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這是中銀“爛尾樓”在溫州的最後一刻 |
 |
| 中銀“爛尾樓”爆破的瞬間 |
 |
| 塵土開始向四周擴散 |
今天清晨6點正,溫州市區爆起5聲震耳的悶響,“全國爆破拆除第一高樓”――溫州中銀大廈在2.5秒鐘裏灰飛煙滅。爆炸工程總指揮陸光中宣佈:“中銀大廈”向南定向爆炸成功!
受到社會廣泛關注的溫州中國銀行大廈(中銀大廈)是一個典型的“豆腐渣”工程。它座落於溫州市區學院路和車站大道交接處。大廈22層,樓高93.05米、建築面積1.5萬平方米,系框架剪力牆鋼筋混凝土結構。該樓投資6000多萬元,由廣東省茂名市建築工程總公司第七分公司負責承建,1995年6月開工建設。兩年後結頂時發現質量問題。因其建成後長達6年無法投入使用而成爲全市矚目的“爛尾樓”。後經多次國家級工程質量檢測鑑定該工程主體質量不合格。經有關部門聯合查辦,這一工程爆出中國銀行溫州分行領導班子有關人員的經濟犯罪大案,其“腐敗黑洞”導致大廈建設出現嚴重的質量問題。由此,它被人們稱之爲“腐敗樓”。經有關部門查實,“腐敗樓”涉案金額3000多萬元,涉案人員43名。目前,19名相關涉案人員分別被判刑及處分。廣大幹部羣衆希望司法部門對此案繼續深挖窮追。
2001年5月,有關國家級工程質量專家組對中銀大廈進行鑑定,作出爆破拆除的“終審”。2003年9月,溫州市政府決定定向爆破拆除,由此敲響了這幢“腐敗樓”的喪鐘!
這項“全國爆破拆除第一高樓”工程由中標的廣東中人集團建設有限公司負責爆破拆除。浙江省公安廳和中國工程爆破協會組織的全國爆破專家組經審定,批准了江蘇省公安廳爆破專家組專家崔允武教授主持制定的爆破方案。
兩天前,崔允武教授在現場向記者介紹,這座大廈不僅樓層高、自重大,一次落地半徑大,而且爆破環境十分惡劣。大廈四周,高樓林立:北面,是100多米高的建設銀行大廈;東面,立着一幢60多米檢驗檢疫局辦公大樓;東北面,爲剛落成的學院大廈。這三幢高樓與中銀大廈均僅有一路之隔。最危險的是西面,它與溫州市國土資源局8層高的辦公樓及配電房竟只有10米之距!值得慶幸的是,南面有一塊寬60米、長90米的空闊地。90米之外,便是溫州新建的現代化展覽中心與東南劇院。在這種極其險惡、複雜的爆破環境中,爆破倒塌方向只能選擇正南。但即使這樣,也非常危險。因爲大廈的總高度比承受倒塌的“容量”還多3.05米!而且,該大樓結構不對稱,重心偏西。它可能導致炸開的大廈向西面倒塌。如那樣,後果不堪設想。
爆破後,崔允武教授向記者介紹,這次爆破獲得成功,主要是用時間差、高度差的爆破方案,準確遙控中銀大廈向南安全倒塌。時間差是:在點火時間順序上,在3300多孔炸眼中(每個炸眼裝炸藥30-150克),讓南面的“藥包區”先爆,北面的“藥包區”後響,前後時間僅相差百分之幾秒。這點瞬間的差異,就能產生先炸先倒,後炸後倒的奇妙效果。南面先炸塌,整個大樓便自然向南傾倒。
高度差是:在爆破切點上,確定三個大切口。第一個切口:定在大廈的底層,即先炸底部1-4層的樓體,並且炸點由南向北,從第4層向第1層傾斜,形成一個30度的爆破切線。這樣,可以確保向南倒。同時,可以減少樓房塌散的強度(垂直縮攏),使本來93多米高的大廈一下子“矮”掉三四十米,以有效減少南面空地的壓力。在樓房向南運動(倒塌)的過程中,接炸第二個切口中部第9-10層和第三個切口中上部第15-16層。這樣由南向北、自下而上延時起爆,兩股力量“互相幫助”,用300公斤炸藥就有效促成整幢大廈向南倒塌。
據陸光中介紹,這了確保爆破區3000多名羣衆及財產的安全,溫州市政府調集1000多人、70多輛警車、救護車、搶險車、公交車實施“保安工程”。截止到記者發稿時,各方向總指揮報告,人員無傷亡,周圍建築無毀損,地面及地下設施完好無損。
據崔允武稱,整幢大樓爆破之後,清理廢土的時間約需25天才能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