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天津 | 民生 | 廣電 | 津抖雲 | 微視 | 讀圖 | 文娛 | 體育 | 圖事 | 理論 | 志願 | 專題 | 工作室 | 不良信息舉報
教育 | 健康 | 財經 | 地產 | 天津通 | 旅游 | 時尚 | 購物 | 汽車 | IT | 親子 | 會計 | 訪談 | 場景秀 | 發布系統

"津雲"客戶端
  您當前的位置 :北方網 > 新聞中心 > 國內 正文
關鍵詞:
 
最新新聞排行
· 白化嶺同志逝世
· 白化嶺同志生平
· 外交部長王毅同韓國外長趙兌烈在北京舉行會談
· 加沙局勢新進展:以色列『切蛋糕』式打拉法
· 教育部擬設9所本科高校 其中2所學院更名為大學
· Z2線濱寧區間左線隧道貫通與B1線並網
· 發行1萬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有何作用?聽聽專家怎麼說
· 北辰區推動『三新』做實『三量』:引育並重 煥新跑出『加速度』
· 外交部:中方決定不同意臺灣地區參加今年世衛大會
· 『移動教室』進校園!2024年全國低碳日天津主場活動舉行
 

英國概況

http://www.enorth.com.cn  2003-07-21 09:20
 

 

  【國  名】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

  【面  積】24.36萬平方公里(包括內陸水域)。英格蘭地區13.04萬平方公里,蘇格蘭7.88萬平方公里,威爾士2.08萬平方公里,北愛爾蘭1.36萬平方公里。

  【人  口】約5884萬,其中英格蘭4918萬人,威爾士290萬人,蘇格蘭506萬人,北愛爾蘭169萬人(2001年中)。官方語言爲英語,威爾士北部還使用威爾士語,蘇格蘭西北高地及北愛爾蘭部分地區仍使用蓋爾語。居民多信奉基督教新教,主要分英格蘭教會(亦稱英國國教聖公會,其成員約佔英成人的60%)和蘇格蘭教會(亦稱長老會,有成年教徒66萬)。另有天主教會及佛教、印度教、猶太教和伊斯蘭教等較大的宗教社團。

  【首  都】倫敦(London),人口718.8萬(2001年中)。最熱月份爲7月,一般氣溫在13-22℃;最冷月份爲1月,一般氣溫在2-6℃。

  【國家元首 女王伊麗莎白二世(Queen Elizabeth II),1952年2月6日即位,1953年6月2日加冕。

  【簡  況】位於歐洲西部的島國。由大不列顛島(包括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愛爾蘭島東北部和一些小島組成。隔北海、多佛爾海峽、英吉利海峽與歐洲大陸相望。海岸線總長11450公里。屬海洋性溫帶闊葉林氣候。通常最高氣溫不超過32℃,最低氣溫不低於-10℃。北部和西部的年降水量超過1100毫米,其中山區超過2000毫米,中部低地爲700-850毫米,東部、東南部只有550毫米。每年二月至三月最爲乾燥,十月至來年一月最爲溼潤。

  公元1至5世紀,大不列顛島東南部受羅馬帝國統治。後盎格魯、撒克遜、朱特人相繼入侵。7世紀開始形成封建制度。829年英格蘭統一,史稱“盎格魯-撒克遜時代”。1066年諾曼底公爵威廉渡海征服英格蘭,建立諾曼底王朝。1536年英格蘭與威爾士合併。1640年爆發資產階級革命,1649年5月19日宣佈爲共和國。1660年王朝復辟。1688年發生“光榮革命”,確定了君主立憲制。1707年英格蘭與蘇格蘭合併。1801年又與愛爾蘭合併。18世紀60年代至19世紀30年代成爲世界上第一個完成工業革命的國家。1914年佔有的殖民地比本土大111倍,是第一殖民大國,自稱“日不落帝國”。1921年愛爾蘭南部26郡成立“自由邦”,北部6郡仍歸英國。一次大戰後英開始衰落,其世界霸權地位逐漸被美國取代。二次大戰嚴重削弱了英經濟實力。隨着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相繼獨立,英殖民體系開始瓦解。目前,英在海外仍有13塊領地。1973年1月加入歐共體。

  【政  治】工黨政府1997年5月1日上臺,於2001年6月提前舉行大選並蟬聯執政。工黨政府對國家體制、行政機構和公共服務、經濟現代化、對外政策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並取得一定的成效。內政方面,提出關於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第三條道路”的新概念;對福利、教育、交通、醫療保險及司法等制度繼續進行改革,增加對公共服務部門的投入,如提出國家醫療保健體系十年改革計劃,出臺消除地區發展差距的政策,提高最低工資標準,增加養老金額,設立“工作家庭稅收補貼”,倡導種族和諧等;提高英格蘭銀行的獨立性,授予其自行決定利率升降的權利;以低支出、低稅收、低通膨、高就業政策實現經濟穩定發展;實行權力下放,選舉成立了蘇格蘭和威爾士地方議會;推動北愛衝突各方達成和平協議,選舉成立北愛地方自治議會,組建北愛地方自治政府;批准重建大倫敦市政府,於2000年5月4日進行了市政府第一次選舉,選舉產生了大倫敦議會和首任市長,進一步理順了中央和地方的關係;1999年就上院改革發表白皮書並通過有關議案,取消上院貴族議員世襲制,將絕大多數世襲貴族議員革出上院,但2003年的第二階段改革方案遭議會否決。外交方面,開展全方位外交,希利用自身廣泛的國際聯繫,在國際舞臺上發揮“樞軸作用”。通過領導人頻繁交往和在科索沃、反恐和伊拉克等問題上的合作,進一步加強與美特殊關係;積極參與歐盟建設,首次提出建設歐盟“超級力量”,倡導並推動建立歐盟快速反應部隊,參與歐盟機構改革和擴大的磋商,提出根據五項經濟指標就加入歐元區舉行全民公決;重視發展同中、俄、日等大國關係;與英聯邦國家的合作得到加強,與發展中國家的關係有所改善;突出經濟外交,開拓海外市場。

  【主要假日】 元旦:1月1日

  復活節:春分後第一次月圓之後的第一個星期日

  銀行初假日:5月的第一個星期一

  銀行春假日:5月的最後一個星期一

  銀行度假日:8月的第一個星期一

  聖誕節:12月25日

  節禮日:12月26日

  【蘇格蘭和威爾士地方議會】1999年5月上旬,蘇格蘭和威爾士相繼選舉成立地方議會。蘇格蘭議會設129個議席,威爾士議會設60個議席,7月1日,兩地議會正式開始運作。蘇格蘭和威爾士地方議會及其行政機構取代了以前作爲內閣成員的蘇格蘭和威爾士事務大臣的大部分職能。蘇格蘭議會在地方政務、司法、衛生、教育、經濟發展等方面享有一定的立法權和行政權,並享有部分徵稅權,可將所得稅的基本稅率浮動3%。威爾士議會主要在就業、衛生、教育和環境等問題上擁有決策權,但沒有調整稅率的權力。這是工黨政府實施權力下放的改革行動之一,也是英國政治史上最大的歷史性變革,大大改變了英國傳統上高度中央集權的體制。

  【北愛爾蘭自治政府】1998年4月10日,英愛兩國政府及北愛衝突有關各方簽署了和平協議,此後選舉產生了北愛地方議會,建立了南北愛跨界合作機構。1999年11月,北愛議會推舉成立由北愛多黨分享權力的執行委員會-北愛自治政府。英向北愛移交地方事務管理權,愛爾蘭放棄對北愛領土的主權要求。12月北愛自治政府正式運作,行使除國防、外交和稅收等屬於中央權力之外的立法和行政權。南北愛部長理事會、英愛政府間會議、英愛理事會等機制也正式啓動。這是近25年來北愛新教派與天主教派首次共享北愛管理權,也是自1972年英政府對北愛實行直接統治以來,北愛首次擁有自治政府。後因北愛各派在繳械等問題上爭執不下,北愛和平進程屢遭挫折。2001年7月1日,北愛政府首席部長特林布爾因抗議愛爾蘭共和軍未按協議期限(2001年6月30日)繳械而宣佈辭職,和平進程再陷危機。9月英政府被迫中止北愛政府運作。10月底,愛爾蘭共和軍宣佈開始解除武裝,爲北愛和平僵局帶來轉機。11月6日,特林布爾重新當選首席部長,北愛地方政府再次恢復運作。2002年4月8日,愛爾蘭共和軍再次宣佈單方面封存部分武器,再次推動北愛和平進程前進。2002年10月,因愛爾蘭共和軍在北愛地方政府中進行間諜活動,英政府再次中止北愛政府運作。2002年10月和2003年3月,英首相布萊爾與愛爾蘭總理埃亨兩次就北愛問題舉行會談,商討解決辦法。

  【憲  法】英國憲法與絕大多數國家憲法不同,不是一個獨立的文件,它由成文法、習慣法、慣例組成。主要有大憲章(1215年)、人身保護法(1679年)、權利法案(1689年)、議會法(1911、1949年)以及歷次修改的選舉法、市自治法、郡議會法等。政體爲君主立憲制。國王是國家元首、最高司法長官、武裝部隊總司令和英國聖公會的“最高領袖”,形式上有權任免首相、各部大臣、高級法官、軍官、各屬地的總督、外交官、主教及英國聖公會的高級神職人員等,並有召集、停止和解散議會,批准法律,宣戰媾和等權力,但實權在內閣。蘇格蘭有自己獨立的法律體系。

  【議  會】最高司法和立法機構,由國王、上院和下院組成。上院(貴族院)包括王室後裔、世襲貴族、新封貴族、上訴法院法官和教會大主教及主教。1999年11月,上院改革法案通過,除92名留任外,600多名世襲貴族失去上院議員資格,非政治任命的上院議員將由專門的皇家委員會推薦。2003年2月英政府提出七項上院改革案,但均遭議會否決,改革上院的計劃暫時擱淺。截至2003年2月,上院共有議員690名。議長歐文勳爵(Lord Irvine of Lairg)。下院議員由普選產生,採取最多票當選的小選區選舉制度。下院議員任期5年,但政府可決定提前大選。本屆下院於2001年6月選出,目前在659個議席中,工黨佔410席、保守黨163席、自民黨53席、其他小黨和無黨派人士29席,下院議長邁克爾·馬丁(Michael J. Martin)和三位副議長(通常不投票)佔4席。

  【政  府】實行內閣制。由女王任命在議會選舉中獲多數席位的政黨領袖出任首相併組閣,向議會負責。現政府爲工黨政府,於1997年5月大選獲勝執政,2001年6月大選後蟬聯執政。主要成員爲:首相兼首席財政大臣、文官部大臣託尼·布萊爾(Tony Blair),副首相兼內閣首席大臣約翰·普雷斯科特(John Prescott),財政大臣戈登·布朗(Gordon Brown),大法官兼上院議長歐文勳爵(Lord Irvine of Lairg),外交和聯邦事務大臣傑克·斯特勞(Jack Straw),內政大臣戴維·布倫基特(David Blunkett),貿工大臣帕特里夏·休伊特(Patricia Hewitt),國防大臣傑弗裏·胡恩(Geoffrey Hoon),環境、食品和鄉村事務大臣瑪格麗特·貝克特(Margaret Beckett)、國際開發事務大臣克萊爾·肖特(Clare Short)、交通大臣阿利斯泰爾·達林(Alistair Darling)、教育和技能大臣查爾斯·克拉克(Charles Clarke)、文化、傳媒和體育大臣泰薩·喬威爾(Tessa Jowell)。

