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共產黨大事記(1934年) 中國共產黨大事記(1935年) 中國共產黨大事記(1936年)
長征準備階段 轉折階段 失利階段 分裂階段 大會師階段
1935年10月19日——1936年7月1日
1935年10月20日張國燾以“軍委主席”名義發佈《天蘆名雅邛大戰役計劃》,提出。以主力乘勝向天、蘆、名出動,徹底消滅楊、劉,並迎擊主要的敵人劉湘、鄧錫侯部,取得天全、蘆山、名山、雅州、16州、大邑廣大的根據地爲目的。對康定、榮經、灌縣方向,採取佯攻姿勢,配合主力行動”。24日,紅四方面軍翻越夾金山,向寶興、天全、蘆山發起攻擊。
10月29日陝甘支隊經保安進至甘泉以西地區,與紅十五軍團會師。
11月初中共中央決定組成新的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簡稱西北軍委),毛澤東任主席,周恩來、彭德懷任副主席;決定恢復紅一方面軍番號,彭德懷任司令員,毛澤東任政治委員,王稼祥任政治部主任(後改爲楊尚昆)。紅一方面軍轄紅一軍團(原工一、三軍團合編、林彪任軍團長,聶榮臻任政治委員)和紅十五軍團(該軍團編入紅一方面軍)。
11月1日紅四方面軍攻佔寶興。10日,攻佔天全,包圍蘆山。12日,蘆山守敵棄城逃跑,紅軍佔領蘆由縣城。至此,紅四方面軍佔領了那妹山以西、大渡河以東、青衣江以北相骸功以南的川康邊廣大地區。12日,張國燾電一,三軍團和中央軍委領導人,誇大南下所取得的戰水上的勝利,說“這一勝利打開了川西門戶,奠定了川康蘇區勝利的基礎”,“是進攻路線的勝利”云云。
11月13日中共中央發表《爲日本帝國主義併吞華北及蔣介石出賣中國宣言》。宣言指出:“中國現在是處在亡國滅種的危急關頭。“抗日反蔣是全國民衆救國回存的唯一出路。”宣言說,中央紅軍主力經過二萬五千餘里的長征,跨過了十一個省的中國領土,以一年多艱苦奮鬥不屈不撓的精神,最後勝利的到達了中國的西北地區,同陝甘紅軍會合,鞏固和擴大了陝甘蘇區,在中國西北部創造了中國新的蘇維埃革命根據地與領導中心。宣言號召全中國人民“動員起來,武裝起來,組織起來,擁護與參與中國共產黨所領導的抗日反蔣的鬥爭!”“一切抗日反蔣的中國人民與武裝隊伍,不論他們的黨派、信仰、性別、職業、年齡有如何的不同,都應該聯合起來,爲打倒日本帝國主義與蔣介石國民黨而血戰!”
