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體國家安全觀引領塑造新時代中國安全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中國知網 作者:陳向陽 編輯:靳永鋒 2024-04-16 10:37:55

內容提要:總體國家安全觀是新時代國家安全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2024年是習近平總書記創造性提出總體國家安全觀十周年。

總體國家安全觀是新時代國家安全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2024年是習近平總書記創造性提出總體國家安全觀十周年。十年來,總體國家安全觀與時俱進、創新不止,不斷豐富、日臻完善,深入人心、成效卓著,其中十個重要節點尤需深入解讀,從而溫故知新。總體國家安全觀博大精深,具有突出的戰略性、嚴謹的系統性、領域的全面性、思想的先進性、生動的實踐性。面向強國建設與民族復興新征程,應繼往開來,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加快構建新安全格局,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以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護航中國式現代化。

關鍵詞:總體國家安全觀;理論創新;發展脈絡;新安全格局;“雙治理”;

2024年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總體國家安全觀十周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五周年,總體國家安全觀引領下的新時代國家安全工作奏響了中國國家安全事業的華彩樂章。總體國家安全觀繼往開來、發展壯大,理論創新、實踐創舉,對其應把准脈絡、掌握精髓。隨著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面對國內改革發展穩定重任,應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踐行總體國家安全觀,統籌發展和安全,對標新發展格局,構建新安全格局,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堅強安全保障。

一、理論創新發展歷程蔚為壯觀

總體國家安全觀在新時代維護國家安全的偉大斗爭中應運而生、不斷發展,思想位階穩步提昇,理論體系日臻完善,實踐運用卓有成效,戰略運籌前景廣闊。適值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總體國家安全觀十周年,應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溫故知新、繼往開來,通過梳理發展脈絡和把握重要節點,深入領會其豐富內涵與精髓要義,全力護航中國式現代化行穩致遠。

(一)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國安委第一次會議上創造性提出總體國家安全觀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劃時代地決定設立國家安全委員會,中共中央政治局於2014年1月24日召開會議,研究決定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設置。中央國安委第一次會議於2014年4月15日召開,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中央國安委主席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增強懮患意識,做到居安思危,是我們治黨治國必須始終堅持的一個重大原則。我們黨要鞏固執政地位,要團結帶領人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保證國家安全是頭等大事。他指出,當前我國國家安全內涵和外延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豐富,時空領域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寬廣,內外因素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復雜,必須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以人民安全為宗旨,以政治安全為根本,以經濟安全為基礎,以軍事、文化、社會安全為保障,以促進國際安全為依托(即“五大要素”),走出一條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即“一條道路”)。他強調,貫徹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必須既重視外部安全,又重視內部安全;既重視國土安全,又重視國民安全,堅持國家安全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真正夯實國家安全的群眾基礎;既重視傳統安全,又重視非傳統安全;既重視發展問題,又重視安全問題,發展是安全的基礎,安全是發展的條件;既重視自身安全,又重視共同安全,打造命運共同體(即“五對關系”)。

習近平總書記十年前作出的精闢論述具有開創性意義:一是闡釋了當今中國國家安全的歷史性巨變,包括中國的快速發展壯大以及中國與外部世界關系的日趨復雜,揭示了提出總體國家安全觀的時代背景。二是以“五大要素”“一條道路”“五對關系”構成總體國家安全觀核心要義,為新時代國家安全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三是“五對關系”體現了總體國家安全觀的重要方法,包括堅持內外兼修、內聖外王,致力於內部安全與外部安全的良性循環;既重視物(國土安全),更重視人(國民安全),服務人民是國家安全的最終目的,依靠並相信人民是國家安全的根本方法;將國家安全劃分為不同專業領域,將總體安全分解成若乾領域安全,便於精准鎖定風險挑戰源頭,有的放矢和更專業化地開展工作;將發展與安全兩大任務並列看待,致力於相互促進、相得益彰;對外追求共同安全,堅決摒棄你輸我贏的零和思維,自覺弘揚合作共贏的包容智慧,努力破解所謂“安全困境”。

