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網絡中國節·清明
專題 天津 民生 津抖雲 文娛 體育 財經 地產 IT 汽車 時尚 教育 健康 場景秀 文旅 工作室
 
 
天津上榜周邊游熱門目的地前十 假期共接待游客719.52萬人次 同比增長1.3%
  清明節期間,市文化和旅游局會同各區、各相關單位,圍繞『天津始「鍾」「響」你』『春風十裡?...[詳細]
從踏青賞花到夜游海河 文旅融合催熱津城消費
  2025年清明假期,我市圍繞『天津始「鍾」「響」你』『春風十裡?天津等你』品牌,舉辦特色文旅...[詳細]
  • 一座城池
    舊風舊俗有待改進。加大文明祭掃的宣傳工作,通過講座、海報宣傳、公益廣告等載體,結合環保工作進行推行,讓廣大市民把對故人親人的祭祀、追悼,從傳統的燒紙錢向召開家庭追思會、網上祭掃、踏青春游等文明環保行為轉化,用文明進步的新風尚為天津文明程度的提昇做貢獻。
  • 再見寒秋
    近年來,全市踐行移風易俗,倡導網絡祭祀、家書行動等,引導市民摒棄舊習,文明祭掃。
  • 王??
    文明祭掃,避免因為自己的一時觀念上的想法,讓更多的人承受災難性的後果。
  • 追夢人
    清明時節,追憶親人,緬懷故人,是國人寄托哀思、懷念先人的傳統節目,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祭掃並不一定只局限於燒紙錢,放鞭炮。我們可以獻上一束鮮花、栽種一顆樹木、或者采用網上祭掃的方式,表達對先人的祭奠之情。這些方式既文明時尚,又節約環保,值得效仿。 文明祭祀、摒棄舊習,需要從意識上轉變,需要你我的共同參與。
  • 三支鉛筆
    禁止焚燒祭祀品買賣紙錢,我覺得挺好,以後就送鮮花,讓先祖少點烏煙瘴氣。
  • 芝士配年糕
    網上祭奠好處挺多的,不但節約資源保護環境而且適用性強,方便快捷,更可以永久保存,不失為文明又實用的好方式。
 
一段沈重又不能忘卻的歷史

  清明時節,走進青松翠柏掩映的天津市烈士陵園,一座特殊的紀念館默然佇立——在日殉難烈士·勞工紀念館(以下簡稱勞工館),它是國內首家也是目前唯一的一家記錄中國人被強擄到日本奴役或做勞工的紀念館。這裡......【詳細】
 
 
薊州區:將深挖歷史文化資源 提煉薊州文化特質

  剛剛過去的清明假期,薊州區假日文旅市場消費火爆,全區重點監測的文旅商接待場所共接待85.8萬人次,旅游綜合花費3.8億元。記者昨日從薊州區獲悉,薊州區將深挖歷史文化資源、提煉薊州文化特質,全力打造『獨......【詳細】
 
 
天津市保障假期安全穩定 排查安全隱患600餘項

  記者昨日(4月7日)從市應急管理局獲悉,在剛剛過去的清明假期,結合踏青出游和祭祀活動密集、企業生產旺盛、火災風險突出等情況,全市應急系統強化督導檢查、聯合防控、值守備勤,累計派出190餘個檢查組,檢......【詳細】
 
 
清明防火別忽視 莫讓蠟燭變『火燭』

  每到清明時節,不少市民會通過點蠟燭、燒紙錢、放鞭炮等祭祀方式寄托對逝去親友的哀思。然而,若稍有不慎,這些祭祀行為便可能引發火災,給廣大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帶來巨大損失。【詳細】
 
 
清明假期濱海新區接待游客116.6萬人次!文旅總消費增長13.3%

  春風和煦暖人間,踏青賞景正當時。作為春節假期過後的首個小長假,這個清明假期,濱海新區累計接待游客116.6萬人次,其中,外埠游客69.6萬人次,佔游客總人數的59.69%。文旅總消費9.07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3.3%。【詳細】
 
 
清明假期,天津商貿流通企業主動融入海棠花節氛圍 打造場景拉動消費

  清明假期,本市商貿流通企業主動融入海棠花節氛圍,布置各類市集,推出各類商文旅聯動消費場景,在爛漫花期中激發消費動能。【詳細】
 
 
一份小賬單,十分煙火氣

  這個清明小長假,感覺有『一億人』在天津,城市鄉村人潮湧動,逛街、拍照、賞花、登山……人在旅途,也帶動了消費市場的熱度飆昇,市集、購物、特色美食受追捧,特別是文旅融合的商品讓人們不禁掏腰包。假期消......【詳細】
 
 
懸崖上的咖啡館、蘑菇嘗鮮游......清明假期這些旅行玩法很有趣

  新場景帶動了新消費,各式各樣的新玩法也在這個假期不斷湧現,帶給游客全新體驗。【詳細】
 
 
家國永念?紅色基因就是要傳承

  清明時節,人們緬懷革命先烈,弘揚革命文化,傳承紅色基因,家國情懷在心中紮根。【詳細】
 
 
【新思想引領新征程】清明時節祭英烈 新征程上鑄輝煌

  英雄是民族最閃亮的坐標。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詳細】
 
 
更多
  節日起源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第108天。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中國漢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雖然各地習俗不盡相同,但掃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題。[詳細]
 
  傳統習俗
  清明節的習俗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蕩秋千、蹴鞠、打馬球、蕩秋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為寒食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來鍛煉身體。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離死別的悲酸淚,又有踏青游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詳細]
 
  節令食品
  由於寒食節與清明節合二為一的關系,一些地方還保留著清明節吃冷食的習慣。在山東,即墨吃雞蛋和冷餑餑,萊陽、招遠、長島吃雞蛋和冷高粱米飯,據說不這樣的話就會遭冰雹。泰安吃冷煎餅卷生苦菜,據說吃了眼睛明亮。晉中一帶還保留著清明前一日禁火的習慣。[詳細]
 
  祭祀掃墓
  人們在清明節前後仍有上墳掃墓祭祖的習俗:鏟除雜草,放上供品,於墳前上香禱祝,或簡單地獻上一束鮮花,以寄托對先人的懷念。[詳細]
 
津雲新媒體制作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