11月19日張國燾企圖與劉湘主力在邛蛛、大邑一帶決戰,令紅四方面軍向名山、邛崍推進。16日,紅軍攻佔名山東北要鎮百丈關。19日,劉湘以十幾個旅在飛機大炮掩護下,由北、東、南三面向紅軍百丈關突出陣地猛烈反攻。紅軍與敵反覆苦戰七晝夜,被迫撤出百丈關一帶陣地,轉移到九頂山至蓮花山一線防守。是役,是張國燾率軍南下從進攻作戰轉入防禦作戰的轉折點,也是他南下方針失敗的開始。
11月20日至24日國民黨第五十七國董英斌部四個師和第六十七軍王以哲部一個師,分別由含水和富縣東西對進,妄圖圍殲紅一方面軍於葫蘆河、洛河西北地區。20日,敵軍主力先頭第一零九師劉元峯部被紅軍誘至富縣直羅鎮,紅一軍團和紅十五軍團即分別進入直羅鎮以北和以南陣地,將該敵包圍。21日拂曉,紅軍對該敵發起總攻,戰至下午二時,殲其大部。隨後,紅軍主力轉入打援。23日,又殲敵一零六師沈克部一個糰子黑水寺。24日,直羅鎮殘敵也在突圍中被全殲,師長牛元峯戰敗自殺。是役共俘敵五幹三百餘人,繳槍三幹五百餘支、迫使董英斌率部退回隴東,王以哲部一一七師退出富縣。至此,蔣介石對陝甘邊區的第三次“圍剿”被徹底粉碎。直羅鎮戰役的勝利,給中共中央把全國革命大本營安放在西北的任務,舉行了一個奠基禮。
11月26日中共中央到達陝北後,外有敵軍“圍剿”,內有陝甘邊和陝北根據地肅反擴大化錯誤造成的危險局面。中共中央和毛澤東在親自指揮紅軍粉碎敵軍“圍剿”的同時,又採取有效措施糾正了肅反擴大化的錯誤,釋放了劉志丹等一批被冤屈、被錯捕的同志,從而團結鞏固了內部,挽救了陝甘邊和陝北根據地。是日,中共西北中央局作出《審查肅反工作的決定》。提出糾正過去肅反工作中小資產階級的“極左主義”和“瘋狂病”的嚴重錯誤。
11月27日紅四方面軍於11月25日克滎經,進逼漢源。27日,蔣介石令第二路軍薛嶽所部經洪雅取捷徑向滎經、漢源一帶“兜剿”,堵截紅軍南下。12月初,蔣介石爲防止紅四方面軍南渡大渡河,回攻滇、黔,與紅二、六軍團會合,又電令探嶽所部速取捷徑,先行攻取滎經。12月15日,薛嶽所部第九十師攻佔榮經縣城,紅軍撤出榮經、漢源地區,向天全方向撤退。
11月28日是日前,中國共產黨駐共產國際代表團成員(中華全國總工會駐赤色職工國際代表)、出席共產國際“七大”代表張浩(林育英)從莫斯科回國,到達陝北瓦窯堡。張浩受共產國際委託,向中共中央口頭傳達了共產國際“七大”關於建立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方針和中共《八一宣言》的內容。是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和中國工農紅軍革命軍事委員會發表《抗日救國宣言》。宣言向全國人民宣告:“不論任何政治派別、任何武裝隊伍、任何社會團體、任何個人類別,只要他們願意抗日反蔣者,我們不但願意同他們訂立抗日反蔣的作戰協定,而且願意更進一步同他們組織抗日聯軍與國防政府。”並提出抗日聯軍與國防政府的十大綱領。
11月30日紅一方面軍召開營以上幹部大會。毛澤東作《直羅鎮戰役同目前的形勢與任務》的報告。報告分斬了直羅鎮戰役勝利的原因,闡述了戰役勝利的重大意義,提出了今後的任務。
12月5日張國燾以僞“黨團中央”名義電毛澤東、彭德懷等,宣稱:“甲、此間已用黨中央、少共中央、中央政府、中革軍委、總司令部等名義對外發表文件,並和你們發生關係。乙、你們應以黨北方局、陝甘政府和北路軍,不得再冒用黨中央名義。丙、一、四方面軍名義已取消。丁、你們應將北力局、北路軍和政府組織狀況報告前來,以便批准。”
