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今天是清明節,本市多所高校舉辦形式多樣的紀念緬懷活動。來聽記者的報道。
天津醫科大學生命意義展廳的紀念牆前,擺滿了學生敬獻的黃色菊花。在眾多師生代表的注目下,從2021年開始新增的229位遺體捐獻者的名字,被添加到紀念牆上——這裡已經鐫刻了1200名為醫學教育作出貢獻的捐獻者姓名。天津醫科大學2023級基礎醫學朱憲彝班學生韓宇熙說:
(錄音:我們上解剖課的時候並不知道我們面前大體老師的具體姓名,看到很多位名字陳列在牆上就感覺非常震撼,正是因為他們的奉獻纔推動了醫學更加進步。我們今天緬懷逝者,其實也是從中汲取生命的力量,在醫學奉獻中能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現場,部分遺體捐獻者的生前親友故交同在場的學生分享了捐獻者的故事。總醫院消化科主任醫師姜葵是天津醫科大學的校友,也是他的老師張鴻鈞夫婦捐獻遺體這一遺願的執行者。在現場講述了兩位老師的事跡後,他說:
(錄音:二老決定捐獻遺體的時候,說心裡話,因為我是醫學生,我也經歷過解剖課,我知道那意味著什麼,那麼老師的這種奉獻精神一直也鼓舞著我在臨床工作中如何來善待我的病人。在醫學教育中如何對我的學生進行精神的傳承。)
天津醫科大學醫學人文學院醫學倫理與法學系副主任唐健說:
(錄音:我們在這兒上了這麼樣一堂特殊的生命課,大體老師他們這個角色就告訴學生們,我們其實可以去選擇生命的寬度,而且通過大體老師的這種無言的教育,他們就把敬佑生命的這種理念,內化成為他們未來照護病人的這樣的一個內在的驅動力。)
也是在清明節,一場清明祭英烈主題昇旗儀式在天津農學院運動場上進行?。天津農學院和中北鎮五所小學的學生共同面向國旗肅立,看著國旗冉冉昇起,每個人心中都有各自的感悟:
(錄音:A:我能參加第一次參加這麼隆重的昇旗儀式,聽了革命先烈的故事,知道了今天生活的來之不易。B:清明節不僅是我們紀念親人,更是紀念我們烈士的節日。我們要從小立志,把紅色精神傳承下去。
C:先烈們用鮮血和生命為我們踏出了一條和平發展的道路。作為農業院校的學子,我們要思源奮進,不負韶華,厚植愛黨愛國、愛農愛校情懷,助力鄉村振興,用所學知識服務三農。)
天津農學院食品科學與生物工程學院團委副書記姚迪表示:
(錄音:舉辦這次清明祭英烈主題昇旗儀式,一方面是希望小學生能夠感受到大學校園裡面的育人氛圍,同時讓大學生看到小學生的朝氣蓬勃的精神面貌,能夠追尋自己成長道路過程當中的理想,在今後能夠發揮自己的專業特長,在社會上發揮自己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