(二)新版《國家安全法》開啟新時代國家安全法治建設

2014年11月1日,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間諜法》,1993年2月22日第七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同時廢止。2015年7月1日,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通過新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這既是新時代國家安全系列立法的“管總法”,也是對總體國家安全觀的全面貫徹與深入實施。該法第一條開宗明義指出,為了維護國家安全,保衛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保護人民的根本利益,保障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順利進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根據憲法制定本法。該法第二條更是首次對國家安全作出明確嚴謹界定,即國家政權、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人民福祉、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國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對處於沒有危險和不受內外威脅的狀態,以及保障持續安全狀態的能力。可見,國家安全包括狀態與能力主客觀兩個方面,國家政權、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人民福祉、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被置於其他重大利益之前,是中國的五大核心利益。該法第三條指出,國家安全工作應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維護各領域國家安全,構建國家安全體系,走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這是把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上昇到法律和國家意志的高度,進一步強化了其權威性與持久性。該法第十四條還將每年4月15日(中央國安委首次會議召開日期)定為“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這對在全社會宣傳普及總體國家安全觀、增強公眾國家安全意識提供了必要法制保障。

(三)黨的十九大報告將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提昇為治國理政“基本方略”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十四條基本方略,其中第十條是“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包括:統籌發展和安全,增強懮患意識,做到居安思危,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一個重大原則。必須堅持國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為宗旨,以政治安全為根本,統籌外部安全和內部安全、國土安全和國民安全、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完善國家安全制度體系,加強國家安全能力建設,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黨的十九大不僅提昇了總體國家安全觀的理論層次,而且將“五對關系”更新為“五個統籌”,將其中的“既重視發展問題,又重視安全問題”更新為“統籌發展和安全”並改列“五個統籌”之首,彰顯出黨中央對新時代治國理政規律的精准把握。

(四)十九屆中央國安委第一次會議深化總體國家安全觀

2018年4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屆中央國安委第一次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就全面貫徹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提出“五個堅持”:一是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兩件大事,使之並行不悖、相互促進,既要善於運用發展成果夯實國家安全的實力基礎、以發展促安全,又要善於塑造有利於經濟社會發展的安全環境、以安全保發展;二是堅持人民安全、政治安全、國家利益至上的有機統一,人民安全是國家安全的宗旨,政治安全是國家安全的根本,國家利益至上是國家安全的准則,實現人民安居樂業、黨的長期執政、國家長治久安;三是堅持立足於防,同時有效處置風險;四是堅持維護和塑造國家安全,塑造是更高層次更具前瞻性的維護,要發揮負責任大國作用,同世界各國一道,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五是堅持科學統籌,始終把國家安全置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局中來把握,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形成維護國家安全合力。“五個堅持”是總體國家安全觀的重大發展,“堅持人民安全、政治安全、國家利益至上的有機統一”尤其思想深刻、意義重大。人民安全的主體是中國人民,政治安全的主體是中國共產黨,國家利益的主體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將人民、執政黨、國家三個“安全主體”統一起來,實現並堅持“三位一體”,不僅極大拓寬了當代中國國家安全事業的戰略視野,真正做到了內外兼修、標本兼治,也有助於破解美西方割裂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血肉聯系的企圖,更好地維護國家安全。“堅持維護和塑造國家安全”也具有重大現實意義,體現了新時代國家安全工作的積極進取和主動作為。

(五)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增加科技安全保障、及時補充“五大要素”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於2019年10月召開,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要“完善國家安全體系”,包括: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統籌發展和安全,堅持人民安全、政治安全、國家利益至上有機統一。以人民安全為宗旨,以政治安全為根本,以經濟安全為基礎,以軍事、科技、文化、社會安全為保障,健全國家安全體系,增強國家安全能力。完善集中統一、高效權威的國家安全領導體制,健全國家安全法律制度體系。其中,對總體國家安全觀“五大要素”之四的“保障”作了補充,將三個保障增加為四個,新增科技安全,其位列僅次於軍事安全,可見科技安全的日益重要性。這是總體國家安全觀提出十年來“五大要素”的唯一一次調整,順應了大國科技競爭更趨激烈的新形勢。

(六)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將“統籌發展和安全”納入“十四五”指導思想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於2020年10月召開,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不僅將“統籌發展和安全”納入“十四五”經濟社會發展指導思想,提出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而且首次就國家安全工作設置專章,這在黨的重要文獻史上具有特殊意義。相關論述包括: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實施國家安全戰略,維護和塑造國家安全,統籌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把安全發展貫穿國家發展各領域和全過程,防范和化解影響我國現代化進程的各種風險,築牢國家安全屏障。《建議》還就加強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建設、確保國家經濟安全、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維護社會穩定和安全作出戰略部署。其中,“安全發展”既是新提法,也是對中國既有和平發展的重要補充,這是因為和平並不等於安全,還應進一步謀求安全、實現安全發展。為此,需要統籌發展和安全,為可持續和高質量發展主動塑造相對安全、總體有利的內外環境。

