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方網專稿(實習記者王海):自2003年底天津實行低保再就業聯動機制以來,民政部門和勞動部門密切配合,搭建就業橋樑,幫助低保人員重新上崗。在促進再就業工作發展的同時,也爲最困難的羣衆脫貧解困提供了機遇。截至目前,天津退出低保的大約有8萬人,其中本人就業、再就業或子女就業,增加了家庭收入的佔50%以上。隨着聯動機制的全面實施,將促使全市地保人員結構更爲合理,在動態基礎上堅持“應保盡保”,在全市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中發揮更大作用
 |
| 於桂英正在向顧客介紹藥品 |
下崗女工於桂英就是低保再就業聯動機制的受益者之一。2000年,於桂英由於原單位經營不善下崗,轉年愛人又受傷導致失明,本來還算是不愁溫飽的家庭一下子陷入了困境。雖然居委會及時將於桂英一家列入了低保救助的行列,但是每月不到500元的最低保障金也只能支撐一家人勉強度日。於桂英並未灰心,總想着重新找份工作,超市促銷、家政服務幾乎都幹過。但是於桂英畢竟已經40多了,也沒有什麼學歷和技術,重新上崗難度很大。直到低保再就業聯動機制啓動以後,於桂英才真正得到了機會。
2004年3月,在中山門街辦事處工作人員的幫助下,於桂英成了老百姓大藥房的一名售貨員,和她一起重新上崗的還有20多個低保人員。對於這份新工作,於桂英感覺非常滿意,她告訴記者,現在她每個月都有差不多1000塊的收入,單位還給上三險,免除了後顧之憂,家裏的生活也改善了不少。雖然老百姓大藥房實施末位淘汰制度,於桂英這個四十幾歲的老大姐和那些二十幾歲的小姑娘競爭感覺壓力很大,但是她抓緊一切時間學習和自己銷售的藥品有關的知識,不懂就問,這種勤奮的態度讓她的銷售業績一直保持在不錯的水平。
 |
| 李素華在工作中 |
現在在所在社區居委會擔任勞動協管員的李素華以前也是低保人員,在重新上崗之後,她的任務就是給社區的下崗失業人員介紹工作,從以前自己到處找工作到現在到處給別人找工作,李素華覺得,自己在別人身上彷彿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自己在幹工作的時候也多了一份責任感和成就感。她還表示,她日常接觸的下崗失業人員中,低保人員佔了不小的比例,也普遍有重新上崗的需求,她在蒐集崗位信息的時候也會注意,儘量給低保人員優先提供崗位信息,幫助他們重新就業。
在《建立失業保險、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與促進就業聯動機制的實施辦法》中規定:凡在法定就業年齡內具有勞動能力,申請或已享受低保待遇的人員,一律到戶籍所在地街道勞動保障中心進行求職登記,區、街就業服務機構在其進行求職登記的60日內提供三次就業推薦。對於無正當理由拒絕接收就業培訓、推薦就業的,不予受理低保申請;已享受低保待遇的,取消資格。此外,在落實低保再就業連動機制的過程中,天津除了開發交通協管員,治安協管員等社會公益型崗位之外,民政部門和勞動部門密切配合,採用種種方式落實這項政策。
1、加強“窗口”建設,搭建就業橋樑。爲開闢低保人員就業、再就業渠道,各區在街道和社區普遍設立了“求職窗口”,爲求職者提供全方位、經常性的就業政策諮詢、崗位推薦、上崗指導等服務。同時,與駐社區單位建立了“再就業聯繫窗口”,實行“供需”見面。
2、組織低保人員開展公益性勞動。在街道成立“社區低保公益型服務中心”,在社區建立“社區低保公益服務自助站”,把幫助低保人員就業、再就業作爲首要任務。
3、各區爲自謀職業的低保人員實施“五幫”,即:在政策、資金、崗位、項目、技能等方面提供幫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