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新華社記者眼中的京津冀協同發展十年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中國記者 作者: 編輯:靳永鋒 2024-04-09 22:24:21

內容提要:2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主持召開座談會,聽取京津冀協同發展專題匯報並作出重要指示。這標志著京津冀協同發展正式上昇為國家戰略!

  2014年2月27日傍晚,一則新聞深深改變了我所生活的區域,並給我的記者生涯帶來無限豐富的體驗——2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主持召開座談會,聽取京津冀協同發展專題匯報並作出重要指示。這標志著京津冀協同發展正式上昇為國家戰略!

  從那時起,我開始關注並記錄這一領域的點點滴滴。十年來,發掘典型具象、跟蹤重點領域、解剖麻雀樣本、關注先鋒動向,通過報道京津冀協同發展過程中的探索,我在《三上“三界碑”》《“水缸”拆網記》《春到京津冀》等稿件中收獲了職業成就感,也培養了自己紮根基層調研的工作習慣,更練就了以小切口講好大故事的本領。十年的京津冀協同發展報道,讓我在基層切身感受到一項國家戰略的偉大。

  

  發掘典型具象,展現中國力量

  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剛開始實施的一段時間裡,媒體上的報道可謂鋪天蓋地:有從政策角度分析展望的、有結合國外城市群建設對比解讀的、也有對一個個具體案例進行報道的……記者們的熱情是這項戰略生命力的體現。然而,任何一項新生事物都不可能剛推出就立刻見到巨大成效,包括我本人在內,過於聚焦“進展”,往往使早期的京津冀報道太宏觀或者太具體,缺乏系統性。如何在眾多同類型報道中突出重圍?這是我2014年經常思考的問題。

  發掘典型,直面問題。思考“突圍”的時候,一個具象在我腦中逐漸清晰——“三界碑”。2013年7月,我跟隨天津電力工人上山巡線時,發現了這座劃分北京、天津、河北的三面體界樁。站在其上往不同方向走幾步,手機短信就會提示“歡迎來到北京”“歡迎來到天津”“歡迎來到河北”。在這裡接壤的、分屬不同省市的村莊究竟會有什麼異同?又會不會有特別的感受?

  帶著這樣的好奇和期待,我在2014年9月的一次頭腦風暴會上介紹了“三界碑”和初步的報道構想,立即得到支持,於是便和兄弟分社同事一起深入采訪。當時,基層的差異令我們震撼。

  我寫過的一對姐妹的故事最能說明問題——姐姐嫁到隔壁北京的村子,喝上了深井打的自來水、住上了小別墅,妹妹留在河北的村裡,喝著雨水存的水窖水,連接姐妹倆家的路不足1公裡,但“一顛簸就知道回河北了”。若不是親眼所見,我們難以想象,在21世紀的首都周邊,還有許多人為吃水而發愁。

  故事很獨特、素材很齊全,但報道如何把握?事實上,發展中的問題從來都不應該被回避,正是由於這些問題的存在,中央纔高瞻遠矚地出臺了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解決北京大城市病、破題區域發展不協調。

  基於這樣的思考,我率先講出了“三界碑”的故事。在《 “三界碑”居民生活苦樂不均》《“三界碑”作證——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百姓期盼》等報道中,我用了大篇幅把三地不平衡的問題及壁壘根源寫深寫透,又充分介紹了三地百姓的期盼,並在結尾部分結合剛出臺的國家戰略展望轉變。這些稿件一經推出,便取得了良好的傳播效果。此後,其他媒體紛紛跟進“三界碑”,共同揭示了這項國家戰略的深意。

  持續跟進,水滴石穿。“三界碑”下的百姓因為彼此相近,不僅對差異感知最明顯,對變化的感知同樣最明顯。因此,我開啟了對“三界碑”長達十年的跟蹤報道,每隔一段時間,就用一篇或幾篇報道記錄這裡的點滴變化。