(七)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六次集體學習完善總體國家安全觀理論體系

2020年12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圍繞切實做好國家安全工作舉行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就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提出十點要求,即“十個堅持”:一是堅持黨對國家安全工作的絕對領導,堅持黨中央對國家安全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二是堅持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堅持政治安全、人民安全、國家利益至上有機統一;三是堅持以人民安全為宗旨,切實維護廣大人民群眾安全權益;四是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堅持發展和安全並重,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動;五是堅持把政治安全放在首要位置,維護政權安全和制度安全;六是堅持統籌推進各領域安全,統籌應對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用好國家安全政策工具箱;七是堅持把防范化解國家安全風險擺在突出位置,提高風險預見、預判能力;八是堅持推進國際共同安全,推動樹立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全球安全觀;九是堅持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堅持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加強法治思維;十是堅持加強國家安全乾部隊伍建設。此次政治局學習是總體國家安全觀發展的重要裡程碑,“十個堅持”集大成,涵蓋了新時代中國國家安全理論和實踐的方方面面,標志著總體國家安全觀理論體系的完善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國家安全篇”的正式繪就。

(八)新版《國家安全戰略》提出構建新安全格局

2021年11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國家安全戰略(2021—2025年)》。會議指出,新形勢下維護國家安全,必須牢固樹立總體國家安全觀,加快構建新安全格局。會議強調,必須堅持黨的絕對領導,完善集中統一、高效權威的國家安全工作領導體制,實現政治安全、人民安全、國家利益至上相統一;堅持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維護邊疆、邊境、周邊安定有序;堅持安全發展,推動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動態平衡;堅持總體戰,統籌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促進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相協調。這“五個堅持”即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的重要特征,彰顯了國家安全工作的“道路自信”。新版《國家安全戰略》對應的是“十四五”規劃,堪稱“‘十四五’國家安全戰略”,其關鍵詞是“構建新安全格局”,對應的正是“構建新發展格局”,不僅充分貫徹了統籌發展和安全的重大原則,而且意味著今後國家安全戰略將與經濟社會發展的五年規劃同步更新,反映了中國國家安全戰略規劃更加成熟、更加規范。

(九)黨的二十大報告首次專章論述國家安全工作並提出“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

黨的二十大於2022年10月召開,大會報告首次專章論述國家安全工作,充分體現了新時代新征程國家安全工作的重要地位。報告第十一部分“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堅決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的理論闡釋繼往開來、守正創新,包括:國家安全是民族復興的根基,社會穩定是國家強盛的前提。必須堅定不移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把維護國家安全貫穿黨和國家工作各方面全過程,確保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要堅持以人民安全為宗旨、以政治安全為根本、以經濟安全為基礎、以軍事科技文化社會安全為保障、以促進國際安全為依托(“五大要素”),統籌外部安全和內部安全、國土安全和國民安全、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統籌維護和塑造國家安全(“五個統籌”),夯實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基層基礎,完善參與全球安全治理機制,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民族復興與國家強盛是中華民族的不懈追求和奮斗目標,其“根基”與“前提”是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國家安全與社會穩定渾然一體,為民族復興與國家強盛提供根本保障,這彰顯了國家安全工作在黨和國家事業全局中的極端重要性。其中,新的“五個統籌”源自黨的十九大報告相關表述,不僅更為完整(如表述為“統籌外部安全和內部安全”而非“統籌外部和內部安全”),而且將“統籌發展和安全”“拎出來”成為管總的治國理政重大原則,同時新增了“統籌維護和塑造國家安全”,既體現了總體國家安全觀對治國理政的重大理論貢獻,又反映了總體國家安全觀的最新發展。

