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一位在榕城福州從事美容業兩年、先後在5家美容院工作過的美容師劉秀彬(化名)小姐,鼓起勇氣找到記者,揭露榕城個別美容院坑蒙顧客的種種伎倆。在接受記者採訪的過程中,劉小姐始終在自責,“我也是女人,我同情那些上當的姐妹,我後悔自己當初學了美容”。
七種伎倆環環相扣
劉小姐告訴記者,其實某些美容院坑害顧客的伎倆是一環接着一環,一環扣着一環,手段極多。
伎倆一:免費消費請君入甕
在榕城的大街小巷,常常有人向過往的女性散發一些“免費消費”或者優惠卡,承諾讓你免費消費一次,“試一試”某種新的美容產品。大多數接到這些卡片的女性會怦然心動。殊不知,天上不會掉餡餅,只要能把顧客招進美容院,美容院就有得賺。劉小姐舉例說,大多數美容院對於通過散發卡片引來的顧客收取“毛巾費”,一次性毛巾一條收費一般是5元,實際上這些毛巾的價格每條不超過0.5元。
伎倆二:熱情服務探清虛實
笑臉把你迎進美容院,你別以爲自己就是上帝了,在美容師的“熱情”中也暗藏玄機,她們是通過和顧客聊天來摸清顧客的身份,然後“因人施騙”。憑着簡單的交談,美容師即可判斷出該顧客的消費能力、家庭經濟狀況,然後進入掏顧客腰包的下一個環節。
伎倆三:“免費護理”設下伏筆
一些美容院發放的免費或者優惠消費卡,早就埋下了掏顧客腰包的伏筆。劉小姐說,一般女性作皮膚護理,要經過洗面奶洗臉———去角質層(死皮)———面部按摩———做面膜———導入精華素之類的營養素,但是免費或者優惠的顧客大多不會注意美容院發放的卡片上少了免費去角質層這個重要步驟。這樣一來,在爲顧客作護理中,美容師在洗完顧客的臉後會停頓下來,告訴顧客必須先去角質層,才能進行下一步的護理。而去角質層膏,美容院不會白送的,顧客要掏腰包購買。
伎倆四:變相扣人只爲“壓貨”
劉小姐介紹說,美容業把向顧客推銷產品稱爲“壓貨”。一個“壓”字就可以看出其帶有強迫的色彩。但是,美容院的“壓貨”大多是通過美容師的語言鼓動來完成的。由美容師不斷推介產品,一說就是幾個小時。對於一些不買賬的顧客,美容師會藉着換水、拿材料的機會和同事商量對策,甚至把顧客變相扣上幾個小時。
伎倆五:院長出面“五點”先上
對於怎麼也不買賬的顧客,美容師就會向院長彙報,院長出面了,顧客可真得小心了,因爲院長可能給你來個“上五點”。劉小姐說,院長會在顧客身邊一邊說某種護膚產品怎麼怎麼好,然後護膚產品就會點到顧客的臉上。由於一般人們用護膚品先點在額頭、兩頰、下巴和鼻尖5處,然後才塗勻,所以她們把院長給顧客塗護膚品稱爲“上五點”。顧客此時如果不反對,那麼這一套護膚品你用過了就非買不可了。但是,顧客在院長和美容師沒有來得及把護膚品塗勻的情況下自己擦掉,或是讓美容師擦掉院長塗上的護膚品,則可以不收顧客的錢。劉小姐說這是“行規”,劉小姐也不知道原因。
伎倆六:分化瓦解各個擊破
女性做美容常常有伴兒。劉小姐說,對付結伴而來的顧客,美容院自有高招。一般美容院不會把同行的顧客安排到一個房間裏,而是把顧客分開。這樣,美容師可以來回穿梭假傳信息,對顧客說“你的朋友都買了”之類的話,來個各個擊破。劉小姐說她就曾經把一對母女在美容院裏拆開服務,女兒不願買任何產品,做母親的卻花了600多元。母女做完護理後就在美容院裏大吵起來。
伎倆七:時時補差控制顧客
許多女性走進了美容院,就很難再順利地走出來。劉小姐告訴記者,顧客到某個美容院做護理,隨着時間的推移,美容師會逐步把洗面奶、去角質層膏、面膜、精華素推介給顧客,由於這些護膚品不是一次購買的,所以有的早早用完了,有的還剩下很多,顧客自然不會把這些東西扔掉,只能再掏腰包把護膚品補夠一整套。如此反覆,顧客就會被無形地控制起來,成爲該美容院的常客。
美容院打擦邊球
福州市工商局的有關人士告訴記者,有關美容行業的投訴連年來呈上升趨勢。但是,根據劉小姐提供的情況,工商部門在處理上確實有難度,因爲這些美容院往往是打擦邊球,如“壓貨”給顧客,產品一般是合格的,價格卻沒有可比性,而且這個行業賣出的產品要提供服務到產品用完,因此給產品加價也是自然的。但是,對於虛假廣告宣傳、利用“壓貨”牟取暴利的,工商部門一定會查處,消費者要留好證據。
精彩新聞、圖片天天有歡迎點擊千龍網社會頻道
編輯:初靜 來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