  【網  址】

  中央政府    www.open.gov.uk

  議會      www.parliament.uk

  英王室     www.royal.gov.uk

  內閣辦公室   www.cabinet-office.gov.uk

  財政部      www.hm-treasury.gov.uk

  外交及聯邦事務部www.fco.gov.uk

  國防部      www.mod.uk

  貿工部      www.dti.gov.uk

  內政部      www.homeoffice.gov.uk

  教育及技能部   www.dfes.gov.uk

  衛生部      www.doh.gov.uk

  交通部      www. dtlr.gov.uk

  農業部      www.dardni.gov.uk

  國家統計局    www.statistics.gov.uk

  海關總署     www.customs.gov.uk

  大法官事務部   www.open.gov.uk/lcd

  英格蘭銀行    www.bankofengland.co.uk

  英國廣播公司   www.bbc.co.uk

  【行政區劃】 分爲英格蘭、威爾士、蘇格蘭和北愛爾蘭四部分。英格蘭劃分爲43個郡。蘇格蘭下設32個區,包括3個特別管轄區,威爾士下設22個區。北愛爾蘭下設26個區。蘇格蘭、威爾士議會及其行政機構全面負責地方事務,中央政府仍控制外交、國防、總體經濟和貨幣政策、就業政策以及社會保障等。

  倫敦也稱“大倫敦”(Greater London),下設獨立的32個城區(London boroughs)和1個“金融城”(City of London)。各區議會負責各區主要事務,但與大倫敦市長及議會協同處理涉及整個倫敦的事務。

  【司法機構】有三種不同的法律體系:英格蘭和威爾士實行普通法系,蘇格蘭實行民法法系,北愛爾蘭實行與英格蘭相似的法律制度。司法機構分民事法庭和刑事法庭兩個系統。在英格蘭和威爾士,民事審理機構按級分爲郡法院、高等法院、上訴法院民事庭、上院。刑事審理機構按級分爲地方法院、刑事法院、上訴法院刑事庭、上院。英國最高司法機關爲上院,它是民、刑案件的最終上訴機關。大法官歐文勳爵。

  1986年成立皇家檢察院,隸屬於國家政府機關,負責受理所有的由英格蘭和威爾士警察機關提交的刑事訴訟案。總檢察長和副總檢察長是英政府的主要法律顧問並在某些國內和國際案件中代表王室。總檢察長爲戈德史密斯勳爵(Lord Goldsmith)。

  【政  黨】政黨體制從18世紀起即成爲英憲法中的重要內容。主要政黨有:

  (1)工黨(Labour Party):執政黨。1900年成立,原名勞工代表委員會,1906年改用現名。領袖託尼·布萊爾(Tony Blair)。該黨曾於1945-1951年,1964-1970年,1974-1979年上臺執政。1997年大選獲勝,2001年6月大選後蟬聯執政。工黨近年來更多傾向於中產階級的利益,與工會關係有所疏遠。布萊爾當選工黨領袖後,政治上提出“新工黨、新英國”的口號,取消黨章中有關公有制的第四條款,經濟上主張減少政府幹預,嚴格控制公共開支,保持宏觀經濟穩定增長,建立現代福利制度。對外主張積極參與國際合作,對歐洲一體化持積極態度,主張加入歐元,主張同美國保持特殊關係。2001年有黨員近40萬名,是英國第一大黨。2003年因在伊拉克問題上的分歧,有大量黨員退黨,截至2003年3月,黨員人數下降至約27萬名。

  (2)保守黨(Conservative Party): 主要反對黨。前身爲1679年成立的託利黨,1833年改稱現名。領袖伊恩·鄧肯-史密斯(Iain Duncan-Smith)。該黨從1979至1997年4次連續執政,成爲20世紀在英國占主導地位的政黨。在1997年5月和2001年6月兩次大選中慘敗於工黨。保守黨的支持者一般來自企業界和富裕階層,主張自由市場經濟。通過嚴格控制貨幣供應量和減少公共開支等措施來壓低通貨膨脹。主張限制工會權利,加強“法律”和“秩序”。近年來,提出實行“富有同情心的保守主義”,關注教育、醫療、貧困等社會問題。強調維護英國主權,反對“聯邦歐洲”,反對加入歐元,主張建立“大西洋共同體”以加強英美特殊關係。強調北約仍是英國安全與防務的基石。現有黨員約30萬名。

  (3)自由民主黨(The Liberal Democrat Party):1988年3月由原自由黨和社會民主黨內支持同自由黨合併的多數派組成。領袖查爾斯·肯尼迪(Charles Kennedy),1999年8月當選。主張繼續維持與工黨的合作關係,推動工黨在地方選舉及下院選舉中實行比例代表制,在公共服務、社會公正、環境保護等問題上採取比工黨更“進步”的政策。現有黨員約10萬名。

  英國其他政黨還有:蘇格蘭民族黨(Scottish National Party)、威爾士民族黨(Plaid Cymru)以及北愛爾蘭一些政黨如:北愛爾蘭統一黨(Ulster Unionist Party)、民主統一黨(Democratic Unionist Party)、社會民主工黨(Social Democratic and Labour Party)、新芬黨(Sinn Fein)等。

  【重要人物】伊麗莎白二世:國家元首。全稱爲“託上帝洪恩,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以及其他領土和屬地的女王、英聯邦元首、基督教的保護者伊麗莎白二世”。1926年4月21日生,爲已故英王喬治六世的長女。6歲時開始接受統治國家的教育,研讀法律、歷史和語言,能講流利的西班牙語,也會法語和德語。14歲起開始參加電臺廣播等各種社會活動。二次大戰期間,擔任一些社會團體的領導職務,戰後擔任更多的社會職務,經常巡視英國各地。1952年2月6日即位,1953年6月2日加冕。女王丈夫爲菲利普親王,受封爲愛丁堡公爵。生有三子一女,長子查爾斯王子受封爲威爾士親王,是英國王儲。女王曾於1986年10月訪華。

  託尼·布萊爾:首相。1953年5月6日生於蘇格蘭首府愛丁堡市,篤信基督教,畢業於牛津大學聖約翰學院法律系,並取得律師資格,擔任過就業、工會和工業法等方面的高級律師。1975年加入工黨,1983年6月當選下院議員,並連任至今。1988年入選工黨影子內閣,先後擔任貿工、能源、就業、內政等事務發言人。1992年當選爲工黨領導機構“全國執行委員會”成員。1994年7月當選爲工黨領袖。同年,被女王封爲樞密院成員。之後力排衆議,大刀闊斧對工黨進行改革。政治上提出“新工黨”、“新英國”口號,取消黨章中有關公有制的條款,削弱工會對工黨影響。1997年5月出任首相,是工黨歷史上最年輕的領袖,也是英185年來最年輕的首相。2001年6月大選獲勝後,成爲英國曆史上首位蟬聯執政的工黨首相,採取較爲務實的政策。內政方面,提出“第三條道路”的新思想,主張建立富有活力的市場經濟,改革公共服務業,減少政府幹預,實行權力下放,選舉成立蘇格蘭和威爾士地方議會,給予英格蘭銀行自行決定利率的權力,並對上院進行改革。外交方面,開展全方位外交,通過領導人頻繁交往和在科索沃、反恐和伊拉克等問題上的合作,進一步加強與美特殊關係;積極參與歐盟建設,首次提出建設歐盟“超級力量”,倡導並推動建立歐盟快速反應部隊,參與歐盟機構改革和擴大的磋商,提出根據五項經濟指標就加入歐元區舉行全民公決;重視發展同中、俄、日等大國關係;與英聯邦國家的合作得到加強,與發展中國家的關係有所改善;突出經濟外交,開拓海外市場。提出“人權高於主權”、“新干涉主義”和“失敗政權論”等國際關係新理論。主張以軍力爲後盾,以西方價值觀爲基礎,重塑國際新秩序。

  布曾於1988年作爲工黨代表團成員訪華。1997年出席香港政權交接儀式期間,同江澤民主席和李鵬總理會見。1998年10月訪華。1999年10月江主席訪英期間,與江主席會談並共同主持《中英論壇》開幕式。2001年10月邀請胡錦濤副主席訪英並與胡副主席會談。對法律、工會、稅收、貿易、能源、就業、犯罪等問題感興趣。喜歡讀書,愛好網球、遠足和音樂。已婚,夫人切麗曾與布在同一律師事務所做見習律師,1995年被任命爲皇家大律師,有三子一女。

  【經  濟】2002年,英經濟規模居世界第四,是世界第二大海外投資國。私有企業是英國經濟的主體,佔國內生產總值的60%以上。服務業佔國內生產總值的2/3,而製造業僅佔1/5。1992年起英經濟一直穩定增長。2002-2003財政年,政府財政狀況續有改善,財政盈餘77億英鎊;就業狀況繼續好轉,失業率和通膨率接近歷史最低水平,國際競爭力排名第11位。

  (資料來源:2002年英國年鑑 2002-2003年度英國財政預算報告

  2002年世界經濟論壇《國際競爭力排名》)

  2002年英經濟基本情況如下:

  國內生產總值:12919億美元。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21737美元。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1.6%。

  通貨膨脹率:1.7%。

  失業率:5.2%。

  貨幣名稱:英鎊(Pound Sterling);

       1英鎊=100便士。

  匯率(2003年3月):1英鎊=1.62美元。

  (資料來源:2003英國經濟季評,英國財政部、國家統計局資料)

  【資  源】 英是歐盟中能源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也是世界主要生產石油和天然氣的國家。主要能源有煤、石油、天然氣、核能和水力等。2001年,原油及天然液化氣日產量達240萬桶(約32萬噸),位居世界第十。2001年,原油和天然氣年產總量爲1.16億噸,比2000年下降7.6%。2001年總髮電量達3.32億千瓦時,其中核電站供應0.90億千瓦時。英國採煤業完全私有化。到2002年5月,全英有29座地下煤礦,其中深井煤礦16座,共僱傭8600名工人。另外露天煤礦56處,僱傭2600名工人。2001年,深井煤礦產量爲1730萬噸,露天礦產量爲1420萬噸。森林覆蓋面積279萬公頃,佔英本土面積約11.5%:其中英格蘭約8.7%,蘇格蘭約16.9%,威爾士約14.1%,北愛約6.1%。英開發核能有幾十年的歷史,目前供發電的核電站有14座。英重視對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的研究開發。英政府計劃在2001-2004年全英對可再生能源的研發撥款2.67億英鎊。英非能源資源不豐富,主要工業原料依賴進口。2001年英非能源資源產量爲3.07億噸,價值24億英鎊。採掘業共有僱員24900人。

  (資料來源:2003英國年鑑)

  【工  業】 2001年,英制造業佔國內生產總值17.5%,從業人員370萬,佔總就業人口14.5%。主要工業有:採礦、冶金、化工、機械、電子、電子儀器、汽車、航空、食品、飲料、菸草、輕紡、造紙、印刷、出版、建築等。近幾年,工業各業生產情況如下:(1995年=100)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食品飲料菸草        100.9    99.6    101.2

  紡織皮革服裝        83.7     78.5    68.7

  焦炭石油冶煉及核燃料    80.6     82.6    79.6

  化纖及人造纖維       106.6    112.5    116.2

  主要金屬及其產品      94.1     95.0    92.7

  工程            111.1    120.3    114.7

  其它工業          106.6    104.7    103.8

  電子及光學產品       126.1    144.5    132.6

  工業總產值         103.1    105.2    102.8

  其中製造業         101.9    105.1    102.8

  與上年相比                1.9%    -2.3%

  (資料來源:2003英國經濟季評、英國年鑑)

  【農牧漁業】 英2001年農牧漁業收入爲17.10億英鎊,產值爲82.4億英鎊,同比提高0.7%,佔國內生產總值0.9%,實際價值同比提高11%,產量同比下降6%。全國3/4的土地用於農業,農業人口約56.8萬。截至2002年3月,森林面積約279萬公頃,覆蓋率爲11.5%,木材及木製品主要依靠進口。主要農牧漁業有:畜牧業、糧食業、園藝、漁業。近幾年,農牧漁業各項生產情況如下:

                1999    2000    2001

  小麥總產量(萬噸)     1510    1670    1157

  每公頃產量(噸)      8.12    8.0     7.1

  大麥總產量(萬噸)     667     649     670

  每公頃產量(噸)      5.74    5.8     5.5

  燕麥總產量(萬噸)     57.5    64.0    61.5

  每公頃產量(噸)      6.17    5.9     5.5

  土豆總產量(萬噸)     710     661     653

  每公頃產量(噸)      39.9    40.0     39.4

  油菜籽總產量(萬噸)    116.5   112.9     115.9

  每公頃產量(噸)      3.08    2.8      2.6

  甜菜總產量(萬噸)     1032.8   933.5     818.0

  每公頃產量(噸)      55.83    53.8     46.1

  主要牲畜的存欄數(單位:萬頭)

            1999      2000      2001

  牛         1142      1113      1060

  羊         4466      4226      3672

  豬         728       648      585

  家禽        15359      15725     17988

  主要畜產品產量:

            1999      2000      2001

  牛奶(億升)    143.1     137.8      140.2

  雞蛋(百萬打)   740       745       803

  牛肉(萬噸)    68.0      70.6       645

  羊肉(萬噸)    40.1      39.0       265

  豬肉(萬噸)    83.2      73.8       61.0

  燻肉(萬噸)    23.1      21.3       19.7

  家禽肉(萬噸)   150.0     151.4       156.4

  英是歐洲最重要的捕魚國之一,其船隻和噸位數分別佔歐盟的9%和12%。2001年,英漁業產量爲718000噸,滿足本國67%的需求量,全國家庭魚消費量約44.2萬噸。至2001年底,全國共有7721條註冊的捕魚船,其中總長超過80英尺的船舶有416艘。全國大約有14600名職業漁民。

  (資料來源:2003英國年鑑)

  【服務業】 包括金融保險業、零售業、旅遊業和商業服務(提供法律及諮詢服務等)。近年來發展迅速,到2001年底從業人員達2280萬,佔總就業人口的77.5%。2001年總產值比2000年增加1%,其增加值佔國內總產值增加值的71.4%。倫敦是世界著名金融中心,從事跨國銀行借貸、外匯交易、國際債券發行、基金投資等業務,同時也是世界最大保險市場,最大黃金現貨交易市場及船貸市場以及重要非貴重金屬交易中心。金融業是英國貿易平衡的主力,產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5%以上,從業人員100多萬,達到創紀錄的132億英鎊。工黨政府執政後首次進行金融監管改革,並於1998年6月成立了金融服務管理局,取代原先英格蘭銀行的監管職能。

  【旅遊業】 是英最重要的經濟部門之一。2001年,旅遊業產值達728億英鎊;從旅遊收入上計算,2001年,英國是世界第七大旅遊國,收入佔世界旅遊收入的3.4%。2002年3月,從業人員205.6萬,其中自由職業者約爲14.8萬人。2001年英國國內旅遊產值約595億英鎊。2001年,到英國的外國遊客達2280萬,比2000年減少9%。其中西歐遊客比上年減少8%,爲1287萬人,北美遊客比上年減少13%,達423萬人,其他地區遊客減少9%,達375萬,海外旅遊總收入爲113億英鎊。商務旅遊收入34億英鎊,佔海外旅遊總收入的30%,並有繼續發展趨勢。2001年,國內遊客收入595億英鎊。2000年,全英酒店業總營業額爲566億英鎊,比2000年增長7.2%。2001年,全英有各類旅館6萬多家;註冊餐飲業企業有51500家,總營業額爲182億英鎊,比2000年增長12.1%;各類酒館共有約49500家,自1990年以來減少8%。2001年2月瘋牛病的爆發和“9·11事件”嚴重影響英國旅遊業,損失達150億英鎊。主要旅遊地區有:倫敦、愛丁堡、加的夫、布賴頓、格林威治、斯特拉福、牛津、劍橋等。主要觀光景點有:歌劇院、博物館、美術館、古建築物、主題公園和商店等。約50%的海外遊客主要在倫敦參觀遊覽。

  (資料來源:2003英國年鑑)

  【交通運輸】交通基礎設施較齊全。陸路、鐵路、水路、航空運輸均較發達。倫敦有十分發達的地鐵網。1994年英法海底隧道貫通,將英國的鐵路系統與歐洲大陸的鐵路系統連接起來。工黨政府目前正探討制定綜合交通政策,以解決交通擁擠和污染問題。近年來的交通運輸情況:

  鐵路:1997年完成私有化。鐵路總長3.2萬公里。2000年鐵路運輸增長2.0%,輕軌鐵路運輸也呈上升趨勢。2000-2001年客運量爲470億人公里。2002年1月,英政府宣佈新的戰略性鐵路10年改革計劃,以緩解運輸壓力,提高運營質量。政府投入335億英鎊,其餘所需635億英鎊將向私人投資者籌集。

  公路:到2000年,公路總長達39.2萬公里,其中3500公里爲高速公路。2001年,公路總運輸量約6790億人公里。到2001年底止,註冊的機動車輛總數爲2974.7萬輛,其中小汽車2389.9萬輛(240萬輛爲公司所有),貨車422萬輛,各類摩托車88.2萬輛,公共汽車8.9萬輛。

  水運:內河航運線總長3200公里,主要用於遊覽及改善自然環境,部分用於貨運。截止2001年底,共有100噸以上商船594艘,總噸位爲1200萬噸。海運承擔了95%(載重)的對外貿易運輸。2001年,英國航船業收入37億英鎊,其中貨運收入28億英鎊。英國有大小港口300多個,其中70個爲重要商業港口。2001年英國港口出口2.36億噸,進口3.29億噸,其中52個主要港口總吞吐量達5.48億噸,,其餘每年吞吐量100萬噸以下的小港吞吐總量爲1600萬噸。吞吐量超過1000萬噸的港口有:倫敦、蒂斯-哈特浦爾、格里姆斯比-因明翰、福斯、南安普頓、薩侖沃、利物浦、菲利克斯託、米爾福德-黑文、多佛等。

  空運:英國的所有航空公司和許多機場都是私營企業。2000年有航空飛機約889架(不包括直升機),2001年從業人員93000餘人。國際航線總長4.6億公里。2000年,英國各航班共飛行15.12億公里,爲歷來最長,比1990年高出78.8%。2001年民航班機客運量1.04億人次,貨運量92.5萬噸。共有150多個註冊民用機場,年客流量在10萬人次以上的佔1/4,主要有:希思羅(世界最繁忙機場之一)、蓋特威克、曼徹斯特、格拉斯哥、伯明翰、愛丁堡等。英國航空公司(British Airways)是英國最大的航空公司,也是世界最大航空公司之一。2001-2002年該公司營業額爲83億英鎊。2001年“9.11”事件以來,英國民航受明顯衝擊,爲預防劫機事件發生,政府加強了民航安全保障工作。

  (資料來源:2003英國年鑑)

  【財政金融】每年4月1日開始新的財政年度。政府財政預算支出包括公共支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開支)、支付債務利息和財務調整。財政預算收入含直接稅、間接稅和國民保險稅收入三項。近幾年預算及執行情況如下(單位:億英鎊):

                2000-2001   2001-2002   2002-2003

  財政收入            3830      3908     4070

  財政收入佔GDP比率       40.1%      39.1%     38.7%

  財政支出            3488      3674      3900

  財政支出佔GDP比率       36.5%      36.7%     37.1%

  淨借款             -159       13      110

  淨借款佔GDP比率        -1.7%      0.1%      1.1%

  財政盈餘            221       114      40

  (資料來源:2002英國年鑑 2002-2003年英國財政預算)

  截止2002年2月,黃金儲備32億美元。2002年底,外匯儲備(不包括黃金)428億美元。至2001年底,公共部門淨債務爲3106億英鎊,佔國內生產總值的30.7%。

  (2002年度之經濟季評 英國年鑑 IMF統計月刊 英國財政預算)

  【主要銀行】英格蘭銀行(Bank of England),1694年成立,1946年成爲英國的中央銀行。

  巴克萊銀行(Barclays Bank),英國大商業銀行之一,1862年成立,叫Barclay & Co. Ltd,1917年改用現名,總行設在倫敦。1998年總資產爲3652億美元。

  國民西敏士銀行(National Westminster Bank),英國大商業銀行之一,創建於1968年,由英國國民地方銀行(1833年成立)與威斯敏斯特銀行(1836年成立)合併而成,總行設在倫敦。1998年總資產爲3095億美元。

  (資料來源:《世界1000家大銀行手冊》;《幸福》1999年8月2日)

  【對外貿易】 世界第四大貿易國,2001年貿易額佔世界貿易的5.1%。人均出口額高於美國和日本。服務貿易及投資收入佔英外貿收入的一半左右並一直處於順差狀態。無形貿易情況良好。奉行自由貿易,主張開放的多邊貿易體系和世界貿易的進一步自由化。

  2001年,英商品出口達1916.44億英鎊,進口2251.78億英鎊,逆差335.24億英鎊,爲歷史最高。服務貿易自1966年以來一直順差,2001年出口768.07億英鎊,進口657.34億英鎊,順差110.73億英鎊。2001年經常項目逆差增長到224.61億英鎊。2001年,英商品和服務出口額爲2684.5億英鎊,比2000年增長1%;進口額爲2909.12億英鎊,比2000年增長3.23%;經常項目逆差爲224.62億英鎊,佔GDP的2.17%。

  2001年主要進口產品有:食品、燃料、原材料、服裝、鞋業、電子機械設備、汽車等。主要出口產品有:石油及相關產品、化工產品(主要是醫藥)、食品、菸草、飲料(威士忌等)、機械設備等。其中機器設備和交通設備佔出口的46%,進口的44%。與世界8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貿易關係,主要貿易對象是歐盟成員國、美國和日本。2001年對歐盟的出口佔出口總額的58%,進口占進口總額的52%。2001年對美商品出口總額達296億英鎊,佔出口總額的15.4%。其次是德國和法國,分別佔12.5%和10.2%。對美國商品進口297.13億英鎊,佔進口總額的13.2%,其次是德國和法國,分別佔12.7%和8.6%。

  (資料來源:2002英國年鑑 2002-2003年英國財政預算)

  【對外投資】2001年英國成爲世界第六大對外投資國,海外投資總額達5254億英鎊,對外直接投資395億美元,證券投資855億英鎊,其他2708億英鎊。截至到2000年底,英在海外的累計投資總額爲29176億英鎊,累計直接投資額爲6042億英鎊,證券投資累計額爲8580億英鎊。(資料來源:2002英國)

  【對外援助】  世界第六大對外援助國,認爲發達國家有責任幫助最不發達國家消除貧困,削減債務,實現可持續發展。承諾將外援比重逐步提高到聯合國制訂的佔GDP0.7%的目標,希各國共同努力以在2015年將世界絕對貧困人口數目減少一半。將援助重點由中東歐、中亞和中東國家轉向最不發達國家。2000年12月,英政府宣佈將免除23個世界上最貧窮國家所欠約20億美元的債務。