(十)二十屆中央國安委第一次會議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

2023年5月30日,二十屆中央國安委第一次會議強調要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刻認識國家安全面臨的復雜嚴峻形勢,正確把握重大國家安全問題,加快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努力開創國家安全工作新局面。會議指出,中央國安委堅持發揚斗爭精神,堅持並不斷發展總體國家安全觀,推動國家安全領導體制和法治體系、戰略體系、政策體系不斷完善,實現國家安全工作協調機制有效運轉、地方黨委國家安全系統全國基本覆蓋,堅決捍衛了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國家安全得到全面加強。會議強調,當前我們所面臨的國家安全問題的復雜程度、艱巨程度明顯加大,國家安全戰線要樹立戰略自信、堅定必勝信心,充分看到自身優勢和有利條件。要堅持底線思維和極限思維,准備經受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的重大考驗。要加快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突出實戰實用鮮明導向,更加注重協同高效、法治思維、科技賦能、基層基礎,推動各方面建設有機銜接、聯動集成。會議指出,要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主動塑造於我有利的外部安全環境,更好維護開放安全,推動發展和安全深度融合。要推進維護和塑造國家安全手段方式變革,創新理論引領,完善力量布局,推進科技賦能。

  二、創新理論特色鮮明真理彰顯

作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國家安全篇”,作為護航民族復興與強國建設偉業的理論武器,總體國家安全觀是當之無愧的“國之大者”,既是運用“兩個結合”的理論方法尤其是“第二個結合”的成功典范,也是破解“歷史周期率”的“安全答案”,具有五個鮮明特征。

(一)突出的戰略性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順應時代發展大勢,從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戰略高度,把馬克思主義國家安全理論和當代中國安全實踐、中華優秀傳統戰略文化結合起來,創造性提出總體國家安全觀。總體國家安全觀是我們黨歷史上第一個被確立為國家安全工作指導思想的重大戰略思想,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捍衛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百年奮斗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是馬克思主義國家安全理論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新時代國家安全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中央明確將總體國家安全觀定位為這“五個是”,其中第一個就是“重大戰略思想”,足見戰略性是其鮮明底色之一。總體國家安全觀提出至今只有十年,實則源遠流長,因為它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捍衛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百年奮斗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不僅具有百年黨史的歷史縱深,更具有數千年中華優秀傳統戰略文化的歷史底蘊,既繼往又創新。作為新時代國家安全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作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總體國家安全觀的理論位階與習近平強軍思想、習近平外交思想、習近平經濟思想、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習近平法治思想、習近平文化思想一樣,都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體系的重要內容。

(二)嚴謹的系統性

總體國家安全觀內涵深邃、邏輯嚴密,體系完備、要素齊全,“五大要素”即為佐證。一是以人民安全為“宗旨”,深刻揭示中國國家安全工作的本質所在,與中國共產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完全吻合,包括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國家安全工作的“人民主體”和“以人為本”,致力於維護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且,人民安全不是抽象空洞的,而是具體充實的,主要指人民的生命與財產安全,體現在疫情防控與公共衛生安全、重大事故預防與安全生產、搶險救災與生態安全、社會治安與公共安全、領事保護與海外安全、經濟金融平穩發展與財富安全等方方面面。旗幟鮮明地提倡並維護“人民安全”,是總體國家安全觀區別於國外形形色色安全觀的“最大亮點”。二是以政治安全為“根本”,將維護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地位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捍衛“兩個確立”視作國家安全的重中之重,注重防范、抵御、打擊敵對勢力的滲透破壞顛覆活動,彰顯國家安全的政治站位和“中國特色”。三是以經濟安全為“基礎”,這是“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在國家安全的復雜系統中,經濟安全佔據“基礎”地位,既符合中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需要確保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國情,也是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這一黨的基本路線的體現。四是以軍事科技文化社會安全為“保障”,“四個保障”是從硬實力(軍事與科技安全)、軟實力(文化與社會安全)兩個方面,剛柔並濟地維護國家安全,而社會安全(社會穩定和公共安全)則是常態化、“接地氣”地開展國家安全工作。五是以促進國際安全為“依托”,不僅維護本國安全,而且對外致力於共同、合作與普遍安全,力求國家安全與國際安全良性互動、中國安全與全球安全相互促進,包括相繼提出“全球安全倡議”及其《概念文件》。簡言之,“宗旨”“根本”“基礎”“保障”“依托”共同構成國家安全系統,共同組成總體國家安全觀,“五大要素”缺一不可、相互依存,良性互動、相互促進,其中“宗旨”具有統領性。

