立自強。我作為一名教育科技工作者,深感重任在肩。”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院士、南開大學副校長陳軍說。結合天開高教科技園的建設,他建議,各高校要加強平臺合作,打造創新聯合體,將科研人員、企業家、社會資本、運營服務團隊等要素聚集在一起,讓產業需求‘有地兒研發’、專業人纔‘有地兒實踐’,推動集成型重大科技成果突破和轉化落地,服務區域科技創新。

  “我們將以物創海河實驗室、新能源電池聯盟等創新聯合體為依托,把高能動力電池、高安全儲能電池、綠色氫能、生物醫藥等項目落戶天開高教科技園的‘一核兩翼’,加強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開展新物質創制研發,實現產學研鏈式創新;同時繼續實施南開大學化學、數學等基礎學科拔尖人纔培養計劃,激活創新源頭以提供持續動力。”陳軍說。

  此外,陳軍認為,科技成果所有權的賦予,也有利於破除制約科技成果轉化的障礙和藩籬,激發科研人員創新創造活力,推動科技成果加快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南開大學將繼續通過把科研成果轉化收益或股權的80%獎勵給成果完成團隊等舉措,從根本上調動科研人員轉化積極性與主動性,建成科研成果轉化‘高速公路’,為加快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科技創新策源地、為國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作出貢獻。”陳軍說。 記者 馬成 攝

王中良

  全國政協委員、天津城建大學副校長王中良

  加快高校科研團隊走向社會

  “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就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提出重要要求,讓我深有感觸。如何認真落實總書記的重要要求,深入推進產學研深度合作,是一個必須認真思考的現實問題。”全國政協委員、天津城建大學副校長王中良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王中良說,城建領域的未來發展方向是綠色化和智能化,這需要包括建築設施的設計、材料、施工、運維等方方面面眾多學科領域的科技創新突破。

  “我們首先需要整合原有科技平臺和科技隊伍,提昇科技研發水平,打破國外技術圍堵和技術壟斷,建設更加前沿的高水平團隊。”王中良說,事實上,在總書記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要求的同時,國務院機構改革同時跟進,對於科技部的設置和職能進行了較大幅度調整,目的也是落實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指示要求。

  王中良建議,對於高校科研工作者來說,還要加快高校科研團隊走向社會,從社會需求中尋找前沿研究方向,不能只求創新不管轉化,只求發表不求應用,那麼創新就會走進死胡同,就會失去創新的目標和動力。同時,科技創新需要人纔驅動,高校應緊緊圍繞人纔培養這個任務,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纔的初心使命,全方位謀劃人纔培養,全面提高創新能力,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培養德纔兼備高素質創新型人纔。

艾玎

  全國人大代表、天津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教授艾玎

  潛心研究為守護國民健康貢獻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支持頂尖科學家領銜進行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努力突破關鍵核心技術難題,在重點領域、關鍵環節實現自主可控。

  對此,全國人大代表、天津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教授艾玎說:“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為高校科技創新、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10年前,30歲的艾玎從哥倫比亞大學完成博士後研究,毅然選擇回國加入天津醫科大學,組建代謝性心血管病實驗室,帶領團隊開展心血管疾病相關研究。

  在過去的10年裡,艾玎帶領團隊潛心研究。他們在代謝性因素對動脈粥樣硬化影響方面的研究成果,有力提昇了天津心血管病領域的基礎研究水平,也為促進我國人民健康事業和防治心血管疾病作出貢獻。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了“教育、科技、人纔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橕”的重要論述。“這些重大判斷讓我們科研工作者備受鼓舞,乾勁更足。科學的路上,沒有一帆風順。唯有不忘初心,纔能方得始終。”艾玎表示,她和團隊將繼續努力探索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的發病機制,努力尋找合適的靶點來預防及改善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發展。“一旦成功,我們就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國民心血管疾病的致死率,為守護國民健康貢獻力量。”艾玎說。 記者 馬成 攝

  專家點評

  天津社會科學院區域經濟與城市發

  展研究所副所長、副研究員孫德昇 ──

  充分發揮科教資源優勢

  全力推動高質量發展

  “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深刻闡釋了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重大意義,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近年來,天津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聚焦科技自立自強,努力打造自主創新的重要源頭和原始創新的主要策源地,成績斐然,重要創新指標始終保持全國領先:全市研發投入強度達到3.66%,連續多年位居全國第三;綜合科技創新水平指數達到83.5%,穩居全國綜合創新水平第一梯隊。