  【外國資本】英國政府鼓勵外國向英國投資,並將其視爲引進新技術、新產品、新的管理方法和提高就業、增加出口的有效途徑。近年來,英國成爲外商在歐洲投資的首選地。2001年,英國吸引外國投資總額538億美元,居世界第三位。美國是英國的最大投資國,投資額佔48.4%,其次是德國、加拿大和日本,分別佔8.2%、6.4%和5.9%。投資領域包括汽車、通訊、信息、電子、醫療設備、金融服務、食品、飲料等。投資形式爲收購、兼併現有企業、擴建已有生產廠、建立科研基地或跨國公司區域總部等。2000年,外國在英直接投資862億英鎊,證券投資1746億英鎊,其他投資2818億英鎊。截止到2000年底,外國在英累積直接投資額爲3235億英鎊,證券投資總額10321億英鎊,其他投資額16853億英鎊,總額30408億英鎊。

  (資料來源:2002英國年鑑,2002經濟季評)

  【著名公司及經濟團體】 2001-2002年英大公司情況如下:

  英荷殼牌集團(ROYAL DUTCH/SHELL GROUP):世界第六大公司,英國及荷蘭聯合公司,資產總額1224.98億美元, 2001年總收入1491.46億美元。總部:Carel van Bylandtlaan 30, The Hague 2596 HR(荷蘭海牙)。電話:31-70-377-9111,傳真: 31-70-377-3115。首席財政官: Judith G. Boynton。網址:www.shell.com。

  勞合社(LLOYDS TSB GROUP):世界第一百九十二大公司,總資產3256.19億美元, 2001年總收入2352.56億美元。總部:71 Lombard St.,London EC3P 3BS。電話:44-20-7626-1500,傳真: 44-20-7356-1731。首席執行官:Peter B. Ellwood。網址:www.lloydstsbgroup.co.uk。

  巴克萊(BARCLAYS):世界第一百七十八大公司,總資產:4723.216億美元, 2001年總收入250.965億美元。總部:54 Lombard St., London EC3P 3AH。電話:44-20-7699-5000,傳真:44-20-7283-5055。首席執行官:Matthew William Barrett。網址:www. barclays. co. uk。

  匯豐控股公司(HSBC HOLDINGS):世界第五十七大公司,總資產6743.806億美元, 2001年總收入: 486.32億美元。總部:10 Lower Thames St., London EC3R 6AE。電話:44-20-7260-0500,傳真: 44-020-7260-050。首席執行官:K.R. Whitson。網址:www. hsbc. com。

  英國石油公司(BP):世界第七大公司,第二大石油公司。總資產1439.38億美元, 2001年總收入: 1480.62億美元。總部:1 Finsbury Circus, London EC2M 7BA。電話:44-20-7496-4000,傳真: 44-20-7496-4630。首席執行官:John G. S. Buchanan。網址:www. bpamoco. com。

  聯合利華公司(UNILEVER):世界第七十二大公司,英國及荷蘭聯合公司,總資產541.174億美元,2001年總收入:439.736億美元。總部:Blackfriars, London EC4P 4BQ。電話:44-20-7822-5252。首席執行官:Niall FitzGerald, Antony Burgmans。網址:www.unilever.com。

  英國電信公司(BT):世界第一百二十八大公司,總資產779.078億美元, 2001年總收入: 307.99億美元。總部:81 Newgate St., London EC1A 7AJ。電話:44-20-7356-5000。首席執行官:Peter Bonfield。網址:www.bt.com。

  英美菸草工業公司(BRITISH AMERICAN TOBACCO):世界第二百六十一大公司,總資產265.163億美元,總收入184.505億美元。總部:4 Temple Place, London WC2R 2PG。電話:44-20-7845-1000。首席執行官:Martin Broughton。網址:www.bat.com。

  皇家太陽聯合保險公司(ROYAL & SUN ALLIANCE):世界第一百七十二大公司。總資產1074.946億美元, 2001年總收入: 255.70億美元。總部:30 Berkeley Sq., London W1X 5HA。電話:44-20-7636-3450,傳真: 44-20-7636-3451。首席執行官:Robert V. Mendelsohn。網址:www. royalsunalliance. com。

  商聯保險集團(CGNU):世界第三十五大公司。資產總額2887.766億美元, 2001年總收入614.99億美元。總部:St. Helen's, 1 Undershaft, London EC3P 3DQ。電話:44-20-7283-7500,傳真:44-20-7662-8182。首席執行官:Richard Harvey。網址:www. cguplc. com。

  保誠保險集團(PRUDENTIAL):世界第七十六大公司,總資產2314.628億美元, 2001年總收入431.255億美元。總部:Laurence Pountney Hill, London EC4R OHH。電話:44-20-7220-7588,傳真: 44-20-7548-3850。首席執行官:Jonathan Bloomer。網址:www.prudential.co.uk。

  泰斯科爾(TESCO):世界第一百二十六大公司,英國最大連鎖超級市場,總資產147.388億美元, 2001年總收入307.99億美元。總部:Delamare Rd., Cheshunt EN8 9SL。電話:44-1992-632-222。首席執行官:Terry Leahy。網址:www.tesco.co.uk。

  約.聖斯伯雷(J. SAINSBURY):世界第一百三十九大公司,英國大型連鎖超級市場之一,總資產169.211億美元, 2001年總收入: 250.96億美元。總部:Stamford St., London SE1 9LL。電話:44-20-7921-6000。網址:www. j-sainsbury. co. uk。首席執行官:Peter Davis。

  英中貿易協會:前身是1953年由一批衝破西方對華貿易封鎖,開展對華貿易的英中小企業成立的"48家集團"。後英政府又成立了半官方的"英中貿易協會"。兩組織於1991年合併爲"英中貿易48集團",1997年更名爲"英中貿易協會"(China-Britain Business Council)。該會受英政府的資助和指導,現有核心會員近300家,絕大部分是長期從事中英經貿合作的企業、銀行和貿易公司。主要任務是:促進中英雙邊貿易和經濟技術合作。主要活動是:組織貿易代表團訪華,接待中國到訪代表團,舉辦展覽會,爲英商提供中英貿易信息和諮詢,出版《中英貿易回顧》月刊及《英國工業》。

   (資料來源:財富雜誌網站http://www.fortune.com)

  【人民生活】實行公共保健、社會保險等福利制度。1999年人均收入1.5萬英鎊。實行五天工作制。1999年,全日制僱員平均每週工作38.3小時;1999平均周工資爲384.5英鎊,其中金融從業人員平均周工資爲510英鎊。1999年4月起實行最低工資制度,自2000年10月起21歲以上的僱員每小時最低工資爲3.7英鎊,自2000年4月起21歲以下的僱員每小時最低工資爲3.2英鎊。每年享受至少4個星期的假期,帶薪假不超過5個星期。1999年消費物價上漲率爲2.2%,工資上漲率爲3.9%。1999年4月至2000年3月,英家庭周平均收入爲480英鎊,周平均支出爲359英鎊,分別比上年度增長5%和2%。

  國民醫療體系爲全民提供免費醫療。全國公立醫院現約有50萬張病牀,每千人擁有約9張病牀、8名醫生。工黨政府上臺後,計劃增加醫療投入,改善醫療條件,實施國民醫療保健體系現代化,包括縮短門診病人候診時間等。

  (資料來源:1999-2000英國經濟季評)

  【軍  事】建軍時間約在17世紀中期。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爲英軍名義上的最高統帥。最高軍事決策機構是“國防與海外政策委員會”,首相任主席,成員有國防大臣、外交大臣、內政大臣、財政大臣等;必要時,國防參謀長和三軍參謀長列席會議。國防部爲國防執行機構,既是政府行政部門,又是軍事最高司令部。現任國防部長爲胡恩(1999年10月起任職)。

  英是北約集團的創始國和主要成員國,擁有獨立的核力量。國家戰略的核心是:積極參與世界事務,維護英國的國際地位;依靠和藉助北約集體防務力量來保衛歐洲和英國本土安全,並擴大英在歐洲的影響;積極加強與英聯邦國家的聯繫,保護其廣泛的海外利益。1997年5月,工黨政府上臺後,調整國防政策:繼續依靠北約集體防務力量作爲英國安全的基礎;積極推動建立歐洲快速反應部隊;保持強大的常規部隊;保持核威懾力量;突出強調質量建軍和聯合快速反應部隊的建設,重點提高英軍處理各種危機、應付突發事件的快速反應能力,努力維護英在歐洲及海外傳統勢力範圍的戰略利益。實行志願兵役制,服役期3、6、9、12、15年不等,一般最長爲22年。

  英實行正規軍與預備役部隊相結合的武裝力量體制。截至2002年10月,英正規軍總兵力20.59萬,其中陸軍11.16萬,海軍4.14萬,空軍5.28萬;預備役部隊總兵力26.77萬。海外駐軍約4.3萬人,主要部署在德國、加拿大、塞浦路斯、福克蘭羣島等地。2002-03年,國防預算爲246億英鎊,約佔國內生產總值的2.5%。

  (資料來源:2002-2003英國財政預算英國防部資料)

  文化教育

  【教  育】  英格蘭、威爾士和蘇格蘭實行5~16歲義務教育制度,北愛地區實行4~16歲義務教育制度。2000年7月,工黨政府宣佈1999/2000年度至2003/04年度之間英國的教育經費每年增長6.6%。2002/03財政年度教育經費佔國內生產總值的5%。

  公立學校學生免交學費,約佔學生總數的93%。私立學校師資條件與教學設備都較好,但收費高,學生多爲富家子弟,約佔學生總數的7%。著名的高等學校有牛津大學、劍橋大學、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愛丁堡大學等。

  2000-2001中小學校及學生情況:

  學校種類     學校數量     在校學生

  公立幼兒園     3214      14.9萬

  公立小學      22798     524.6萬

  公立中學      4306      394.8萬

  私立學校      2403      63.3萬

  特殊學校      1480      11.2萬

  委培學校      337       1.0萬

  總計       34538     1010.0萬

  英格蘭和威爾士的中學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是30%,蘇格蘭爲40%,北愛爲45%。大學及高等學院共計153所(不包括開放大學OPEN UNIVERSITY)。2000-2001年度,高校在校學生206.8萬。(資料來源:2003英國年鑑)

  牛津大學 建於1185年,是一所綜合性大學,有37個彼此獨立的學院。牛津大學相對更加重視人文、社會、政治等學科,二戰後擔任首相而又進過大學的英國政治家幾乎都出自牛津。現有學生14700餘人,其中碩士和博士生4200名,外國留學生1900名;教職員工3200名,其中教授佔6%,講師佔85%。

  劍橋大學 是一所綜合性大學,建於13世紀初期,有30個彼此獨立的學院。劍橋大學更側重自然科學的教學和研究。現有學生16900名,碩士和博士生佔39.85%,留學生佔42%;教授、學者及講師共計1000名。

  (資料來源:2002英國年鑑)

  【新聞出版】英國報紙的人均銷量比任何發達國家的都多。全國現共有約1300多種報紙,9000種週刊和雜誌,2001年1~6月各主要報刊平均日發行量如下(單位:萬份):《每日快報》90.7,《每日郵報》238.1,《每日鏡報》215.1,《每日星報》67.7,《太陽報》350,《金融時報》46;《每日電訊報》96.9,《衛報》39,《獨立報》19.6,《泰晤士報》66.7,《世界新聞》397,《星期日快報》87.7,《星期日鏡報》181,《星期日郵報》230.9,《人民報》138.6,《星期日電訊報》76.9,《觀察家報》42,《星期日泰晤士報》135.4。

  通訊社主要有3家:(1)路透社:1850年成立,集體合營,世界重要通訊社之一,總部設在倫敦,在158個國家內設立153個分支機構,擁有1930名記者。(2)新聞聯合社:1868年創辦,由PA新聞、PA體育、PA檢索和PA數據設計4家公司聯合經營,專門爲英國和加拿大的企業提供公關和投資信息。(3)AFX新聞有限公司:由法新社與金融時報聯合經營,向歐洲的金融及企業界提供信息和服務,在歐洲12國、美國及日本設立分支機構,總部在倫敦。

