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方網消息:由全國政協京昆室·天津市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會等部門主辦的《中國京劇音像集萃》新聞發佈會,昨天上午在全國政協禮堂舉行。李瑞環、蔣正華、王忠禹、萬國權出席。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政協京昆室主任王選主持。有關方面負責人鄭萬通、李樹文、周和平、胡佔凡到會。市委副書記、市政協主席宋平順,市政協副主席、天津市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會常務副會長葉厚榮,老同志方放出席會議。
《中國京劇音像集萃》,又稱“像·音·像”,是繼天津市青年京劇團百日集訓、《中國京劇音配像精粹》之後,李瑞環同志創意策劃並組織實施的又一重要振興京劇工程。“像·音·像”就是遵循京劇藝術規律,選擇當代優秀中青年演員的代表劇目,首先進行劇本修改,聘請老藝術家精心指導排練,使之成爲精品。在此基礎上,採用現代科技手段,先在舞臺取像,再在錄音室錄音,然後自己給自己的音配像,最後複製合成,使音和像都達到最好的效果,爲京劇進入千家萬戶開闢新的途徑。
這項工程是1998年提出的,經過5年不懈努力,至今已經完成了天津市青年京劇團主要演員首批代表劇目共34部戲的錄製任務,並且全部以DVD出版。
葉厚榮在會上彙報了《中國京劇音像集萃》的工作情況。著名錶演藝術家李世濟、譚元濤、張春華、杜近芳、葉少蘭,著名導演遲金聲,著名電視導演閻德威,著名錄音師劉懷萱,以及天津市青年京劇團演員王立軍、孟廣祿、張克、趙秀君等在會上發言,暢談他們參加《中國京劇音像集萃》錄製工作的體會和感受。他們說,“像·音·像”是在京劇音配像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依靠活躍在當代舞臺上風華正茂的中青年優秀演員,運用現代科技手段,把他們最佳的表演藝術錄製下來,彌補了音配像中的聲音由於年代久遠和條件所限而造成的質量不理想,以及沒有留下當年演員形象的遺憾;既保持劇場演出的氣氛的激情,又克服了舞臺實況錄像和錄音室靜場錄音的缺陷,達到聲音和圖像的完善結合。
他們認爲,經過幾年來的錄製、播放,已初步顯示了“像·音·像”的特點和作用。首先,有利於京劇的傳承與普及,對於振興京劇藝術應該說是個極爲便捷、富有成效的途徑;其次是有利於造就擔綱人才。天津青年京劇團主要演員經過參加“像·音·像”錄製工作,在老藝術家的悉心指教下,表演、演唱藝術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成爲中國菊壇一支中堅力量;同時有利於劇團深化改革,使其既是劇目的生產者,也是京劇藝術產品的現代化加工生產者,爲劇團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實現劇團產業化增添了活力。
北京、天津京劇藝術家和新聞界人士100餘人參加會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