  今年,天津切實把黨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付諸行動、見諸成效,利用科教資源優勢,正在實施科教興市人纔強市行動,全力推動高質量發展。一是把服務實體經濟和產業科技創新作為主戰場,把科技成果轉化應用作為主抓手,把優化創新生態作為主任務,建設一流創新平臺、培育一流創新主體、引進一流創新團隊、營造一流創新生態,打造戰略科技力量。二是發揮高校創新策源地和人纔庫作用,支持南開大學、天津大學等高校加快“雙一流”建設,大力推動產教融合、科教融匯,打造新時代職業教育創新發展標杆。三是全方位引纔育纔用纔,把建設戰略人纔力量作為重中之重來抓,加快引進高端人纔,提高人纔自主培養質量和能力。

  後方連線

  開闢新領域新賽道 構築新動能新優勢

  ── 我市依靠科技創新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

  進入3月,天津海河教育園區產教融合創新創業大賽項目組陸續進入我市重點企業開展走訪,記錄收集企業在真實生產中的技術問題或科技創新需求,為即將啟動的新一屆大賽作准備。據了解,海河教育園區產教融合創新創業大賽已成功舉辦三屆,共發布來自海爾、榮程鋼鐵等多家重點企業提出的近百道賽題,吸引眾多高校師生團隊積極為企業解題。

  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我們能不能如期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關鍵看科技自立自強。

  高等院校是科技創新的前沿陣地、重要力量。近年來,我市高等院校堅持以科技創新為引領,加快推動產學研深度合作,積極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促進產業轉型昇級。

  最近一段時間,在天津工業大學省部共建分離膜與膜過程國家重點實驗室,胡雲霞教授帶領項目團隊正在圍繞新型高性能制膜原材料的開發及國產化制備等關鍵“卡脖子”技術開展攻關,有望進一步提昇中空纖維膜的分離性能與使用壽命,為污水資源化利用和飲用水安全提供技術支橕。

  同一時間,在天津輕工職業技術學院精密模具協同創新中心,學院模具專業骨乾教師團隊一直為精密級進模具的昇級而忙碌。高速精密級進模具由天津輕工職業技術學院與天津海鷗表業公司等共同研發。它的出現,幫助企業解決了此前依賴進口的技術難題,填補了國內空白。

  現如今,在我市,越來越多的高等院校在推動產教融合、科技自立自強中不斷豐富新內涵;越來越多的高等院校以科技創新成果引領發展新格局,成為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

  在依靠科技創新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的路上,我市正在持續謀篇布局。

  ──強化科技創新平臺支橕。支持高校聚焦合成生物學、量子科學與技術、腦科學、新能源技術和儲能技術、第三代半導體、碳中和、國家安全等領域,組建一批前沿學科中心、交叉學科中心,牽頭申報全國重點實驗室,參與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國家醫藥基礎研究創新中心、國家中醫醫學中心等重大科技創新平臺建設,推進3個高校海河實驗室建設,形成層次清晰、布局合理、支橕有效的科研平臺體系。

  ──開展有組織的科研。堅持“四個面向”,圍繞天津12條重點產業鏈發展需要,梳理形成“產業急需攻堅方向和關鍵問題清單”和“服務產業急需領域科技力量清單”,推行“企業出題、高校破題”的研發眾包模式,改革科研成果認定方式,形成“急需科研支橕隊伍+重大科學平臺+重大科學任務+領軍人纔培養”的高質量科技創新體系,加強核心技術集中攻關,成為支橕我市創新驅動發展的“快變量”。

  ──促進產教深度融合。試點打造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2個重點產業鏈產教融合共同體,組建生物醫藥、海洋工程裝備、信創、數字經濟等4個產教聯合體,鼓勵校企共同設計培養目標、制定培養方案、實施培養過程,校企共建企業技術中心、產業技術實驗室、中試和工程化基地,形成“產業+教育+科技”良好生態。完善技術轉移和成果轉化全流程服務體系,設立“雙創”種子基金等創新創業新引擎,推進天開高教科技園建設,推動更多人纔、資源、成果在津落地。

  推動高質量發展,科技是關鍵,人纔是根本,基礎在教育。“我們將堅持教育發展、科技創新、人纔培養一體推進,原始創新、集成創新、開放創新一體設計,創新鏈、產業鏈、人纔鏈一體部署,快研發、快轉化,打造高質量教育體系。我們將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必由之路’,不斷開闢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大都市提供強大科教支橕和人纔保障。”市教委主任荊洪陽表示。(津雲新聞編輯劉穎)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