(三)領域的全面性

國家安全紛繁復雜,總體國家安全觀的關鍵是“總體”,既涵蓋眾多領域,又注重抓總管總、強調統籌兼顧,體現的是“大安全”理念。“領域安全”是總體國家安全觀的重要內容,現已涵蓋政治安全、軍事安全、國土安全、經濟安全、金融安全、文化安全、社會安全、科技安全、網絡安全、糧食安全、生態安全、資源安全、核安全、海外利益安全、太空安全、深海安全、極地安全、生物安全、人工智能安全、數據安全20個領域,還將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動態調整。總體國家安全觀在注重全面的同時並非平均使力,而是突出重中之重、區分輕重緩急。在此基礎上,應精准把握“領域安全”含義,包括國家在相關重要領域的發展受到挑戰、相關領域的國家利益亟待維護、國家安全面臨來自相關領域的風險等,將其主體限定為國家、人民、執政黨,適當厘清“領域安全”與“領域發展”的界限,防止把安全與發展混淆,避免把安全泛化。

(四)思想的先進性

總體國家安全觀著眼長遠、遵循規律,有的放矢、對癥下藥,兼顧政治安全、人民安全與國家利益至上,統籌內部與外部安全,致力於合作與共同安全,強調標本兼治、內外兼修,注重防微杜漸,追求長治久安。總體國家安全觀堅持以人民安全為宗旨和人民至上,不僅維護本國自身安全,而且對外倡導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全球安全觀,致力於構建人類安全共同體,絕非只為“家天下”或統治集團利益服務的“少數人的國家安全”,絕非鼓吹“本國優先”和以其他國家不安全為代價的“霸權安全”,無論是縱向比還是橫向看都具有顯著的先進性和優越性。總體國家安全觀明確將“國家安全”界定為“相對安全”,不尋求所謂“絕對安全”,同時注重“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質量發展”,既實事求是又盡力而為,充分體現了科學性與合理性。

(五)生動的實踐性

總體國家安全觀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堅持敢於斗爭、善於斗爭。特別是黨的十九大以來,我們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有力開展維護和塑造國家安全的一系列現實斗爭,成效卓著。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開展抗擊疫情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最大限度保護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重大積極成果,有力維護了人民安全;面對香港局勢動蕩變化,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有效實施對特別行政區的全面管治權,制定實施《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法》,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促進香港局勢實現由亂到治的重大轉折,有力捍衛了政治安全;面對“臺獨”勢力分裂活動和外部勢力乾涉臺灣事務的嚴重挑釁,堅決開展反分裂、反乾涉重大斗爭,展示了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反對“臺獨”的堅強決心和強大能力,進一步掌握了實現祖國完全統一的戰略主動,進一步鞏固了國際社會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格局,有力捍衛了主權與國土安全;面對美國霸權霸道的訛詐、遏制、封鎖、極限施壓,堅持國家利益為重、國內政治優先,保持戰略定力,發揚斗爭精神,展示不畏強權的堅定意志,在斗爭中維護國家尊嚴和核心利益,牢牢掌握了我國發展和安全的主動權。

  三、新征程上“兩個格局”統籌構建

構建新安全格局和“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既是貫徹統籌發展和安全重大原則的迫切需要,也是總體國家安全觀理論的最新發展。2023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必須把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為最大的政治”,在紀念總體國家安全觀提出十周年之際,面對動蕩變革的外部環境和改革發展穩定的國內重任,需要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內外兼修、加快構建“雙治理”新安全格局,有的放矢、切實保障“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有力護航中國式現代化行穩致遠。

(一)對標“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構建“雙治理”新安全格局

一是以“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原則指導構建兩個新格局。新發展格局與新安全格局都是“國之大者”,彼此是並重和互補關系。現在,構建新發展格局已經走到前面,構建新安全格局需要急起直追。加快構建新安全格局的前提是要明確新安全格局的內涵特征,其概括提煉應對標對表新發展格局,還應做到簡明扼要、好記管用。

格局指的是力量對比與關系組合,以及資源分配與工作布局。新發展格局的內涵特征是“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其核心是“雙循環”,這一表述簡潔明了、直擊要害,其要有二:首先是“雙循環”,即國內大循環與國際大循環兩者兼顧、相得益彰、相互促進;其次是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這一表述堪稱經典,“訣竅”有三:首先是提出了國內國際兩個循環之間的力量對比與關系組合,因而具備格局屬性;其次是貫徹了“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的重要原則,同時堅持“大道至簡”,只用了最關鍵的一個分析維度即國內與國際之分;再次是找准了發展的要害在於“循環”。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明確提出“十三五”時期(2016—2020年)必須遵循的六個原則,其中第五個就是“堅持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具體是“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安全格局與新發展格局原理相通,概括提煉其內涵特征同樣需要貫徹“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原則,且應“大道至簡”“化繁為簡”,只用最關鍵的一個分析維度即國內與國際之分。考慮到安全的要害在於“治理”,可以將新安全格局概括提煉成“以國內治理為優先、國內國際雙治理良性互動”,其要有二:首先是“雙治理”,即國內(安全)治理和國際(安全)治理內外兼修、良性互動,著力防止內外風險疊加共振;其次是國內治理優先,這是因為國家安全工作的重心始終在國內,同時也符合唯物辯證法內外因關系的根本邏輯。