  英國廣播公司(無線電廣播網)(BBCNetwork Radio):1922年創辦。該公司有5個對內廣播電臺,1個對外廣播電臺,用43種語言向全世界各國播放節目。在英國擁有52%的聽衆。

  英國廣播公司(電視臺)(BBCTelevision):於1936年開始播放電視,有兩個臺:BBC1主要播放新聞、宗教、體育、歌劇及少兒和娛樂節目,BBC2主要播放音樂、藝術、喜劇、教育及一些特別節目。另有5個數碼頻道供交費用戶使用。

  廣播電臺局(the Radio Authority):負責批准及管理所有獨立電臺的服務,監督節目及廣告質量。

  獨立電視委員會(Independent Television Commission):負責批准和規管商業電視臺服務。擁有ITV(第三頻道)、第四頻道和第五頻道。ITV節目始播於1955年,24小時全天服務,面向全國,三分之一時間播放新聞,其它時間播放體育、喜劇、遊戲和電影等。主要靠廣告贊助。第五頻道始播於1997年3月。

  隨着因特網的迅猛發展,各主要報刊、電視均有網絡版,其中BBC在線是被訪問最多的網站。

  英國政府文化、媒體、體育部負責新聞廣播事務。

  (資料來源:2003英國年鑑)

  【對外關係】英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5個核大國之一,併爲聯合國、歐盟、北約、英聯邦等120個國際組織的重要成員。目前,英有13塊海外領地,同185個國家建立了外交或領事關係(2002年)。冷戰結束後,隨着英實力的削弱,其在國際事務中的影響呈下降趨勢。1997年5月,工黨政府上臺後,對外交政策做了較大調整,積極開展全方位外交,積極參與全球事務,使英外交處境和國際地位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和提高。倡導“第三條”道路,以求在新形勢下增強英競爭力,並尋求資本主義的延續和再發展。提出改革聯合國安理會職能及決策程序,改寫聯合國憲章,授予聯合國進行“人道主義干涉”的權力。對歐洲政策更趨積極、靈活、務實,加大融入歐洲的力度,努力促成歐盟實現東擴,推動歐盟改善與俄羅斯關係,倡導歐洲共同防務建設,積極推動建立歐洲快速反應部隊。進一步加強與美特殊關係,在科索沃、阿富汗、北約東擴、美伊戰爭等重大國際問題上與美保持一致。重視發展與其他大國關係,努力改善同中、俄、印、日等大國關係。努力維繫同英聯邦國家的傳統聯繫,保持和擴大在發展中國家的影響。強調在打擊恐怖主義、環境保護、人權、可持續發展等問題上的國際合作。推出“新干涉主義”、“國際共同體”及“失敗政權論”等國際關係新理論,主張以軍力爲後盾,以西方價值觀爲基礎,重塑國際新秩序。

  【對當前重大國際問題的態度】關於當前國際形勢:認爲冷戰結束後國際形勢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各國相互依存程度增加,全球化趨勢發展。美國是當今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美統治下的和平”利大於弊。世界及歐洲安全基本穩定,但仍存在恐怖主義、非法移民、氣候變化、金融市場動盪、地區衝突和危機等諸多不穩定因素。認爲“9.11”事件後國際關係正發生重大變化。世界秩序只有建立在以西方價值觀爲基礎的國際社會體系上,才能維持安全與繁榮。積極推行“新干涉主義”。英積極謀求加強與美國的“特殊關係”,力圖增強在國際事務中的地位和作用。

  關於伊拉克問題:認爲聯合國對伊多年制裁並未能迫使伊解除其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伊對地區和世界安全構成嚴重威脅。支持美國“打伊倒薩”的立場。說服美將伊問題提交聯合國,並積極進行外交斡旋,促成安理會通過第1441號決議。2003年3月20日,未經聯合國授權,派兵4.5萬人參加美對伊戰爭。主張聯合國在伊重建事務中發揮主導作用,強調歐洲、歐美彌合分歧和團結合作的重要性。

  關於朝鮮核問題:認爲朝鮮重新啓動核設施並要求國際原子能機構人員離開是不可接受的,威脅到了地區和國際安全。朝核問題不單是朝美間的雙邊問題,也是國際問題,應在多邊框架內予以解決,國際社會應加大對朝壓力,促其履行其國際義務,並中止核武發展計劃。

  關於中東政策:主張通過談判和對話解決巴以問題。對巴以衝突升級表示關注。主張確保以生存權,支持巴建國。要求巴停止恐怖活動,以從巴被佔領土撤軍,雙方重開談判。敦促美採取切實措施,加大介入力度,防止中東局勢進一步惡化。主持召開了中東問題倫敦國際會議。

  關於打擊恐怖主義及阿富汗問題:認爲,“9·11”事件表明,恐怖主義已成爲英及世界安全的重大威脅,強調反恐應標本兼治,加強國際合作,消除恐怖主義的經濟、社會和政治根源。全力配合並積極參與美的反恐行動。主張採取預防性措施,防止“失敗”國家成爲國際安全的威脅。

  積極參與阿戰後安排和重建,支持阿臨時政府,參與並一度領導在阿的國際安全援助部隊,承諾5年內向阿提供2億英鎊的援助。2002年7月2-4日,英國防大臣胡恩訪問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印度,與阿首腦討論雙邊關係,阿局勢。12月22日,斯特勞訪問阿富汗,對阿與6個周邊國家簽定“睦鄰關係”聲明表示歡迎。

  關於歐洲安全機制:視北約爲英和歐洲安全的基石。認爲冷戰結束後北約應更具有外向性和干預性。支持北約東擴,但認爲東擴不應削弱北約自身力量,並應適當照顧俄羅斯利益,推動成立“北約-俄羅斯理事會”20國機制,取代“北約-俄羅斯常任理事會”的19+1機制。

  對歐洲防務建設態度積極,希在其中發揮領導作用。積極推動建立歐洲快速反應部隊。但強調北約仍是歐洲防務的基石。

  認爲歐安組織是預防衝突的有效手段,支持其在解決科索沃等危機中發揮作用,但認爲歐安組織不能替代北約的作用,兩者應加強合作。

  關於巴爾幹問題:積極參與北約對南聯盟軍事打擊及戰後維和,歡迎海牙國際法庭審判米洛舍維奇,主張向巴爾幹地區提供援助,支持南聯盟關於建立“塞爾維亞和黑山”新國體的協議。

  關於聯合國:認爲聯合國在維護世界和平、促進發展、保護人權及打擊恐怖主義等全球性挑戰方面負有重要責任,並應發揮更大的作用。主張改革聯合國,強化其預防和解決衝突的能力,按成員國國民生產總值所佔份額交納會費。積極參與維和行動。主張改革安理會,增加安理會常任和非常任理事國席位。

  關於裁軍及導彈防禦計劃:是“全面核禁試條約”和“化學武器公約”的正式簽字國,並積極推動國際社會就“生物武器公約”達成一致。歡迎美俄進一步削減進攻性戰略核武器,對美宣佈退出反導條約保持沉默,對美導彈防禦計劃由反對轉向支持。

  關於環保問題:認爲環境問題在國際事務中的位置日益重要,發達國家應帶頭執行“二十一世紀日程”和“聯合國氣候變化公約”,並增加對發展中國家的援助。已批准“京都議定書”,對美拒絕“京都議定書”表示不滿。

  關於世界經濟:認爲全球自由貿易趨勢不可阻擋,主張強化國際市場經濟體系,加強世界貿易組織作用,通過國際多邊貿易機制解決摩擦和爭端。支持對發展中國家的出口產品徵收零關稅,積極支持舉行新一輪多邊貿易談判。利用英的傳統海外關係,促進對外出口。主張改革國際金融體系,增加透明度,加強監管,提高效率。

  關於人權問題:認爲人權具有普遍性,提出“人權高於主權”、“人道主義干預”等理論。要求聯合國對“人道主義干預”制定準則。支持設立國際刑事法庭,嚴懲侵犯人道主義行爲。近年來,英的人權政策漸趨務實,表示在此問題上應進行建設性對話。

  【同中國的關係】於1950年承認中國。1954年6月17日中英達成互派代辦的協議,1972年3月13日兩國簽訂了升格爲大使級外交關係的聯合公報。1984年12月19日中英簽署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兩國關係進入良好發展時期,雙方進行了一系列重要互訪並簽訂了許多合作協議。1989年後,英對中國製裁,兩國關係出現嚴重倒退。1991年梅傑首相訪華,中英關係解凍。但此後不久,兩國關係又因英方推行“三違反”的香港政改方案而再次跌入低谷。雙方基本上無高層往來,經貿關係受到較大影響。1994年下半年起,兩國關係出現改善勢頭。1997年布萊爾出任首相後提出以香港爲橋樑,全面發展兩國關係。中英實現了香港政權的順利交接和平穩過渡。近年來,經過雙方的共同努力,中英關係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1998年,兩國政府首腦成功互訪,兩國簽署了聯合聲明,建立了全面夥伴關係。1999年10月,應英女王伊麗莎白二世陛下邀請,江澤民主席作爲中國元首對英國進行首次國事訪問,取得了圓滿成功,爲兩國關係在新世紀中的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2001年,兩國高層繼續保持密切往來和接觸,10月,胡錦濤副主席對英進行了正式訪問。雙方在政治、經貿、科技文化及軍事等各個領域、各個層次的交流與合作也十分活躍。

  1997年工黨政府上臺以來,中英高層往來情況如下:

  英方:外交大臣庫克(1998年1月)、農業大臣坎寧安(1998年4月)、國際發展事務大臣肖特(1998年6月)、副首相普雷斯科特(1998年7月)、首相布萊爾(1998年10月)、海軍參謀長鮑爾斯上將(1999年3月)、文化大臣史密斯(1999年5月)、貿工大臣拜爾斯(1999年6月)、上議院議長兼大法官歐文勳爵(1999年9月)、下議院議長布思羅伊德女士(1999年9月)、國防參謀長格思裏上將(1999年10月)、英議會外委會主席安德森(2000年6月)、教育與就業大臣布蘭基特(2000年6月)、國防大臣胡恩(2000年6月)、副首相普雷斯科特(2000年10月)、英女王堂弟、英國際貿易總局副主席、英無形貿易委員會總裁肯特公爵(2000年10月)、國際發展大臣肖特(2000年10月)、海軍參謀長埃森海上將(2001年6月)、副首相普雷斯科特(2001年7月)、空軍參謀長斯夸爾(2001年10月)。

  中方:總理朱鎔基(1998年4月)、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姜春雲(1998年6月)、中國民用航空總局局長劉劍峯(1998年9月)、財政部長項懷誠(1998年11月)、教育部長陳至立(1999年7月)、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宣部長丁關根(1999年9月)、外經貿部長石廣生(1999年10月)、國家主席江澤民(1999年10月)、副總理吳邦國(2000年1月)、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遲浩田(2000年1月)、司法部部長高昌禮(2000年4月)、海軍司令員石雲生(2000年4月)、環保總局局長解振華(2000年5月)、副總理溫家寶(2000年6月)、解放軍總裝備部部長曹剛川(2000年6月)、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董建華(2000年10月)、最高人民法院院長肖揚(2000年10月)、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王夢奎(2001年4月)、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主任陳雲林(2001年4月)、解放軍總後勤部部長王克(2001年5月)、中央編制委員會辦公室主任張志堅(2001年5月)、中聯部部長戴秉國(2001年6月)、信息產業部部長吳基傳(2001年10月)、國家副主席胡錦濤(2001年10月)、外交部長唐家璇(2002年1月)、全國政協主席李瑞環(2002年5月)。

  此外,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李鵬在紐約出席各國議長千年大會議期間會見英議會下院議長布思羅伊德(2000年8月);朱鎔基總理在出席南非可持續發展世界首腦會議期間與布萊爾首相舉行雙邊會晤。(2002年9月)。

