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方網消息:國家助學貸款自1999年實施以來,全國有88.5萬名貧困大學生藉此順利完成學業,對“不讓一個貧困大學生失學”發揮了積極、有效的作用。
隨着助學貸款還貸高峯期的到來,還貸風險凸顯。去年9月,全國多家院校的助學貸款被銀行以“不良貸款率超過20%”爲由叫停。本市高校探索新途徑,與銀行合作,風險共擔,積極化解助學貸款所面臨的僵局。
助學貸款功不可沒 風險凸顯銀行停手
天津大學建工學院港口專業學生小修,來自貧窮的閩西農村,家裏七拼八湊、借遍親友鄉鄰也沒能湊足學費。在學校與銀行達成風險共擔合作協議後,他申請到國家助學貸款,由此纔可以安心完成學業。
國家助學貸款是商業銀行按照國家政策專用於大學貧困生的信用貸款,不需要任何擔保,只要符合規定,由學校簽署意見後便可貸到,主要解決貧困大學生的學費和住宿費,最高不能超過每學年6000元,可以貸1年,也可以4學年都貸。像小修這樣獲得國家助學貸款的學生在天大有3000多名,共貸款3200萬元。
截至去年9月份,本市申請國家助學貸款的高校達43所,實現合同金額12474.17萬元,9465名貧困大學生通過貸款解了燃眉之急。同期,全國共有88.5萬名貧困大學生獲得國家助學貸款69.5億元。
天津大學學工部部長李義丹說,儘管天大近年來建立起“獎、貸、勤、補、減免”立體化資助困難生體系,並不斷得以完善,通過各種形式幫助貧困大學生順利完成學業,但國家助學貸款還是解決貧困大學生求學問題的最重要途徑。目前全校貧困生佔學生總數的15%—20%,沒有國家助學貸款他們很難完成學業。
據瞭解,本市第一批貸款學生有426名,只有1名沒有如期還貸,還貸率達99.6%,居全國之首。
2000年,天大第一批學生開始還貸,41名貸款學生全部如期償還,還貸率是100%;2001年也是100%。2002年開始出現問題,隨着還貸高峯期2003年到來,不能如期還貸的學生突然多了起來。據銀行提供給學校的還款情況統計,截止到2003年9月20日,逾期未還貸率爲33%,經銀行和學校多次催收,9月末逾期率仍爲23%,多達48人。
從2003年下半年起,銀行對已申請了國家助學貸款的學生也不能按期放貸。到9月,銀行乾脆停止辦理新生申請助學貸款業務,理由是同年8月中國人民銀行推出“雙20標準”,即對違約率達到20%且違約人數達到20人的高校,經辦銀行可以停發貸款。而天大已超過這一標準。在此之前,因違約率高達50%,西安交通大學成爲全國第一所被銀行叫停貸款的高校。
2003年,高校被停發助學貸款成爲全國性的普遍現象,從南方廣州到西北蘭州,全國100多所高校被銀行列入停止業務“黑名單”,北京高校幾乎無一倖免。這一年正是助學貸款實施後的第4年,也是還款高峯第一年。
停辦國家助學貸款,給貧困大學生的學業蒙上一層陰影,學費拖欠現象再次多了起來。
很多學生認爲,銀行將部分已畢業學生的不還貸行爲殃及在校就讀學生,有失公正;不少高校也對“雙20標準”提出質疑;今年1月,教育部、中國人民銀行、銀監會三部門下文取消“雙20標準”。但銀行認爲,若國家助學貸款不良貸款率超過20%,銀行肯定虧損,因此一直未對相關高校助學貸款“解凍”。
惡意欠貸只是少數 約束機制有待加強
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助學貸款違約率高了起來?
李義丹老師說,從天大40多名未按期還貸的學生情況分析,不能如期還貸的情況比較複雜:一是繼續讀研,沒有還款能力。按合同,讀研的學生可以辦理延期還款,但他們遲遲未辦理此手續;二是貸款學生家庭貧困,學生除國家助學貸款外,還有其他債務,在國家助學貸款沒有約束性的情況下,他會優先償還其他債務;三是貸款學生家中需要支援,如有親人生病,造成學生失去還貸能力。
一些院校還存在學生畢業後尚未找到工作或工作後薪水較低、沒能力還貸或還貸能力不足情況。
從學生主觀原因上講,主要存在着還貸主動性、積極性不夠,找個理由就拖欠國家助學貸款的問題,惡意逃債的只是少數。因此,學生的誠信教育、還貸意識亟須加強。
此外,助學貸款不良貸款率升高也與現行的還貸方式有關。這是因爲國家財政對助學貸款只在規定時間貼息,銀行則要求學生幾年貸幾年還,定期定額還貸。
以一名畢業生工作後每月薪水1500元爲例,每季度還貸1500元,每月只需拿出薪水的三分之一即可,乍一看學生還貸沒問題,但學生進入穩定期需要一段時間。還貸期正是學生參加工作不久,剛剛走入社會,各種必需支出較大,如果再補貼家用,每月還500元並不容易。但隨着工作時間的增加,畢業生的收入和工作穩定性都會提升,還貸能力也與之成正比,銀行如能延長還貸期限,還款額度靈活些,會減少不良貸款率。
