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年春節:在津門博物館裡『鑒寶尋龍』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中新網 作者:王在御 王君妍 編輯:付勇鈞 2024-02-14 23:18:13

內容提要:『這是我在中國過的第一個春節,恰好也是我的「本命年」。』來自埃及的天津外國語大學留學生哈拉今年24歲,龍年春節,她來到天津博物館尋找與自己生肖相同的『龍』文物。

天津北方網訊:“這是我在中國過的第一個春節,恰好也是我的‘本命年’。”來自埃及的天津外國語大學留學生哈拉今年24歲,龍年春節,她來到天津博物館尋找與自己生肖相同的“龍”文物。

龍年春節,來自埃及的24歲天津外國語大學留學生哈拉在天津博物館尋找與自己生肖相同的“龍”文物。圖為哈拉正在觀看宣德款青花雲龍紋天球瓶(明)。 中新社記者 佟郁 攝

青銅器克鎛(西周)、宣德青花雲龍紋天球瓶(明)……哈拉表示,她找到了許多特別的文物。“這些帶有龍元素的文物讓我了解到中國龍的形象與內涵是非常獨特的,龍文化在悠久的中華文化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也是中華文明一脈相承的最好佐證。”

2024年是農歷甲辰龍年,在中國十二生肖中,龍是唯一虛構的形象,是神靈的化身,寓意吉祥。在龍年到來之際,天津的博物館相繼推出富有年味的“龍”主題展覽。在博物館中沈浸式體驗“尋龍”,成為游客歡度龍年春節的新潮流。

龍年春節,來自埃及的24歲天津外國語大學留學生哈拉在天津博物館尋找與自己生肖相同的“龍”文物。圖為哈拉正在觀看正德款白地綠彩龍紋碗(明)。中新社記者 佟郁 攝

於天津博物館中“尋龍探寶”,沈浸在李叔同故居紀念館“在大師家過新年”,在天津郵政博物館尋找中國第一套郵票——大龍郵票……游客在龍文化的氛圍中感受中國傳統節日帶來的幸福與吉祥。

天津博物館在春節期間推出“九寶尋龍”全館展覽龍元素文物聯動活動,游客可以在“龍行龘龘一天津博物館藏龍文物特展”中發現帶有龍元素的線索,然後根據線索在館內其他展廳中尋找對應文物,體驗“龍年尋龍”的節日歡樂。

龍年春節,來自委內瑞拉的吳瑞龍在李叔同故居紀念館體驗“在大師家過新年”。圖為吳瑞龍敲擊館內的“龍運大鼓”。王在御 攝

“從紅山文化時期到近現代的文物,我都發現了各式各樣的龍紋,它們的形態隨著時代的發展發生了一些變化,富有歷史厚重感,這也讓我想到了同是文明古國的埃及。”哈拉說,她回國以後會將這份特別的中國文化體驗分享給親朋好友。

在南開大學擔任西班牙語外教的委內瑞拉人吳瑞龍,已在天津生活將近十年時間。龍年春節,他打算在博物館中過一個地道的中國年。

“我很早就知道文化大師李叔同,也敬仰他的藝術和文化成就。我的很多學生都給我推薦過《送別》這首歌,歌詞的意境我很喜歡。”吳瑞龍說,“李叔同是龍年出生,我在大師家裡過龍年春節,敲了‘龍運大鼓’,還寫下了自己的新年願望,感覺很有意義。”

1878年7月,天津首發中國第一套郵票——大龍郵票,目前中國唯一整版大龍郵票便珍藏於天津郵政博物館中。一位在博物館參觀的劉姓女士表示,“馬上就到龍年了,我帶著孩子在各個博物館中尋找龍年元素,天津郵政博物館已經是第三站了。因為這裡有中國第一套郵票,並且還是龍元素的,所以來這看看,取一個好彩頭”。

在中華文明悠久的歷史長河中,龍是獨特的文化符號之一,被廣泛應用於藝術、建築等各個方面。博物館中的“龍”文物,充分體現著中國人對龍的崇敬和喜愛,同時也反映出龍在中華文化中的重要地位。龍年春節,游客們暢游在中國龍文化的歷史長廊中,尋覓著新春的好運與吉祥。(津雲新聞編輯付勇鈞)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