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29日,臺“總統府”召開記者會宣佈,陳水扁的妻子吳淑珍將於9月12日至9月20日率團參加希臘雅典殘奧會。除參加開幕式外,她還會到比賽場地觀看比賽,並參加由國際殘奧會安排的各項活動。吳淑珍此行不論出席官方或非官方活動,都使用“中國臺北代表團團長”的身份。
吳淑珍的隨行人員包括“總統府副祕書長”黃志芳、陳水扁的一些幕僚、“公共事務室”人員,即將上任的陳水扁“玉山官邸”總管陳慧文也可能隨行。
爲了在國際媒體面前搶風頭,“讓所有與賽人員更加註意到臺灣的實力”,臺當局爲20多名殘奧選手包了一架可容納300多人的飛機直飛雅典。
臺當局爲突破“外交困境”,“擴展國際空間”,凸顯臺灣“主權獨立國家”地位,一直企圖利用國際大型活動打“外交突擊戰”。對於萬衆矚目的奧運會,他們自然也不會輕易放過。在李登輝當政時期,臺當局就從未放棄安排高層官員拿“G卡”(貴賓卡)到奧運舞臺露臉的努力,但多年來一直未能得逞。對於雅典奧運會開幕式,呂秀蓮、吳淑珍均有意參加,並展開了相關的機密部署作業。不過,該計劃終因“難度太大”而取消。
臺當局並沒有因此善罷甘休,“行政院新聞局”不但花了3000萬元新臺幣(1元人民幣約合4元新臺幣)製作了帶有“臺灣正名”意味的宣傳片,準備在雅典播放,還在雅典的機場手推車、電車和大型廣告牌上印製凸顯“臺灣主權”的廣告,結果因“不符合奧運主題”被雅典奧組委撤消。
至於讓吳淑珍率團參加殘奧會,臺當局則是從去年10月起就開始規劃,並展開了半年多的交涉。陳水扁認爲,殘奧會規格不如奧運會,“外交”作業會相對容易;臺灣殘奧選手過去曾拿過金牌,這次也有奪牌實力,加上吳淑珍以殘疾之身頂着“第一夫人”頭銜出現,或許可以吸引國際媒體的關注,增加臺灣的國際曝光率。
在國際場合,陳水扁沒少打“夫人牌”。2001年11月,吳淑珍代表陳水扁到法國領取“國際自由民主聯盟”的“自由獎”,並前往捷克會見捷克總統。2002年9月,吳淑珍在美國展開“珍愛民主,親善之旅”。2003年7月,吳淑珍又“拿臺北故宮的文物作入場券”,在歐洲展開所謂“珍藏臺灣,文化睦誼”之旅,並拜會教皇。陳水扁認爲吳淑珍的“輪椅外交”實在是“神來之筆”,吳去年到歐洲跑了一圈後,陳水扁曾得意洋洋地宣稱:“夫人雖然不能站起來,但她用輪椅把臺灣推了出去,推到國際舞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