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統計局局長李德水指出,2005年國家統計局將建立地區GDP覈算的聯審制度,各省GDP覈算後,由國家統計局組織聯審;從今年開始,數字要由國家統計局認可之後,由其統一發布,以此作爲法定數字,各省自己計算的無效
“既不能調太高,也不能調太低,這反映出各地對於GDP的增長目標逐漸採取了實事求是的態度。”一位專家如是分析各省市調整GDP目標的複雜心情。
截至記者發稿時爲止,一些省市紛紛調整2005年各地生產總值增長目標。耐人尋味的是,這些省市確定的2005年GDP增長目標,一般大大低於2004年實際完成的水平,但高於2004年的GDP目標數字。比如浙江省把2005年的GDP增長目標調整到11%,低於2004年該省GDP實際增長數字14.5%,但較2004年GDP增長目標高1個百分點。
1月25日,國家統計局召開了2004年國內生產總值初步覈算結果的新聞發佈會,其透露出來的信息暗示,地方GDP虛增的一貫做法,將成爲歷史。
國家統計局局長李德水指出,2005年國家統計局將建立地區GDP覈算的聯審制度,各省GDP覈算後,由國家統計局組織聯審。“從今年開始,數字要由國家統計局認可之後,由國家統計局統一發布,以此作爲法定數字,各省自己計算的無效。”
各地GDP增長遠高於全國數字
隨着全國人大、政協會議即將召開,各省市的人大、政協年會也將收尾。不過,各地傳來的消息是,地方GDP初步覈算或初步預計的GDP增長數字,都遠遠高於全國的數字。
這種情況在經濟活躍省份表現得最爲明顯。其中,廣東、山東、浙江、江蘇四大GDP超過萬億的省份,2004年初步覈算GDP增長率都在14%-15%;上海、北京分別爲13.2%和13.5%。上述省份、直轄市的GDP之和佔到中國經濟總量的一半左右,這是地方統計的GDP增長數字,遠高於全國9.5%的統計數字。
另外,來自其他省市、自治區的GDP覈算或預計數字,也遠高於10%。比如四川、河南、河北、山西都預計2004年的GDP增長率在12%-14%;湖北公佈的2004年GDP增長率最低,只有11%;內蒙古自治區預計的增長率最大,爲增長20%。
地方GDP增長數字高於全國的現象,過去一直存在。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專家黃振奇指出,2003年國家統計局最終覈實的全國GDP增長數字是9.3%,但當時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GDP增長率低於9.3%的只有兩個,高於9.3%的有29個。這29箇中,高於10%的有27個。這說明,地方的GDP統計中有些水分。國家統計局關於統計方法、統計程序的改革是必要的。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李慶雲指出,地方統計的GDP增長數字遠高於全國,原因很多。地方統計制度是有些問題——內地各地方領導追求GDP增長作爲政績;從投資的角度看,存在政府主導的因素。
地方GDP增長數字,遠遠高於全國的數字,使得國家統計局備受指責。爲此,國家統計局開始逐步規範各地的統計標準,並逐步實施統計學新政。國家統計局局長李德水指出,2004年國家統計局規範了地區GDP的核算,其中一個是要改變名稱,不能叫國內生產總值,要叫某某地方的生產總值。再就是人均GDP的核算按常住人口計算,而不能用戶籍人口爲準。
2005年國家統計局還將“規範地區GDP的核算方法,主要是統一規範國民經濟覈算的方法和標準,對專業數據嚴格把關,保證覈算數據的準確性”;同時,建立地區GDP覈算的聯審制度,取消地方GDP覈算的發佈權;國家統計局還成立了國民經濟覈算專家諮詢小組,建立了多個部門專家組成的諮詢制度,使覈算工作更加透明、公開,提高準確性。
據悉,國家統計局每一個季度的GDP覈算以後,還將請專家來評估諮詢。2004年GDP數字也是1月21日經過專家小組會議評估認可的。
各省市紛紛上調GDP增長數字
隨着國家發改委把2005年GDP增長目標上調爲8%——較2004年數字高出1個百分點,內地各省份也紛紛上調2005年的GDP增長目標。有專家指出,這種上調顯得務實客觀。
廣東、上海、浙江、江蘇預計的2005年GDP增長率,都比2004年高出1個百分點。除廣東2005年GDP增長目標爲10%外,上海、浙江、江蘇均爲11%,其他省市的上調也較爲明顯。不過,經濟活躍的北京和山東仍保持GDP增長目標不變,分別爲9%、10%,這已是兩個省市連續三年保持目標不變。
儘管各個省市紛紛上調GDP增長率,但從歷年的經驗看,各省市對GDP增長率的預期與實際的GDP增長率仍然存在較大差距。按照已經公佈的全國、各個省市、自治區覈算或預測的數字,2004年的GDP增長率,均遠遠高於2004年的目標。比如廣東、上海、山東、浙江、江蘇、北京2004年的實際增長率,分別爲14.2%、13.5%、15%、14.5%、14%和13.2%,分別高出原先預定的目標5.2、3.5、5、4.5、4、4.2個百分點。
專家認爲GDP目標設定學問很大。全國政協的宏觀經濟專家袁守啓指出,GDP增長目標不能定得太高,也不能太低。太低了,積極性發揮不出來;太高了夠不着,以犧牲後代人和環境的代價來促進經濟增長顯然不行。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專家黃振奇表示,中央確定2005年的經濟增長目標高於2004年,這比較符合經濟發展的實際。因爲自改革開放以來,GDP年平均增長率在9.4%。但“十六大”確定2020年GDP總量比2000年翻兩番,只需每年GDP平均增長7.2%就可達到目標了。
此前,2003年原先確定的全國經濟增長目標是7%,但實際最終覈實的數據是9.3%,高出最初確定的目標2.3個百分點。 |