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從2003年開始,中國結束了從1993年到1997年連續五年的反通脹鬥爭,又結束了從1998年到2002年連續五年的反通縮鬥爭,開始進入了新的經濟增長期。2003年我們的增長率達到9.3%,2004年增長9.5%,有它的必然性。
第二,改革開放以來,也就是從1978年到去年,我們平均每年的增長速度是9.4%,20
04年增長9.5%,基本在這二十幾年的平均水平上。
第三,我們這一輪宏觀調控是有保有壓的,不是簡單的緊縮,更不是全面的緊縮。宏觀調控根本目的是爲了熨平經濟的波動,防止大起大落。如果我們不採取宏觀調控的措施,也許去年的增長率要比這個高得多。9.5%是反映了宏觀調控成果的,也是比較準確的反映了中國經濟發展水平的。(2005-01-25 11:16:06)
[李德水]:第四,中國經濟增長內在的動力確實很強勁,投資需求非常旺盛,消費隨着生活水平、經濟收入的提高,也是趨旺的。特別是中國農村,由於農業經濟發展加快,使農民收入不斷增加,這個市場開發出來,潛力是非常巨大的。加上國際經濟發展比較好,對我們的出口也很有利,所以我們去年增長得快一點,有它的必然性。
第五,我們確實應該看到,9.5%的增長率說明中國去年的經濟確實是在高位上運行的。我們不能單獨就9.5%這個數字來論高低、論好壞,要看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從這方面看,去年增長的質量還是不錯的,效益也是高的,企業的效益、國家的收入、城鄉居民個人收入都有比較大的增長。此外還要看經濟增長的方式是否合理,是不是有可持續性,從這方面看,我們的增長方式還是相當粗放的,當前的煤電油運供應還是比較緊張的,經濟運行總體上繃得比較緊。資源的約束表現得更爲突出,所以我們不能爲增長9.5%而沾沾自喜,要更多的看到我們經濟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要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當前特別要防止固定資產投資的反彈,我們絕不應該盲目的去追求增長速度,而要更加註重增長的效益和質量、結構。
關於12月份的數字,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是14.4%,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1.3%,居民消費價格增長2.4%,商品零售價格增長1.3%。(2005-01-25 11:20:03)
[李德水]:關於去年GDP改革的問題。去年我們做了幾項決定,一是規範地區GDP的核算,其中一個是要改變名稱和叫法,不能叫國內生產總值,要叫當地或者某某地方的生產總值,這個全國都做得很好,都改變過來了。第二是人均GDP的核算要按照常住人口,而不能用戶籍人口,這個有兩年的過渡期,各地也都在執行。還有對GDP的核算,採取初步覈算、初步覈實、最終覈實三個階段,打破了一錘定音傳統的辦法,這個去年實行得很好。
今年我們又推出了一整套改革的措施,一個是規範地區GDP的核算方法,主要是統一規範國民經濟覈算的方法和標準,對專業數據嚴格把關,保證覈算數據的準確性。第二項改革是,建立了地區GDP覈算的聯審制度。第三項改革是,聯審後,各省GDP覈算後,由國家統計局組織聯審。從今年開始2005年一季度數字要由國家統計局認可之後,由國家統計局統一發布,以此作爲法定數字,各省自己算的無效。還有一條措施是我們成立了國民經濟覈算專家諮詢小組,包括國家發改委、財政部、人民銀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還有中國社科院、北京大學、人民大學的有關專員和專家共同組成,而且建立了專家諮詢制度,就是每一個季度覈算以後,我們要請專家來給我們評估諮詢,比如說我們去年增長率是9.5%,這個數字是上個星期五1月21號開過專家小組會議,大家都認可的。這樣使我們的核算工作更加透明、公開,提高準確性。
還有一個數據補充一下,12月商品零售總額增長是14.5%。(2005-01-25 11:26:01)
[《中國信息報》記者]:李局長您好,您今天公佈的就業數字很令人關注,據我瞭解,1991年以來,我國城鎮登記失業率是持續上升的,1991年是2.3%,2000年是3.1%,到2003年達到了4.3%,2004年應該是十三年來的首次下降,我想問其中的原因是什麼?您認爲這是否意味着失業率持續上升的拐點已經出現?謝謝。(2005-01-25 11:35:00)
[李德水]:就業率或者失業率是宏觀調控的四大目標之一,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指標。去年的登記失業率出現了下降,這是好現象,主要原因還是得益於經濟的良好發展和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對下崗工人、該就業青年做的大量工作,如幫助他們,給他們提供各種市場信息、推薦等等,大家都來關心就業問題,所以取得了這樣的成績。調查失業率和登記失業率是不一樣的,根據國家統計局所做的抽樣調查,調查失業率去年也是下降的,由於我們還沒有建立公佈調查失業率數字的制度,所以我不能公佈。(2005-01-25 11:35:58)
[李德水]:至於去年登記失業率下降是否意味着一個拐點,以後會持續下降,我覺得還很難下這種結論。中國經濟發展和世界經濟發展道路上還有很多不確定因素,如果經濟增長的速度明顯下降了,或者技術水平提高等等因素,登記失業率還是會發生變化的。另外還有人口增長的因素。
但有一點使大家感到非常驚訝是,去年珠三角和長三角部分地區出現了民工荒現象。多少年來,在大家的印象中,廉價的農民工是無窮無盡的,但是去年發生了招工困難的情況,引起了人們極大的反思。我只想說這麼一句話來概括它的原因,隨着農業勞動力邊際效益的提高,主要是去年農村形勢好、農民收入增加,而農民工的工資如果還停留在原來的水平上,那麼中國農民工的供給就不會是無限的。出現局部地方發生民工荒現象的根本原因是農民工的工資水平太低,比如說珠江三角洲地區,根據統計局的調查,平均工資只有600元/月左右,這一代農民工的工資收入水平和他們父母輩20多年前打工的水平差不多,而經濟發展得這麼快,這公平嗎?企業的老闆們也應該反思,農民不會永遠給你打工,需要提高待遇,農民心裏有一本帳,自己會權衡的。謝謝。(2005-01-25 11:40:31)
[郭衛民]:今天的新聞發佈會到此結束,謝謝各位。(2005-01-25 11:46: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