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經濟日報報道,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日前證實,歐盟委員會於6月17日在其官方刊物上刊登了通告,宣佈對從中國進口的部分滌綸長纖維服裝展開反傾銷調查。涉案內地紡織廠家估計近1000家,主要集中在紹興、寧波、杭州、上海等地,涉案金額達5.8億美元。
“一旦歐盟勝訴,將對有關廠家造成巨大打擊。”紡織品進出口商會有關人士表示。據悉,中國有關方面對此項行動的反應十分迅速,在歐盟委員會確定展開反傾銷調查的第二天,也就是6月18日,紡織品進出口商會就在紹興召開了關於此案應訴的工作會議,據目前紡織品進出口商會提供的消息,有關涉案企業已經在聘請律師,積極準備應對。
據悉,滌綸長纖維織物已經成爲中國紡織產品中非常有競爭力的品種之一。據商會法律部王濤介紹,歐盟有關方面在展開此次反傾銷調查之前,已經醞釀了很長時間。早在一年前,歐盟相關利益方就在呼籲歐盟委員會採取措施來限制中國第35類紡織品在對歐盟的出口;今年初,歐盟紡織服裝工業聯合會向歐盟委員會遞交了關於對中國第35類紡織服裝產品——滌綸長纖維製品及以滌綸長纖維製品生產出來的產品實施“特保”的申請書,欲將“特保”的大棒揮向中國,但是由於“特保”申請未果,纔會有此次反傾銷調查。
有專家認爲,歐盟之所以會啓動對中國滌綸長纖維製品的反傾銷調查,其原因背景比較深刻,首先,按照烏拉圭回合中籤訂的紡織品服裝協議,從2005年1月1日開始,所有紡織品和服裝的進出口貿易的限制將被取消。歐盟擔心如果不在此之前採取必要的措施,歐盟的紡織品和服裝市場將會在2005年之後被中國產品壟斷。另外,目前歐盟從事這類產品生產的企業已經連續6年虧損,而歐盟將企業的不景氣與中國同類產品在歐盟市場的大增聯繫在一起了。
紡織品進出口商會法律部王濤表示:“此次案件是近年來中國紡織品在反傾銷領域最大的一個案子。”
據悉,此次反傾銷調查除了對中國紡織品行業產生影響,還會對紡織原料市場產生間接的影響。中國化纖工業協會鄭俊林祕書長指出:“近兩三年來,中國化纖行業發展迅速,尤其是聚酯纖維(滌綸布原料)生產量增大,目前已經成爲中國紡織行業中一個最具競爭力的產品,而且發展前景非常良好,如果歐盟反傾銷調查結果成立,這對中國紡織行業帶來的影響不可小視。”
首先,目前歐盟是我們國家紡織品服裝的一個重要銷售市場,且近年來出口量增幅較大。據紡織品進出口商會提供的數據,2003年中國紡織品服裝對歐盟出口達到86.27億美元,與2002年相比,同比增長34.4%;2002年與2001年相比,同比增長23.3%。
其次,從去年的情況來看,中國聚酯纖維佔化纖總產量的79%,而化纖產品產量又佔整個紡織品市場的65%,據鄭俊林的估計,目前聚酯纖維產量佔中國紡織業總產量的將近50%,其中,向歐盟的出口佔了其中相當大的部分。
“一旦歐盟對我們的反傾銷調查結果成立,如果日本、美國也紛紛效仿對中國紡織品展開反傾銷的話,這樣的後果將對中國化纖行業的打擊將會是毀滅性的!”鄭俊林坦言。
6月18日,紡織品進出口商會和各地有關部門針對此迅速召開了會議商討對策。另據紡織品進出口商會會長王瀋陽透露,紡織品進出口商會正在杭州召開另外一個相關會議,進一步研究應對反傾銷調查的對策。王瀋陽沒有透露會議的具體細節,他只是強調說,商會在應訴過程中能起到一定協調作用,但是應訴的主角還應該是企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