12月9日北平學生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推動下,爆發“一二·九”抗日救亡運動。是日,北平大、中學生數千人爲反對華北自治運動,反對日本侵略華北,舉行大規模示威遊行,高呼“反對華北防共自治運動”、“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等口號。12月16日,北平學生萬餘人舉行更大規模的“一二·一六”示威遊行,抗議冀察政務委員會成立。全國各大城市學生紛紛響應,工人團體通電擁護。“一二·九”、“一二·一六”運動標誌着抗日民族革命新高潮業已到來。
12月17日至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日12月17日起,在陝北瓦窯堡舉行會議。會議分析了當前政治形勢,着重批評了黨內長期存在的“左”傾關門主義錯誤,確定了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策略方針。
23日,會議通過了《關於軍事戰略問題的決議》。決議根據全國形勢和黨的策略總方針,提出“把國內戰爭同民族戰爭結合起來”、“準備直接對日作戰的力量”和“猛烈擴大紅軍”的方針。同時規定紅一方面軍在行動部署上應放在“打通抗日路線”與“鞏固擴大現有蘇區”這兩個任務的基礎上。決議還提出了游擊戰爭在戰勝日本帝國主義及漢奸賣國賊中的戰略作用以及執行“抗日聯軍”的策略。這個決議,在軍事行動問題上,體現了毛澤東主張的“以發展求鞏固”的戰略指導思想。
25日,會議通過了《關於目前政治形勢與黨的任務決議》。決議指出日本帝國主義要把“全中國從各帝國主義的半殖民地變爲日本的殖民地,這是目前時局的基本的特點。”“因此,黨的策略路線,是在發動、團結與組織全中國全民族—切革命力量去反對當前主要的敵人——日本帝國主義與賣國賊頭子蔣介石。”決議在分析形勢時,闡述了中央紅軍二萬五幹里長徵勝利的偉大歷史意義、指出:“中央紅軍以十二個月工夫。用二萬五千裏的長征,戰勝了蔣介石的長追、宣告了帝國主義及其走狗蔣介石圍追堵截的破產,突破了歷史上軍事遠征的記錄。並且以宣傳隊的作用,向着他縱橫馳騁的十一個省區二萬萬以上民衆,指出瞭解除痛苦救己救國的道路。以播種機的作用,散佈了許多的革命種子。”
27日,毛澤東根據中央政治的此窯堡會議的決議。在黨的活動分子會議上作了《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的報告,系統地說明了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策略方針,批評了黨內存在的“左”傾關門主義錯誤。報告進一步闡明瞭紅軍長征的意義,指出:“長征是歷史紀錄上的第一次。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長征是以我們勝利、敵人失敗的結果而告結束。”“長征一結束,新局面就開始。”
1936年1月16日中共中央祕書處將12月25日瓦窯堡會議政治決議案內容摘要電告紅四方面軍和張國燾,並責成其轉達紅二、六軍團。
1月22日鑑於張國燾隻立中央的反黨行爲,中共中央政治局作出《關於張國燾同志成立第二“中央”的決定》,指出這是張國燾。自絕於黨,自絕於中國革命”,並責令其立即取消第二“中央”,放棄一切反黨活動;決定在黨內公佈1935年9月12日中央政治局在俄界的決定。
1月24日國際代表林育英電告張國燾:“共產國際完全同意於中國黨中央的政治路線”、“中央紅軍的萬里長征是勝利了,”並要張國燾取消的中央,“可即成立西南局,直屬代表團(按:指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至於與中央在原則上的爭論“可提交國際解決”。爲了黨內統一,敦促張國燾放棄僞中央,解決黨的組織問題。同日,張聞天代表中共中央電張國燾提出,只要“放棄第二黨,則他事更好商量。”“組織仿東北局例,成立西南局直屬國際代表團,暫與此間發生橫的關係”,“原有之西北局、北方局、上海局、南方局的組織關係照舊”。