從銀行方面看,國家助學貸款是無擔保貸款,本身就意味着風險。1999年的試行辦法曾規定:特困生貸款到期無法收回部分,由學校和學生貸款管理中心共同負責償還(其中學校償還60%,學生貸款管理中心償還40%)。學校所需的償還貸款資金在學校的學費收入中列支;學生貸款管理中心所需的償還貸款資金,在財政部門批准後的貼息經費中專項列支,專款專用。這意味着要學校與財政部門共同分擔損失。此規定於2002年2月取消,由此,助學貸款的風險實際上幾乎全部落到了經辦銀行頭上。
從相關政策上看,助學貸款涉及學生、學校、政府及銀行四方面利益與責任。但有銀行人士指出,學生、學校從中受益是顯而易見的,學生有錢上學了,學校再不用擔心貧困生拖欠學費,只有銀行要承擔貸款的高風險。正因如此,商業銀行開辦此項業務時,更願選擇國家重點大學的學生,因爲重點大學的學生就業前景好,收入高,還貸風險低。
工行天津分行負責個人金融業務的肖先生說,一些學生之所以敢逃欠貸款,主要原因還是對他們缺少約束機制。按合同規定,銀行可扣押貸款學生的“雙證”(畢業證和學位證),而現在已是網上註冊、查詢,沒有“雙證”並不影響學生求職、升遷、職稱評定等,扣押“雙證”已起不到約束作用。
由於是無擔保貸款,全憑學生信用還款,如學生不如期還貸,除追討外沒有其它途徑。大學生畢業後工作、戶口變動頻繁,本人不與銀行聯繫,銀行就無法與其聯繫,即使走訴訟渠道,也會面臨無人可訴的情況。
國家助學貸款不等同於真正意義上的信用貸款。信用貸款是你貸了100萬按期償還,再借5萬時不需要任何抵押,只憑以往的還貸信用就可以貸給你。大學生沒有借貸記錄,談不上信用擔保。培育誠信觀念、建立信用機制,是減少一些學生惡意逃貸行爲的有效途徑。
建立信用機制不僅是學校的事,更需要全社會建立信用體系。李義丹老師說,天大早已爲學生建立起個人信用體系,但這種信用體系更像是一種評價體系,對走出校門的畢業生沒有任何約束力。真正的信用體系的核心是懲罰,人們要爲自己不守信用付出極大的代價,也就會極力維護個人的信用。
風險共擔誠信教育 助學貸款化解僵局
去年下半年,天大建工學院港口專業學生小修急切地等着助學貸款的發放,但新學期開學後,等來的卻是銀行停止對學生助學貸款的消息,這使他茫然不知所措。貸不來款學業怎麼辦?
由於不能如期還貸的學生增多,幾家承辦國家助學貸款的銀行不願再承擔風險,特別是有上市任務的銀行對不良貸款率指標看得很重,做出停止助學貸款的舉動也在情理之中。
天津大學理解貧困學生與銀行的難處,主動與工商銀行天津分行新華支行進行協商,達成了風險共擔的共識,並以合作協議補充條款形式予以法律形式的確認,成爲全國首家重新啓動國家助學貸款的高校。
其風險共擔的主要內容是:由天津大學依據助學貸款總餘額比率,在工商銀行開設助學貸款互助基金專用賬戶,當助學貸款不良率達到2%時,將啓動該專用賬戶。同時,經雙方共同努力催收回的逾期還款,銀行也將直接劃入天津大學的專用賬戶。
李義丹老師解釋說,天津大學的助學貸款總額爲3200萬元,按照2%的比率,也就是拿出64萬元作爲專用賬戶資金,當該校學生助學貸款不良率達到2%時,銀行就從該賬戶上劃撥資金,將貸款不良率衝抵到2%以下,這樣主動權掌握在銀行手裏,其放貸風險降低。
工行天津分行個人金融業務部負責人認爲,與天津大學簽訂的共擔風險協議是貸款機制上的進步,將助學貸款納入商業貸款模式,建立多方面保證還款制度,有利於助學貸款的長期穩定。
天大李義丹老師認爲,學校拿出一部分資金,換來了更多貧困學生能夠貸到款,有利於保護學生求學的權利。目前,該校近千名學生的貸款申請已全部得到批准。
此後,南開大學也按照天津大學的方式重新獲得國家助學貸款。
天津大學承擔了部分貸款風險後,把還貸工作的重點放在培養學生的信用意識上,通過各種形式讓學生認識誠實守信的重要性,教育學生將誠信作爲人生的一道底線。
又申請到助學貸款的小修對記者說,考進天大後,基本上不再向家裏要錢了,家裏也沒錢可給。學雜費靠助學貸款,生活費通過課餘打工來解決。他做過家教,搞過促銷,學校也提供勤工助學的崗位,完成學業沒有問題。他表示,助學貸款是用學校的信譽、個人的信譽借來的錢,他非常珍惜,畢業後一定會如期還款。他相信絕大多數貸款學生也會這樣做。
同時,天大着力提高學生的知識素養,增加學生就業競爭力,以提高學生的還貸能力。今年全校表彰的“十佳”學生中,貧困生就佔了3名,他們以後還貸能力不會有問題。
校方還加大了對拖欠貸款學生的催款力度,定期在“天外天”網站上公佈欠貸者名單,取得明顯效果。前不久,經網上公佈欠貸學生名單後,有20多人償還了貸款。
在銀行對部分高校助學貸款叫停的情況下,天津高校提供了一種銀行和學校都能接受的方式,重新啓動國家助學貸款,助推國家助學貸款制度發展,不因少數大學生拖欠貸款而影響更多的貧困大學生求學,意義重大。
據瞭解,教育部針對國家助學貸款面臨的局面,正在積極出臺應對之策,而天津高校模式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借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