薊州區:『人防+物防+技防』建起立體『防火牆』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北方網 作者:白思婕 編輯:李娜 2025-04-05 21:23:00

  天津北方網訊:薊州區森林資源總面積78635公頃,是全國森林防火重點火險區之一,轄區內的盤山風景名勝區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森林防火任務艱巨。據天津市森林防滅火指揮部辦公室研判,今年春季薊州區氣溫總體偏高,有效降雨稀少,大風天氣頻發,隨著農事生產、復工復產逐步開展,加之人們拜山祭祖,森林防滅火形勢嚴峻復雜。為了提前預防風險、消除火災隱患,薊州區創新工作機制,構建起“空中巡護+地面監測+快速響應”的立體防火網絡,為守護綠水青山築起堅實防線。

  織密網,建起山林“防火牆”

  清明節前後,是薊州區森林防火的關鍵時期。4月4日一大早,薊州區別山鎮護林員張士勇已到紅花峪防火點位,開始了一天的巡山。“別山鎮現有山場林區1.6萬畝,此前護林工作主要依靠一線護林員和鎮村乾部,防護力量較為薄弱。區直單位對口支援後,有效增加了護林力量,形成了對重點區域防護的全覆蓋。”別山鎮人大副主席孫恪鵬說。

  為守住山、看住人、管住火,實現關鍵時期“零火情”目標。薊州區應急管理局成立“1辦9組”專項指揮部,安排46個區直部門共計771人,在3月22日至4月6日重點時段支援北部山區鄉鎮做好森林防滅火工作。

  記者在別山鎮森林防火現場看到,由財政局、人社局、融媒體中心、國資中心等部門組成的聯合巡查組,正在各主要進山路口開展常態化巡查。“我們全力配合別山鎮政府,重點盯防進山路口、景區景點、集體公墓、觀景臺這些人員密集區域,特別是新增的網紅打卡點,確保火種不進山入林。” 正在巡查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除了巡山,宣傳森林防火知識也是薊州區森防工作的重要內容。“我們要求巡護人員利用巡山的間隙,拿著防火宣傳手冊和大喇叭去走村入戶,向群眾講解森林防火常識和一些反面典型案例,讓森林防火知識融入群眾生產生活,營造共同參與、齊抓共管的氛圍,目前已入戶宣講5萬餘人。”薊州區應急管理局局長王宏偉說到。據了解,除了開展“敲門行動”,薊州區還在漁陽鎮西路莊集貿市場,開展以“文明祭祀樹新風 防火護林記心中”為主題的森林防火集中宣傳活動,通過發放宣傳手冊、紀念品、現場諮詢等形式,提高全民森林防火意識。

  雖然近年來無人機監測、紅外熱成像等高科技手段廣泛應用,但基礎的人力防火依然必不可少。擁有著10餘年防火經驗的護林員張士勇依然堅信:“再先進的設備,也替代不了人的眼睛和經驗。”巡山時,他時而彎腰檢查枯枝落葉的濕度,時而駐足觀察遠處山場的情況。“這裡有個陡坡,攝像頭很難看清死角。”張士勇指著一處山坳說,“上周就是在這發現了個煙頭,及時處理避免了隱患。”像這樣的細微處,正是人力巡護的優勢所在。

  新裝備,直昇機拓展空中防滅火能力

  日前,大慶航空救援支隊入駐薊州,標志著“空地一體”的森林防滅火體系建成。救援支隊先後對薊州盤山景區、九龍山國家森林公園、八仙山自然保護區等重點目標開展空中巡護勘察。期間,對巡護區的植被、河流、地貌和取水點等內容進行了標記,並准確收集各類數據資料,確保面對突發狀況能夠科學決策、合理部署、穩妥處置。

  “直昇機憑借其快速機動、不受地形限制的優勢,能夠在第一時間抵達火災現場,為撲救工作爭取寶貴時間。同時,直昇機搭載的高精度紅外監測系統可實時捕捉地表溫度異常,配合高清攝像設備,能在巡航過程中構建三維火險預警地圖,可在濃煙、夜間等復雜環境下精准定位火源,實時監測火勢蔓延趨勢,為科學制定滅火策略提供依據。”王宏偉介紹。