1月25日紅軍將領毛澤東、周恩來、彭德懷、葉劍英、聶榮臻、劉志丹等二十人致書東北軍全體將士,提出“中國蘇維埃政府與工農紅軍願意與任何抗日的武裝隊伍聯合起來,組織國防政府與抗日聯舉,去同日本帝國主義作戰。我們願意首先同東北軍來共同實現這一主張,爲全中國人民抗日的先鋒。”並提出。請互派代表共同協商。”
1月27日張國燾覆電林育英、張聞天,表示“在原則上完全同意”12月25日瓦窯堡會議決議。但卻提出“黨中央此時最好能在白區”,“或出國際代表團暫代中央”,“亦可兄處相此間同時改爲西北局和西南局”。
2月11日至23日紅四方面軍前有強敵,後無鞏固的後萬,兵員、糧彈得不到補充,無法與敵長期周旋。11日,國民黨第二路軍薛嶽所部六個師和川軍主力在天全、蘆山地區向紅四方面軍發動總攻;國民黨第五十三師李韞珩部由康定向丹巴進攻,策應東線作戰。15日,紅軍放棄天全。23日,紅軍撤離寶興,經過懋功,越過黨嶺山,向西康東北地區轉移。
2月17日紅一方面軍根據瓦窯堡會議確定的東渡黃河,進入山西作戰,爾後相機向北發展的戰略計劃,經過充分而周密的準備,發起東征戰役。東征一爲打通抗日路線,準備直接對日作戰,推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二爲貫徹“發展中求鞏固”的方針,以鞏固陝北根據地,擴大抗日紅軍和抗日遊擊隊。是日,中華蘇維埃人民共和國中央政府和中國抗日紅軍革命軍事委員會發布《東征宣言》,組成“中國人民紅軍抗日先鋒軍”。
中國人民紅軍抗日先鋒軍由紅一軍團、紅十五軍團和紅二十八軍組成。彭德懷任司令員,毛澤東任政治委員,葉劍英任參謀長,楊尚昆任政治部主任。
2月20日至21日紅一軍團和紅十五軍團從陝北清澗以東的溝口至河口間約五十公里的地段,同時渡過黃河,突破敵軍防線。
2月25日中共中央代表李克農由瓦窯堡抵消川晤見東北軍將領王以哲,就紅軍與東北軍第六十七軍抗日合作問題達成口頭協定。
3月初紅二、六軍團擊安順受阻,遂改向滇東地區行動,並始了歷時二十餘天,轉戰千餘里的烏蒙山大回族戰。突破了敵軍包圍,於3月28日進佔盤縣、亦資孔地區,進到南北盤江之間。紅二、六軍團領導機關決定在南北盤江和牛欄江以東廣大地區開闢遊擊根據地。
3月3日張學良由南京飛返西安,次日飛洛川,與李克農會談。張學良同意李克農、王以哲會談所達成的局部停戰協議,同時對“反蔣抗日”主張提出疑問。表示希望會見毛澤東或周思夾,作進一步會談。
3月6日蔣介石爲阻止中國人民紅軍抗日先鋒軍東進抗日,援助山西軍閥閻錫山,決定派“中央軍”入晉“協剿”。
3月中旬至下旬紅四方面軍撤離天(全)蘆(山)寶(興)地區後,前衛紅二十軍於3月1日攻佔道孚,15日佔爐霍,繼佔甘孜。紅四軍一部南下佔瞻化(今新龍)。時至3月下旬,紅四方面軍各部先後到達道孚、爐霍、甘孜地區。至此,紅四方面軍減員一半,由南下時八萬多人減至四萬多人。
3月15日,張國燾在道孚召開團以上幹部會議,作所謂《關於蘇維埃運動發展前途》的報告,繼續堅持錯誤路線,攻擊中共中央北上抗日的正確方針,壓制黨內民主,以維護其錯誤。
3月下旬張國燾以紅軍總政委和朱德總司令聯名的名義,電紅二、六軍團,要其西行渡金沙江,到西康與紅四方面軍會合,“大舉北進”。紅二、六軍團領導初不明白過江原因,在盤縣再次向紅軍總部請示行動方向,並指出在滇黔邊建立根據地的可能性仍然存在。3月30日,紅軍總部覆電紅二、六軍團:最好是渡江北進,但究竟北進或留江南,仍須按實際情況決定。二、六軍團領導認爲,“大舉北進”,是出於全國革命戰略的要求,因此毅然放棄在江南建立根據地的意圖,決定北渡金沙江,會合紅四方面軍共同北上,以迎接抗日民族革命高潮。31日,紅二、六軍團主力撤離盤縣,向西疾進,並以一部作佯攻昆明的姿態。