  在2015年的《“三界碑”講述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昨天與今天》中,讀者可以看到,因三家基礎電信企業取消京津冀手機漫游費和長途費,“三界碑”附近的百姓打電話便宜了;在2016年的《三上“三界碑”:京津冀新變紀實》《前乾澗打井記》中,讀者可以看到,當地一些村子修通了出山的新路、打好了穩定出水的深井;在2017年的《1公裡的差距 3年的追趕》中,讀者可以看到,許多村子自來水管道入戶,居民的各種福利也獲得了提高……

  □ 2016年9月,李鯤(右一)在河北前乾澗村村民家中采訪

  2024年,我第5次到訪這座“三界碑”後,“讓夢想成真”成為我和同事們在稿件《“三界碑”下話變遷——京津冀協同發展十周年觀察》想表達的一個重要觀點,這也是我對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最大的感觸之一。

  在京津冀協同發展進入第二個十年之際,我自己的“三界碑故事”又開啟了“新篇”——除了上面講的這座“三界碑”,我又找到了其他3座京津冀“三界碑”,以《記者手記:十年再尋“三界碑”》為開端,我將繼續把更多“三界碑”的故事講給讀者聽。

  

  跟蹤重點領域,凸顯頂層設計

  從“痛點”出發,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掘一項戰略的意義,推進“三界碑”報道過程中的這個感悟,給我帶來不少啟發。在采訪京津冀協同發展過程中,“高超的頂層設計”是我對這項戰略的一大感受,如何將這種“高級感”報道出來,是我一直思考的另一個重點。結合采訪中的一些“瞬間”,我將目光對准了和百姓最息息相關的領域,推進“中觀報道”。

  在“不繞行”的轉變中展現科學設計。2014年8月24日,河北代表團來天津考察,雙方簽署兩地協同發展的五項合作框架協議及備忘錄。一位地方負責同志在會議上當場表示,天津、石家莊之間尚無高鐵直達,為了快捷,許多人往返兩地不得不繞行北京,這個問題必須盡快解決。果然,一年多後,津保鐵路通車,冀中南到天津和唐山、秦皇島不用再繞行北京“折線跑”。

  交通一體化是三地最容易達成共識的領域,這不僅寫入了《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三個率先突破領域,更是最容易體現京津冀協同發展“設計感”的領域。於是,我開始深度關注,並將重點放在軌道交通上。

  2022年12月30日,京唐城際鐵路、京濱城際鐵路寶坻至北辰段開通運營,標志著京津冀鐵路營業裡程逾1萬公裡,鐵路覆蓋沿線20萬人口以上所有城市。在京唐城際開通的8座車站中,玉田南站的設立,體現了對其所在的玉田縣鴉鴻橋鎮產業及區位優勢的綜合考量。事實上,在2016年的稿件《京東小鎮折射500年交通興衰史——記者夜訪鴉鴻橋》中,我們已經對這種考量進行了見聞式的體驗和分析。

  當時,“京津冀地區城際鐵路網規劃”剛剛獲得國家發改委批復,我和兄弟分社同事以“軌道上的京津冀”為話題對此開啟了持續報道。在稿件《近3500公裡“巨量”城際鐵路如何“落地”?——新華社記者“七問”京津冀城鐵建設者》中,我們詳細剖析了京津冀城際鐵路投資有限公司成立的意義、“軌道+土地”新建設模式的特點;在稿件《“軌道上的京津冀”成長記》中,我們結合鐵路的發展歷程介紹了京津冀在中國軌道交通中的重要作用……

  在河流裡、天空中看見協同發展。生態,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另一個率先突破領域,也是我關注的重點。一條河流裡的“協同發展”讓我眼前一亮。

  2014年至2016年,我在全國兩會上連續聽周潮洪代表介紹其關於建立引灤入津水源地生態補償機制的建議。那時,水源地潘家口水庫網箱養魚情況普遍,對下游的水質構成了極大的危害,然而單純取締又影響漁民生計,必須做周全考量,生態補償是一條可選路徑。結合這一線索,我開始了深入調研。

