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副局長潘岳25日說,夏季用電高峯來臨,中國需要警惕火力發電可能造成的酸雨污染。
“如果火電廠排放的大氣污染物得不到有效控制,大氣環境質量和電力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將受到嚴重影響,”潘岳說。
截至2003年底,中國的發電裝機容量和發電量已達到世界第二,火力發電裝機容量佔總容量的75%。儘管如此,今夏還是出現了“電荒”,全國最大統調負荷將超過2億9千萬千瓦。巨大的電力缺口使大批火電廠匆忙上馬。
由於以煤炭爲發電原料,火力發電廠未經處理的廢氣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是導致酸雨的主要污染物,中國二氧化硫排放量超過環境承載量的81%,酸雨污染的年損失額超過1100億元,佔國內生產總值的2%至3%。其中火電廠的二氧化硫排放佔全國總量的34.6%。
環保總局於6月啓動了對燃煤電廠脫硫設施的檢查行動。行動的第一個落馬者是貴州省的貴陽電廠。這家電廠在配套脫硫設施未完成的情況下將新建20萬千瓦機組投入使用,造成了嚴重的二氧化硫污染事故。
環保總局於今年3月修訂了火電廠排放標準,明確了火電廠大氣污染物的排放控制目標。自2005年起,2004年以前建設的火電機組達不到新標準的,在治理項目未實施前,環保部門不得審批機組所屬企業的新、改、擴建火電項目。此外,2008年以前,所有火電機組均應安裝符合要求的煙氣排放連續監控儀器,並實現與環保部門聯網。
據悉,環保局計劃在2020年將火電廠二氧化硫排放量控制在784萬噸以內。爲了達到此目標,截至2005年底,80%的火電廠脫硫工程將建成投產,將二氧化硫排放總量控制在2300萬噸。此外,火電行業還將實施排污許可證制度;脫硫成本將納入上網電價;一系列保證脫硫機組上網電量、制訂發電環保折價標準和提高二氧化硫排污收費標準等經濟政策也將實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