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爲什麼我的真誠換來的卻是無盡的傷害?”受到傷害的網友們常常這樣問。爲了讓欺騙和傷害遠離人們,記者採訪了上海市人民檢察院第一分院的一些檢察官。他們將那些利用網絡進行犯罪的類型提供給了記者。在此記者將其予以公佈,希望人們能夠“引以爲戒”。
溫柔一刀型:此類作案人看起來文雅而且體貼,常常會遞上一杯汽水、一塊巧克力,或者殷勤主動地爲你“保管物品”。一旦受害者接受了他的好意,便會乖乖地任他擺佈,或者大吃一驚地發現他和自己的財物一起失蹤。
做假欺騙型:此類作案人往往給自己一個比較體面的頭銜:董事長、總經理不在話下;落魄的作家、詩人也可以噹噹。他會千方百計地讓對方相信他、崇拜他,直到愛上他,而後突然有一天“手頭很緊,急需用錢”。受害者一般已經暈頭轉向,會心甘情願地幫他應急,然後再也找不到他的蹤跡。
威嚇脅迫型:此類作案人往往會設計一個含情脈脈的開頭,讓對方深陷其中無法自拔。一旦受害者獻出一切他便露出惡狠狠的真面目:磁帶、照片甚至錄像帶,都會被他拿出來做要挾的籌碼。他就像一個無底洞,等着一把一把的錢填進去。
殺人放火型:此類作案人無疑是最危險的一種,他們的手段單一殘忍,目標明確且決不拖沓。將受害者從網絡約到現實後,他們便乾淨利落地實施計劃,或搶劫、或詐騙、或強姦,更有甚者會殺人滅口。
這些無法概括所有,在現實生活中,一些作案人是團體作案或者多種手段並用;還有一些作案人開始時並沒有作案的念頭,而一段時間過去之後,突然要用錢或者爲了達到別的目的,會把目標定在網友的身上。將網友視作目標出於很多考慮,最關鍵的原因是彼此算認識但不熟識,生活中的交往極少,作案人認爲這樣會給警方的偵破工作帶來一定的難度,逃脫的可能性較大——這也是近年來利用網絡交友實施犯罪的案件不斷增多的主要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