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學習深入領悟認真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農業強國建設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天津日報 作者:劉洪銀 編輯:鄧坤偉 2023-04-03 09:00:07

內容提要: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農業現代化發展取得歷史性巨變,糧食生產能力穩定在6.5億噸以上,農業良種率達到96%以上,農業科技貢獻率達到61%。建成農業強國,農業科技貢獻率應達到90%左右,我國農業科技實力還有很大提昇空間。實現現代化,關鍵是找到符合國情、符合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發展道路。

天津北方網訊:黨的二十大擘畫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並首次提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農業強國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根基,沒有農業強國,也就沒有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農業現代化發展取得歷史性巨變,糧食生產能力穩定在6.5億噸以上,農業良種率達到96%以上,農業科技貢獻率達到61%。建成農業強國,農業科技貢獻率應達到90%左右,我國農業科技實力還有很大提昇空間。實現現代化,關鍵是找到符合國情、符合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發展道路。2021年,我國尚有約4.98億人在農村,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為2.5:1,人均耕地面積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3。中國式農業現代化必須立足人口規模巨大、人均資源佔有量極少的中國國情,走科技興農、人纔強農之路。

長期以來,我國農業弱、農村窮、農民苦,城鄉差距大,影響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1964年,周恩來總理在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提出“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具有現代農業、現代工業、現代國防和現代科學技術的社會主義強國”。農業現代化位居四個現代化的首位。黨的十六大報告提出,統籌城鄉發展,建設現代農業。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黨的十九大提出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紮實推動鄉村五個振興。從歷史發展規律、當今時代特征和未來發展趨勢看,農業強國建設必須走中國式現代化道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鄧小平同志在構思中國整個現代化的藍圖時提出“中國式的現代化”概念。中國式現代化是紮根中國土壤、浸潤中華文明的現代化。西方發達國家現代化走的是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信息化梯次推進的“串聯式”道路,而我國實現彎道超車,中國式現代化走的是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推進的“並聯式”道路。其中,農業農村現代化堅持以城帶鄉、以工補農,走城鄉融合、協調發展的路子。教育、科技、人纔在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中發揮基礎性、戰略性的支橕作用。農業強國建設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纔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纔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推進農民教育現代化、農業科技現代化和鄉村人纔現代化,開闢農業農村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加快推進農民教育現代化。教育強國建設離不開農民教育現代化的支橕。農業農村現代化需要農業科技支橕、鄉村人纔支橕,根本是農民教育支橕。農民創造力和創新力是農業強國的基本素質,職業農民的創造力和創新力從哪裡來,就是發展現代化的農民教育。深入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教育思想,致力於辦好人民滿意的農村教育,就要集聚優勢資源,建設鄉村學習型社會,推動農民教育思想現代化、教育內容現代化、教育手段現代化,提高職業農民科學素養、文化素養、生態素養和數字素養,培養有知識、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掌握數字技術的創業帶頭人和產業帶頭人。樹立全國農民教育一盤棋思想,加大東部教育資源對中西部地區的支持,縮小東西部地區農民教育發展水平的差距。

加快推進農業科技現代化。種子是農業的芯片,農業現代化的基礎是種業科技現代化。建設農業科技強國,實現種業科技自立自強,需要加快推進種業科技現代化,打贏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種業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食品安全的根本,實現“中國糧”主要用“中國種”,就要打贏種業翻身仗。全球種業發展進入空前密集創新和產業變革時期,我國生物育種技術研發及其產業化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國應確立生物育種優先發展戰略,實施國家種業科技創新重大專項,加快補齊基因編輯、合成生物學、全基因組選擇、分子設計和人工智能育種等新興交叉領域技術研發短板。創新科企聯合機制,建立生物育種育繁推進一體化商業化育種體系,有序推進生物育種產業化。

加快推進鄉村人纔現代化。功以纔成,業由纔廣。鄉村振興,產業是基礎,人纔是關鍵。鄉村人纔振興,既要培育本土人纔,又要引導城市人纔下鄉。鄉村人力資本開發,既需要建設一支政治過硬、本領過硬、作風過硬,致富帶動作用強的鄉村乾部隊伍,發揮基層黨支部鄉村振興的戰斗堡壘作用,又要加快培養農村創業創新帶頭人、鄉村能工巧匠、農村電商人纔等產業發展人纔,加快培養鄉村教師隊伍、鄉村衛生健康人纔、鄉村文旅體育人纔、鄉村規劃建設人纔等公共服務人纔。建立健全人纔下鄉體制機制。建立各類人纔定期服務鄉村制度、健全鼓勵人纔向艱苦地區和基層一線流動激勵制度,鼓勵機關乾部、大學畢業生、退役軍人、企業家和各類專業人纔下鄉建功立業。

“無論我們將來物質生活多麼豐富,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一定不能丟”。農業強國建設征途漫漫,農民教育現代化建設、農業科技現代化建設、農村人纔現代化建設需要發揚延安精神和紅旗渠精神,發揚愚公移山精神,吃苦耐勞、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尤其新時代的青年人,要樹立遠大理想,勇於擔當、肯於吃苦、勤於奮斗,積極投身鄉村建設,紮根基層一線,做富有情懷、甘願奉獻、善於堅持、具有創新創業能力的時代新農人。

(作者劉洪銀為天津農學院人文學院教授)

(《天津日報》第09版:理論創新)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