  “在接到緊急任務情況下直昇機三十分鍾內即可完成准備並起飛,可在較短時間內到達受災區域,開展機降、索滑降、吊桶滅火等課目,並對災害現場進行處置。”王宏偉說。當前正值薊州區春季森林防火緊要期,駐防機組通過空中巡護的方式,重點對薊州各鄉鎮起降點、取水點、災害隱患點、旅游資源點、森林防火隱患點等關鍵地區進行排查,解決了以往人車巡查方式無法抵達的困難。據駐防機組隊員介紹,入駐以來,他們已經聯合開展森林航空巡查巡護飛行235公裡,勘察區域面積約750平方公裡。

  “科技牌”,織密防火“天網”

  4月4日,記者走進薊州區應急指揮中心,一塊巨大的電子屏幕實時顯示著全區林區的實時動態,數公裡外的山場林區看得一清二楚。屏幕前,工作人員不時調整攝像點位,監測林區動態。

  薊州境內林區面積大、監測難度高,薊州區應急管理局強化數字賦能,依托177個數字平臺,搭建全區應急監測系統。“這些攝像頭不僅能夠實時拍攝,還設有紅外監測、可見光監測、火點監測、人臉識別及熱源跟蹤等多項功能,能根據溫度、圖像識別技術智能監控火情,每個異常熱源都會觸發自動預警系統。”指揮中心負責人汪洪福告訴記者。

  這些年,依靠應急監測系統,實現了防火監測從“人防”到“技防”、從“地面巡查”到“雲端”的跨越式昇級。據了解,該平臺共有設有11000個監控點位、900多處喊話器,覆蓋全區27個景區、103路林業智能高點、130路生態環保智能高點,實現對重點林區實時監控。

  除了監測預警外,這個系統還是集指揮調度、決策支持於一體的“森防作戰中樞”。指揮中心采取綜合集成技術,橫向連接公安、林業等部門共計約11000餘路視頻資源,整理出景區景點、重點山場等多個監測調度模塊,形成了“平時能監測、戰時能調度”的一體化作戰平臺。

  記者了解到,薊州區目前已構建完成覆蓋區、鎮(鄉)的立體化應急指揮網絡,為基層單位配備專業應急調度終端118臺。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該區近期還為359個重點村配備了具有北斗衛星通信功能的應急終端設備,這一創新舉措有效解決了極端情況下“斷電、斷網、斷路”的通信難題,確保應急指揮體系在任何情況下都能保持暢通無阻。

  實戰化,以戰為訓提昇處突能力

  “嗚——嗚——”日前,薊州區應急監測系統發出警報,邦均鎮大孫各莊村山場內有濃煙昇起。一場實戰化的森林火災應急演練就此展開。

  此次演練模擬邦均鎮大孫各莊村北面山場突發森林火災,鄉鎮半專業隊伍趕赴現場進行先期處置,由於火勢較大,需要隊伍增援處置。薊州區森防辦接報後立即啟動應急響應機制,組織區林業局滅火專業隊、消防救援支隊、毗鄰鄉鎮官莊鎮半專業隊奔赴火場進行現場處置,並向區人武部申請,協調民兵支援撲救。同時迅速聯系國家消防救援局天津機動隊支援撲救。

  “根據行動方案,出發!”隨著現場指揮員一聲令下,各級救援隊伍快速集結,紛紛投入“搶險救火”。記者還注意到,演練采用現場演練和桌面推演的形式,現場利用水槍、風力滅火機、無人機等裝備,靈活采取鋪設供水乾線、消防車、遠程接力供水多種手段,並利用無人機懸掛滅火彈方式開展滅火作戰,經過半個小時的鏖戰,火場實現“三無”目標。

  近年來,薊州區注重加強應急救援能力建設,依托相關企業,組建了“防滅一體化”的一專多能應急隊伍。特別是,近期投資3262萬元的天津市薊州區自然災害應急能力提昇工程基層防災減災項目順利通過驗收,為1個區級專業救援隊伍及27個基層綜合性應急救援隊伍配備2251套各類救援設備,薊州區應對自然災害和突發事件的能力得到顯著提昇。

  (津雲新聞記者 趙穎妍 實習記者 白思婕 通訊員 李德金)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