  中英兩國政府間簽訂的重要協定和協議有:關於建立代辦級外交關係的聯合公報(1954年6月),關於互換大使的聯合公報(1972年3月),互設總領館協定(1984年4月),第二個科技合作協定(1984年3月),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1984年12月),空間科技合作諒解備忘錄(1985年1月),第二個經濟合作協定(1985年6月),投資保護協定(1986年5月),解決資產問題協定(1987年6月),環境合作備忘錄(1996年7月),避免雙重徵稅協定補充議定書(1996年9月),中英在廣州和愛丁堡相互設立總領事館的協議(1996年9月),中英聯合聲明(1998年10月),1999-2002年文化交流執行計劃(1999年4月),關於教育合作的聯合聲明(1999年7月),中英法律合作諒解備忘錄(1999年),中英兩國政府關於教育合作的框架協議(2000年),中國進出口銀行與英國出口信貸擔保局合作協議(2000年)、中英兩國政府關於互設文化中心的備忘錄(2002年)。

  2002年,中英關係總體上繼續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兩國各領域、各層次的交流與合作十分活躍,中英全面夥伴關係的內涵得到進一步充實。兩國保持高層密切接觸和往來。5月,應英上院議長兼大法官歐文勳爵邀請,全國政協主席李瑞環對英進行首次正式訪問,分別會見了英首相布萊爾、副首相普雷斯科特,與歐文勳爵舉行會談,雙方就進一步加強在政治、經貿等領域的合作達成共識。英副首相普雷斯科特同月第五次訪華,與中方主要就可持續發展問題交流看法,協調立場。布萊爾首相與江主席就印巴緊張局勢互致信函。布萊爾首相與朱鎔基總理就南非可持續發展首腦會議互致信函,並在出席此會期間舉行雙邊會晤。唐家璇外長(1月)與斯特勞外交大臣(7月)實現互訪,就進一步發展雙邊關係、加強兩國在國際事務中的磋商與合作達成共識。兩位外長在出席第57屆聯合國大會期間舉行了雙邊會晤,並就伊拉克、朝核、印巴局勢、巴以衝突等問題3次通電話。兩國外交部就全球經濟、反恐、軍控、國際安全、人權、亞洲、中亞和非洲等議題進行了多次磋商。

  3月13日是中英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30週年紀念日,雙方舉辦了一系列慶祝活動。朱鎔基總理和布萊爾首相分別爲英《名流》(The First)雜誌中國特刊致辭,唐家璇外長與斯特勞外交大臣互致賀電,併爲中國駐英大使館出版的紀念專刊撰文。

  兩國經貿往來頻繁,合作富有成果。10月,英國貿易與工業大臣休伊特訪問上海,會見了上海市長陳良宇,並與中國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副主任蔣黔貴簽署了《中英三年合作培訓計劃諒解備忘錄》。9月,應中國對外貿易促進會邀請,英國-中國貿易協會主席鮑威爾訪華,溫家寶副總理予以會見。鮑威爾還赴廈門出席了98’投資洽談會。

  中英文化交流步伐明顯加快。江主席在會見到訪的斯特勞外交大臣時指出,文化是溝通人類心靈和增進相互理解的橋樑,文化交流正日益成爲中國人民與各國人民相互瞭解和友好合作的重要紐帶。斯特勞外交大臣訪華期間,雙方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政府關於互設文化中心的備忘錄》。英國文化、新聞及體育大臣喬維爾11月應邀訪華。

  兩國司法、軍事、議會交流有所加強。10月,中國公安部黨委委員、政治部主任孫明山訪英,與英方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與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政府關於打擊犯罪的合作諒解備忘錄》。8月,英總檢察長戈德·史密斯勳爵訪華。3月,英國陸軍參謀長邁克爾·沃克上將訪華,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熊光楷5月訪英,與英國防部副參謀長巴格諾爾將軍舉行兩軍首次高級防務磋商。5月,英國議會英中小組主席查普曼訪華。10月,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主任委員曾建徽率團訪英。

  英是中國在歐盟的第二大貿易伙伴。據統計,2002年,中英雙邊貿易總額近113.97億美元,同比增長10.6%,其中中方出口80.6億美元,同比增長18.9%,進口33.37億美元,同比下降5.4%。截至2002年底,英對華投資項目3418多個,合同金額約196.33億美元,實際使用金額近106.96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在對華投資國和地區中居第8位,居歐盟首位。

   

  2002年,在英的中國留學人員共約50000人,英來華留學生共1061人。

  中國駐英大使:查培新。地址:49-51 Portland Place,London W1B IJL。電話:004420-72994049,傳真:004420-76362981,電傳:23851CHINA。經商處地址:Cleveland Court,1-3 Leinster Gardens,London W2 6DP。電話:004420-77238923和004420-72620253,傳真:004420-77062777。領事部地址:31 Portland Place, London W1B IQD。電話:020-76311430,傳真:020-74369178。

  英國駐華大使:韓魁發(Christopher Hum)。館址:北京市光華路11號。電話:010-65321961/2/3,傳真:010-65321937/8/9。

  【同歐盟及其他西歐國家的關係】採取積極的歐盟政策,尋求在歐洲事務中發揮主導作用。主張歐盟應是獨立國家的聯盟,而不是聯邦制的超國家實體。主張保持各國的民族特性,反對在國防、邊境、稅務和社會保障等領域放棄國家否決權。支持歐盟改革和擴大,加強共同外交與安全政策的協調。現工黨政府對加入歐元立場積極,承諾在2003年就加入歐元的五項經濟條件做出評估,並視評估情況決定是否交由全民公決。

  【與法德關係】1997年5月工黨上臺以來,重視發展與法、德關係,在歐盟及國際問題上加強與法、德磋商。“9·11”事件後,英多次與法、德協調立場,並積極充當歐美間的“橋樑”。

  2001年1月德國外長費舍爾訪英,與英外交大臣庫克就歐盟東擴、中東問題等進行會談。英首相布萊爾與德總理施羅德在都柏林私人會晤商討尼斯會議後續工作。

  2001年2月,英首相布萊爾與法國總統希拉剋、總理若斯潘在法國舉行兩國一年一度的高峯會晤。雙方同意在打擊跨界非法移民、歐盟防務等方面加強合作。

  “9·11”事件後,布萊爾首相赴德、法,與德總理施羅德和法總統希拉剋協調立場。10月,在歐盟根特特別首腦會議期間,英、法、德三國首腦就反恐怖問題進行小範圍會晤。11月,英就該問題在倫敦召開了歐盟部分領導人非正式會晤。

  2002年2月,英首相布萊爾與德國總理施羅德就歐盟改革及提高歐盟部長理事會工作效率聯合提出建議。5月13日,布對德工作訪問,商討歐洲局勢、國際形勢及阿富汗和中東問題,呼籲國際社會聯合一致,實現阿及中東的和平。9月24日,施訪問英國,討論雙邊關係,這是施連任後首次出訪。

  2002年,法國宣佈解除進口英國牛肉的禁令,並關閉了英非常關注的桑特加難民營。1月,英法外長聯袂出訪非洲大湖區,並於4月就剛果問題發表聯合聲明。英首相布萊爾8月在法休假期間與法新任總理拉法蘭就伊拉克問題舉行非正式會晤。10月,在歐盟布魯塞爾首腦會上,布萊爾與法總統希拉剋因改革歐盟共同農業政策分歧發生激烈言辭交鋒,法方宣佈將一年一度的法英首腦峯會推遲至2003年春。在12月哥本哈根首腦會上,英提出要爲土耳其入盟設立時間表,遭到法德反對。

  【同美國的關係】1783年9月3日,英美簽署《美英巴黎條約》,承認美國獨立。1791年10月,向美派出公使級外交代表,同美建立正式外交關係。

  1997年5月工黨政府上臺後,強調美是英的天然盟友。認爲冷戰結束後美英關係應進一步加強,開創英美理解與合作的新時代,以共同對付21世紀的挑戰。認爲英在歐洲發揮領導作用能使英成爲美更具價值的盟友,願成爲美、歐之間的橋樑。在伊拉克、科索沃、打擊恐怖主義等許多重大國際問題上與美保持高度一致並積極配合。強調美軍事力量在歐洲的存在至關重要。對美國家導彈防禦計劃,英表示理解。積極尋求與美在雙邊和多邊經貿領域的合作,支持建立歐美“跨大西洋經濟夥伴關係”。

  2001年2月,庫克外交大臣和布萊爾首相先後訪美,布是美新政府上臺後第一位往訪的歐洲國家領導人。雙方強調保持建立在共同價值和全球利益基礎上的特殊關係,在歐洲防務和美髮展導彈防禦計劃上達成一定諒解。7月,美總統布什訪問英,會晤布萊爾首相。雙方強調兩國“特殊關係”對世界有益。同月,英外交大臣斯特勞和財政大臣布朗分別訪美。“9·11”事件後,布萊爾赴美,與美協調立場,並作爲唯一外國政府首腦出席美兩院全體會議,布什在講話中稱,英是美“最真摯的朋友”,“美英再次在一項偉大的事業中緊密團結在一起”。

  2002年3月,英譴責美國徵收鋼鐵進口附加關稅將使英失去5000個就業機會。9月,英首相布萊爾對美國在《京都議定書》上的消極立場進行委婉批評。

  2002年4月6-7日,布訪美,與美國總統布什就中東形勢,伊拉克問題和反恐形勢進行會談。9月7-8日,布訪美,與布什就伊拉克等問題舉行會晤。11月21日,布萊爾出席布拉格北約首腦峯會時會見布什,再次就伊拉克等問題舉行會晤。

  2002年1月31日,英外交大臣斯特勞訪美,會見美國務卿鮑威爾和其他政府官員,討論阿富汗形勢和津巴布維等問題,提出美應就伊拉克問題與盟國廣泛磋商。5月7-8日,斯訪美,與副總統切尼,國務卿鮑威爾,國家安全事務助理賴斯和美衆議院議員,就中東形勢、阿富汗等問題進行討論。10月14-15日,斯訪美,與鮑威爾就伊拉克問題、朝核等問題舉行會談,強調全球恐怖主義、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和失敗國家是全球安全面臨的三大威脅,應對上述挑戰時,保持歐美良好關係十分重要。稱美的超強軍事實力決定了美的領導作用,但通過聯合國、北約和歐盟等多邊渠道解決問題,符合各方利益。

  根據英美簽訂的一系列協定,英可從美獲得核武器技術、導彈慣性導航技術和衛星技術,並取得在美進行核試驗的方便。2002年2月14日,美首次邀請英在美華達州進行次臨界地下核試驗,兩國防務合作邁上新臺階。美在英共有駐軍約3萬人,駐歐美國海軍司令部設在倫敦,主要的軍事基地有米爾登霍爾(美空軍第3航空隊司令部駐地)、拉肯希斯、阿爾康伯裏等。

  【同俄羅斯和其它獨聯體國家的關係】認爲俄在國際事務中起着關鍵作用,俄保持穩定、民主有利於歐洲長久和平。鼓勵俄政治、經濟改革進程。支持擴大與俄在國際事務中的合作。普京上臺後,英率先與俄建立了密切的關係,支持俄打擊車臣恐怖分子。

  2000年3月,布萊爾首相訪問俄羅斯,成爲普京任代總統以來首次接待西方領導。4月,普京訪英,這是普京當選總統後首次出訪西方國家。雙方稱英俄之間已經建立起“新型的戰略伙伴關係”。8月,英派出潛艇參與俄“庫爾斯克號”核潛艇的營救活動。11月,布萊爾首相訪俄。12月,俄國防部長謝爾蓋耶夫訪英。雙方簽署了一項旨在加強兩國海軍海上搜救合作的防務合作協議及2001年英俄兩軍合作計劃。

