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日早晨10點鐘左右,十餘名外國人在上海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的“綠卡”申請窗口前排起隊伍,準備申請在中國的永久居留權,也就是“綠卡”。這些外國人手裏拿着花花綠綠的各種證照,在受理窗口前仔細詢問,並根據出入境管理人員的要求填寫表格。公安部、外交部20日宣佈中國實施“綠卡”制度後,這是受理“綠卡”申請的第一個工作日。
根據《外國人在中國永久居留審批管理辦法》的規定,申請中國“綠卡”的門檻是比較高的,這在上海申請“綠卡”的外國人中頗有體現。上海克虜伯不鏽鋼有限公司總經理格哈德·麥賀法即是其中一位。這位奧地利人還是上海市外商投資企業協會副會長,曾獲得過浦東發展傑出貢獻獎、白玉蘭榮譽獎,還是上海市的榮譽市民。49歲的麥賀法告訴記者:“以往過半年就要換一次居留證,如果‘綠卡’申請下來,10年才換髮一次證件,和你們的身份證享受一樣的‘國民待遇’。”
來申請“綠卡”的外國人裏,有幾位是美籍華人。上海盛大網絡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唐駿的經歷頗爲有趣。1993年,唐駿作爲中國公民在美國獲得“綠卡”,1998年獲得美國國籍。在上海工作7年的他,經常感覺到手持外國人定期居留證的“麻煩”:出入境要辦簽證,居留時間到期要換證,去外地或者“跳槽”還要辦備案手續……唐駿的妻子和兩個孩子還在美國,他希望一家人都能辦出中國“綠卡”。談到美國“綠卡”和中國“綠卡”的不同,唐駿說:“美國更多要求你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和收入,而作爲非移民國家的中國還要求你爲社會作出一定貢獻。”
上海市出入境管理局局長馬振東告訴記者,在實施“綠卡”制度之前,上海共有130餘名外國人獲得中國定居權,其中絕大多數是老一代華僑的後裔;改革開放以來,只有6名外國人在上海獲得中國永久居留資格,其中已故的美國人耿麗淑參加過中國革命,其他5人是對上海有特殊貢獻的外國友好人士。實施“綠卡”制度後,批准定居和授予永久居留資格都統一爲授予永久居留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