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以文惠民促進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天津日報 作者:蘇丹 徐夢馨 編輯:靳永鋒 2024-04-01 10:09:19

內容提要:2024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天津時指出,『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潤城、以文興業,展現城市文化特色和精神氣質,是傳承發展城市文化、培育滋養城市文明的目的所在。』

天津北方網訊:2024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天津時指出,“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潤城、以文興業,展現城市文化特色和精神氣質,是傳承發展城市文化、培育滋養城市文明的目的所在。”以文惠民不僅僅是發展城市文化、培育城市文明的目標指向,也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內在要求,只有改善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品質,豐富人民精神文化內容,保障人民的文化權益纔能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增強人民精神力量,促進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一、以文惠民,就是要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強化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文化引領

以文惠民,促進精神生活共同富裕需要體現全體人民共同價值追求、蘊含全體人民共同遵循准則的價值觀來引領,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價值精髓,是凝聚中國力量的思想道德基礎。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強化文化引領能為廣大人民提供價值導向和信仰支橕,從具體上整合多元價值觀、匯集社會共識、規范道德行為,凝聚實現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最強文化合力。改革開放以來,伴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迅速提昇,人們的精神生活也愈發豐富,但是發展的同時社會思潮的紛繁復雜也帶來了新的挑戰,為了抵御錯誤的認知、凝聚思想共識,不僅要在學理層面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入腦入心,發揮其在國民教育、文化生產、精神文明建設中的引領作用,還要將其外化於行,融入法治建設、社會發展、形式宣傳中,貫穿於我們的文化日常。從精神追求到自覺行動,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全社會的價值認同、文化認同以及每個公民的基本遵循,凝心聚力、鼓舞士氣,以確保人民的精神生活始終朝著正確文化方向前進。

二、以文惠民,就是要賡續中華文脈、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延續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文化優勢

中華民族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創造了博大精深的優秀傳統文化,它是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最突出的文化優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著一脈相承的精神特質和獨一無二的精神標識,其中蘊藏著天下大同等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價值追求,是當代中國文化的穩固根基,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提供了深厚的滋養。我們一方面要傳承好、守護好、接續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賡續中華文脈,為人民群眾精神生活描繪屬於本民族的文化色彩,使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另一方面,還要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內涵和價值理念進行剖析解構,以當代的視角重新審視,按照時代的特點和要求對其內涵加以補充、完善,將其表現形式進行拓展、改造,增強其影響力和感召力,使之與時俱進,展現出勃勃生機,為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提供精神棲居地與文化推動力。

三、以文惠民,就是要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繁榮發展,豐富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文化資源

以文惠民,促進精神生活共同富裕離不開豐富、優質的文化產品,只有不斷地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繁榮發展纔能持續生產出形式多樣、品質精良的文化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精神生活需要、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在從事文化事業,進行文化生產的過程中,一方面,要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文藝觀,自覺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把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為文化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在文化創作過程中要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凝練中國精神,實現思想性與藝術性的有機結合,為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源源不斷貢獻具有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高品質文化產品。另一方面,要圍繞數字化建設健全文化產業體系。繁榮文化產業應堅持社會效益為首,將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統一,健全文化產業體系,深化文化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結合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的發展趨勢,借助數字媒體、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創新文化業態,促進產業昇級,提高核心競爭力,推進文化與旅游等相關產業的融合發展,實現雙向賦能。

四、以文惠民,就是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優化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文化資源配置

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是保障人民文化權益、改善人民生活品質、補齊文化發展短板的重要途徑。目前我國精神文化發展不充分、城鄉區域間公共文化服務不平衡的問題還依然突出,堅持以文惠民首先要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堅持政府主導,推進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一體化,優化城鄉文化資源配置。即完善基層文化基礎設施網絡,結合不同地區、不同群體的不同精神文化需求,因地制宜地在地區之間、城鄉之間源源不斷提供量多質優的公共文化服務,加速實現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的標准化、均等化。促進公共文化資源向農村地區、西部欠發達地區傾斜,加強面向基層鄉鎮的公共文化服務數字化平臺建設,推動城鄉、區域之間公共文化的均衡發展。同時,鼓勵公共文化服務發展水平較高地區對發展水平較低地區進行文化幫扶,以“社區——景點”“單位——基地”合作的形式讓人民共享文化資源。另外,公共文化服務要由政府“送文化”轉為政府“送文化”與群眾“要文化”相結合,將“端菜”和“點菜”結合起來纔能更有效地滿足人民精神需要。

此外,還應加強各級公共文化設施建設,拓寬公共文化設施的覆蓋面,提昇公共文化服務數字化水平,全方位、多角度地推進文化惠民工程。增加革命紀念館、歷史文化博物館、鄉村書屋等普惠性建設,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舒適便捷的公共文化場所。積極開展文化惠民工程建設,如送戲下鄉、百姓大舞臺等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動,拓寬人們的參與渠道,以此提昇社會整體精神風貌。(津雲新聞編輯靳永鋒)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