  2001年3月,英首相布萊爾在斯德哥爾摩舉行的歐盟首腦會議上,與首次與會的俄總統普京舉行單獨會談,主要討論俄經濟改革問題。10月,布萊爾首相訪俄,尋求俄支持美英打擊恐怖主義。同月,英外交大臣斯特勞訪俄,對俄打擊車臣極端組織表示支持。11月,英提議成立"俄羅斯-北大西洋理事會",以取代1997年成立的北約-俄羅斯常設聯合理事會,進一步加強北約同俄的合作。2001年12月,英俄簽署《銷燬化學武器協定》,英允向俄提供1200萬英鎊用於銷燬俄境內的化學武器。同月,普京訪英,與布萊爾就雙邊關係、阿富汗局勢、俄與北約關係、美退出反導條約及中東問題等進行了非正式會談。雙方就成立反恐工作小組及加強在銷燬化學武器方面的雙邊合作達成協議。

  2002年5月23日,英首相布萊爾與俄總統普京通電話,就當前印巴緊張局勢進行討論。雙方表示應共同努力保證印巴關係穩定,避免地區衝突轉變爲大規模的武裝行動。布對俄美即將簽署削減進攻性戰略力量條約表示祝賀,認爲此舉具有“全球意義”。10月10日,布對俄進行訪問,與普會晤,主要討論伊拉克問題,希與俄在伊問題上達成一致。

  重視同烏克蘭等獨聯體國家的關係,表示尊重獨聯體各國保持主權和領土完整,鼓勵其進一步改革。積極發展與獨聯體國家的經貿合作。支持烏無核國地位。希與哈薩克斯坦發展長期夥伴關係。積極尋求擴大在中東歐國家的影響,支持北約和歐盟東擴,支持愛沙尼亞等國加入歐盟。2000年2月,英外交大臣庫克訪問格魯吉亞。 2001年2月,與拉脫維亞、保加利亞、羅馬尼亞發起關於三國加入歐盟行動計劃,英重申支持三國入盟,並允在一些具體領域提供幫助。

  【同中東歐國家關係】支持中東歐國家加入歐盟,支持保加利亞、羅馬尼亞2007年加入歐盟。稱白俄羅斯選舉不符合國際標準,對白改革繼續施加壓力。因克羅地亞拒絕配合前南國際刑事法庭工作,暫停批准克與歐盟簽署的《穩定和聯繫協議》,但仍支持克加入歐盟,希望克與國際法庭合作。

  2001年2月,與拉脫維亞、保加利亞、羅馬尼亞發起關於三國加入歐盟行動計劃,英重申支持三國入盟,並允在一些具體領域提供幫助。

  開始“英捷行動方案”,加強雙邊司法內務合作,打擊有組織犯罪、非法移民、洗錢等犯罪活動。2002年1月25日,英外交大臣斯特勞會見來訪捷外長Kavan,就捷加入歐盟、北約等問題會談。3月,捷國防部長Tvrdik訪英,與英國防部長鬍恩就軍事合作、打擊恐怖主義等問題會談。4月8日,英首相布萊爾訪捷,與捷總理澤曼就雙邊關係、國際安全及捷入盟等問題進行會談。10月29日,布與來訪捷總理弗拉迪米爾·什爾德拉會談,就國際形勢、歐盟擴大、雙邊關係等會談。

  2002年2月25-27日,英國防大臣胡恩訪問波羅的海三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就北約東擴等問題進行了討論,贊成北約東擴,支持三國加入北約。

  2002年4月16日,英外交大臣斯特勞會見來訪的羅馬尼亞外長Mircea Geoana,表示歡迎羅馬尼亞在加入北約和歐盟問題上取得的進展。6月18日,英國防大臣胡恩訪羅,與羅國防部長帕什庫、總統伊利埃斯庫會見,提出發展兩軍合作,支持羅加入北約。7月10日,斯訪羅,與羅總統伊利埃斯庫、總理訥斯塔塞、外長傑瓦訥會談。

  【和朝鮮半島國家關係】支持西方盟國在朝核及南北對話問題上的立場。向朝鮮半島能源開發組織提供了100萬美元啓動資金,並通過歐盟每年提供170萬英鎊的資金。希朝增加與外界接觸,遵守有關核協議。1998年向朝提供了數百萬英鎊的援助。2000年12月,英與朝發表建交公報,宣佈從即日起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同月,英外交大臣庫克在倫敦會見了朝鮮外交部高級代表團,雙方討論了人權和核不擴散問題。2001年3月,英外交部常務次官克爾訪朝,這是兩國建交以來英政府高級官員首次訪朝。

  與韓國保持密切關係,英女王1999年4月對韓進行了國事訪問。2000年10月,布萊爾於漢城第三屆亞歐會議期間會晤了韓國總統金大中。2001年12月,布萊爾會見來訪的金大中,對"陽光政策"表示支持。

  2002年3月12日,朝貿易部長Rikwang Guny訪英,與英外交與貿工國務大臣西蒙斯女男爵、外交部政務次官麥克沙恩會見。雙方就英部長級代表團訪朝、英提升駐朝外交機構級別等問題進行了討論。8月25日,英任命戴維·斯林爲首任英駐朝大使,10月中旬赴任,兩國關係由代辦級升爲大使級。

  【與日本關係】重視與日關係。日本是英國重要的貿易伙伴,是"可信賴"的國際合作夥伴。支持日成爲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不反對日美強化安全合作。2000年7月,布萊爾首相出席在日本沖繩舉行的8國集團首腦會議。2001年7月,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訪問英國,與布萊爾就經濟改革、《京都議定書》和美導彈防禦計劃舉行會談。2001年1月,日本防衛廳長官中谷元訪問英國,會見英國國防大臣胡恩。

  2002年1月9日,英外交大臣斯特勞會見來訪的日外相田中真紀子,就共同打擊恐怖主義、阿富汗重建、印巴緊張局勢及雙邊合作等問題進行會談。1月25-29日,英外交部政務次官麥克沙恩訪日,討論反恐方面的合作、日在阿富汗重建中的作用及日2002年世界盃足球賽安全措施等問題。4月29日,英副首相普雷斯科特和外交大臣斯特勞,會見來訪的日外相川口順子,就雙邊關係、阿富汗局勢、中東形勢等問題舉行會談。此訪是川口順子1月任外相以來的首次出訪。

  【同亞洲其它國家關係】呼籲印、巴緩和在克什米爾的緊張形勢,要求雙方停止暴力,尊重人權,通過對話求得公正、持久的解決辦法。譴責印巴核試驗,支持聯合國有關決議,呼籲兩國簽署“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和“核不擴散條約”。重視同印關係,尋求與印建立新世紀平等夥伴關係。2000年4月,英外交大臣庫克訪問印度雙方同意恢復防務合作對話。12月,英國防大臣胡恩訪印,雙方簽署金額超過10億英鎊的售機協議,英將向印出售66架“鷹式”軍用教練機。要求巴軍政權恢復民主與法制,並推動英聯邦中止巴成員國資格。“9·11”事件後,英對巴在反恐問題上的合作表示讚賞,改善了與巴的關係。2001年10月,布萊爾首相訪問巴基斯坦和印度,以鞏固反恐聯盟。布訪巴系英首相5年來首次。英決定重新啓動因巴核試而中斷的兩國防務合作;向在巴阿富汗難民提供4000萬美元人道援助,另向巴提供5000萬美元經濟援助。

  歡迎印尼舉行多黨選舉,敦促印尼進行政治、經濟改革。支持東帝汶獨立,參加聯合國在東帝汶的維和行動。

  2002年1月3-8日,英首相布萊爾訪問南亞四國,與孟加拉國總理齊亞、印度總理瓦傑帕伊和巴基斯坦總統穆沙拉夫舉行會談。與印簽署“新德里宣言”,譴責對印議會的恐怖襲擊,要求巴嚴厲打擊恐怖主義,並要求印保持克制。10月12日,佈會見來訪印總理瓦傑帕伊,討論南亞局勢、印巴關係、英印關係、伊拉克問題等,決定進一步推動兩國經貿關係發展,爭取5年內將雙邊貿易額擴大到100億英鎊(約155億美元)。

  2002年5月28-29日,英外交大臣斯特勞訪巴、印,與巴總統穆沙拉夫、印外長辛格就印巴局勢等會談。7月18-20日,斯訪印、巴,與印外長亞施旺特·辛哈、巴國家安全顧問米什拉和外交國務部長就雙邊關係、印巴局勢和跨界恐怖主義問題會談。7月2-4日,英國防大臣胡恩訪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印度,呼籲巴重視解決克什米爾跨界恐怖活動問題。

  2002年1月28日,斯特勞會見來訪的印外長辛格,討論雙邊關係、反恐問題及印巴局勢,同意進一步加強兩國關係和反恐合作。12月11日,斯會見來訪印外長亞施旺特·辛哈,就英印關係、印巴局勢、雙邊經貿往來等問題進行討論,同意增加英印之間的直航班機,重申英支持印爲安理會常任理事國。

  2002年6月12-15日,印度尼西亞總統梅加瓦蒂訪問英國,與布萊爾、斯特勞、布朗及貿工大臣等會談,簽署文化、衛生合作、航空服務及債務轉換4個協定和備忘錄。英向印提供1500萬英鎊援助。

  支持斯里蘭卡政府與反政府武裝“泰米爾猛虎組織”達成協議。決定2003-2004年向斯提供1500萬英鎊發展援助。促進尼泊爾安全與和平,協助尼打擊反政府武裝游擊隊,決定本財年向尼提供2000萬英鎊的援助。支持緬甸政府與反對黨的政治對話。支持東帝汶首屆政府,向東提供3000萬英鎊重建資金,稱英在東“解放與重建及自治政府的籌建中發揮了領導作用”。5月20日,英駐東大使館開館。

  【與中東國家關係】支持中東和平進程,重視同該地區國家發展關係。“9·11”事件後,英積極推動阿拉伯國家加入國際反恐聯盟,並加大了中東促和力度。

  認爲阿以衝突是中東問題的癥結,支持“以土地換和平”的原則,呼籲阿以雙方停止暴力,通過政治途徑實現中東問題的全面解決。承認以色列對西耶路撒冷的實際控制,但不承認以對耶城擁有主權。反對擴大猶太人定居點。認爲巴勒斯坦享有包括建國在內的自決權,支持向巴提供援助。強調推動中東和平進程對根除國際恐怖主義的重要性。

  2000年10月,庫克外交大臣對以色列、巴勒斯坦、埃及、約旦、敘利亞進行穿梭外交,旨在促進巴以和談。11月,布萊爾首相會見了赴美經停倫敦的阿拉法特,表示英願意增加對巴勒斯坦的人道主義援助,以幫助那些在巴以衝突中的巴受害者。

  2001年6月,以色列總理沙龍在訪美途中取道英國,與布萊爾首相舉行會談。9月,英外交大臣斯特勞訪問以色列、巴勒斯坦和埃及,敦促以巴恢復和談。10月,布萊爾首相訪問阿曼和埃及,爲美英對阿富汗的軍事打擊進行遊說。同月,巴勒斯坦領導人阿拉法特對英進行工作訪問,英表示應以“新的更大有決心”,推動巴以和談,強調應建立巴勒斯坦國,最終實現中東和平。10月底至11月初,布萊爾首相對敘利亞、沙特、約旦、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等國進行穿梭訪問,爭取阿拉伯國家理解美英對阿富汗動武,敦促以巴重開和談。

