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代居民身份證啥樣?記者昨日下午前去探班——制證現場看制證
隨着本市“二代證”分發工作的啓動,該證的製作流程備受關注。昨日下午,記者來到位於河東區衛國道上的市公安局制證管理中心,對第二代身份證的生產流程進行了採訪。
據制證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員介紹,第二代身份證製作工藝流程屬於國家一級保密。記者首先進入“信息流”區域。該區域位於制證中心二樓機房,機房內的工作桌上擺放了30餘臺電腦。據工作人員介紹,這些電腦主要用於人口信息合成的制證信息。只有經過覈驗,證明制證信息與數據庫的信息、照片一致,才能進行下一步的打印工作。隨後,記者進入制證的“工程”區域。爲防止進入者所穿的衣服和鞋子帶有塵土,工作人員讓記者換上了鞋套,並通過風淋通道消除塵土。工作人員介紹說,通過風淋通道猛烈的大風,能將每個人身上的毛髮、灰塵等細微物質“沖洗”乾淨,這樣才能保證身份證壓膜時不會出現雜紋。
在打印程序中,工作人員認真核對個人照片和個人資料。然後取出兩張打印模,將正確的信息通過鏡相打印,將新證的有效時間以及印有居民身份證字樣打印在背面,個人信息打印在正面。
下一個流程是預定位。兩張模體加上一張空白卡準確地進入傳輸帶進行平壓衝切。在傳輸帶的輸送下,證件雛形經過儀器的預熱、加熱、冷卻,將卡體與打印模平壓衝切爲一體,經過剪裁切成單卡,工作人員向記者展示手中的塑料PT,這是一種具有環保功能的化工產品。
最後一道工序是電寫入。將公安部統一集中製作的芯片“寫”入準新證上。然後將新證放在“證件自動質檢”儀器上,這時,芯片上所記載的表面信息就會顯示出來,包括姓名、出生年月日、身份證號、住址、接受和發送信息的時間。至此,整個的製作新證的過程結束。
據瞭解,這臺進口的制證設備制證能力達到每小時1200餘張,預計每天印證2萬至3萬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