  在各方力量推動下,中央有關部門牽頭、津冀兩地共同作為,從2016年10月至2017年5月,河北全面清理潘家口等水庫的網箱養魚,2017年6月,《關於引灤入津上下游橫向生態補償的協議》第一期正式簽署,至今已簽了三期。

  在稿件《“水缸”拆網記》《碧水長流潤津門——引灤入津工程建成通水40周年記》中,曾因“拆網賣魚”發愁的寬城縣桲羅臺鎮白臺子村村民李健民的故事生動有力——後來,他拿到了補償款、開起了農家院,吃起了綠水青山帶來的“金山銀山”。

  

  “解剖麻雀”樣本,反映基層作為

  一項國家戰略推動最終要靠地方落實,然而,一些反映地方工作的報道往往容易寫成經驗宣傳,效果大打折扣。要將基層作為寫活,必須紮根下去,發現真正被激發的內生動力。

  蹲點“小京津冀”,在重點樣本中展現試驗成果。“通武廊”是近年來我和同事們關注的一個重點樣本。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采訪中,我們偶然間聽到一個新的詞匯——“通武廊”,指的是北京通州區、天津武清區、河北廊坊市,這三個毗鄰的地方自主對接,以建設“小京津冀”試驗田為目標,為協同發展的國家戰略探索更多可能。截至目前,三區市已累計簽訂各層次、各領域協議90多個。

  圍繞這一主動作為的關鍵區域,我們在《“通武廊試驗田”為京津冀協同發展探路》《通武廊:小樣本大協同》等稿件中,全面介紹了三地推動協同發展試驗的各個方面。與此同時,我也以武清區作為一個重要調研基地,開啟了多輪采寫。

  在《軌道上的財富:從京津城際效應看京津冀協同發展》一稿中,我結合武清站作為京津城際唯一中途停車站的優勢,全面分析了武清當地建設“佛羅倫薩小鎮”商圈、打造京濱工業園服務北京企業等作為;在《“服務他人就是發展自己”——兩大直轄市的“衛星城”武清發展記》一稿中,我講述了武清區地毯園轉型電商園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等故事,做到言之有物。

  從點到面,順著產業鏈深挖區域協作。2023年京津冀產業鏈供應鏈大會上,三地宣布正在協同編制氫能、生物醫藥等六大跨區域產業鏈圖譜,實施產業鏈“織網工程”,深化協作。事實上,產業鏈協作是我關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另一個樣本,靈感源自2020年疫情期間的報道。

  當年初,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春節假期之後,北京的諸多企業無法按時復工。以產業鏈遍布京津冀的北京奔馳為例,經過京津冀三地工信部門大力協調,從2月底到3月初,這家公司在津冀兩地的配套企業陸續實現復工復產。

  了解到這一線索後,我及時采訪天津市工信局等有關部門,采寫的消息《北京重點企業在天津188家配套企業復工率超九成》在網絡上刷屏。在當年的京津冀協同發展六周年“新華全媒頭條”欄目稿件《瓣瓣同心共崢嶸——京津冀努力答好抗疫“附加題”交上協同“期中卷”》中,我也以“復工復產 攜手發展”為小標題記錄下了三地的這一創舉。

  2023年6月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采訪時,包括北京奔馳在內的許多企業負責人告訴我,京津冀三地的高效聯動讓他們看到了在這一區域布局產業鏈的優勢,北京奔馳當時在京津冀的供應商已拓展至126家,約佔整體的30%,其總產值的約50%也來自京津冀。這一生動故事後來被我寫入多篇報道。

  著眼精彩瞬間,記錄地方內生動力。2023年2月25日,京津冀協同發展九周年之際,剛剛提出“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走深走實”等“十項行動”的天津主動作為,組織召開“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走深走實”研討會,上百名來自京津冀三地的官員、學者為這項國家戰略貢獻智慧。

