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裡出奇人:小葫蘆蘊藏大產業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北方網 作者:美麗武清工作室  編輯:李彤 2023-03-21 09:51:07

內容提要:『葫蘆烙畫是用烙鐵在葫蘆上熨出烙痕作畫,將繪畫、烙畫及雕刻藝術融為一體,最需要的是耐心。完成後的作品能夠永久保存、收藏,而且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近日,小武來到石各莊鎮石北村村民邊作芹的家中做客。進門時,她正在給學生們免費直播授課。

  天津北方網訊:“葫蘆烙畫是用烙鐵在葫蘆上熨出烙痕作畫,將繪畫、烙畫及雕刻藝術融為一體,最需要的是耐心。完成後的作品能夠永久保存、收藏,而且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近日,小武來到石各莊鎮石北村村民邊作芹的家中做客。進門時,她正在給學生們免費直播授課。

  邊作芹是一位葫蘆烙畫(又稱“燙畫”“火筆畫”,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手藝人,她只需用電烙鐵在葫蘆上“精雕細琢”,就能讓原本光禿發黃的葫蘆變成精美藝術品。

  “我接觸葫蘆烙畫已經8年了,如果不是那股喜歡勁兒,我可能堅持不下來。”邊作芹說,她第一次在電視上看到葫蘆烙畫的時候,便對這項非遺技藝產生了興趣。“我不是美術專業出身,所以剛開始學習時困難重重,一邊自己研究,一邊請教名師,研究了五六年後,纔慢慢有了些成績。”

  在她的工作室四周,無論是桌子上,還是牆壁上,都布滿了各式各樣的烙畫作品,有人物、山水、花鳥、草蟲等,每件作品形態各異,栩栩如生。“葫蘆”與“福祿”一詞諧音,贈人葫蘆,就是送人吉祥。在工藝葫蘆上,烙上福祿壽、十二生肖這些圖畫,小小的葫蘆一下子就賦予了新生命。

  說起這些葫蘆的來源,邊作芹說:“我就是土生土長的石各莊人,這幾年看著村裡大力推動鄉村振興,我也想出把力,幫助村民增收。”聽說有人收葫蘆,村民們紛紛把自家種的葫蘆拿了過來。邊作芹不僅出錢買,有時還會送給村民肥料和營養劑,並把向專家請教來的種葫蘆經驗,傳授給大伙兒。

  為了傳承非遺技藝的同時帶領更多人增收致富,邊作芹還開起了線上葫蘆烙畫培訓班,每天免費授課,現在她的學生已經累計超500人。看著學生們參賽獲獎,邊作芹更加有信心把這項技藝傳承下去。

  “要想讓更多人喜愛葫蘆烙畫,必須推陳出新。”邊作芹每天把自己關在工作室裡,潛心研究,經常從早畫到晚,飯都忘了吃,頗有些廢寢忘食的架勢。功夫不負苦心人,2021年,邊作芹在掐絲琺琅工藝的基礎上研究出了浮雕琺琅工藝。“這是我獨創的!”邊作芹驕傲地說,“浮雕琺琅工藝原來都是做在銅胎上,現在我把它移植到葫蘆上,雖然工藝難度大,但是卻能讓葫蘆呈現浮雕式,既華麗又精致。”

  “經過清洗、晾乾、繪畫等一系列工序後,這些價值幾元的小葫蘆可以賣到幾十元到幾千元不等的價格。”邊作芹說,“如果能夠遇到幾個品相好的、稀有的,那更是不得了,一個烙畫葫蘆甚至能夠賣到幾萬元的高價。”

  “有價值的事物纔更要傳承。”如今,邊作芹已掌握了掐絲琺琅、烙畫、針刺三種技藝,每年能接到近千筆訂單。在邊作芹的影響下,她的女兒也格外喜歡烙畫葫蘆,制作出來的作品也有模有樣。受女兒啟發,邊作芹想,如果能讓葫蘆烙畫進校園,說不定能培養出一批葫蘆烙畫“小小傳承人”。“葫蘆上也能畫紅船、講故事,我想向學校申請,把葫蘆烙畫加進孩子們的思政課,讓孩子們體驗非遺的魅力。”

  采訪結束後,邊作芹又坐回了她的工作室,左手端著一個葫蘆,右手拿著一支電烙筆,全神貫注地在葫蘆上或輕或重地慢慢描繪,伴著青煙昇起,一只中國龍栩栩如生地浮現在了葫蘆上……(津雲新聞編輯李彤)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