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截至目前,成功實施了3年的國家助學貸款已經使35.1萬名家庭經濟困難的大學生獲益,已審批貸款合同金額累計30億元;而全國累計申請貸款的大學生數已達112.5萬人,審批貸款人數佔申請貸款學生人數的31.2%。與此同時,根據教育部門的統計,目前全國高校共有142萬經濟困難學生,貸款年需求額度達71億元左右。
由於考慮到貸款大學生的還貸風險,以往一些銀行在國家助學貸款的實施中,表現出偏向於一些就業風險小的重點大學學生的傾向。爲了保證所有家庭經濟困難的大學生都能順利完成學業,中國人民銀行和教育部近日聯合下發通知,要求已經確定了經辦銀行的銀行和學校,在今年秋季高校開學前簽訂銀校協議;對尚未落實經辦銀行的學校,有關經辦銀行要按照學校的意向選擇,也要在高校開學前與學校簽訂銀校協議。中國人民銀行還將根據各高校報送的經濟困難學生數和年需求額度,向全國各獨資商業銀行及分支機構下達2002年國家助學貸款指導性計劃,並考覈落實情況。統計顯示,目前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已確定申請國家助學貸款高校1307所,其中已簽訂銀校協議782所,已協調確定經辦銀行的178所,其餘347所正在落實經辦銀行。
每年高考錄取期間,總有貧困家庭的孩子剛考上大學即爲籌措學費發愁的報道見諸媒體,有的學生甚至爲此放棄了進大學深造的機會。教育部有關人士認爲,其實這是學生和社會對國家助學貸款政策不瞭解的原因造成的。
國家助學貸款推出的宗旨就是不讓一個優秀學子因家庭經濟困難而輟學。爲使國家助學貸款政策家喻戶曉,教育部最近重新修訂了《高等學校學生資助政策問答》,並擴大了發行量,免費發送到各級教育行政部門、高等學校和普通高中畢業班。在今年各高等學校的《招生簡章》中,也普遍印上了包括國家助學貸款在內的高等學校資助經濟困難學生的政策和措施。國家助學貸款的推行也是對大學生信用意識的考驗。爲此,教育部目前正在建設國家助學貸款學生個人信息查詢系統,對2001屆和2002屆貸款畢業生的國家助學貸款數據採集工作已基本完成,預計9月份這一查詢系統將對有關銀行開通試用;教育部還要求各高校將信用教育納入大學德育課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