二是構建“雙治理”新安全格局還應把握“四個注重”。首先是注重有效統籌發展和安全,以此體現統籌發展和安全的重大原則,彰顯新時代國家安全工作的崇高地位,包括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統籌促發展和防風險,更好維護開放安全,推動發展和安全深度融合。其次是注重人民安全和政治安全的有機統一,人民安全和政治安全都是中國特色國家安全理論與實踐的關鍵所在,將二者有機統一有助於實現人民安居樂業和黨的長期執政,也有利於挫敗外部勢力分化離間黨和人民血肉聯系的企圖和伎倆。再次是注重有力維護國家利益,因為國家利益至上是國家安全的准則,是各國國家安全工作的通行做法。最後是注重有序兼顧各領域安全。總體國家安全觀的關鍵是“總體”,強調“大安全”理念,對各領域安全既要全面統籌、抓總管總,更要有序兼顧、突出重點,務必區分不同領域安全工作的輕重緩急、優先確保重中之重,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對此,《國家安全戰略(2021—2025年)》強調,必須堅持把政治安全放在首要位置,統籌做好政治安全、經濟安全、社會安全、科技安全、新型領域安全等重點領域國家安全工作。

(二)以“雙治理”新安全格局保障“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構建新安全格局應著眼於保障新發展格局,著力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質量發展。對此,構建“雙治理”的新安全格局將是解決之道,即通過“以雙對雙”,以“雙治理”對應“雙循環”,進而“以新保新”,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一方面,要以高水平國內安全治理保障國內大循環暢通無阻,包括夯實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基層基礎、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完善社會治理體系、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另一方面,要以有效國際安全治理保障國際經濟循環持久運行,包括主動塑造大國關系與周邊環境、完善參與全球安全治理機制、推廣並踐行“全球安全倡議”、加強海外安保能力建設、拓展國際安全合作、共同維護世界和平與地區穩定。新征程上以“雙治理”新安全格局保障“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應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關於國家安全和對外工作的新精神,不僅要加快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還要協調推進全球發展倡議與全球安全倡議。

一是以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保障“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最大的政治”,“統籌發展和安全”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把握的重大原則,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題中之義,更是中國式現代化行穩致遠的堅強保障。黨的二十大報告對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作出系統部署,充分體現了“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的戰略考量。

首先是健全國家安全體系。國家安全體系是國家安全重點領域和體制機制的統稱。必須堅持黨中央對國家安全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完善高效權威的國家安全領導體制;強化國家安全工作協調機制,完善國家安全法治體系、戰略體系、政策體系、風險監測預警體系、國家應急管理體系,完善重點領域安全保障體系和重要專項協調指揮體系,強化經濟、重大基礎設施、金融、網絡、數據、生物、資源、核、太空、海洋等安全保障體系建設。健全反制裁、反乾涉、反“長臂管轄”機制,針對外部勢力的濫用制裁與對華遏壓,針鋒相對、精准反制。完善國家安全力量布局,構建全域聯動、立體高效的國家安全防護體系,統籌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統籌各領域安全問題治理,打好維護和塑造國家安全的總體戰。

其次是增強維護國家安全能力。堅定維護國家政權安全、制度安全、意識形態安全,加強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確保糧食、能源資源、重要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加強海外安全保障能力建設,維護我國公民、法人在海外合法權益,維護海洋權益,堅定捍衛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著力強化國家安全重點領域能力建設,著力維護政治安全、經濟安全、海外安全、國土安全等。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風險能力,嚴密防范系統性安全風險,嚴厲打擊敵對勢力滲透、破壞、顛覆、分裂活動。有效預防和有力處置重大風險,堅決挫敗敵對勢力的破壞搗亂活動。全面加強國家安全教育,提高各級領導乾部統籌發展和安全能力,增強全民國家安全意識和素養,築牢國家安全人民防線。貫徹落實《關於全面加強國家安全教育的意見》,通過“4·15”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等常態化制度化的國家安全宣傳教育,進一步增強全民維護國家安全的共識與凝聚力。

