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題】全民防治愛滋病
“天津市艾滋病病毒感染趨勢不容樂觀……艾滋病流行已進入快速增長期。”今日的一組有關艾滋病流行趨勢的消息,猶如一股強勁的寒流,使人讀罷不由得從心底涌起陣陣寒意。
艾滋病對人類的危害似乎已不必多言,但老實說,我一直認爲那只是飄浮在遙遠天際的一抹烏雲,誰知短短的幾年後,這抹烏雲已越聚越濃並且盤繞在頭頂之上,艾滋已離我們很近很近了。
就專家的分析來看,本市的“艾毒”傳播途徑主要爲性傳播和吸毒兩種,其中,與南方一些省市相異的是,前者所佔比例要更大一些,且因非傳統性性關係而導致的感染“殺傷力”較大,尤應引起我們的關注。
靜脈注射吸毒、輸血感染易傳播艾滋病毒近來已爲大家所公認,但以同性戀、雙性戀爲代表的非傳統性關係引起的“艾毒”感染與傳播,似乎還是一個較爲新鮮的話題。但正因爲國人長期的傳統道德觀念所形成的巨大社會輿論壓力,使得有着非傳統性關係的人更加難於公開自己的性取向,因而當他們一旦被“艾毒”不幸擊中時,便只能採取忍着、扛着的偷生辦法。如此一來,不但延誤了寶貴的治療時間,還加大了傳播、感染給他人的可能性。因此,包括媒體的情況公開,特別是一個較爲寬容的社會輿論氛圍,對於這些異於常人的少數人早日走出內心深處的陰影就尤顯重要。
說到寬鬆的輿論氛圍,這些年圍繞着艾滋這一話題就有不少經驗和教訓。對於艾滋,加強警惕、嚴防傳播固然是對的,但也不能因此而走向另一極端,談“艾”色變既不可取也沒有必要。像與艾滋病人握手、擁抱甚至共同進餐,使用同一洗浴器具等,都不會被傳染。另一方面,對於那些吸毒者、有非傳統性關係的人來說,如果一時難以改變自身的習性或不良嗜好的話,最好也能多注意一下個人的衛生習慣,這對方方面面都有好處。
明天就是第17個“世界艾滋病日”了,每當看到那個紅絲帶的標誌,我的心裏都是百感莫名。前些日子曾有國家級專家學者發出警告,未來的15年將是我國艾滋病感染的高峯期,如果不能有效將其扼制,甚至會使幾十年的改革開放成果前功盡棄。
願此預言永遠只是一種警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