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CTV記者]:我有一個問題想提給李局長。今天在您談到農業增長的時候談到了一個詞,就是“重大轉機”。2004年確實在農民增收和糧食增產方面都出現了比較好的局面,您認爲這種局面在2005年是否具有可持續性?另外,在投資領域,您認爲2004年我國的經濟是否也出現了重大轉機?(2005-01-25 10:17:09)
[李德水]:去年中國的農業生產確實出現了重大轉機,剛纔我通報的數字大家也看到了,糧食產量大幅度增長,農民收入也增長得很快。去年,農業生產之所以出現這樣好的轉機,首先是中央在2003年四季度對農業問題給予了高度重視,採取了一系列重要的措施,加強和支持農業生產。可以說去年農業生產的好形勢是多種因素綜合的結果,首先是政策好,第二是天幫忙,去年的氣侯條件非常好,風調雨順。第三是人努力,農民種糧的積極性在中央政策的鼓勵下得到極大的發揮、高漲,大家都很重視糧食生產,積極調整種植結構,在施肥、精耕細作等方面下了很大的工夫。再加上去年糧價比較高,農民從種糧中得到了實惠。所以,概括起來是政策好、人努力、天幫忙、糧價高。我們去年的農業生產形勢確實非常好,是我們多年企盼的形勢,糧食、農業是整個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這對我們專心致志發展經濟是很有意義的。
今年能不能繼續保持呢?我想這個勢頭能保持下去。當然,增長的幅度是不是有這麼大就不一定了。但我們要盡最大努力。中央又制定了一整套支持農業發展的政策,有了中央1號文件,農民種糧的積極性很高,今年秋冬播的面積比去年增長了2000多萬畝,糧食產量可以保持一個較高的水平,農民的增收也會有一些提高。但是,天氣情況怎麼樣我們做不了主,我們只能盡最大的努力去爭取今年農業更好的收成和農民更快的增收。(2005-01-25 10:20:11)
[李德水]:我還想再補充兩點,第一點,去年糧食播種面積的增加是3300萬畝,它對糧食產量增產的貢獻率是25%,單產的提高對糧食增產的貢獻率是75%。第二點,去年糧食增產主要是靠秋糧增產,秋糧去年的產量是6727億斤,增產了630億斤,增長幅度是10.3%。由此可以看出,我們去年糧食生產雖然大幅度增長,但是說明還有兩個問題,一是糧食總量跟消費量相比仍然還有缺口,二是糧食結構還有一些問題,玉米的產量較多,而大米,特別是梗米還不是很充裕,結構上還有一些問題。(2005-01-25 10:26:28)
[合衆社記者]:我的問題是有關石油進出口的問題。您是否能告訴我有關2004年中國石油進出口的總量和價值量?另外,有關中國電力供應的問題,您是否能談談它對2005年中國經濟增長的影響?(2005-01-25 10:30:53)
[李德水]:去年石油進出口量是,全年進口原油12272萬噸,增長34.8%;進口成品油3788萬噸,增長34.1%。同時,我們還出口原油549萬噸,出口成品油1146萬噸,石油的進出口情況大概就是這樣的。
我們去年電力增長速度還是很快的,增長了15%。去年當年新增4930萬千瓦發電量,速度很快。總裝機是4.4億千瓦以上,美國大概是8億千瓦,英國、德國、法國三個國家加起來是3億千瓦,中國的發電總裝機超過了英國、德國、法國的總和。去年的電力彈性係數(電力增長速度比GDP增長速度)達到了1.6,很高。這種情況說明我們的結構不合理,高能耗工業太多,工業耗電佔了74%。中國城鄉居民用電只佔11%,第一產業用電佔5%左右,三產也佔得很少,主要是工業,高耗能產業太多。所以,按照現在的經濟規模,我們的發電裝機能力應該是足夠了,日本也就是2.8億千瓦的裝機,卻創造了比我們高得多的國內生產總值。所以我們的發電裝機還要建設,但是,只要我們結構調整能夠紮紮實實的進行下去,那麼中國的電力供應應該是有保障的,不是一個缺電的國家,何況我們去年的水電裝機已經達到1億千瓦,世界第一。(2005-01-25 10:31:45)
[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我的問題是促使2004年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李局長能否預測一下這些因素是否會在2005年仍起主導作用?預測一下2005年中國經濟增長的百分比?另外,此次統計報告沒有體現出綠色GDP覈算,在2005年是不是將採用這種覈算方式?謝謝。2005-01-25 10:41:12)
[李德水]:這個問題很大。2004年中國經濟增長的主導因素我想稍微展開一點講一講。2004年中國經濟的發展和宏觀調控受到了國內外的普遍關注,各種猜測和議論可以說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2004年中國經濟發展是很不平凡的一年,可以說是驚心動魄的一年,但又是有驚無險的一年。面對各種複雜的情況和很多的困難,我們怎麼樣戰勝它?怎麼解決這些矛盾?爲什麼能夠保持這樣好的經濟增長?關鍵是我們各地區、各部門和全國人民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領導下,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決執行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的各項措施,積極推進改革開放,使一些經濟社會中的不健康不穩定的因素得到了遏制,保持了經濟的平穩較快增長。(2005-01-25 10:42:28)
[李德水]:去年年初中國經濟面臨着兩大難題,一個是我們經歷了連續五年糧食減產的局面,出現了糧價猛漲的形勢;第二個是投資規模太大,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長在一季度達到43%,生產資料的價格也上漲得很快,所以也可能發生通貨膨脹或嚴重通貨膨脹的情況。
針對這兩個突出問題,黨中央、國務院制定實施了一系列宏觀調控措施,這一輪宏觀調控的主要任務是兩個,一是抑制投資過快增長,二是加強農業,特別是糧食的生產,有保有壓、區別對待。所以說,去年經濟增長形勢這麼好,首先應該得益於或者說很重要的因素是宏觀調控政策取得的成效。如果去年不實行宏觀調控的措施,發展下去全年的情況會怎樣?可能經濟增長速度比這個快得多,也可能嚴重的通貨膨脹已經發生了,也可能面臨一場更大的調整,經濟出現大起大落。但是,由於及時、果斷、有力的採取宏觀調控措施,避免了大家都不願意看到的事情的發生。而且不知不覺的使中國經濟進入了十幾年來發展最好的時期。我們盤點共和國2004年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的時候,感到很欣慰,我們去年宏觀調控要求加強的,比如糧食生產、社會發展得到了加強,要控制的,比如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和增長速度得到了明顯的控制。這充分表現我們中央宏觀調控的高超藝術和我們黨駕馭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卓越能力。(2005-01-25 10:46:03)
[李德水]:第二個因素是,去年我們全黨、全國人民認真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這次宏觀調控本身就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一次重大實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