再次是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公共安全關乎人民安全和社會穩定,是國家安全的“基本功”和“內功”,務必高度重視、高效統籌、持續推進。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建立大安全大應急框架,完善公共安全體系,推動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從事後反應向事前預防轉型。推進安全生產風險專項整治,加強重點行業、重點領域安全監管,防止重特大生產事故,減少人員傷亡與財產損失。提高防災減災救災和重大突發公共事件處置保障能力,加強國家區域應急力量建設,強化災害預防與應對。強化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健全生物安全監管預警防控體系。

最後是完善社會治理體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提昇社會治理效能。在社會基層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完善正確處理新形勢下人民內部矛盾機制,加強和改進人民信訪工作,健全城鄉社區治理體系,及時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加快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提高市域社會治理能力。強化社會治安整體防控,推進掃黑除惡常態化,依法嚴懲群眾反映強烈的電信詐騙等各類違法犯罪活動,持續提昇老百姓的安全感。

二是以“全球安全倡議”保障“全球發展倡議”、以國際治理保障國際循環。“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需要內外兼修,對外應以“全球安全倡議”保障“全球發展倡議”。近年來,全球發展困境與安全困境同步凸顯,我國相繼提出“全球發展倡議”和“全球安全倡議”,彰顯胸懷天下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大擔當,同時表明“統籌發展和安全”成為中國對外工作新的指導思想。

第一是堅持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即“全球安全觀”,這是內外兼修的總體國家安全觀的“世界篇”。其內涵包括:秉持共同安全理念,尊重和保障每一個國家的安全;重視綜合施策,統籌維護傳統領域和非傳統領域安全,協調推進安全治理;堅持合作之道,通過政治對話、和平談判來實現安全;尋求可持續安全,通過發展化解矛盾,消除不安全的土壤。落實“全球安全觀”既是促進國際安全的治本之策,也將從根本上為全球發展與國際經濟良性循環塑造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提供必要的安全保障。

第二是堅持尊重各國主權、領土完整。主權平等和不乾涉內政是國際法基本原則和現代國際關系最根本准則,主權與領土完整是各國的核心利益和首要關切,對此必須給予高度重視,確保得到全面落實和有力保障。

第三是堅持遵循聯合國憲章宗旨原則。各國應共同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堅定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為基礎的國際關系基本准則,維護聯合國權威及其在全球安全治理中的主要平臺地位,反對冷戰思維、單邊主義、陣營對抗、霸權主義。

第四是堅持重視各國合理安全關切。任何國家在謀求自身安全時都應兼顧其他國家的合理安全關切。國際社會應秉持“安全不可分割”原則,倡導自身安全與共同安全不可分割,安全權利與安全義務不可分割,構建均衡、有效、可持續的安全架構,從而實現普遍安全、共同安全。

第五是堅持通過對話協商,以和平方式解決國家間的分歧與爭端。各國應加強戰略對話與溝通,增進安全互信,化解矛盾,管控分歧,消除危機產生的根源。國際社會應支持一切有利於和平解決危機的努力,鼓勵衝突各方以對話建互信、解紛爭、促安全。

第六是堅持統籌維護傳統領域和非傳統領域安全。當今安全的內涵和外延更加豐富,呈現更加突出的聯動性、跨國性、多樣性,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相互交織。中方倡導各國踐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共同應對地區爭議和恐怖主義、氣候變化、網絡安全、生物安全等全球性問題,多管齊下、綜合施策,推進全球安全治理,防范化解安全困境。

面對動蕩變革期的外部環境,中國對外工作將高效統籌發展和安全、積極助力“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通過協調推進“全球發展倡議”與“全球安全倡議”,以“全球發展倡議”促進新發展格局中的國際循環,以“全球安全倡議”促進新安全格局中的國際治理,進而以“全球安全倡議”保障“全球發展倡議”、以國際治理保障國際循環。

綜上,總體國家安全觀自提出以來不斷發展、日臻完善,指導實踐、成效卓著,展現大智慧、彰顯大格局,是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護航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的根本遵循。面向強國建設新征程,應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踐行總體國家安全觀,高效統籌發展和安全,對標對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加快構建“雙治理”新安全格局,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堅強安全保障。

   原標題:總體國家安全觀引領塑造新時代中國安全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