  2002年4月,巴以衝突不斷惡化,英對此表示關注,主張通過談判和對話解決巴以問題。主張確保以生存權,支持巴建國。要求巴停止恐怖活動,以從巴被佔領領土撤軍。雙方重開談判。敦促美採取切實措施,加大介入力度,防止中東局勢進一步惡化。

  2002年2月12-15日,英外交大臣斯特勞訪土耳其、以色列、巴勒斯坦及阿富汗,與阿拉法特、沙龍、以外長佩雷斯會談,討論以巴問題。10月16日,斯特勞同巴計劃與國際合作部長納比勒·沙阿斯會談,敦促巴制止恐怖行爲。

  2002年12月16日,敘利亞總統阿薩德訪英,這是敘總統首次對英進行正式訪問,會見英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布萊爾、斯特勞等,討論伊拉克、中東和平進程、反恐等問題。

  與伊拉克關係:支持採取包括軍事打擊在內的一切措施遏制伊拉克生產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企圖,積極參加美對伊軍事行動,並設立禁飛區,美英戰機頻頻空襲伊。支持“石油換食品”安排。2001年以來,放鬆了對伊民用物品出口的限制。“9·11”事件後,英不支持將軍事打擊的目標擴大到伊拉克。

  與伊朗關係:認爲伊是本地區重要國家,歡迎並鼓勵以哈塔米總統爲代表的伊溫和派推行改革。1998年9月英伊復交,雙方同意建立建設性的關係。但英譴責伊發展大規模毀滅性武器、侵犯人權、支持恐怖主義活動。2000年1月,伊外長哈拉齊訪問英,成爲1979年以來首位訪英的伊內閣成員。2001年9月,布萊爾首相與哈塔米總統就反恐問題進行電話交談。同月,英外交大臣斯特勞訪問伊朗,這是自1979年以來英外交大臣首次訪伊,旨在爭取伊加入國際反恐聯盟,並承諾提供65萬英鎊援助伊打擊境內毒品走私活動。2002年1月8日,伊拒絕英提名David Reddaway爲新任駐伊大使,英暫時在伊保持代辦級外交機構。1月12日,英首相布萊爾與伊總統哈達米通電話,就英駐伊新任大使問題、當前反恐形勢進行交談。8月24日,英任命理查德·多爾頓爲新任駐伊大使。

  與利比亞關係:歡迎利將洛克比空難兩嫌疑犯交第三國審判,與利就英女警察遭利駐英使館外交人員槍殺事件達成協議。1999年7月與利復交,中斷15年的兩國關係恢復正常,此後,對利採取接觸政策。2002年1月,英首相辦公室發言人就洛克比空難案法庭審判結果發表談話,要求利比亞爲其被判決有罪的官員承擔責任。在利就賠償問題立場鬆動後,英利關係進一步緩和。8月6日,外交部政務次官奧布萊恩訪問利比亞,會見了利總統卡扎菲,討論反恐、洛克比空難及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等問題。敦促利比亞融入國際社會,參加反恐鬥爭。這是近20年來英部長級官員首次訪利。

  【與英聯邦國家關係】2000年6月,由於斐濟發生軍事政變,英聯邦部分終止了斐濟的成員國身份,並警告所羅門羣島,如果它不恢復民主治理,也將面臨同樣的制裁。9月,英聯邦議會大會在倫敦召開,庫克外交大臣出席並發表題爲《塑造一個充滿希望的英聯邦》的演講強調英聯邦在全球化時代爲其成員提供實現繁榮的潛力,並稱英聯邦能夠在支持民主、人權和良政等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2002年3月,第33屆英聯邦政府首腦會議在澳大利亞庫拉姆舉行,英國指責津巴布韋穆加貝總統在競選過程中以暴力和恐嚇手段操縱選舉,不承認津選舉的合法性。3月19日,英聯邦三人小組在倫敦會議決定中止津會員資格一年。

  【同非洲國家關係】重視發展對非關係,宣佈非洲爲其外交重點之一。支持非洲國家推進市場經濟和進行民主改革。支持非洲聯盟建設,幫助其完成非洲發展目標。支持“非洲發展新夥伴關係”在非洲促進優良政府、進行地區及次地區開發、預防衝突等。主張儘早解決最不發達國家債務負擔,增加對非發展援助。提出解決非洲貧困和氣候變化的途徑是可持續發展。

  與津巴布韋關係近年來因津土地改革、剝奪白人土地所有權問題而出現緊張。2001年4月,英外交部召見津駐英高專,對最近發生在津的針對包括英在內西方人的威嚇、勒索和人身傷害表示嚴重關切。9月,在尼日利亞舉行的英聯邦7國外長會議上,英與津達成協議,承認土地問題是造成津白人與黑人對抗的核心問題以及土地改革要根據津法律和憲法來解決。津同意停止黑人老兵佔領白人農場的行爲,使土改在法律範圍內進行,表示尊重和恢復法制,而英則同意爲津土改提供資金。

  2000年5月,英首相布萊爾與南非總統姆貝基在倫敦主持第三次英國-南非論壇年會。2001年6月,姆貝基總統對英進行國事訪問,雙方舉行第四次英國-南非論壇年會。

  2001年3月,民主剛果總統約瑟夫·卡比拉訪英,英對盧薩卡和平表示完全支持,敦促卡繼續推進和平進程。

  2001年9月,英對岡比亞政府驅逐英駐岡副高專做出反應,要求岡政府召回其駐英副高專,停止計劃中的雙邊訪問,並重新審議雙邊關係。

  2002年1月30日,英外交大臣斯特勞與法國外長維德里納聯袂出訪剛果、盧旺達、布隆迪和烏干達,與非洲國家領導討論非洲地區形勢,敦促各國共同努力,打破中部非洲地區和平進程的僵局。這是英法外長首次共同出訪中部非洲。

  2月,英首相布萊爾對加納、塞拉里昂、尼日利亞和塞內加爾進行訪問,指出英軍在穩定非洲局勢方面起到了重大作用,並呼籲建立一支非洲維和部隊,解決剛果等國的戰爭問題。

  5月15-17日,外交部政務次官阿莫斯女男爵訪莫桑比克,會見莫總理,英免除莫一切債務。8月1日,布訪莫桑比克,2日訪南非。

  1月21日,英向剛果(金)尼拉貢戈火山噴發事件中的受難者提供200萬英鎊的緊急援助。4月10日,英外交大臣斯特勞與法國外長維德里納就剛問題發表共同聲明,對剛建立一個分權政府表示歡迎。7月16日,英國特使和美國非洲事務副國務卿共同訪剛,與剛總統卡比拉討論剛境內各派達成協議和解決大湖地區危機等問題。

  歡迎安哥拉政府與“爭取安哥拉徹底獨立全國聯盟(UNITA)”簽署協議。11月12日,英國-安哥拉論壇會議在倫敦召開,敦促安政府實行必要的政治和經濟改革,並在地區事務中發揮積極作用。

  歡迎塞拉利昂完成收繳武器進程及塞與聯合國就成立特別法庭簽署協議,繼續向塞提供援助。

  繼續對津巴布維施加壓力,敦促津儘快恢復法治和重返民主軌道。11月7日,津就英對津官員實施旅遊限制的做法採取報復性措施。

  推動國際社會解決蘇丹問題,歡迎蘇丹政府與反政府武裝“蘇丹人民解放運動”談判取得突破。

  【同拉美國家關係】主張與拉美國家加強在安理會改革、禁毒、環保等領域的合作。重視發展與拉美國家的經貿關係,呼籲相互開放市場、促進相互投資。對古巴採取接觸政策。重申對馬爾維納斯羣島的主權,但與阿根廷關係有所改善。2001年2月,英阿(根廷)簽署協議,允許阿飛機和船隻前往馬島。2001年7月底至8月初布萊爾訪問牙買加、巴西、阿根廷和墨西哥。布成爲馬島戰爭後首位訪阿的英政府首腦。2001年12月,英外交部敦促阿根廷通過民主方式解決德拉魯阿總統辭職引發的經濟與政治危機。

  2002年3月13-14日,英國防大臣胡恩訪問阿根廷,與阿國防部長豪納雷納就聯合國維和部隊合作等問題會談,稱兩國應該實現和解。11月4日,英外交大臣斯特勞與來訪阿外長卡洛斯·魯考夫會見,就英阿關係及反恐等問題交換意見,並宣佈兩國外交部建立高層定期會晤機制,支持阿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進行的磋商。

  4月3-4日,英外交大臣斯特勞訪問巴巴多斯,並赴圭亞那出席兩年一度的英國-加勒比論壇,就加強英與加勒比國家間關係、地區安全、毒品、國際貿易、投資和可持續發展等議題進行討論。

  11月11-13日,墨西哥總統福克斯訪英,與英王伊麗莎白二世、英首相布萊爾等會談,討論加強雙邊關係、促進歐洲與拉美合作等問題。英計劃兩年內向墨追加15億美元的投資。

  關注委內瑞拉局勢,呼籲委建立“合法民主的政府”,希望查維斯總統辭職能防止更多的流血衝突。查再次上臺後,英呼籲查與國內各團體進行對話,表示委、拉美及世界各國政權更替應以“民主的”方式進行。

  譴責哥倫比亞FARC組織拒絕和談的行爲,呼籲哥FARC、ELN、AUC等組織放棄暴力,同政府進行對話與談判。

稿源 外交部網站 編輯 樑宏峯
呢稱: 輸入答案:
 精彩熱圖
嵌入-變動
 北方網精彩內容推薦
·財經頻道 ·體育頻道
基金贖回嚴重藍籌股鏈條被破壞 A股直下4600?
封基套利無間道 三類基金投資者可適當關注
一度跌破5000點 牛市爲何有七成股民虧損
政策缺乏“主見” A股市場必然迷失
南汽、菲亞特“協議離婚”?2009年或正式分手
廣東大勝山東奪九連勝 大鵬再下三分雨取34分
首節實錄:弗老大上場助推姚麥 火箭大比分領先
弗老大引領火箭板凳大爆發 斯科拉享受主力待遇
全國女排聯賽總決賽將開始 天津女排考慮引援
雄鹿主帥贊易建聯比諾天王出色 稱其防守是楷模
·科技頻道 ·娛樂頻道
空調鞋美國問世 每雙鞋售價約60美元(圖)
“嫦娥一號”衛星試傳月球圖像數據
“野生中華鱘再現長江”遭專家否定
一級保護動物懶猴半夜爬上農婦蚊帳
從嫦娥失蹤到華南虎風波 看中國式網絡影響
周杰倫承認新專輯銷量下降 只關心是不是第一
《鐵嘴銀牙》主創宣傳 佘詩曼力撐陳小春(組圖)
傳楊樂樂汪涵處分居狀 陷感情危機
田亮葉一茜蜜月要享受自然 新娘不會退出娛樂圈
張韶涵抱病出席代言活動 衣服下滑頻護胸(組圖)
關閉窗口
 
無標題文檔
天津民生資訊
天氣交通 天津福彩 每月影訊 二手市場
空氣質量 天津股票 廣播節目 二手房源
失物招領 股市大擂臺 天視節目 每日房價
熱點專題
北京奧運聖火傳遞和諧之旅 迎奧運 講文明 樹新風
解放思想 乾事創業 科學發展 同在一方熱土 共建美好家園
2008天津夏季達沃斯論壇 《今日股市觀察》視頻
北方網網絡相聲頻道在線收聽 2008高考招生簡章 復習衝刺
天津自然博物館館藏精品展示 2008年天津中考問題解答
帶你了解08春夏服飾流行趨勢 完美塑身 舞動肚皮舞(視頻)
C-NCAP碰撞試驗—雪佛蘭景程 特殊時期善待自己 孕期檢查
熱點新聞排行 財經 體育 娛樂 汽車 IT 時尚 健康 教育

Copyright (C) 2000-2021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