  那一天,看到會場內3小時熱烈討論仍意猶未盡和會場外黃色蠟梅綻放枝頭,我立刻提筆,以《春到京津冀》為題寫了一篇記者手記,記錄下歷史長河中的瞬間。

  多年來,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的天津印象》《打贏21世紀的“平津戰役”——京津冀協同發展在天津全面提速》《天津自貿試驗區——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向縱深推進》等聚焦天津的“京津冀本地報道”中,我都沒有將重點放在成效展示,而是關注地方在這項戰略指引下展現出的精氣神。

  □ 部分京津冀協同發展作品

  

  關注先鋒動向,展望戰略未來

  唱好京津“雙城記”、建設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群、努力成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先行區、示范區……這些是中央不斷強調的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方向。作為跟蹤報道京津冀協同發展十年的記者,我深知稿件立意必須面向未來,將基層采訪的地氣和先鋒動向結合起來。

  親身體驗京津“雙城記”點滴。2014年8月28日,天津機場T2航站樓啟用,天津地鐵2號線同步直達,兩地居民從此可享受無縫拼接的“京津空鐵聯運”。當天,我體驗了從北京去天津乘飛機的全過程,采寫了《記者見聞:從北京南站到天津機場的1小時“雙城記”》,反響良好。與此類似,9年後的2023年底,隨著連接天津西站和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的津興鐵路建成通車,我在指導一線記者采寫體驗式報道的同時,更策劃了深度報道《四條高鐵共奏京津“雙城記”新篇章》,講述基礎設施完善對京津“雙城記”的意義。

  除了體驗式報道,2023年圍繞“把北京科技創新優勢和天津先進制造研發優勢結合起來”,我在京津兩地先後采訪了一個月,通過深入北京亦莊、天津港、京津中關村科技城等地,以“新的空間”“新的優勢”“新的引領”“新的貢獻”為方向,采寫了深度報道《京津“雙城記”唱響新的旋律》,系統剖析了京津“雙城記”的特點和使命任務。

  以“群”為單位研究城市空間布局。查閱了美國東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我國長三角城市群等多個公認的世界級城市群資料後,我在2021年策劃並牽頭采寫了新媒體稿件《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群“長”什麼樣?來,告訴你構想》,系統分析了京津冀打造世界級城市群的優勢和短板,並結合協同發展帶來的變化對未來進行了展望,稿件被130家媒體采用,新華社客戶端瀏覽量超150萬次。與此同時,多年來,我還在世界級城市群這一話題下,分別深度調研了支橕其建設的幾個“群”。

  在《攜手“起飛”的京津冀——京津冀努力建設世界級機場群》《從無序競爭到深度合作:中國渤海灣港口合力打造世界級港口群》《高速軌道助力京津冀加速構建世界級城市群》等稿件中,我分別研究了京津冀機場群、港口群、軌道交通群的建設;在《天津:城市新空間賦能美好新生活 》《天津將打造“津城”“濱城”雙城發展格局》等稿件中,我又以天津為例講述了城市空間布局對區域發展的意義。這些稿件現在都已成為研究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群建設的輔助文獻。

  將京津冀置於更大范圍品味協同深意。“努力使京津冀成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先行區、示范區”是一個全新的目標,也是我重點關注的京津冀面向未來的一項重要使命。“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肩負著縮小中國南北差距的重要使命。”采訪中,多位專家如是說。

  有鑒於此,在述評《明顯優勢 充足底氣——京津冀努力成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先行區、示范區》等報道中,我有意識地突出京津冀引領全國高質量發展重要動力源的角色,通過基層筆觸反映頂層設計,發掘京津冀促進環渤海經濟區發展、帶動北方腹地發展的新作為。

  (作者系新華社天津分社總編室副總編輯)

   原標題:一名新華社記者眼中的京津冀協同發展十年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