4月1日張國燾在道孚召開機關活動分子會議,作所謂《中國蘇維埃運動發展的前途和我們當前任務》的報告,繼續吹噓南下的“勝利和意義”,攻擊中共中央北上抗日“是左傾空談掩蓋下的退卻路線”,並打擊、恐嚇擁擴中央路線的幹部。
4月初劉志丹率領紅二十八軍由神府的張家川東談黃河,與紅十五軍團在臨縣白文鎮會師。
4月9日周恩來受中共中央的委託和張學良的邀請,偕同李克農,到延安與張學良舉行祕密會談,會商抗日救國大計。周恩來與張學良具體分析了“退蔣抗日”的可能性,討論了紅軍與東北軍互不侵犯、互相幫助、互派代表以及幫助東北軍進行抗日教育等具體協定。
4月9日紅二軍團在六裏地區進行阻擊戰,予尾追之敵滇軍孫渡縱隊的兩個旅以沉重打擊,迫使滇軍不敢緊迫。
4月14日紅二十八軍奉命圍攻三交鎮,軍長劉志丹不幸犧牲。
4月30日紅二、六軍團越過雪山到達中甸。
5月5日爲了團結抗日和避免不利決戰,中共中央命令中國人民紅軍抗日先鋒軍全部西渡黃河,回師陝北。5月初,東征紅軍分批經清水關、鐵羅關西渡黃河,至5月5日,全部返回陝北延長、延川、永平地區。東征戰役歷時七十五天。殲敵約七個團,俘敵四千餘人,擴大紅軍八千人,籌款三十餘萬元,在山西的二十多個縣開展了羣衆工作,擴大了中國共產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的影響。
5月18日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下達西征命令,決定以紅一方面軍一部由周恩來指揮,鉗制山西和陝西渭北地區之敵;以主力組成西方野戰軍,向陝甘寧三省邊界的廣大地區進攻。西北野戰軍由紅一軍團、紅十五軍團、第八十一師以及紅二十八軍組成。彭德懷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
5月21日張國燾印發以僞中央政治同名義作出的所渭《關於中國蘇維埃運動發展前途和目前緊急任務決議大綱》,被迫承認“主力紅軍如果比較長久停留在現在的川康區域內是不利的。”一方面“不能適應目前全國抗日反蔣的局勢;另方面糧食的缺乏,使我們在現有地區少數民族工作中增加困難”。提出所謂“奪取西北地區,創立西北廣大地區的抗日根據地”的方針。
6月3日紅六軍團先頭部隊第十六師與紅四方面軍之第三十二軍在甲窪寺會師。6日,紅六軍團全部到達理化縣城。20日,紅二軍團到達白玉縣城。22日,紅六軍團到達甘孜附近蒲玉隆,與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會合。30日,紅六軍團移駐幹海子;紅二軍團到達絨壩岔,與紅四方面軍之第三十軍會師。
6月6日張國燾被這宣佈取消他的僞中央,準備按照中共中央意見組成西北局。
6月10日張國燾電告中共中央領導人,準備6月底北上,“內夏、挑西北行動”。
6月25日中央軍委電朱備、張國燾,詢問“何日發始北上?經何路?何日可達何處?敵情如何?我陝甘應如何策應?”並電告兩廣事變爆發,時局發展,指出“如能迅出甘南,對時局助益非棧”。又告以“西方野戰軍連戰皆捷”,“開闢了九個蘇維埃縣”。
6月底中共中央由瓦窯堡移駐保安。中共中央遷保安後,與共產國際恢復電臺聯絡。
7月1日紅二、六軍團領導入賀龍、任弼時、關嚮應到甘孜,會見朱德、張國燾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