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爭論有助《基本法》原則之釐清──訪香港立法會議員、民建聯副主席、全國政協委員譚耀宗
“近期,社會上對《基本法》的一些討論和疑慮主要來自政制發展問題。當前最重要的,是把《基本法》中有關的原則、程序弄清楚。從另一個角度看,爭論也再次引起了香港民衆對《基本法》的興趣,正是進一步宣傳《基本法》的好機會。”
在接受本社記者專訪,談及頒佈十四年、實施逾六年的香港《基本法》時,香港特區立法會議員、民建聯副主席譚耀宗如是說。
身兼多個公共服務職位,與藍領、白領均有密切接觸,譚耀宗深感,“九七”迴歸後,香港人對國家的感情、對中央的信任度都較以前有所提高,《基本法》的落實亦比之前受到了更多的關注。“大家對《基本法》的瞭解增加了,不僅認識到其中有很多對公衆權利的保障,而且越來越明白要依照它做事。”
不過,問題肯定是有的。比如,對如何落實“一國兩制”,許多香港人的認識就仍比較表面,看得也較簡單。在實施過程,對《基本法》一些條文的解釋,有時會存在不同意見,並由此產生爭論。當前備受關注的香港政制發展問題即如此。
曾任《基本法》草委的譚耀宗說,當年起草《基本法》時,對政制發展尤其是立法機關的組成、行政長官的選舉,社會上的意見就很多。因此,草委就以一種時間表方式解決問題,將“迴歸”後第一屆、第二屆立法會和行政長官的選舉辦法制定出來,二OO七年後如果需要可進行修改,屆時再依照一定程序考慮。也就是說,在特區政府成立十年後再考慮政制新發展問題。
“《基本法》其實已對香港政制的發展和未來作出明確規定,第四十五條和第六十八條分別提出了行政長官和立法會的產生最終達至普選的目標。我們有起步點和時間表,如果需要修改有關內容,也有機制進行。當然,達到最終目標也有條件,就是要‘根據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實際情況和循序漸進的原則而規定’。”
譚表示,《基本法》中有關政制發展的條文已經考慮了方方面面的意見,之所以產生爭議,關鍵是其中規定可以修改。他笑言,如果當初規定不能修改,寫死了,現在的爭議可能更大。
他說,爭論到最後雖然也可像解決“居留權”問題那樣由全國人大常委會給出終極解釋。“所以,希望大家能進行理性的討論,而當前最重要的,就是要先把《基本法》中的原則、程序弄清楚。”比如對第四十五條和第六十八條有關條文如何解釋,“循序漸進”的精神實質是什麼,對香港的“實際情況”怎麼理解,有關條文中提到“如需修改”應由誰來確定需要修改等等。“這些弄清之後,我們再進一步考慮政制發展,務求做到既符合《基本法》規定,又將政制向前推進。”
除政制發展本身之外,爭論也從側面反映出另一種問題,就是香港民衆對內地的理解仍不夠深入。“畢竟香港和內地的文化有差別,對一些問題香港民衆有時就不一定理解。”譚認爲,政府在工作時應該提供更充足的道理以說服民衆,特別是對那些缺少機會親自接觸內地的人士;同時,也希望香港人能主動了解內地進而增強自己的理解力。
“當然,許多問題還是需要時間來解決,特別有賴於大量的事實。”譚相信,隨着國家的發展,內地的經濟水平和社會生活水準越來越高,會對香港人的認識產生積極影響。
由此,譚亦指出在《基本法》的推廣與宣傳上極有改進和加強的必要。他認爲,政府以往的宣傳工作比較表面化,製作的宣傳片內容太簡單,且偏於強調香港人的權利,對“一國兩制”及中央和香港特別行政區關係的內涵宣傳得少。
“‘一國’是前提,在此之下才有‘兩制’;‘高度自治’的‘自治’不是完全的絕對的自治,而是在《基本法》範圍內。這些以前宣傳得都很不夠。”
譚耀宗期望,政府能將學習、宣傳《基本法》引入大、中、小學校,在年輕人中間展開教育。
他同時表示,民建聯正計劃近期印發一批《基本法》,與此相配合,還會印刷國家《憲法》並會指明最新修改之處,以及鄧小平有關“一國兩制”和保持香港繁榮穩定的講話。“這將有助於香港民衆瞭解當年中央對香港問題是如何考慮的,然後明白現在的形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