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路的改變不僅是路面變寬了,更是整體區域環境的改變。
設計師在南京路的每一個細節上充分考慮了南京路的現狀,七個景觀段落中蘊藏着4顆璀璨的明珠,負責景觀設計的吳忠慶總建築師介紹說。
南開三馬路至衛津路,規定功能定位爲城市商務辦公集中區,此段展現現代建築風貌,充分體現時代感。高層建築間通過連續的綠地和人行設施彌補低層景觀零散、單調冷漠的感覺。其間有南開三馬路環島一座,擴建後面積爲1000平方米,是整個南京路的西起點,通過綠化和雕塑體現南京路的主題。在海光寺地區蘊藏着南京路景觀的首顆明珠,這裏將充分利用水舞廣場和津聯大廈前方建設的綠地,形成首片景觀高潮。
衛津路至鞍山道,通過沿街帶狀綠化和街頭綠地形成連續的綠地空間,成爲進入景觀高潮部位的過渡段,鋪裝色彩將以偏冷色爲主。
鞍山道至貴陽路,定位爲高級商務辦公區,目前該段較爲平淡,規劃的重點是將重生爛尾樓使該段煥發活力。
貴陽路至營口道段,定位爲城市商業中心軸線。該段是景觀系列的高潮部位,集中體現繁華大都市的時代感。改造南京路國際商場處的兩座天橋,將兩座天橋合二爲一,擴大通行能力。
第二顆明珠就在這裏,西開教堂作爲南京路沿線最有特色的建築,由於立達國際商場形成的狹縫使教堂顯得侷促,規劃就地美化,在教堂前形成一個觀光休閒廣場,依託教堂並與南京路、金街融合形成休閒觀光的輕鬆氛圍。
營口道至長沙道,定位爲文教辦公區,路北爲著名的耀華中學,路南有城建大廈等辦公大樓,建築風格典雅,綠化較爲完善。營口道(海河至氣象臺路段)規定建設風情建築景觀綠帶。
山西路至湖北路段,定位爲歷史風貌相結合的功能混合區。以抗震紀念碑廣場爲核心,通過沿街帶狀綠化和街頭綠地形成連續的綠化空間。抗震紀念碑是整條南京路上的第三顆明珠,通過空間上的“收”與“合”,沿軸線有序地佈置兒童活動場所、市民健身場所及休憩空間,在各種不同功能空間中佈置休閒娛樂設施、雕塑和廊架,形成一處滿足不同人羣不同需要的城市空間。
嚴格控制道路兩側建築高度,改造抗震紀念碑廣場以南部分的成都道,使其與南部居住區連成一體,形成與五大道住宅風貌保護區的協調過渡。河北路口、新華路口結合用地改造增設街頭綠地。
湖北路至小南京路,定位爲城市中心商務區,最後一顆明珠便“藏”在這裏。音樂廳西側小遊園、濱江萬麗大酒店前廣場、市交通銀行內部庭院以及歐嘉華大廈東側規劃綠帶四個景觀段落,組合形成開敞空間。音樂廳西側小遊園和市交通銀行內部的庭院是鬧中取靜的園林綠地,濱江萬麗大酒店前廣場是硬質地面廣場,可佈置紀念性雕塑,而歐嘉華大廈東側規劃帶狀的休閒景觀帶,帶狀綠地北端設私密性廣場與音樂廳東側開敞空間遙相呼應,同時把帶狀空間平行分爲三個功能區,靠近機動車道的裏側供行人快速通過;中間種植喬木,形成林陰道,供人們休閒漫步;外側設置波浪形綠地,其中設置休閒娛樂設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